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出口秀:即兴口才的风格与魅力
4542600000012

第12章 方法篇(6)

土耳其的开国元勋凯未尔,为求土耳其的独立与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亲自率领大军,身先士卒,终于获得了最后胜利。当时有两个敌军的败将,被迫到凯末尔的司令部去请降。他们沿途备受土耳其人民的辱骂。可是他们和凯末尔将军会见之后,凯末尔竟一无骄傲轻视的态度,反而上前去握手问好,并且很谦逊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许多名将,碰到运气不好,往往很容易吃一场败仗,所以请两位不要悲伤”。这就是凯末尔不愿意使人过分难堪,给人保留面子的一种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劝导别人之前,自己必须得先来想一下,假如别人对自己这样劝导,你会怎样呢?当我们事先这样细想之后,就知道当众指责别人是不明智的,即使只有两人在一起,没有第三者在场,你指责他,他也不会服气的。所以,我们即使不是当着众人的面,也应该注意规劝的言辞,也必须口气委婉,务使对方难堪,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规劝的目的。

在工商界赫赫有名的邵先生,他是很懂得这个道理的。据说他从不用命令式的口吻向别人说话。他要人家遵照他的意思去工作时,总是用商量的口气去说。譬如人家说:“我叫你这么做,你就这么做。”他就不这么说,而是用商量的口气说:“你看这样做好不好呢?”假如他要他的秘书写一封信,他把大意和要点讲了之后,再问一下秘书:“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妥当?”等秘书写好请他过目,他看了如有修改的地方,他又会说:“如果这样写,你看是不是更好一些。”他虽然处于发号施令的地位,可是他懂得人家是不爱听命令的,所以不用命令的口气。

即使在一个盛夏的中午,一群工人正休息着,一位监工走过去把大家臭骂一顿,说是拿了工资不该在此偷懒!工人们慑于监工的权力,当然是立即站起来工作去了,可是当监工一走,他们便又停下来休息了。如果那位监工上前和颜悦色地说:“今天天气真热,坐着休息还是不停地流汗,这怎么办呢?朋友,现在这项工程很重要,已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忍耐一下赶一赶好吗?我们早一点做完了,早一点回去洗一个澡休息一下,你们看怎么样?”相信工人们保准一声不响地自觉自愿地去工作了。

三、说话中的忌讳

通过交谈而建立友谊是不容易的,而想要引来灾祸却是垂手可得。所以聪明的人对人总是唯唯喏喏,可以不开口时,便三缄其口。比方你对他说起别人的隐私,他本身有些秘密惟恐别人知道,而你却无意之中点中了他的隐私,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会认为你是有意揭露他的隐私,心中顿感不悦。这是说话的第一忌。

某人做了一件事,因为他是别有用心,所以竭力掩饰自己,以防别人发觉,如果被人知道,那对他是很不利的。如果你与他素有交往,彼此比较熟悉,对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虽不能断定你一定明白,但总是对你有些提防。你处在这样的境地,既无法向他表白你并不知道,也无法表明你决不泄露,那么你将如何处理呢?大概你惟一的办法只有装聋作哑,绝口不提此事。这是说话的第二忌。

别人有秘密企图,你却参与此事,你为他出主意,从乐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从悲观方面说你又是他的心腹之患。

你虽谨守秘密,从不提及此事,不料别人猜到了其中秘密,并泄露于外,那么你是无法辩白你没有泄露,在他看来,你是最大的嫌疑。在此情况下,你只有设法亲近他,表示你决无二心,同时设法查出泄露的人。这是说话的第三忌。

别人对你并不十分了解,并不十分信任,你却偏偏竭力讨好他,为他出主意、想办法,他如果采取了你的意见,而实行的结果并不理想,他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实行的结果很好,也未必对你会有好感,以为你是偶然想到的,实行又不是靠你,怎么能算是你的功劳?所以你还是不说话为好。这是说话的第四忌。

别人有过失被你知道了,你不惜直言相劝,认为他做的不对。他本觉得内疚,生怕别人知道后自己的面子不好看,而你却去揭破他,自然令他十分难堪,并往往由此产生怨恨,由怨恨而与你发生冲突。所以,你还是不说为好。即使劝告,也应以婉转为宜。这是说话的第五忌。

如果你上司的成功是由于你帮了他的忙,你的上司会深恐好名誉被你抢去,内心里自然会惴惴不安。你明白这种心理,就应该到处宣扬,逢人便说这是上司的领导有方,是上司的远见,一点也不要透露你有什么本事。这是说话的第六忌。

别人力所不能及的事,而你认为他能够办到而强迫他去做:别人认为能做的事,并已开始工作,而你认为他办不到,强迫他中止这件事,这都是强人所难,不通人情。你认为朋友或下属哪件事该做哪件事不该做,你应该进言相劝,说明道理,使他自己认识到这一点,这才是上策。即使他不听劝告,你也只能相机而行,适可而止,不能遇事强求,徒伤感情。这是第七忌。

1.人们常犯的“语病”

有些人谈话风度虽然很好,但是在他的语言中掺杂了无意义的“杂音”。例如鼻子总是哼一哼的,或是喉咙像老是不通畅一样,轻轻地咳着,或者是在每句话的开头常用一个拖长的“唉”声,好像每一句都要犹豫一阵子才能讲出来。还有的人每说完一句,总要加一个“啊”,好像每一句话都生怕别人没听清楚似的。

诸如此类的杂音都要加以清除,这些杂音使你本来很好的语言如同玻璃上蒙了一层灰一样,大大减少了它原有的光彩。

有些人喜欢在谈话中用过多不相干不必要的套语,例如在什么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当然啦”这类词句。也有些人喜欢加上太多的“坦白地讲”、“老实说”等等词句;有些人老喜欢问别人“你明白了吗?”“你听清楚了吗?”有些人喜欢说:“你说是不是?”“你觉得怎么样?”也有些人习惯性在每句话的句尾加上一句“我给你讲”等等,你说这可笑不可笑?

某人在上中学时,有一位新来的老师向同学们讲话。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不过我今天来……”,以后,到处都是“不过”。

像这一类的小毛病,可能你平时一点也不觉得,要问一问你的朋友,请他们替你注意一下,多提醒你几次,你就能改正了。

有人特别爱用某些词来表达众多的意思,也不管这个词本身有没有那么多的含义。

例如有人喜欢用“伟大”这个词,于是乎在他的话中,什么都伟大起来了。“你真太伟大了!”“这文章太伟大了!”“今天看了一部伟大的电影”,“这批货卖了一个伟大的价钱!”

最妙的是有一个朋友喜欢用“那个”代表一切形容词。你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吧:

“今天太那个了!”

“他这个人很那个,是不是?”

“我觉得这件事未免有点那个。”

“……。”

这一类的毛病大概是由于太偷懒,不肯动脑筋想一个形容词的缘故吧!

要多记一些词汇,才能生动和恰当地表达出你的思想。

在“好”这个概念之下,有“精彩”、“优美”、“善良”、“出色”、“美丽”、“愉快”、“呱呱叫”……,以及许多其他的表现方法,不要那么简单地说:“他是一个好人”、“这个茶杯很好”、“这本书写得太好了”……。

“他是一个好人”,不错,可是他是怎么个好法呢?从最伟大的人,到普普通通、没有犯大错误的人都可以说是个好人。他可以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也可以是一个服务热心的人;他可以是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他可以是一个力求上进的人;他可以是一个劫富济贫的人;他还可以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到底他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好人呢?同样,你说:“这个茶杯很好,”是“样子”好,是“颜色”好,还是“质料”好,还是“价格便宜”,或是“最合你的需要”……?

我们要求一个口才好的人,说的话精致而细腻,丰富而活泼。不要像三岁小孩子那样,翻来覆去只有那么几个极简单的字:“我跑到门外边,猫看见我就跑到树上,树上的鸟儿都跑开了,树上的苹果也跑到地上来了……。”

2.不要滥用琐碎的问句

有些人喜欢用谚语,谚语本来是很富于表现力的,不过不要三句话不离谚语。用太多的谚语,会使人听了腻味,而且也易使人意识混乱。这就如同一个美丽的女子,带了满身的珠宝首饰,不但淹没了她原来的美丽,而且使人觉得庸俗不堪。

在适当的场合和时候,用一句谚语,就显得很生动而有力量。

有时候,某些名词流行起来,不论在口语还是在文章里都被普遍采用。这种词句,也最容易被一些人不加选择地乱用一番。

例如,原子这个名词是物理学的专用名词,但这个名词被人滥用了,什么都“原子起来了”如“原子牙刷”、“原子裤袜”,甚至捉老鼠的器具也举之为“原子金刚猫”!“原子”这个,“原子”那个,使人听起来莫名其妙。

其他如“真棒”、“真帅”、“迷你”……等等也都是曾被滥用的字眼。

有些人喜欢夸张,夸张的语气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不过,如果夸张用得太多,或者用得不恰当,反而失去了引人注意的效果,人家甚至不相信。

你不可能每次说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或者“最可笑”的笑话。你所看的书,不可能每一本都是“最精彩”的,你所认识的好朋友不可能每一个都是“最可爱”的。

不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最”字、“极”字、“非常”、“无限”……,否则,你在这无数个“最”中,有一个真正的“最”时,你该怎么表示呢?难道你要这样说:“这件事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吗?”如果你真的这样说了,别人听了也会无动于衷,因为你给他们的印象是一向都喜欢夸大其词的。

3.不要太琐碎

有些人喜欢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起来最精彩、最生动。许多人都喜欢听别人讲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新闻报道中,“目击者”和“当事人”的叙述也是最吸引人的。有很多人把亲身经历编成小说,拥有众多的读者,甚至改编成电影也很卖座。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讲故事,所以当许多人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自己一味地起劲,对自己所经历的,样样都觉得很有味道,样样都觉得非讲不可。其结果,反而使听者茫然无绪,索然无味。

这究竟是犯了什么毛病呢?

在这种场合,最容易犯的毛病有两点:一是引用的对话太多。

例如,你说你见了什么人,以下就是“他说……”,“后来我又说……”,“他又说……”,“那么我就说……”,“他的太太这时候就说……”,“所以我说……”。像这样“我说”、“他说”、“他们说”,听的人一下子就被你搞糊涂了。

二是你讲了许多不必要的细节。

例如,你说:“我到一家理发店去理发,在××街和××街的转角处,门牌是四三五号,××街正在修马路。我记得这家理发店是五年前开的……”。讲了一大套,别人还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也许你所讲的这些都是多余的。你要说的是你走进一家理发店去理发,有一个理发师是你大学的同学,他为什么做起理发这一行呢?这才是你想说的问题。

讲故事比起写故事来更难一些,抓住要点,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引起对方的浓厚兴趣是讲故事的基本技巧。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少用对话,节奏要快一点,在重要的地方,讲得要详细一点,其他地方则可以用一两句交代一下就行了。

讲故事的能力,对口才训练是很有帮助的,即使你不具备讲故事的能力,也能使你的谈吐更生动有趣。

四、不使人难堪的批评

一九○九年正是德皇威廉二世执政,他目空一切,发表了一篇荒诞绝伦的演说,他说德国是世界和平的主宰,只有使德国建立强大的陆海军才能稳定欧洲,并且维持英国的利益。他还声称自己是英国友人,他曾使英国不受俄法两国的压力在非洲获得胜利。

这篇演说在每日新闻上刊登,举世震惊,并把整个局势搅得越发混乱。世人都对这篇骄横狂妄的演说加以攻击评论,尤其是在英国最为激烈,连德国的政客亦不胜惊惶,德皇至此也后悔不该说那么露骨的话。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德皇就把责任推到总里大臣布洛克亲王身上,叫他来声明那篇演说是出自亲王的建议。布洛克得知此事后就对德皇说:“陛下,恐怕世人不会相信它是事实。”德皇闻之大怒,便说:“你以为我才是笨猪,能犯你永不犯的错误。”布洛克立即发现自己的错误,于是连忙改正说:“陛下,我说的话绝无这个意思,实际上陛下各方面的学识都远胜过我,我所懂的只是军事和外交上的一些粗浅知识,而陛下在这方面懂得比我多得多,并且精通一切自然科学。陛下每次谈及各种科学原理时,我都深感佩服,因为我完全是个外行,连一点儿都不懂。”

德皇经过他这样一补充,心中不快顿时全消,因为他相信布洛克没有鄙视之意,并且敬佩自己的才能,于是很高兴地握着布洛克的手说:“我们继续互相合作,团结一致,如果有人说布洛克不好,我将对他的鼻子猛击一拳!”

布洛克亲王在千钧一发之际挽回了局面,可是他在说话中仍有一个错误,那就是他应该把赞美放在前面,这样就天衣无缝了。几句恭维的话,把盛怒的德皇变成知己,假如我们在日常的交往中也应用这种谦虚称赞的方法,其结果不是一定更美满吗?

人们做错了事,或做了件吃亏的事,除非他自己主动告诉你时,才会坦白地承认错误,但如是你主动指出他的错误,那么他一定找出种种理由加以辩解。你可以在周围的朋友或家人中试试看,无论是小疏忽或大错误,没有几个人能在别人指出后立即坦率地,不为自己解释地承认错误。

《处世教育》的作者卡内基教人不要乱批评别人,这是立身处世的信条,虽然不值得大家去完全照搬,但也是要引以为戒的。不过,事情有时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有时候也不能不批评,譬如父亲批评儿子,主管批评下属,甚至相当知己的朋友,有时候也免不了要批评几句。所以绝对不批评别人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怎样去批评别人。

第一,首先是要具有同情心,这样你不仅不会犯吹毛求疵的毛病,并且对别人犯错误的原因也会加以分析,给予谅解的。要时时想着自己和他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和他对立的。

第二,说话要委婉和蔼,不要用过分刺激语言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你真糊涂,这件事完全搞错了!”用这种语气说话是没人可以忍受的。无论父亲对儿子、主管对下属,后者虽然慑于前者的威势不敢吭声,但他心里仍然是不服气的。

第三,说话时先要对别人犯错误表示理解和同情,使对方减少不安,然后再用温和的态度指出他的错误。

第四,指正的话题越少越好,能用一两句使对方明白就行了,然后把话题转到其他地方,不要唠叨个不休,使对方陷于窘境,产生反感。

第五,对方做了一件事情,其中有错误的地方固然应该指出,但做得正确的地方则应该加以赞扬,这样对方就会因为你赏罚分明而心悦诚服。

第六,改变对方的观点时,最好设法使自己的观点暗中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改变的,而不是因为你的指正。

第七,对于那些无可挽回的错误,你应当站在他的立场上,给予恳切的指正,而不要严厉地责问,使他能知过而改。

第八,纠正别人的做法时,最好用请教式的口吻,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不应该用红笔写”就不如说:“你觉得是否不用红笔写更好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