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会赚钱的抄底高手
4539000000009

第9章 要抄底,先有底(1)

抄底前扎实地做一些功课,才能成功

既然进行抄底投资,随时都会用到钱,资金就像打仗时需要提前准备的弹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后盾,再高昂的激情,再积极的心态都无济于事。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抄底高手,还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计划好每一步的投资策略,一步一个脚印地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样才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不打无准备之仗

罗杰斯一直在投资领域里拼搏,几十年下来,他对成功抄底总结出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他说:“要想在金融投资方面取得胜利,就需要早做准备,做好准备才是制胜的法宝。”

现实中,真理都是很简单的,“不打无准备之仗”,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做好却并不简单。

梅女士是北京某公司的一位白领,她听说云南山区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因此就想找一个帮扶对象,资助他重返校园,并供养到大学毕业。

梅女士一直想到丽江去旅游,这样去云南正好一举两得,不仅如此,梅女士心里还有自己的小算盘。她有一个好朋友在丽江工作,自己到了那里,吃住都可以在朋友那里,这样就能节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同时,梅女士还在网络上了解一些云南特产,打算从云南回来时,花几千元低价进购一些特产,回到北京后再卖出去。这样自己的云南之行,有可能还会小赚一笔。

计划好了之后,梅女士提前三个月订好去云南的机票,如此可以享受三折的优惠。然后拿着春节时公司发的一万元奖金,开始了自己的云南之旅。

梅女士很顺利地到了丽江,找到朋友,在丽江玩了几天。朋友建议她再到云南别处去看看,梅女士想到自己提前做好的预算,担心做计划以外的事情会使费用透支,因此严格按照原计划执行。

之后,梅女士通过当地人很快找到一位已经失学一年的10岁男孩,男孩家中十分贫困,兄弟姐妹很多,吃饭都有问题。看到此种情况,原计划给男孩2000元钱的梅女士,又多掏出500元钱给了男孩的父母。

这件事情办完之后,梅女士就用剩下的钱开始选购有云南特色的饰品与衣服,只留下回北京的路费,然后没有在云南过多停留,就匆忙回到北京。

梅女士本打算把云南特产在周末时拿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同事与朋友看到这些东西,都十分喜欢,很快被抢购一空,结果梅女士从中净赚两千多元钱。至此,梅女士的计划完全落实,几乎没有太大的出入。

既然进行抄底投资,随时都会用到钱,资金就像打仗时需要提前准备的弹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后盾,再高昂的激情,再积极的心态都无济于事。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抄底高手,还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计划好每一步的投资策略,一步一个脚印地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样才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具体来说,做好抄底前的准备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了解基本的财务知识。这是每一个抄底者必须者具备的基础,包括学会投资成本与收益的计算方法,能读懂简单的财务报表,知道一些理财知识,明白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

第二,明白各种投资方法的风险与收益情况。当今社会,有很多投资理财方法与工具,比如基金、债券、股票、储蓄、外汇、保险、艺术品等,投资者要掌握每一种投资工具的专用术语,以及用此投资工具进行理财的原理、投资的步骤和收益与风险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第三,掌握投资的技巧与策略。任何一种投资工具,都有投资的技巧与策略,如果能够掌握投资技巧,运用好投资策略,对投资项目做出准确判断,那么投资成功的几率就大。

第四,提高准确分析投资工具的风险以及预防能力。投资工具的不同,风险也不一样,比如购买基金,风险小但收益也低;而投资股市,虽然风险大收益也高。同时,不同的基金与股票的风险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投资者提前掌握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准确判断存在的风险,并且做好应付风险的各项准备,这样才不至于在投资失利时被一次打倒。

抄底者进行抄底投资之前,必须做好以上四项准备,如此才可以避免大的失误。

正确预算是抄底的第一步

正确预算,是每位抄底者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如果不善于做预算,就根本谈不上投资理财。生活中经常有“月光族”将每月的工资都全部花掉,这样不仅使自己做事情没有计划,而且也不利于个人财富的积累,是理财投资的大忌。

一对月收入13000元的小夫妻,从原先每月亏空1000多元,到如今每月可结余5000元,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许多人都知道理财规划。但是我们要注意“理财预算”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告诉大家,准确预算才是合理理财的第一步,通过预算可以使人生的美好规划得以实现。

理财预算也与年龄有关,不同年龄层有不同预算特征。我们先来看一看收入与支出、资产与负债的一般规律:

工薪收入一般是从青年到中年逐步走高,然后趋向平稳,直到退休;生活支出则从青年到中年也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但其支出比收入少,从中年到退休则呈直线下降的趋势;投资资产这一项则在退休前一般都是逐年增加,退休后就逐年减少;因为要还贷款,因此三四十岁时负债是最高的阶段,之后就逐步减少,直到退休。

从这些规律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28岁阶段,支出与收入都高,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资产负债率高;28~40岁阶段,支出/收入中,风险承受能力高,资产负债率较高;40~60岁阶段,支出/收入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资产负债率较低;60岁以后,支出/收入较低,风险承受能力弱,资产负债率较低。按照中国的普遍情况,20岁前一般由父母供养,因此不在考虑之列。

所以,我们理财预算要掌握量入为出的原则。结合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预算重点。

当20~28岁时,由于这个阶段正处于购房置业、结婚成家阶段,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高负债的特点。这一阶段的预算重点应该是追求收入成长、避免过度透支。

在28~40岁时,由于这个阶段大多生儿育女,教育支出增加,同时房贷也大多还在偿还中,因此这一阶段预算投资平衡是关键。

当40~60岁时,由于这一阶段随着职位的提高、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增加,收入达到了人生的高点,支出却逐渐降低,把较多的经历都放在了投资上,因此这阶段的重点应该是控制投资风险。

到了60岁以后,退休了,总体收入下降,抗风险的能力较小,因此这一阶段的预算重点是追求资金安全并获得固定收益。

虽然人的一生中,方方面面都需要用钱,方方面面都需要预算,但总体来说,理财预算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养老、子女教育、购房、保险几方面。

是否做预算对理财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举个例子:

阿诚和妻子小薇今年都33岁了,没有生宝宝。两人月收入加起来为12000元。8年前首付40万元,贷款购买的一套70万元的房产,现由父母居住,贷款余额尚有18万元。夫妇自己租房居住。另外,信用卡有5万元的透支额没有还上。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家的资产是价值70万元的房屋,负债有房贷18万元、信用卡欠款5万元,净值(结余)为47万元。

他们每月生活支出2900元、房租3000元、还房贷2150元、还信用卡透支5000元,总共13050元,从预算前的收支明细看,每月结余为-1050元。

很显然,这个家庭资产负债结构极不合理;消费性支出过大;收入单一,月收入仅有工资;当月资金缺口达到1050元。如此入不敷出的后果是:一旦房贷不能按时还款,银行将会拍卖阿诚父母所住的房产;信用卡透支应还金额如果不能按时还上,银行将对他们采取限制生活支出等强制措施。

针对这一状况,他们咨询理财顾问预算后,做出了新的规划:他们决定与父母合住,减少3000元的房租支出;向父母融资或采用房产加按方式归还信用卡透支的高额贷款利息,把每月还款额从5000元降到2000元左右;用闲暇时间做兼职获得更多的收入。

他们有了预算之后,我们再看看其收支明细:同样是收入12000元,但除去生活支出2900元、房贷4150元,每月还可有4950元的结余。另外,根据年龄结构特征,最好能留存10%,也就是495元作为应急资金,其余资金可用于投资抄底。

张先生40岁,是公务员,月收入6000元;太太38岁,是一家国企的员工,月收入4000元;他们有个7岁的儿子,正在上小学。家庭支出有生活支出每月6000元,学费每年8000元,旅游费用每年15000元。有两套住房,一套无贷款,目前价值60万元,另一套首付20万元、贷款50万元,已经对外出租,每月可收4500元租金。银行有存款10万元。目前两人都无保险。

我们归纳一下,他们家的资产有存款10万元、自住房产60万元、投资性房产70万元,负债为房贷50万元,结余为90万元。

从预算前的收支明细看,他们家每月有工薪收入10000元、租金4500元、利息150元,生活支出6000元、还房贷3916元、学费分摊667元、旅游费分摊1250元,月结余2817元。

张先生夫妇的理财目标有:换购市区价值100万元的新社区住宅,贷款愈少愈好;培养儿子完成大学学业;55岁时两人同时退休,每月有5000元生活费,每年可以有10000元的旅游支出。

经过预算,要想换购市区价值100万元的新社区住宅,首付按30万元算,商业贷款就有70万元,期限15年,年利率6.12%,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月要还5722.55元;教育费用依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孩子完成学业需要26万元左右,现在每月需存973元;按照目前的收入水平,退休后每月还可以保证5000元的生活费;每年10000元的旅游支出按5%的资金回报率,按目前人均寿命预算,现在每月需存1122元。然而按照他们目前的收入水平并不能满足需求。

于是理财顾问给他们这样的建议:可以出售住房,获得60万元加存款10万元用于首付,贷款30万元,每月供款2452.52元,根据公积金政策,每月预计可以支取公积金4167元;把单一的房产、存款投资改为多样化投资,比如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投资,分散风险,同时提高收益率;压缩旅游费用至每月833元。

从预算后的月收支明细看,张先生家每月工薪收入10000元,除去租金4500元、公积金4167元,生活支出6000元、还房贷6485元、学费分摊667元、旅游费分摊1250元,还可结余4665元。

因此,抄底必须做好各项的预算,各方面做到统筹兼顾,既不能影响家庭里的正常开支,又能够把闲散资金,投入到自己已经考察好的项目上,这样才能使自己拥有一个高品质的生活。

定好抄底策略

一个人抄底能力的高低,与其投资策略有很大关系,采取的策略不同,收益也大不相同。一般人进行抄底投资,需要留足正常的生活开支,然后利用闲钱去进行抄底,而且要尽量投资那些风险比较低的项目。

有人把一般人的理财方式形容成一个金字塔,金字塔的底层,是在银行里的存款,这是地基,也是生活最起码的保障;第一层,应该买一些保险项目,这样不但保障意外情况的发生,而且还可以从中分红;第二层应该保留一些应急资金,以便发生意外时,能随时把这笔钱拿出来急用……最上面两层,是收藏品和期货。

这个金字塔中,越是最底层,投资工具担负的风险小,但钱也赚得少,越往上层,投资工具承担的风险高,但是收益也越大。之所以建议一般人采用这样的策略对自己的资金进行分配,是为了一旦上层抄底项目投资失败,下层依然稳健,这对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当然,那些抄底高手们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选准的投资工具,基本上能够在手中比较稳妥地获取回报,他们正是依靠这样的高风险与高收益的投资工具使自己成为资本市场的弄潮儿,他们可能不采用上面所说的金字塔投资策略去做,而是直接去对那些高收益的项目进行抄底,结果他们往往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般人如果看到那些抄底高手们如此做,也想采用这种投资策略,结果只会输得很惨。

耿先生今年55岁,老伴死得早,只有一个儿子,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地孩子拉扯大,看着儿子成了家,自己又有了孙子,耿先生十分高兴,他感觉到生活过得越来越有滋味,越活越有劲头。

耿先生是一个普通的工人,生活节俭,给儿子办完婚事,还剩下几十万元钱,准备退休后养老所用。最近一段时间,耿先生发现很多人炒股赚钱,他想,自己若是炒股能赚上一笔钱,就能供养孙子上大学了。

耿先生确定这种想法后,把钱全部购买了股票,结果却使本金损失将近一半。这让耿先生十分伤心,一半的积蓄说没就没了,心里越想感觉到窝囊,最后竟然欲寻短见,幸好儿子及时发现,因此才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

因此,一般人必须严格按照金字塔策略进行投资,利用余钱去投资那些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这样即便购买的收藏品大大贬值,投资的房地产没有任何盈利,所买的股票一直下跌等,但银行里还有存款应付日常生活。

马先生开了几十年饭馆,生意一直不错。后来他迷上了收藏,于是无心经营饭馆,结果生意一天不如一天。马先生把自己的存钱都买了收藏品,结果买了许多假东西,马先生因此一败涂地。

看到马先生如此破败之相,朋友们建议他把自己的饭馆重新修整一下,一门心思地还开自己的饭馆。商人听从了建议,又操起了开饭馆的旧业,结果不到两年时间,马先生又东山再起。马先生此时虽然还想再进行抄底投资,但再不也敢随意冒险了。

因此,每个人在投资之前,都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能力、资本等因素,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抄底策略与抄底项目,这样有计划有准备的进行抄底,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得多。

一个专业的抄底高手曾经把“抄底没有计划,没有策略”列为抄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抄底是一场持久战,没有计划、没有条理、没有策略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背后的功课要做足

《论语》有这么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进行抄底投资更是如此,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使自己的资本稳妥增值。

1997年,福特公司60%的杂志广告是针对男性做的,10%是针对女性做的虽然这样做的广告,得到上下公司人员的一致认可,但是,福特公司的一名广告策划副经理罗斯·罗伯特总感觉还是有些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