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聊出来的企鹅帝国:马化腾与腾讯管理模式
4537600000005

第5章 QQ来了:腾讯驶入快车道(2)

为避免再次受困于外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此后腾讯被迫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化。2001年4月,从新测试的腾讯QQ2000bBuild0325开始,腾讯的即时通讯软件名称中,OICQ无一例外更名为QQ。腾讯OICQ变成了现在家喻户晓的腾讯QQ。同时腾讯一直在免费使用的一些家喻户晓的头像——史努比、大力水手、Kitty猫等美国迪士尼公司独有的卡通图片也从QQ中消失了,换上了一些腾讯自己设计的头像。

此外,腾讯还启用了新域名tencent.com及tencent.net,此后整整两年时间,腾讯公司一直以tencent.com域名作为其主要网站入口。

三、IDG和盈科数码:寻找投资人

运营了一年的腾讯,越来越面临资金瓶颈。对QQ的大量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让公司难以支撑——因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要知道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甚至都让还是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不堪重负。没有资金更新设备,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计算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马化腾回忆起腾讯这段偷偷摸摸的历史,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1999年11月,腾讯的账户上只有一万多块钱,真是快要山穷水尽了。此时的马化腾已经不堪重负,他准备放弃了,准备把自己的OICQ卖掉。即使这样,对于技术型创业的创业者而言,卖掉产品也是一门需要重新学习的课程。

在研发出OICQ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困难和挫折。由于不懂市场和市场运作,马化腾拿OICQ去向运营商推销,却经常被拒之门外,“甚至连见我们都不见”。平心而论,当时运营商的态度完全可以理解——在ICQ风行的时候,运营一个新的聊天工具确实风险很大,毕竟盈利是运营商最根本的追求。

即使和一些有意向购买OICQ的公司谈判也并不顺利,每当进行到实质性阶段时,对方公司却“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表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最后,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预期100万元人民币的底线,最高的一家也只出到60万元。“谈判卖QQ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复杂,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我们预计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留下QQ自己养大。”马化腾后来说。

此时的马化腾真是骑虎难下。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老朋友丁磊拉到了风险投资,这给困境中的马化腾很大的启发。

丁磊创办网易的思路,与搜狐、新浪和百度很不一样。此前没有出过国的丁磊有种民族主义情结,由于担心中国互联网完全被外资控制,他不愿引入海外风险投资。

丁磊创办网易一直是在用自己写软件赚的钱进行周转。自从“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一炮打响之后,香港以及国外的风险投资商排着队跟丁磊谈判,想给丁磊投钱,而丁磊一直没有考虑。直到网易自己赚的钱实在不够用的时候,丁磊才适当地引入了一小部分风险投资,但是自始至终都丝毫没有威胁到丁磊在网易内部的话语权。

看到老友丁磊获得风险投资,马化腾意识到了也许互联网还有其他的玩法,也使马化腾意识到QQ可以“玩”出更大的空间,“我们决定自己‘养’下来。”2004年当腾讯在香港上市后,马化腾这样评价自己当时的想法:“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QQ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

为了获得风险投资,马化腾和曾李青一共做了六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每一份都有20多页,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马化腾回忆当时的情况,“深圳不像北京有海归的圈子,他们找投资人比较容易,对于腾讯而言相当困难。但腾讯也算运气,风投依据ICQ的成功案例(当时ICQ以2.87亿美元卖给了AOL),对腾讯也就多少有些兴趣。盈科数码和IDG两家一起壮着胆子投资了腾讯。”

1999年的深圳高交会挽救了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凭借OICQ仅半年占领的市场地位,马化腾幸运地拉来IDG和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220万美元的投资,这无疑为腾讯找到了活路。

说起IDG,人们自然都会想起由IDG投资创办的刊物。自1980年在北京创办了中美合资的《计算机世界》周刊以来,至今IDG公司在中国合资与合作出版的与计算机、电子、通讯有关的报纸与杂志达30种,例如《IT经理世界》、《网络世界》和《微电脑世界》等。可以说,IDG强有力地参与了中国IT专业媒体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是IDG的主要贡献。

IDG全称是InternationalDataGroup,即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创建于1964年,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是麦戈文,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

IDG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出版、研究、会展与风险投资公司。在全世界8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分公司,拥有上万名高级研究专家和编辑人员,采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处理和传递手段,建立了快速而全面的世界性信息网络。

IDG公司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美国技术信息服务公司。IDG所属的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原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于1989年11月在北京进行了第一个试验项目的风险投资。在此基础上,1993年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深圳等地设立了自己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

IDG于1998年10月27日与中国科学技术部签署了在今后七年内向中国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亿美元的合作备忘录。1998年10月28日,江泽民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会见了IDG集团董事长麦戈文,对IDG在中国发展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举措表示赞赏与支持。

至今,IDG在中国已经投了不下150个项目。从1997年到2000年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前,IDG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接连投下了搜狐、当当、金蝶办公、搜房、易趣、3721、创联万网、百度、快步易捷、腾讯、携程旅行网、雅宝竞价交易网、美商网、中华假日旅游网、中华学习网、天极网、书生科技、冠日通讯、慧聪国际、亚信等数十个如今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风头正劲的公司。IDG全球高级副总裁、IDG亚洲区总裁熊晓鸽骄傲地宣称:“毫不夸张地说,IDG始终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说起盈科数码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说起李泽楷大家都知道了。盈科数码动力有限公司是华人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创立的投资公司,公司成立于1991年。

1999年5月,盈科数码通过购买得信佳借壳上市,并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同年,香港政府把高科技中心数码港发展权交给盈科数码。

2000年,香港电讯的母公司英国大东电报局(Cable&;Wireless)有意接受新加坡电信有限公司收购香港电讯。消息传出后在香港引起忧虑,担心香港最大的电话系统公司会落入竞争对手新加坡手中。在此情况下,盈科数码加入竞投,最终以110亿美元借贷成功收购,使盈科数码由一家小规模的资讯科技公司迅速扩张为香港规模最大,同时提供固网、无线电话、上网等综合电讯服务的公司。

此后盈科数码改名为电讯盈科。电讯盈科凭借其屡获称誉的创新服务,尤其是IP商业服务、新世代固网服务、宽频收费电视及互联网、媒体内容、大型信息科技方案、流动及无线通讯等,进一步提升了香港作为科技及商业中心的形象。

腾讯的这次融资成功,让马化腾长舒了一口气。马化腾觉得这220万美元简直是“救命钱”。拿到投资后,腾讯从免费机房搬了出来,购买了服务器和带宽。不过,有了钱的腾讯依旧节俭,依旧是自己组装服务器。曾李青曾说,自己去其他外资公司机房看到的全是美国高端服务器,当时真是很羡慕。有了服务器和带宽,加上有很好的市场推广手段,QQ的用户增长再次进入飞速爆炸期。

但是非常务实的马化腾并没有把腾讯做大的希望全部放在融资上。马化腾总结说:“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之前,融资是一轮一轮的,大都想着赶紧花完钱再去融资,但当时我就不是这样想。做公司要对股东、对投资者负责任,所以现在看新兴公司花钱看不惯……钱不是白拿的,腾讯固执地坚持一个原则:不能控股,不能插手经营,就不能随便要人家的钱,要自己一步步想明白了,再慢慢自己滚大。”

马化腾就是如此稳健,这保证了腾讯安稳地度过随后到来的互联网寒冬。在互联网的冬天里,腾讯的旗帜依然在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