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跨越障碍:经理人最容易犯的21个错误
4544000000009

第9章 错误五权力认知和使用中的误区(1)

许多经理人在权力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错,这是因为有不少经理人在实际工作中根本就不知道权力的真正内涵,只知道要权,盲目而辛苦地要到权后不知道干什么用,怎么用,而是懵懵懂懂,结果出了大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与权力的经营和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part1:使用权力有原则

许多经理人知道使用权力但是却不知道使用权力有哪些原则。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制的,脱离了限制,只会适得其反。那些刚踏入经理职位的人,需要学习使用权力的原则;而入职多年的经理人,则要不断地温习这些原则。

经理人无论其职位高低,都有相应的的权力。但在权力的运用中,不管是新上任者还是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人,都容易犯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明白使用权力的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按原则办事,经理人终究会栽跟头的。

权力是经理人活动的基础。没有权力,经理人就不能对组织、被管理者施加影响、进行控制和指挥,管理活动就无法进行。经理人使用权力,集中地讲就是要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完成作为一名经理人的任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经理人使用了权力却没有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1998年山西大同的一家造纸厂聘请了一位王总经理。王总刚开始就把工厂的各个部门管理得井然有序,工厂效益节节高升。但是好景不长,四个月后,公司就因为经理的问题实行了人事大变动。

1998年4月,由于工厂经济效益非常好,王总请销售部、生产部和仓储部各部门的经理一起吃饭。几个人大喝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每个人都喝得醉醺醺,特别是销售部的邹经理更是喝得神志不清。最后,几个部门经理建议:大家每人敬王总一杯就回去。谁知轮到邹经理的时候,他说的话让几个部门经理都莫名其妙。他气冲冲地说:“我凭什么敬他,当一个总经理很了不起啊,有什么好神气的。我才不敬他呢。我早就看不惯他了,都当爹的人了,还经常出入按摩店,工作上又一副官僚样……”王总没想到邹经理竟然会在众多人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面红耳赤地离开了饭店。后来这些话又传到了王总的妻子耳朵里,她经常借此大吵大闹,弄得王总在家住不安生,在工厂也无法安心工作。

王总觉得这件事的源头就是邹经理,于是他处处压制邹经理,想方设法在工作上给以报复。王总每天都到销售部去视察,刻意挑错,甚至越级指导,弄得销售部的人员无所适从,工作几乎无法开展。邹经理觉得自己理亏,因此一再忍让,但是由于工作不到位,工厂老板对他非常不满。1998年5月下旬,王总向老板汇报说邹经理贪污销售部的公款。老板不但要辞掉邹经理,还要向法院起诉他。邹经理觉得再也无法可忍了,于是向法院起诉王总诬蔑。司法机构介入调查后发现,王总果然是在诬蔑邹经理。王总因此事受到了惩罚,邹经理则继续留在工厂任职。

王总所犯的错误属于典型的没有按照原则行使经理人权力的案例。他用工厂高层授予自己的权力来解决私人恩怨,甚至还触犯了法律。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必须有纯正的职业心态,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对市场负责,而不能为所欲为、滥施权力。

那么经理人怎样才能使用好手中的权力呢?有以下六条原则:

1.谨慎使用原则

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是作为管理层出现的,他在企业中有相当权力。而经理人在运用手中权力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能倚势强人,更不能乱用职权,审时度势。要做到三“不”:不以权谋私;不以权徇私;不义气用权。

2.遵纪守法原则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经理人手中的权力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意志不坚定者,很可能会受其诱惑,做出违规违法的事情。经理人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条文,具有法律意识。

执法讲究的是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经理人不能因为自己是执法者,就打破这个规定,如果经理人置法纪于不顾,以权代法,只能是在公司上下失去威信,最终丢掉自己的领导权力,严重者还要负相关的法律责任。

3.讲究实效原则

经理人行使权力必然是想要产生应有的效果。要想取得最好的成效,就必须在最好的时机使用手中的权力。一般来说,权力发挥作用的时候,并不是在使用它的时候,往往是在使用权力之前的铺垫。事前的宣传教育和事先的沟通等手段,能让员工知道企业想干什么,经理人想做什么,员工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何做是对的,如何做又是错的,事先形成一个共识,让经理人在这过程中树立威信,也会使员工在敬畏经理人的时候,约束自己的违规行为。这比出了事情后再追究责任效果好得多。

4.发问代命令原则

如何给员工下达命令,也是考验经理人管理技能的一方面。许多经理人喜欢用高高在上的优势对下属指手画脚,以为这样很有领导派头,实际上这会加重员工对你的不满,反而阻碍了员工发挥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经理人在分配任务时,以商量的口吻下达,往往会比命令的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员工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当然,这个商量的程度也要有个限度,不能一味的软弱,也不能一味的刚硬。

5.运用奖励权原则

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员工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方式之一,目的是为了使员工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熟练地运用奖励权,激励员工的进取心和创造力,让员工有一个好的职业规划,使他们清楚地看到他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他对企业所做的贡献。

奖励员工一定要以阶梯形式出现,而且奖励应采取公开的形式,避免暗箱操作,防止随意乱奖。奖励一定要适当,该奖则奖,不该奖的一定不能奖。

6.实事求是原则

决策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因为经理人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影响很大。实事求是的想,实事求是的策划,实事求是的运作,是经理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如提高指标、盲目追求速度,就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实事求是才会得到员工的认可和拥护,员工才会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一切不切实际的做法,经理人都将承担严重的后果。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则的,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管理也不例外,在遵循原则的前提下,经理人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所以经理人一定要熟知使用权力的原则,并按原则做事,这才是最好的用权之道。

part2:权力认知中的“短视”现象

由于经理人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足,总是希望自己获得更多的人事权、财权和物权。其实这种想法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因为公司老板希望请来的是一个为企业服务的人,而不是只享受好处的人。

拥有一定的权力对于经理人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有了权力经理人才能执行管理。“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经理人没有权力,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即使有再大的理想,也只能在地上行走。”正因为这样,每一个经理人都十分重视自己手中的权力。但是,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对于哪些权力最重要、应当掌握什么权力等方面的认识却存在偏差。

很多经理人都认为:人事权、财权、物权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人事权是独立行使人事聘用、调动、任免的权力。许多经理人把人事权作为管理中的重要筹码,他们一方面希望通过人事权来体现自己在企业的地位;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人事权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对企业的控制和管理。财权是指经理人对财力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即财力的控制、管理、使用权。实际上,老板是不可能把所有的财权都交给经理人的,但是因实际操作的需要,经理人可以掌握一定的财权。财权的大小取决于可支配资金数量的多少,可支配的资金越多,财权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拥有财权,经理人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物权是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力,包括所有权、用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的标的是物,而不是行为,也不是精神财富。这就使物权同债权及知识产权区分开来。物权也是经理人特别想得到的一种权力。

其实,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人事权、财权、物权都是表象的权力,真正的权力是平时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但始终在运用的知情权、话语权和做事权,这三种权力才是具有决定性的权力。如果经理人掌握不到这三种基本权力,其他所有权力都将名存实亡。

首先,知情权是第一关键权力。作为一名经理人,在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情况下,还要知道企业的情况,这样才可能打胜仗。如果不能掌握企业的重要信息,什么都不了解,或者是知道的情况并不准确,或者说得到的信息都是虚假的,这样做决策的结果、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如果经理人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会渐渐出局,至于那些人事权、财权和物权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