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投资策略全书
4517000000057

第57章 投资工具与选股策略(6)

在《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战略》中,罗伯特将巴菲特原理与柏克夏公司持有的普通股相结合并按股本的多少排序,形成供学习之用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中有好几家公司的“息票”都预计会永久性增长而且增长收益均超过无风险比率。对这些公司来说,需要使用分两步走的股息折现模式--初期用一种增长率,然后在第二阶段较长的时期里用另一种较低的增长率。

巴菲特在1988年购买的可口可乐股票就是例证。在那时政府的长期债券利率是9%,可口可乐公司的增长率是15%,用9%减去15%将会得出一个负数,使得计算没有意义。为了克服这个限制,罗伯特使用了分二步走的折现模式。首先他假设可口可乐公司的持股收益至少在10年内高于平均水平,然后将收益降低到5%的水平。从第11年起,他用9%的无风险利率减去5%的收益增长率,得到4%的用于公司未来收益的折现比率。

当被问及许多涉及到股息折现模式的问题,罗伯特提到的真正能彻底解决的办法是,彻底去研究并且计算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对于诸如价格-收益比率、价格-帐簿比率或与市场相关的方法等要降低依赖程序。

巴菲特告诉我们,当处于低利率环境时,他上调折现率,当债券收益率低于7%时,巴菲特将折现率调至10%。如果利率今后逐渐上扬,他的折现率就成功地从长期角度与之相符了。如果利率今后不上扬,他就为他的安全边际增加了额外的3个百分点。

(二)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经济附加值”理论

没有人会否认一个有吸引力的公司一定是有高额利润额并为其股民产生高现金收益的公司。如果公司的净利润为公司的股本产生高回报,这种魅力还会持续下去。然而,关于经济附加值的方法以及它是否在巴菲特的思想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确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议。

经济附加值原理的商标权归纽约咨询公司(New York consulting firm)斯特恩·斯图尔特(Stern Stewart)所有。它是一种决定投资收益是否超出资本成本的衡量体系。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公司都已采纳了经济附加值的计算方法,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公司、爱利·理力公司(Eli Lilly)和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

它的计算方法就是先决定公司的资本成本,然后减去公司的净收益。资本成本等于债务成本与权益成本按一定比例相加。

债务成本只不过是公司借款应付的利息率,按实际利息支出额进行调节。权益成本是由企业的风险决定的,计算的方法可依照固定资产价格模式。

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数公式为:

资本构成中相对权益比例×它的成本+债务比例×它的成本。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资本挂构为60%的权益和40%的债务,如果权益成本为15%,债务的利息率为9%,那么公司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数为:

60%×15%+40%×9%=12.6%

如果一个公司能够赚回15%的资本回报率,而资本成本为12.6%,我们可以说公司增加了经济附加值。如果它能持续地保持较高比率的资本回报,它的股价市值一定会攀升。相反,如果公司的资本回报率持续几年停留在10%,它的股价就会下挫。

经济附加值是一根衡量棒,一种特殊的门槛比率。巴菲特使用的是另一种不同的衡量尺度。它通过衡量一个公司增加其市值的能力来决定公司的门槛比率。这个比率至少应与公司的留成收益比率相等。巴菲特认为公司每留成1美元的收益,它的市值就会增加1美元。从远处看,巴菲特的理论似乎与斯图尔特的经济附加值理论相似,但巴菲特理论在很多细微之处无法与经济附加值完全等同。

首先,经济附加值理论是基于固定资产价格模式之上的。这个模式根据价格的波动来衡量风险。我们已经知道巴菲特的观点是价格波动大的股票风险也更大。其次,由于权益成本总是高于债务成本,在经济附加值模式中,随着债务的相对增加,资本成本实际上反而减少了。经济附加值的支持者们很难说服巴菲特将债务增加说成是件好事,原因是它等于降低了资本成本。巴菲特本人喜欢无债或几乎无债的公司。

资本成本是商界的最大谜团之一。经济附加值原理仅仅是找出成本的方法之一。巴菲特也许不使用经济附加值的方法来计算资本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这个问题弃之不理。所有从巴菲特那里获得资本的子公司都必须向伯克谢尔·海舍威公司付费。巴菲特承认他不使用复杂的公式,相反:“我们认为向人们收取一笔合理的费用,然后放手让他们去想,到底是购买一笔新的析股还是什么其他股,这种方法更为简便。每次的费用有些差异,取决于我们入市的历史,买入时的利率,但总的来说,我们收取资本的15%的费用。我们发现15%这个数字会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但又不会使门槛太高以至做不成我们想做的事情。”

巴菲特公司内部的门槛标准是公司总体每年需要以最低15%的比率增长。了解到这点是很重要的。所以15%也是他给自己制订的资本门槛底线。他的要求是,无论什么时候他给下属分公司提供资金,不论这笔资金的用途为何--一项新研究设施、新设备,一场新广告宣传--它都必须最终产生至少不低于这个门槛比率的回报。

柏克夏公司和经济附加值理论都为资本的成本定了价。尽管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但双方都寻求相同的最终结果--收益高于资本成本的公司受奖,收益低于资本成本的公司挨罚。正如巴菲特在柏克夏1995年公司年会上所说的:“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不需要(经济附加值)来告诉我可口可乐公司又升值了。”

(三)对于你可能投资企业的管理阶层你应该知道些什么

沃伦·巴菲特对公司经理的最高夸赞是说此经理无例外地表现出公司主人翁的精神并想公司之所想。以主人翁姿态出现的经理能够抓公司的主要目标--增加股东的股值--而且他们趋向于做出理性的决策从而进一步加强这一目标。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区分不同的经理从而得知哪些是积极工作来增加股民股值的,而哪些只是耍嘴皮子的,换句话说,我们怎样来衡量管理的价值呢?

沃伦·巴菲特对公司的管理使用三项原则:(1)理智原则;(2)坦白原则;(3)抵制机构的强迫命令原则。由于这三项原则前面已有论述,在此只作总结性的详述。并在此基础上评估经理人员。

真正的劣质企业,往往有优秀的管理人才也无法改变。巴菲特常举一个船长的类似比喻,去解释他的论点:有两个船长,一个经验丰富,一个经验不足,如果把经验丰富的船长调到小船上,而经验不足的船长留在大船上,你认为在一场速度的比赛中谁会赢?就像企业经营,如果经济情况不好,这与管理似乎已没什么相关了。

相同的,也可能是管理阶层太愚昧,使得企业经济状况一团糟。巴菲特曾说他只有兴趣投资公司财务状况强劲的企业,就算管理能力不佳的人来管理企业仍能获利。

诚实可能是管理阶层一个非常重要的单一特质,诚实的经理人其管理行为就像他是企业主,他们比较不会浪费股东的资产,管理阶层的前提是你和巴菲特都坚持的--一个巩固的企业前景,这是投资成功的关键要素,轻易辨认出一个具有企业主眼光的经理人包括:

·将资产分配在获利高的投资上。

·尽可能保持高资产报酬率。

·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把保留盈余当股利配发出去或用来买回自家股票。

巴菲特相信显示管理阶层好坏的关键指标之一是,管理者用超出的保留盈余购买企业自家的股票--如果这么做合乎商业好处。

如果一个公司买回自家股票的价格,比该公司做其他投资的获利高,那么这个投资对继续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人来说是利多消息。他们不需要做任何事,他们的饼就可以愈变愈大。听起来很棒不是吗?巴菲特也这么认为。

让我们看看首都的管理阶层是如何运作的。

首都从1989年到t992年,买回自家股票总计高达一百万股,花费约4亿美元。它会这样做是因为资本城是广播业,它只被允许投资在它了解的行业,在资本市场的例子来说,该公司只了解广播业。因此买回自家股票。

问题是,相对于公开市场(股票市场),广播公司在当时的私人市场售价都非常高,在公开市场的管理阶层看到它的股价相对私人市场,是以折价交易,因此管理阶层买进自家股票。这增加了该公司股票的财富。

衡量管理要比衡量企业的财务业绩难度更大。原因很简单,人比数字要复杂得多。许多分析家都认为由于对人的活动的衡量是模糊不清的,我们不可能很有把握地衡量管理的价值。所以这种活动本身就毫无意义。没有小数点就意味着没什么可衡量的。

其他人则认为公司管理的价值是完全可以在公司业绩统计中显示出来的--其中包括销售业绩、边际利润以及资本回报业绩--其它的衡量尺度是多余的。

两种观点都有其正确性、合理性,但两种观点都不足以驳倒原来的假设前提。人们花时间对管理进行评估的原因是,它会对今后的金融业绩给出早期的警告信号。如果你对管理层的所言所为进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衡量他们工作价值的现索。这种对管理工作的衡量比出现在今后公司财务报告中或报纸金融版中对公司管理的衡量要早得多。

如果衡量管理的概念仍然是含混不清的话,那么巴菲特有几步高招供你参考。

(1)审查前几年的年度报告,特别要注意当时管理层对未来战略的说法。

(2)将当时的规划与今天的结果进行比较,看看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规划?

(3)将几年前的战略与今天的战略和观点相比较,看看有哪些观念上的改变?

(4)将你感兴趣公司的年度报告与同行业内的其他类似公司的报告相比较。两家完全相仿的公司可能很难找到,但哪怕只是比较一下相关的业绩也会产生真知灼见。

一个集中投资者应该是最适合做管理衡量工作的人。一个购买少数几家公司股本并打算持股几年的人最有机会了解他们的管理状况。跟踪追寻过去几年的年度报告,你会逐渐对公司的管理历史有所感知。你还可以通过媒体了解你所持股的公司。留意管理人员所说的话以及其他人对管理人员的评论文章。如果你注意到公司总裁最近发表了演讲或做了报告,你应从投资关系部门拿到演讲稿并仔细阅读。上网搜寻公司的网站并获取最新的消息。总之,竖起你的触角用你能想到的一切办法了解管理层。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忘记评估管理这…前提,因为这项工作很复杂。你的眼睛睁的越大,获取的线索越多。你就越能准确而容易地评估管理。

记住你为什么要评估管理,或许这对你将有所帮助!你了解的点点滴滴的信息最终将影响的股价,但你要提前了解。

诚如巴菲特所说,市场经济是有序的,评估管理就是一项有用的分析工具,它将使你走在市场的前面。

(四)成长与增值的别样观点

巴菲特的选股方略在过去20年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他考虑的顺序总是选择公司、公司的管理状况、金融业绩以及现行价格。这一切表面看来都是简单而直截了当的,但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背后,却隐藏着巴菲特方法的深刻哲理。

传统上讲,一个“增值投资者”是寻求购买其潜在价值被大打折扣的股票,它可以从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低比率中反映出来,也可以从价格与收益比率较低及股息收益较高中反映出来。而“成长投资者”则与那些能产生快速增长收益的公司相联手赚钱。而且他们会持续地这样做。

巴菲特说:“多数分析家感到他们必须二者取其一,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从思维上把二者对立起来,增值或成长。的确,许多从事投资的事业人士认为将二者混为一谈是学术上乱穿衣的行为。巴菲特对“增值和成长”却持有不同的观点。

巴菲特在很多场合都已解释过某种股票的价值是整个投资期内现金流动总量减去适当的利息折现。成长只不过是计算过程中的一部分,它附属于现金流动。巴菲特说:“依我的观点,增值与成长,在尾部是相吻合的。”

少言寡语、措辞谨慎的查理·蒙格说:“将‘增值’股与‘成长’股严格区分开的整个做法都是无稽之谈。它为那些已退休的基金管理者空谈投资方法并以此收取费用大开方便之门,也为投资顾问的彼此区分大开方便之门。但是就我来说,所有聪明的投资都应是增值投资。”

尽管巴菲特和蒙格都极力反对区分“增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并认为此举意义不大,整个投资行业却仍对这两种方法津津乐道。如果你采纳“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战略”你会经常不可避免地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你究竟是一个增值投资家还是一个成长投资家?按照查理·蒙格的观点,你最好把自己称做增值投资家,但谨防落入为购买典型的“增值”股而购股的陷阱之中。

成功地把握成长与增值分寸的人是威廉·米勒三世(william Miller Ⅲ)。比尔的业绩无疑是骄人的,但是他是如何取得这么杰出的投资回撤的"这才是对我们所有人都最具有价值的经验。

七、巴菲特投资策略的步骤

理想上,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助益在于帮助投资人了解并运用那些曾经使巴菲特成功的投资策略,经由学习他过去的经验,你将能够更进一步地应用他的方法。未来你可能会看到类似以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购买股票的例子,并且在了解巴菲特于类似情况下所采取的行动之后,将会从他的学说之中获益。

理想上,这本书最大的助益在于帮助投资人观察未来的投资机会,而能够辨认出像华盛顿邮报之类的股票并进场购买,或威尔斯法哥、可口可乐或可能是通用动力之类的股票购买类型。当股票市场迫使一家优良企业(如华盛顿邮报所遭遇到的)的股票价格下跌,或遭特殊风险而暂时受挫(如威尔斯法哥所遇到的),或当投资人冷漠地允许上好的企业(例如可口可乐)定价在公司实质价值的一半,或当经营者的作法不盲从法人机构的行为时(例如通用动力的比尔·安德斯),投资人将会经由如巴菲特般的思考和行动模式得到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