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跨越障碍:经理人最容易犯的21个错误
4544000000029

第29章 错误十五不能妥善处理矛盾(2)

一次,林青面试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个人说话很狂,林青很不满意。送走面试者,林青就不屑地说:“刚毕业的都这样,肚子里能有什么东西!”这让旁边的王月很受伤害,她觉得这话是在说自己。想想自己为了尽快提高,每天加班到很晚,她感到十分委屈,不由得神色黯淡。林青看到了王月的反应,但他觉得新员工受些打击是应该的,就该忍受,也没做什么解释。在后来的工作中,王月总是不听从林青的调遣,这让他伤透了脑筋。后来,王月的设计成果交给林青审查。林青看过后,就很不客气地挑了许多问题。尽管王月心里知道,他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她多日来的不满一下被触发,大声说:

“高傲自大!你绝对是个不称职的人。我再也不能忍受和你这样的人一起工作!”之后,头也不回地走出公司。全办公室的人都在看着这个主管,林青尴尬极了,觉得威信扫地。

林青对员工的不尊重很让人反感,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他太过情绪化,不当的言论给日后的相处笼上一层阴影,渐渐地使得员工产生敌对情绪。

其实,现实中这样的管理者并不少见。他们总是把对自己的肯定建立在对别人的否定上,以此表明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最关键的是,他们看到矛盾也根本不屑于去处理,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同员工之间的关系已在不断激化。由于他们不愿及时承认错误、解决矛盾,最后不得不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

如果你身上也存在这种问题,如果你还想继续你的职业生涯,请注意以下几点忠告:

1.纠正自己的习惯

作为管理者,要多探究哪些事情是我们不得不去做的,即使我们从感情上很不情愿改变。

你不得不考虑你的言行是否会对员工造成伤害。认真思考和对待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哪怕是最能干的管理者,如果不注重与下属的关系,也可能徒劳无功。

管理者还要经常问自己“这是否符合企业的利益”,而不要问“这是否对我个人有利或者对股东、股票价格有利”。诚然,要想让某个决策生效,股东和其他管理者都是重要力量,必须要得到他们的支持。但是你更应该明白,凡不符合企业利益的决策最终将带来损失并遭到员工反对。

2.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

当你成为管理者后,你的言行要比以前更为小心和严谨。如果有人问你某些跟工作相关的事情,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随随便便地回答。而且当你回答之后,如被误解或造成困惑,你也要对此负责,解释清楚,不能以只是随便说说为借口。这并不是要你束缚自己,而是提醒你不要让那些容易伤害他人自尊、感情的话轻易说出口。因为一旁还有下属看着你,你不可让自己在他们眼中成为没有德行的人。

3.平等对待员工、尊重员工

如果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成本越高。而要调动员工积极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他们每一个人。因为做管理最起码的一条原则就是对人的尊重。

4.多与员工进行交流

要勇于向员工承认错误,及时向他们表明你的想法。做到及时沟通,这样可以减少你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part3:威胁效力能几何

许多经理人常犯这样一个错误:使用威胁语气和言语与下属交流。这样做往往产生消极作用。其实,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引入竞争来给员工以适当的压力。内部竞争能提高整体效率。任何一个管理者要想让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就要学会引入竞争机制,而不是把自己扮作凶猛的鲶鱼。

许多经理人常犯这样一个错误:使用威胁语气和言语与下属交流。譬如,在安排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时会说“如果你不能按时完成,就给我走人”或“你要清楚自己的处境,如果不按我的要求把事做好将被解雇”,等等。经理人总是想通过这种话树立威信或促进工作的按时完成。然而它真的能产生预想的效果吗?事实证明,这种言语是企业管理中的大忌。

公司原来的设计部经理跳槽了,小杨因业绩突出被提拔上来。刚上任,公司就给部门派了个大任务。小杨把任务分派下去,为提高效率,他还选了几个小组长来分别领导。于是,整个部门开始加班赶任务。公司要开发新市场,老板派小杨去见一个新客户。3天后,小杨办完事匆匆回到办公室。他找来小组长汇报新项目的进展情况。小杨发现,工作没有大的进展,这让他十分着急。他知道这和部门从没接触过该类项目有关,但想到刚上任如果这个项目拿不下,会给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小杨只得施加压力:“下班时拿完整的方案给我看,这周末如果没有明显的进展,都给我走人!”这几个小组长过去都是小杨的平级同事,有的和他同时来公司,有的稍晚一些,而且几个人干活一向很卖力。小杨的话让他们感到很不痛快。这之后,小杨发现,整个部门的气氛很不对劲,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和他无话不谈了,尽管大家一样在埋头干活,但效率并不见提高,而且大家似乎对他有敌对情绪。

以上案例中,小杨的威胁不但没使工作有实质性进展,还起到了反作用。作为管理者,在与员工交流时,如果总说威胁的话,就会破坏他和员工的感情。管理者在说威胁言语时,可能并未多想,也并不是真的想如何如何。然而,听者有意,这会传递给外界一些错误信息。不仅当事人听了不舒服,传播开来也会造成惶恐、敌对等消极情绪。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管理者一味用威胁强硬的方式对下属,不但不能促进工作,还会极大地伤害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灵感。

另外,很多时候管理者威胁言语中提到的事项并不是他的权限所能决定的。有些经验的员工都对此心知肚明。如果你总是说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就会不再尊敬你,慢慢地你的威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某家企业有位叫王海的部门经理。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在办公室大发雷霆是经常的事。发怒的时候从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动辄扬言要把谁给炒了。员工们开始时还慑服于他的淫威之下,连粗气都不敢喘一下。但后来大家发现,王经理的发怒只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并不会有实质性行动,于是开始对他的发怒置之不理。慢慢的,无论王经理怎样发怒,员工们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起不到任何有效管理的作用。

柳宗元在其寓言《黔之驴》中写了这样一个情节:老虎开始被驴“鸣”时的声势震慑,但渐渐地就发现驴“技止此尔”,那些吓人的举动不过是驴的日常习惯而已,于是饿虎扑食,驴便成了老虎的口中之物。以上案例中的王经理与故事中的驴子有很大相似点。由此我们得出:表层的威胁并不能让人信服,与其这样倒不如韬光养晦,让人对你心存猜测来得好。

既然威胁是企业管理的大忌,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对员工施加压力了呢?当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引入竞争来给员工以适当的压力。企业内部竞争能够提高员工的水平以及企业的整体效率。我们可以通过鲶鱼效应来说明这个问题。

渔民们去海里打鱼,把打到的鱼运到家里时,发现这些鱼大部分都死了。有一个渔民意外发现,自己打的鱼都没有死。为什么呢?原来他打上来的鱼群里有两条鲶鱼。鲶鱼生性好动好斗,有了鲶鱼在鱼仓里,其他的鱼不活动起来就会被咬到,所以都拼命地游起来。鱼通过活动,不仅避开了鲶鱼,也充分进行了新陈代谢,最终保存了自身。因此该渔民把鱼运到家中时鱼还都是活的。在企业运作中也存在同样的道理:引入竞争是最有效的施压方法,最能提高效率。任何一个管理者要想让员工动起来,让人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就要学会引入竞争机制,而不是把自己扮作凶猛的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