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会赚钱的抄底高手
4539000000008

第8章 抄底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4)

而著名的理财大师巴菲特,却提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意见,他说所有的投资者,都应该把鸡蛋集中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集中精力小心地看护着它,不让它被打碎,这样更有利于财产的保存与升值,他提倡集中投资,并且自己也是如此做的,结果成为了世界级的大富豪。

其实有关金融方面的投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直存在,究竟应该如何投资,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现实中,有分散投资失败的例子,也有集中投资赚钱的事件。比如下面的甄先生,就是因为投资时铺得摊子太大,结果导致生意失败,血本无归。

甄先生对电烤箱行业有一定了解,认为它将来发展的空间很大,会给自己带来丰厚的收益,所以决定投资这个项目。但甄先生手里的资金有限,不过他通过关系,很轻松地就从银行里贷到一笔巨款,这使甄先生信心倍增。

当时,电烤箱这个项目已经有人在做,但都是小规模,甄先生一心想扩大规模,不惜负债累累把各环节的规模都做得都很大。有人曾经提醒他风险太大,但甄先生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只要公司运作起来,很快就能产生巨大效益。

但事实并非如此,甄先生在创建初期,一些小规模投资电烤箱企业已经投入生产,并高价进入市场,结果都赚了不多钱。等甄先生生产的电烤箱投入市场时,小规模企业就压低价格,导致甄先生的电烤箱卖不出去,出现了巨大的亏损。

有很多抄底者都像甄先生一样,因为过于自信,无视风险的存在,对未来的前景过于乐观,一开始就把摊子铺得很大,把所有的资金全都砸了进去,结果形成了泡沫企业,稍有风吹草动,就岌岌可危,陷入困境之中。

不管采取何种投资方式,投资者都需要把风险与收益平衡作为投资的导向,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去选择适合自己投资的项目,并且要根据所面临的风险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投资规模,避免把资金一次性投入。以防情况变化时,手中能有余钱周旋,不至于像甄先生那样一败涂地。

究竟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集中管理,还是把它分在多个篮子里避免全部受到损失,一直都是投资家们争论的焦点,并且将一直持续下去。其实,这两种投资策略都有优缺点存在。

把财产集中进行投资,投资者可以一心一意地只关注自己投资的项目,这样占用的资源与时间有限,需要决策的次数少,成功的可能性大。然而,万一没有决策失误,将会损失惨重。如果采用分散投资的策略,就必须一心多用,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决策的次数多,但优势也很明显,哪一个项目如果投资失败,不会伤及到根本。

集中投资决策的次数少,分散投资决策的次数多,在时间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集中投资,成功率自然就会比决策次数多的分散投资要高,就像独生子女比多儿女家庭得到更多的关爱、享受更多得照顾、待遇一样。

所以,最终采用什么样的投资方式,需要投资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个人精力充沛,时间充足,有信心选择分散投资方式,也未尝不可。

专注才是赢家

抄底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投入足够的精力,只有如此,才能在某一方面术有专攻,取得超人的成就。专注于某些项目,可以不断地积累抄底经验,就可以敏锐地搜寻到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分析、准确预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长期获得稳妥收益。

美国著名高空走钢索表演者瓦伦达,技艺十分高超,动作非常娴熟,几乎在钢丝表演中从来没有失过手。但是,有一瓦伦达参加一项十分重要的表演,却意外失足身亡。人们都不明白,为什么如此一个高技术的钢丝表演者,在其他无数的表演中都会完成得十分圆满,而在此次表演时,为什么失了手,送了性命。

事后,瓦伦达的妻子对外界所说的一席话,揭开了瓦伦达此次表演失败的原因。她说:“在比赛还没有开始之前,我就预感到瓦伦达这次表演可能要出事,因为还没有到表演时间,他就总是坐立不安,嘴里还不停地唠叨说着‘这次表演太重要了,我一定要表演成功,千万不能失败’。而以前瓦伦达每次表演前,从来不想这些东西,只是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走好钢索。”

后来,心理学家根据瓦伦达这次事件,把人们不能专注做事,因而影响水平的发挥,或者因为考虑过多的事情,心里有了杂念,总是患得患失,称之为“瓦伦达心态”。

由此可见,做事情需要专注,特别是一些危险度很高的项目,更需要全神贯注,不能有一点分心。所以,抄底投资切忌三心二意,如果看什么热门就去做什么样的投资,今天购股票,明到买基金,后天又去炒外汇……结果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管哪一种投资工具与投资项目,只有那些用心专注的人,才能成为抄底高手。他们专注于自己的投资产品,以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从不轻信别人的传言而改变自己的投资方式,也不会因为专家的一句话就放弃自己的投资计划。他们深信自己选择投资项目的正确性,即便市场上出现价格波动,他们也不会惊慌失措,急忙撤出投资。因为专注,他们比一般人更了解自己的投资产品,因此能够准确地预测将来的收益,并最终获利良多。

虽然部分理财专家建议人们分散投资,避免集中投资。但是这样的观点是为了规避风险,并不是说一定要把资金分放在不同的投资渠道之中,或者不停地变换投资产品。如果非要进行这种“多元化”的投资,只能分散自己的精力,反而会丢掉很多抄底机会。

股神巴菲特认为,把资金分散开来,进行多元化的投资,表面上是为了规避了风险,实际是增大了投资的风险。因为不能专注精力,无法把握每一种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所以就不能占据先机,因此会错失抄底良机。同时,自己看好的项目也不能立即投入大量资金,做起事来缩手缩脚。

巴菲特建议人们,一生中最多投资四五支自己看好的股票,这样才能真正长期获利。他不仅这样说,也是如此做的。比如巴菲特长期以来重仓持有华盛顿邮报公司、可口可乐等,结果巴菲特就是在这些投资项目上赚足了财富。

事实上,长期投资还会降低亏损的几率,比如说,一个人投资于标准普尔500指数,一天时间亏损的几率是46%,如果资金不撤出,还继续投资下去,那么随着时间的延长,亏损的几率也会逐渐降低。由此可见,那些总是想进行短期投机获取巨大利润的追涨杀跌的投资者,只有少数人赚钱,而大多数投机者都损失惨重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若想在某个项目上成功抄底,必须做到专注,只有专注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琼斯是一位企业家,年轻时努力上进,把企业办得红红火火,因此赚了不少钱。后来年纪大了,就主动退了下来,在一个风景秀丽、有山有水的地方买了幢别墅。别墅周围环境幽雅,附近草木葱茏,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鸟类在这里鸣唱、嬉闹,这也就是琼斯选此处别墅的目的。

琼斯年轻时就喜欢鸟类,想观察各种鸟的起居生活,但那时候没有时间,现在退了下来,正好可以做自己爱好的事情。因此,琼斯入住后不久,就制作了一个喂鸟器皿,每天都把鸟食放在树林里,然后就在一边隐蔽起来,等待着小鸟来吃,以此观察小鸟的习性。

第一天,琼斯把小鸟的食物放好后,就到一边观察,但等了很久也没有见小鸟来吃,他就回别墅休息了。等到日暮时,琼斯想小鸟现在应该去吃食了,于是就悄悄地走近放小鸟器皿地方,却发现器皿被推倒在地,里面的食物却不见踪影。原来在琼斯刚走不久,一群小松鼠就来到这里,把器皿中的食物吃掉了。

琼斯看到这种情形,就积极地开动脑筋,制作了一个更加牢固的食具。结果和上次一样,这些食物又被那些小松鼠偷吃了,琼斯又没观察到小鸟是如何吃食。

面对这种情况,琼斯只好去了五金店,想看一下那里是否有特制防松鼠的喂鸟器皿。找了几家,最终琼斯在一家五金店里看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喂鸟器皿,那个器皿看起来十分牢固,外边还围有铁丝网,并且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防松鼠喂鸟器”。

琼斯看到后十分高兴,心想:这回小松鼠再也没有办法来吃食了!他把防松鼠喂鸟器买回家,兴冲冲地放上食物,等待着鸟儿来吃。

琼斯在一旁边等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些鸟儿试探着走到喂鸟器旁边,琼斯十分激动,正在这时候,一群松鼠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把那些鸟儿都吓跑了。琼斯只好出来驱赶松鼠,知道小鸟受到了惊吓,一时半会不会再来。于是就把防松鼠喂鸟器放在原地,想着松鼠反正吃不到嘴里,所以就转身回去休息了。

谁知道,天将黑时,松鼠又一次来到了防松鼠喂鸟器前,并想办法吃到了食物,这个场景正好被琼斯看到,他十分生气,把防松鼠喂鸟器拆了下来,提着它就去找五金店的老板,质问老板为什么防松鼠喂鸟器不能预防松鼠偷吃,并要求立即退货。

五金店的老板看着大发雷霆地琼斯说:“老先生,请你别生气,我这就给你退货。但同时你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真正的‘防松鼠喂鸟器’。”琼斯听此话,既惊奇又不解地问:“你讲此话是什么意思?为自己没起效果的防松鼠喂鸟器找借口,还是说我们人类不够聪明,斗不过那些低等小动物?”

老板听后笑了笑说:“老先生,我不是为我卖的防松鼠喂鸟器找借口,也不是说我们人类不聪明。我们国家拥有那么多优秀的尖端科学家,他们可以把人送到太空,也能够从人身上提细胞,造出一个克隆人……”

琼斯听老板如此说,有些不解地问:“那么你的意思是……”

老板笑着说:“要想知道我的意思,你必须先回答我两个问题。”

“你问吧。”琼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首先,你每天要花费多少时间去防松鼠偷吃?”

琼斯根据这几天的情况回答说:“大概1到2个小时吧。”

“那么,你知道松鼠每天利用多少时间找食吗?”

琼斯摇了摇头说:“这个真不知道。”

五金店的老板说:“根据科学家对松鼠的研究发现,只要松鼠醒着,它会把98%的时间都用于寻找食物。”

听到这里,琼斯恍然大悟,原来人类败在松鼠面前的原因,就是缺少专注的精神,而松鼠之所以能赢,就是因为它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找寻食物上。

专注才是赢家。

把重注放在高几率事件上

成就一件事情,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要了解事情的全面情况,而且还要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到,然后再下手去做,这样成功的几率才大。否则,不摸清情况就贸然去做,十之八九会失败。

著名的经济学家费舍就劝告那些抄底者,投资要注意那些有高成功几率的项目,并且自己也是如此去做的。他在投资任何项目之前,都会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对自己将要投资的项目从多方面进行考证,并且仔细分析,做出精准的判断。

如果通过分析预测到某公司有发展前途,不管目前其公司市场经济情况如何,也不管别人是否看好该公司,费舍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他深信自己的判断,并且毅然地投入大量资金,不放过这个抄底的最佳机会。

巴菲特也说,如果通过仔细考察,认为哪些项目能够赚钱,就应该勇敢进行投资。同时他建议投资者,不管手中有多少钱,最多投资的项目不能超过10个,尽量把资金集中投资在高几率的项目上,这样不会赔本,赚钱的几率也会更大。

在这10个项目上,并不是平摊资金,而是根据风险的大小,来按比例分配。风险大的项目,投资小部分资金,这样即便赔钱,也不至于损失太大。而另外的大量资金,就投资到高几率的项目上。

当很多投资者认为“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时候,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因为他觉得: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少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多的要高,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股神”尚且认为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很多的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更何况是普通投资者呢?

《财富》杂志曾经写道:分散投资获得巨大财富,这是投资谎言之一。从来没有人因为分散化投资策略进入亿万富翁俱乐部。

投资大师会首先从赚钱的角度考虑,如果你错过这个机会,你将少赚多少钱。

实际上,除了在面临系统性风险时难以规避资产缩水,分散投资的另一个不足在于,这种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组合的利润提升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为10元的初始资金,股票价格均为1元,组合A由10只股票组成,每样股票买一股;组合B由5只股票组成,每样股票买两股。

假设这些股票中,组合B的五只股票,组合A也都购买了。其后这五只股票价格翻番,而其他的价格没有变化,则组合A、组合B的收益率分别为50%和100%,很显然,由于组合A投资过于分散,那些没有上涨的股票,拉低了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

斯坦利·德鲁肯米勒是接替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管理人。有一次,斯坦利以德国马克做空美元,当这笔投资出现盈利时,索罗斯问:你的头寸有多少?“10亿美元。”斯坦利回答。

“这也能称得上头寸?”索罗斯说,“当你对一笔交易有信心时,你必须全力出击。持有大头寸需要勇气,或者说用巨额杠杆挖掘利润需要勇气,但是如果你对某件事情判断正确,你拥有多少都不算多。”

还有一个更加可靠的理由支持:如果你的钱并不多,分散它有意义吗?

林先生是股民大军中新加入的一员,虽然是个新手,但他十分有主见,并不喜欢听专家的意见,他认为根据市场的行情及时买入卖出,就能够有收获。

有一次,林先生看到自己的股票连续几天上涨,十分兴奋,但又害怕开始回落,急忙就把它抛了出去,赚了一万多元钱。谁知,接下来两天股价还在一直上涨,林先生感觉自己卖亏了,于是又在高点买进,期望自己能够抛高,但当他多花几万元钱把刚抛出去的股票买到手后,此股就开始狂跌。

就这样短短一个周的时间,林先生因为不恰当的短线操作被深度套牢,他后悔不已,发誓以后买进什么股票,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只做长线。

周转率过于频繁,收益会受到影响。同时,持股人也不能像林先生那样,陷入另一个只做长线的极端。

有专家建议,应该把资金的周转率定在10%——20%之间最佳,10%的资金周转率,就意味着控股10年,而20%的周转率,则是持股5年。在这个时间段内,既能抓住挣钱的机会,也不会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做出错误的抛出行为,因此能使资本最大限制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