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4553800000039

第39章 赵匡胤之死2

玉斧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是一种扁平的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缚扎执柄,下端有刃,如果刃部宽大则称之为钺。史前时期,石斧曾被作为一种实用的杀人武器,后以玉制成,便演化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执掌的王权象征物。这种象征王权的礼器,在二里头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有发现。

后世有人考证说本文中的“拄斧”,亦即“玉斧”,但并非普遍意义上的玉斧。它应该是在步行时和处理日常事务时用作拄杖,或指划事物甚至体罚别人用的一种“玉杖”。同时也是象征封建帝王的权力,所以,有的人也称它为“权杖”。

这段话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就是赵光义害死了宋太祖,但是“玉色温莹,如出汤沐”的宋太祖遗体,明显是在暗示遗体曾经被洗过。为什么要特意提及这一点,恐怕是要说明宋太祖是被谋害而死,而凶手为了抹杀这一罪证才匆忙进行洗尸。再与那不能解释清楚的散乱人影、异样的以拄斧截雪之举和怪异的“好做!好做!”声相联系,无不让后人怀疑这事其中必有蹊跷。而当时在宫中留宿的赵光义必然摆脱不了干系,也许这是一场早就计划好了的谋杀。

在宋太祖神秘而死的43 年之后,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诞生了。在他所著的《涑水纪闻》中也记录了宋太祖死时的一些情景。太祖去世的时候,已经四鼓。孝章皇后叫内侍都知王继隆把皇子秦王德芳叫来。而王继隆考虑到太祖早就有传位于晋王赵光义的想法,就直接去找赵光义。他见医官贾德玄坐在晋王府的门口,问他为什么来,贾德玄答道:“昨夜二更时分,有人到门口叫我,说是晋王召见。而后到门口一看却没有人。我恐晋王身体不适,就赶过来了。”他们叫开门,一起见到了赵光义。得知太祖去世的消息,赵光义大惊,犹豫再三,不敢前去。王继隆催促道:“再犹豫,皇位就要被别人抢走了!”于是三人才一道踏着积雪步行到宫门。宋后听说王继隆回来了,就问德芳来了没有,王继隆说:“晋王致矣。”宋后看见晋王,愕然不知所措。后来突然醒悟过来,泪流满面地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官家,是宋朝宫廷内对皇帝的称呼。赵光义立即对孝章皇后保证说:“共保富贵,勿扰也。”

司马光作为一个官方的史学家,处于当时的形势之下,免不了会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但是,他也许能试图掩盖宋皇室间弑兄即位的血腥罪行,又把篡夺皇位的主动权推脱于一个高级太监身上,但终究是无法否定赵光义篡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