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用人厚灰学
4538700000008

第8章 从“心”开始,做个最受欢迎的沟通者(1)

1、劝服下属,语中要害最关键

话要说到点子上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话并不是说得越多才越有说服力,抓住要害,才能事半功倍,这就像辩论一样,抓不住对方的论点要害,永远也不会把对方击败。所以,在劝服下属的时候,要想让他接受你的观点,就必须了解他的“心症”,然后对症下药去说服他。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一家工厂精简机构,孟珍从传达室被精简到了车间,她非常生气。认为是厂长有意整人,还要求厂长立即给她办病休手续,要吃劳保。厂长给她讲道理,她一句也听不进去。

车间主任也是女的,这天,她看到孟珍又来找厂长闹,就叫住了她说“大姐,咱姐妹不错,来,到我这儿坐坐,有几句贴心话我想和你唠唠。”

孟珍一落座,就喋喋不休的把自己的“理”抖落了一遍,反正一个意思,叫她下车间是厂长有意整她。等她说完了,车间主任说:“大姐啊,你说厂长整你,我看可能是你多心了。厂长新来乍到,和咱无冤无仇,怎么会整你呢?这次精简机关下去20多人,你们传达室也下去了3个人,不只你一个。我看厂长决不是和哪一个人过不去。要说呢,这些年你在传达室工作轻车熟路,乍一下车间劳动肯定比在传达室要累。可话说回来,累也不是光咱一个。就说新厂长吧,50多岁了,比你还大几岁,不也照样下车间去干活?他图的啥?再一说,精简后,传达室过去5个人现在剩下两个人了,两个人干5个人的活儿,肯定也不像以前那么轻松了。你说是不?咱下到车间后,干活虽然累点,可是多干多得,这不比在传达室里拿那几个死钱强吗?”

车间主任边说边观察她的变化,看到她的脸色不那么阴沉了,犯了思忖,车间主任又继续说道:“大姐啊,你一时生气,要吃劳保可是太不合算呀!你今年48岁,差两岁就该退休了。如果你现在吃劳保,那退休后的工资只能拿70%,你不就吃大亏了?你想想,咱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就差这么几天就熬不下来了?大姐,你思谋思谋,看我说得有理不?”

第二天,孟珍就穿上工作服下了车间,她拉着车间主任的手激动地说:“大姐,这最后一步差点迈砸了,多亏你了。从现在开始,我就听你的了!”

俗话说“人在事中迷,就怕没人提”,但说理的人一定要弄清对方在事中迷的原因,针对其症结所在,申明利害,以理攻心。这样才能做到一番话说笑了“苦恼人”,甚至在重大的问题上使说理具有一语值千金的价值。

解放初期的一天,陈毅市长到一家纺织业厂里,他笑着说:“老板,我冒昧来访,欢迎不?”

这位老板正为一件事发愁,便发起牢骚来:“陈市长,今天工会又来要我废除‘抄身制’。不当家不知柴火贵。工人下班有抄身婆搜身,还经常丢纱呢,如果取消抄身制度,纱厂不被偷光才怪呢!”

陈毅品了口茶,不紧不慢地说:“要说办工厂、买机器,我要拜你为师。因我只当过工人,没有经营过工厂嘛!要说管理工人,教育工人,你要向我学习哩!我参加了革命,就一直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这方面我可以给你当参谋,还带‘长’呢!你倒是要我这参谋,还是不要?”

经理连声说:“要,要,请您快说。”

“我在法国当过工人。那个工厂大得很,老板也比你厉害得多。厂子四周筑起高墙,拉上电网,还雇了一大帮带枪的警察,对每个下班的工人,从头搜到脚,那过细的劲头,身上硬是连是一根钉也藏不住。但结果呢?原料、零件还是大量丢失,为什么呢?老板把工人只当成会说话的工具,劳动很重,工资很少,工人实在无法养家糊口,工厂赚了钱对工人毫无好处,他们为什么不拿呢?现在不同了,工人翻身当了主人了,他们懂得生产经营搞得好,新中国才能富强起来,工人才能改善待遇。你们虽是私营企业,但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可以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所以,以我之见,你应该在纺织业带头,用我的办法试试看,废除抄身制,关心工人利益,待工人如朋友,如弟兄,有困难多与他们商量着办。我相信眼前的困难会克服的。”

经理听了连连点头:“想想是有些道理。”第二天,他就主动找工会研究,决定废除抄身制。

陈毅同志一番话,使资本家奉若神明的“抄身制”取消了,足见劝说有术,言之有力,这正是以理攻心的威力。

大凡被劝者往往对某一问题想不开,挽上了疙瘩,怀有成见。要成功说服,非对准这个要害不可。否则,喋喋不休,磨破嘴皮,也是隔靴搔痒,不能解决问题。另外,就是劝导说理要具体实在,既不能讲空话、套话、大话,也不能像某些报告那样“宽正面,大纵深”,需要的是实在的论证说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许是由于职位的高低不同,使管理者产生了优越感,所以大多数管理者都会犯一个毛病,就是在沟通的时候,容易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这就造成了对方的不乐意,使得沟通不畅。

比如,对员工的标准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尺来定,而应该以员工的能力而定。例如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上司只能要求他中规中矩的成绩。相反地,一个经验丰富、知识水准高的员工,仍只属中规中矩的阶段的话,就等于不合格了。

作为管理者,如果你要求过高,员工的付出得不到认可,其信心就会受到打击。比如,你的员工呕心沥血写的报告书,你仍然指责他做的不好,结果一定会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失去积极性。请看下面一组对话:

“小王,我希望你能把这份报表中的相关概率预测得更准确些。”

“可是经理,根据现有的资料和信息,我们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而且这些概率的精确性已经足够了,它们能够保证决策部门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们也是这么做的,决策部门的反映一直很好。”

“是吗?那也许是我的前任对你们的要求不高。不过我可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而且我认为数据越精确,决策就越有保障。”

“但是进一步的数据和资料属于公司的机密,我根本不可能弄到,恐怕您也无法了解。……”

“那是你的事情,你可以从别的方面想想办法嘛。总之我希望你能做得更好。”

发生这种情况时,团队成员会感到很委屈:明明已经尽全力做的事情,为什么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肯定?同样,干部也会因为此项工作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而不满,其实其中的症结就在管理者要求员工的标准上。他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员工的工作,这就使得员工的能力与标准之间出现了差距。

总是有这样的管理者,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己认为好的就是好的,自己认为是坏的就是坏的。这就出现了一些员工明明尽心尽力了,还是不能够获得管理者的满意的现象。于是,他们很自然的就对管理者产生了不满,甚至怨恨。而且,有时候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事情也并非是你看到的样子。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房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让别人来分享这笔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是的,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所以,管理者在下属沟通的时候,首先一定要弄清真相,给下属说的机会,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本章的第一节“管理者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里已经具体讲过,在此就不再赘述。

其次,管理者在评价员工的时候,不要以自己的心情来作为评判员工的标准。在现实中,一些干部喜欢凭自己的心情来判断员工的工作成绩。当他们心情不好时,尽管员工尽心尽力地工作,他们也会认为做得不够好。这种主观臆断的评价标准往往最令人愤怒。

杰克·韦尔奇在其自传中这样描述评价标准对管理的重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员工的领导,表现出来最大的过失就是妄作毁誉,任意评判员工的对错。”根据他的观点,评价标准不仅是规范一个团队的手段,同时也是考验一个干部管理团队能力的试金石。因此,当干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标准的制定必须要合理、科学,必须依据本团队的实际情况而定。

第三,管理者对员工的要求不能过于苛刻。谁不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管理者的认可呢?可是,由于评判标准的不同,尤其是当管理者的将标准定得过高的时候,就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为标准过高不但会使员工的信心受到打击,而且也将动摇管理者的领导地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管理者一定要制定一套公平合理的标准,不要对员工要求过于苛刻。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你认为好的,别人未必有同感。只要事情本身没有错误,就不应当过分挑剔。

第四,沟通的时候一要注意场合。在不同的场合一定要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而且还要用得体的交流方式。比如在公共场合,管理者在与员工交流的时候就应该注重自己的身份。尤其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够和员工之间很随随便便的样子。该严肃的时候一定要严肃,对于员工来说,如果自己的管理者在自己的员工面前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的话,这个管理者的威严就会丧失。人们就会以为,这个管理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凡事都很随便,于是员工不再对你保持尊敬,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差别慢慢的被淡化。这对于管理者在以后的管理工作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

当然,在私底下,在与员工单独交流的时候,管理者应该放下领导的架子,尽量做得平易随和。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把他心里面所想的话真正告诉你,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才能够做到真正以诚相待。如果管理者在与员工私底下进行交流的时候,还是一副官腔,就会使员工感到有很大的压力,无法把心里的真正看法全都说出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也就不能够做到真正的以诚相待。这样的交流,当然是一次失败的交流,管理者不能在这样的交流当中得到任何有益的信息。

沟通不是招安劝降,沟通也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沟通难,就难在如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沟通可贵,也贵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让下属敢说“真话”

让员工说真话,是每一个管理者的愿望,但是,让大家说真话谈何容易呢?多数人常常会因为怕得罪人,怕激起上级的反感和其他人员的不快,于是习惯避而不谈,甚至粉饰太平,以维护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

在黑泽明的影片《乱》中,主角秀虎是个刚愎自用的国王,在他的身边惟一敢说真话的是一个宫廷小丑。而在《李尔王》中,敢说真话的是一个傻子。在宫廷型传统权力格局里,地位卑微的小丑、傻子或疯子往往是唯一有可能说出真话的人。可又有几个人会相信小丑、傻子、疯子说的话呢?即便心里认可,表面上也不会承认的。

企业内部的权力格局,很多情况下与宫廷无异。小丑成了唯一敢说真话的人,但是在企业内部,谁会扮演这个小丑的角色呢?即使领导者正带着企业冲向悬崖,也没有人愿意扮演小丑的角色,如果这是说出真话的惟一途径,那么他们只好选择闭紧嘴巴了。

生活中,我们都讨厌谎话,也都知道真话的价值和分量,但是我们真正听到的真话不多,说真话的时候,也会考虑许多因素。蒙牛总裁牛根生就说:“听不到奉承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却是一种危险。阿谀逢迎没有牙齿,却能吃掉人的骨头。”

所以,管理者要想办法让员工说真话,首先来了解一下员工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看看这个鲁迅笔下的故事吧:

一户人家新添了一个男婴,很多人前来道贺,有人说这孩子聪明,有人说这孩子漂亮,有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当大官,这些人都得到了主人的回馈,还有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他得到了一顿暴打。

这个故事说明了多数情况下,大家为什么不敢说真话,因为怕遭受报复。在管理界,管理者当人也都希望员工说真话,但是,企业中的问题常常涉及多个部门的,人们难以判定到底是谁应当负主要责任。如果说真话就可能会一下子得罪很多人,从而受到不同的伤害,这样一个风险,一定会让一个直言不讳的人选择沉默。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们不愿开诚布公地在企业里发表自己的言论,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评论保留起来,只是因为不想受伤害。所以,要让员工说真话,那么首先就要保证说真话的人绝对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1995年,当比尔。盖茨宣布不涉足Internet领域产品的时候,很多员工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中,有几位员工直接发信给比尔说,你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比尔·盖茨发现有许多他尊敬的人持反对的意见时,又花了更多的时间与这些员工见面,最后写出了《互联网浪潮》这篇文章,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扭转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同时,他把许多优秀的员工调到Internet部门,并取消或削减了许多产品,以便把资源调入Internet部门。那些批评比尔·盖茨的人不但没有受处分,而且得到重用,今天都成了公司重要部门的领导。

微软的员工说真话并不只是因为勇敢,更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会因为说出真话而受到任何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