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渠道成就销售
45385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式IT营销渠道模式之父(3)

正所谓“渠道胜,则联想胜”。联想向来都重视渠道建设,在意识到业务模式需要变革后,很快就宣布调整组织架构和渠道策略,将原来7个大区合并为4个区域总部,并下设18个分区,108个网格。对渠道进行划分后,每区都有两三个实力较强的分销商,分区的总经理也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自主决策权,并且联想通过“模拟利润”的形式对每个小网格进行单独考核。随着乡镇市场的成功拓展,联想的渠道在更为纵深的市场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消化能力。这样,联想的触角向最终客户又靠近了一步,渠道改置的力度得到加大,在增强渠道商开发客户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也促进挖掘客户价值能力的提升。

这时,在中国市场,戴尔已经成为联想公司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渠道改进措施具有很大的指向性,是联想面对市场竞争的主动出击。因此,在对渠道进行优化时,针对商用电脑领域,联想公司开始尝试与“大客户”直接沟通,把直销和分销结合起来,取长补短,逐步形成一种“营销互补”的战略。联想对客户群进行了细致的划分,针对不同的客户,联想充分利用它的渠道资源,与渠道商合作,专业分工,进行优势互补,推出了“整合分销”的策略。在实际应用时,具体的措施有:实行分销商分区总经理负责制;明确分销商的角色,清晰界定分销商的产品、地域、客户,减少分销商之间的不必要的竞争;建立网络业务代表,对渠道进行定位和锁定,明确职责等。

2005年4月,联想(中国)大客户业务部成立,上到联想集团总部,下到各区域市场都安排了专人负责,集中力量向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机构的全球500强企业进行公关营销,这标志着联想的渠道改革基本完成,意味着世界IT市场的竞争开始高端和核心公关。对于中小企业,联想提出了“行销”的概念,和经销商一起收集这些不断成长的企业的信息,通过建立客户数据库,分析它们的购买规律,然后定期上门营销,最终把它们发展为联想电脑忠实的客户。在这之后,联想的业务体系一分为二,针对大客户市场和中小客户市场,划分成客户营销模式和产品营销模式。

到了2007年7月,联想在原有的渠道模式上做出了新的调整政策,这种新的渠道模式被称为为“联想社区”。根据新政策,联想将渠道销售伙伴分为4个社区,渠道商可根据自己的市场领域申请成为社区成员,4个社区分为大企业、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公共部门用户市场。成为社区成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需要考核营收及行业销售经历等标准。联想可以根据社区成员特点和该市场的情况,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如帮助伙伴发展新用户的各种工具,宣传用品、营销费用补贴和演示装备等。新渠道政策给了零销售一定的价格优惠和补贴,销售出色的还有奖励,这些主要用于帮助渠道商争取新用户的支出。同时,联想建立了“社区顾问委员会”,为渠道商提供战略咨询和支持。每个社区用户所享受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各不相同,比如联想对那些面向大企业用户的渠道商提供交易证服务,因为争取大客户就意味着一项大投资,需要对他们的努力和投入给予回报和奖励。联想还为那些面向公共部门的渠道商,提供销售专业人才的帮助,帮助合作伙伴打造团队公关的优势,这些改变与之前的渠道政策同出一辙。自此,联想的奖励机制趋于完善,不再纯粹以销售收入为标准,这样有利于渠道商建立自己的品牌,打造更专业的服务和开拓市场的新领地。

勿容置疑,通过不断成长的渠道策略,联想在中国的IT行业,以至区域市场,形成了最强的渠道优势。联想利用根植中国本土的便利,能够在中国市场上按自己的理解,自如布局,而国外企业由于缺乏对中国文化的适应和担心过高的渠道成本,只能采取总代理制。随着全球IT产业的透明化,电脑利润空间持续缩小,联想公司在渠道改制后,它的优势体现得更为突出。何况,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后,总代理身份自然也就不存在,减弱联想公司对传统分销渠道的过分依赖,会让联想在“大客户”市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联想多年来凭借着多级分销和区域销售为主体的营销体系,占尽了PC市场的优势,为联想打下了中国个人电脑第一品牌。

5.渠道策略,联想的优化渠道政策

从联想集团建设营销渠道的发展策略看,为了建设“大联想”,联想专门成立了“大联想顾问委员会”,将渠道纳入到联想的决策体系当中。其中“大联想学院”是一个专门为代理商提供各类培训服务的机构。在PC时代,“大联想”成为了联想的核心竞争力,但在互联网时代,联想提出了渠道转型的目标:提高代理的企业管理水平,协助渠道进行功能转型,保障商务、客户服务、市场宣传规范化,完成新上市产品的培训。为了完成培训目标,“大联想学院”设立了“决策—策划—实施”的三层组织体系。在培训工作的管理上,将培训本身看做新产品的上市来管理,把培训分成“立项、开发、推广和评估”4个阶段来管理,使渠道培训开始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当然,联想之所以能成为IT市场领先者,并保持不断增长的市场占有率,与联想具有一流的分销渠道和渠道管理办法是分不开的。

渠道培训

在IT行业,渠道培训是IT厂商最流行的做法,此种做法最早是从IBM、惠普等国外厂商开始的。国内厂商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其中联想的“渠道培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联想最引人瞩目的一个策略叫“大联想渠道策略”。即把联想和合作伙伴构建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把联想的渠道合作伙伴纳入到联想的销售体系、服务体系、培训体系、分配体系和信息化体系中来,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地在模仿中创新的市场营销。

细分市场,采用差别化的渠道战略

联想把渠道划分为家用电脑和商用电脑两套渠道体系,这是对渠道职能的定位和细分。家用电脑的分销商、代理商、专门经营家用电脑市场,商用电脑的分销商、代理商专攻商用电脑市场,这样各渠道商对自己的目标市场有了明确的认识,可以避免相互打架和恶性竞争。渠道商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专长,对目标市场进行长期经营,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客户合作关系,有利于市场的开拓和稳固。

扶持二级渠道的建设,增强控制和管理二级渠道的能力

什么叫二级渠道?其实就是渠道的终端,直接面向各类顾客。1999年,联想提出了“大联想”渠道战略,其内涵是建立以客户、代理、联想三位一体共同成长的开放型大架构。在巩固渠道时,重视与渠道商达成“利益一体”的认识,针对大客户市场尽力缩短渠道链,并致力于渠道扁平化的建设。为加强渠道的掌控能力,在对二级渠道的建设上,联想主要以选择性分销模式经营。在联想的管理下,分销商和经销商角色清晰,专业分工,各司其职,形成高效率的渠道运营。分销商主要精力是发展二级渠道,淡化零售业务,而经销商的工作重点则放在直销零售上。这样可以很快地形成市场覆盖率,并且通过对分销商和经销商的筛选,可以培养一些有实力且忠于联想的核心渠道商,他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方案服务。

针对行业用户,在商业电脑渠道采取集成分销

联想的集成分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击了戴尔直销的进攻,为联想拿中国PC市场第一把交椅立下了汗马功劳。实施集成分销战略后,分销商承担了广泛的售前售后的服务工作,在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时,则由联想和分销商共同负责,因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联想通过对渠道商进行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帮助,让他们不仅具有向大客户提供联想整机的销售业务,还拥有进行硬件、系统和网路等方面维护的增值服务,这给联想发展增值代理商提供了优势。关于增值服务,为客户完成网络工程,作为整机制造商的戴尔,显然没有联想进展顺利。

采用特许经营渠道策略,发展联想专卖店

近年来,垂直营销系统在营销学上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是渠道发展的重要突破,它将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组成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有利于掌控和管理渠道,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分析和限制,避免不必要的利益冲突。联想的1+1特许专卖店就是遵循了垂直营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