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面保护神:地空导弹
4504500000019

第19章 地空导弹经典战例(2)

7月24日,根据敌情通报和当时天气情况,分析敌人可能要来偷袭,越南民主共和国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发布命令,使用地空导弹部队,狠狠教训和打击美军,数十枚苏制“萨姆-2”地对空导弹矗立在发射场上,高昂起头,直指敌机可能进入的上空,正跃跃欲试,只待一声令下就可以惩罚空中强盗。

15点9分,美军第一批四架F-4c飞机从西南进入预设的攻击区域。“发射!”随着一声令下,四枚导弹拖着一条条火龙直刺蓝天;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巨响,两架飞机当即在空中粉身碎骨,还有一架被击中后摇摇晃晃直往下掉,最终还是难逃毁灭的命运,像一个火球重重地摔向阵地附近。

美军飞机一批接着一批气势汹汹地不停地来进犯。狂轰滥炸,伺机报复,炸弹的爆炸声,飞机的呼啸声交织成一片。间或出现的便是导弹愤怒的火焰,紧接着好像是一种必然一样,便会有一架飞机冒着滚滚浓烟砸向地面,顿时弹片横飞。就这样,一架架美军机拖着乌黑的浓烟摇摇晃晃地坠落了。仅半年时间,在北越部署的“萨姆-2”导弹就先后击落了猖狂的美军飞机100多架,美国空军的嚣张气焰一时烟消云散。美军飞行员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恣意在越南北方上空飞行。“萨姆-2”导弹击落美军飞机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越南军民的抗美信心,就好像天空突然有了一个保护伞一样,他们可以大胆地在保护伞下面抗击地面之敌了。

“萨姆-2”导弹的辉煌战绩,给前苏联人挣足了面子,更极大地鼓舞了越南军民的士气。为了抗击美国的侵略,北越领导人决定大量部署“萨姆-2”导弹,以更好地获取战争中的制空权。很快,北越地空导弹的数量得到迅速提升。

1965年7月24日,美国空军编队,由12架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组成,按照预定作战方案,飞向距越南首都河内70千米的

区域。

这12架战斗轰炸机由4架F-4C“鬼怪”式战斗机掩护,避开轻武器弹幕的拦截,从低空悄悄进入了该区域上空,一位上校军官拿着高倍望远镜俯视了将要袭击的目标后,恶狠狠地说:“我马上叫你变为废墟!”话音未落,地面上突然出现了两团橘红色闪光,随后,喷着火焰的两枚导弹呼啸着奔向天空。没等这位上校军官醒过神,一架F-4C“鬼怪”式战斗机便在震天撼地的巨响中变成一团火球栽向地面,吓得这位上校扔掉了手中的望远镜,连连命令部属返航逃命。1965年8月12日,一架A-4型攻击机从美国第七舰队“中途岛”号航空母舰起飞,在河内西南80千米上空击落;8月24日、9月30日、10月5日、12月9日,美军的F-4B、F-8、F-4C等飞机也先后被击落。

萨姆导弹在对抗美空军的制空作战中,发挥了其他作战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越南空军与美军空军的空中作战中,越南空军仍旧处于劣势。1966年4月23日,在河内东北40千米上空发生了一次空战。4架F-4C“鬼怪”式战斗机与越南的6架米格-17飞机空中格斗5分钟,美军用“响尾蛇”、“麻雀”等空对空导弹击落了越南两架米格飞机。1972年5月12日,在美军轰炸北越的一次战斗中,美军用导弹和机关炮击落了17架越南米格飞机。

1972年早春时节,万里晴空。美军中尉米维尔又一次驾机飞越河内上空。这已经是他第四次驾机进入越南河内上空,前3次他的轰炸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投下的每一颗炸弹都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击中了目标。有一次他的飞机尾部被地面密集的炮火击中,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必死无疑,可他竟奇迹般地驾机安全地返回了空军基地,并因为他的出色表现,被授予一枚“空中英雄”战斗勋章,成了赫赫有名人物。这一次,他和另外两名少尉,一个叫帕克,一个叫尼基,共同接受一项非常特殊的任务,就是摧毁河内四北郊地区的一个弹药仓库。

三架飞机呈三角形战斗队形,按计划准时飞到了河内上空,为了躲避越方地面炮火的密集轰击,他们拉大了彼此间的距离。米维尔展开军用地图再一次确认目标,做到准确无误,他才用对讲机发出了指令:“目标右下方,准备投放!”两位少尉几乎同时回答:“明白!”

目标越来越清晰,米维尔的眼中闪现着典型库房式结构的建筑群,规模很大,米维尔暗下决心,这是弹药库毫无疑问,米维尔把手指轻轻地放到了按钮上,屏息静气,做着最后的心理准备。突然,一种不祥的征兆从他脑际闪过,地面安静得异常,他预感到有些不妙想提醒另两位伙伴时,但为时已晚,刹那间,尼基和帕克的飞机伴随着两声“轰”、“轰”的巨响,化作两道耀眼的光亮,消失在苍茫的天际。

米维尔慌乱丢下带来的炸弹,立即拉动飞机操纵杆迅速爬升,失魂落魄地返回到了基地,失去战友的伤感,侥幸生还后的余悸,让这位虽久经沙场的老兵长时间难以平静下来。河内果真装备了地对空导弹?美军十分吃惊。因为,就在一周前,侦察卫星拍摄的河内弹药库及其周围的地形卫星图片,并没有丝毫的征兆显示有导弹阵地。但事实就是事实,经过认真比对,才发现照片上能够反映出处地对空导弹阵地,只不过没有事先的提醒很难去判别出来。不过这时的美军也发现,装备在河内的两个导弹阵地都建设在河滩上,防卫措施相对还是比较薄弱,应该易于攻击。数天后,美军重整旗鼓,动用了建在日本冲绳岛基地的两架飞机,载着空对地导弹悄然起飞,直扑河内的防空导弹阵地,突袭一举成功,河内建设的两个导弹阵地在一片爆炸声中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从此,美军又恢复了对河内的常规轰炸。B-52在河内上空肆无忌惮地恣意飞行,耀武扬威,B-52飞行高度达万米以上,在这样的高空投掷航空炸弹,在当时的技术状态下,还没有哪一种防空火力具备对抗能力,也正因为如此,长时间内,越南军民似乎无可奈何,河内建筑物不时被航空炸弹击中燃烧,市民更是平添不少的惊恐。

不过,越南人民军很快认识到,导弹阵地之所以屡次遭遇打击破坏,主要是没有躲开美国侦察卫星的侦察监视。避免遭敌侦察和打击,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必须使导弹阵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作战行动具有一定的突然性。为此,越南人民军在前苏联的帮助下,秘密建起了新的导弹阵地。时隔不久,果然有5架B-52战略轰炸机再次例行飞临河内上空,掩体内的防空导弹抓住有利战机,迅速撕去伪装实施发射,一枚枚导弹呼啸着奔向蓝天直刺向飞行中的5架B-52战略轰炸机,4架B-52战略轰炸机被炸毁。从1973年12月18日到30日的两周时间内,美军对越南北方实施了“地毯”式轰炸,有32架B-52战略轰炸机被击落,其中29架是被苏制“SA-2”地空导弹击落的,占总数的90%以上。

四、美军导弹兵逞凶利比亚

1998年3、4月,美国凭借其空中优势,对利比亚实施了大规模的空袭作战行动。美国军队对利比亚的袭击,开创了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典型战例。

美国作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对一个弱小国家大开杀界,必定事出有因。事实上,利比亚本来是一个亲美国家,美国在利比亚也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并且建有相当规模的军事基地。但是,1969年9月1日,利比亚军队的陆军中尉卡扎菲率领“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了一场政变,并出任了利比亚革命指挥委员会上席,从此利美关系迅速恶化。

卡扎菲执政后,推行了一套亲前苏联反美国的外交政策,大批购买前苏联武器,聘请前苏联军事顾问,而把美国视为国家的“头号敌人”,并且下令关闭了美国设在利比亚的空军阵地,宣布锡德拉湾属利比亚领海,废除所有利美签订的军事和经济技术协定。1979年12月,为了支持伊朗的反美斗争,2000名利比亚人在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前举行示威,烧毁了使馆大楼。美国对利比亚的这种倒戈行为当然极为不满和愤慨,对卡扎菲更是恨之入骨。1981年,美、利两国最终宣布断交,随后两国不断出现摩擦。其中,1985年6月,美国环球航空公司飞机被劫;1985年12月,罗马机场和维也纳机场相继发生恐怖事件,其中3名美国人遇害死亡。一连串的事件,使美国认定利比亚是一个策划和支持恐怖活动的基地,决意对它进行一次空中打击,来教训一下利比亚。

美国空袭利比亚开创了高技术战争的先例。1986年3月14日,里根总统召集会议制订了代号为“草原烈火”的作战方案。为此,美国向地中海集中了大量舰船和多架各型号飞机。3月23日下午,随着美军凯尔索中将的一声令下,美国海军军舰3支航空母舰编队,50艘各型舰艇、240架飞机,进入了利比亚认为是领海、美国认为是公海的锡德拉湾,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

面对美国的挑衅和军事打击,卡扎菲并不惧怕,而是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策略,命令部队严阵以待,随时战斗。一时间,锡德拉湾战云密布,危情一触即发。

24日下午1点,美国第6舰队中的3艘战舰和100多架飞机以演习为名,肆无忌惮地越过卡扎菲宣布的位于北纬32度30分的所谓“死亡线”。利比亚断然出手,下午2点52分,2枚苏制萨姆-5防空导弹,从利比亚阵地发射升空直指2架美国飞机,但都因美国军队的强力电子干扰,均未击中目标。接着,利比亚又出动2架米格-25歼击机前往阻止,无奈也遭美空军战斗机的拦截被迫返回。傍晚时分,利比亚导弹基地又先后发射了3枚萨姆-5导弹和1枚萨姆-2导弹,都因受到干扰未击中。

利比亚的首先动武无疑给美军采取随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借口,美以利比亚首先开火为借口迅速展外了报复行动。24日夜21时26分,美2架A-6攻击机从“美国”号航空母舰上呼啸着腾空而起,开始实施空袭行动,先后发射2枚“鱼叉”导弹击中1艘正向美特混舰队逼近的利比亚导弹艇,该艇迅速沉入海底,艇上27名官兵葬身鱼腹。

1小时后,2架A-7攻击机从“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直扑利比亚苏尔特地空导弹基地。利比亚的地空导弹基地是美军实施“草原烈火”行动要打击的重点目标。为顺利达到目的,美军不仅事先获取了利比亚雷达制导站的频率,而且制定了严密的措施,组成了多层次的电子战网。在高空,有E-2C“鹰眼”预警机监视半径300千米内的利比亚飞机、舰艇和导弹阵地的动向,随时把搜索到的目标信息传送给舰队指挥中心、舰艇和飞机;在中空,有EA-6B电子战飞机盘旋,随时截获利比亚的电台和雷达发射的电波,测定其位置,适时对其实施干扰,造成对方通信中断、武器失效,以掩护攻击机突防和袭击。

2架A-7攻击机在电子干扰的掩护下,顺利发射了“哈姆”反辐射导弹,彻底摧毁了苏尔特附近导弹基地。反辐射导弹亦称反雷达导弹。美国的反辐射导弹在全球导弹武器中处于领先地位,首次运用于实战是在越南战争中,美国用“百舌鸟”第一代反辐射空地导弹攻击越南的高炮阵地和苏制SA-2地空导弹阵地,使越南地面防空雷达及操作人员遭受不小损失,越南击落一架美机平均要发射150枚地空导弹。“哈姆”属第三代反辐射空地导弹,弹长4.17米,弹径250毫米,翼展1.13米,射程大于20千米,发射重量362千克,采用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和被动雷达导引头。1986年美国用A-7E和F/A-18飞机,向利比亚先后发射了大约36枚“哈姆”反辐射空地导弹,摧毁了利比亚的SA-2、SA-3、SA-J等地空导弹阵地,使多种雷达瘫痪不能工作。

当天时间23点15分,从“珊瑚海”号航母上起飞的2架A-6攻击机,又击沉1艘从班加西驶出的利比亚导弹巡逻艇。25日凌晨1点,2架从“萨拉托加”号航母上起飞的A-7攻击机又将利比亚刚刚换上的1座新制导雷达站摧毁。几小时后,1枚“鱼叉”导弹又击沉利比亚1艘导弹巡逻艇。美军舰队在锡德拉湾的这次作战行动共击沉利比亚导弹艇5艘,摧毁了利比亚导弹阵地的主要设施,利军死伤约150人,而美军却无一人伤亡。27日16点,美军舰只安全撤离锡德拉湾。

美国与利比亚之间的对抗还远没有结束。美军对利比亚采取的大获全胜的“草原烈火”作战行动,是教训利比亚的第一步。随着对抗升级,一个代号为“黄金峡谷”的更大的空袭计划,已在涌动和生长。

美军扬兵锡德拉湾,也着实深深地激怒了利比亚人,举国上下反美情绪高涨。卡扎菲更是扬言:“利比亚将用鲜血、生命和它拥有的一切来维护锡德拉湾的主权。”的黎波里电台则号召利比亚人去袭击美国在全世界的基地和使馆人员。

1986年4月2日,碧空如洗,1架美国的白色波音707民航飞机舒展两翼,在午后温暖如春的阳光里,和着发动机的旋律在爱奥尼亚海的上空飞舞,正从意大利首都罗马飞往希腊首都雅典。就在乘客们为机身下秀丽的海滨景色所陶醉之时,突然一声巨响,这趟804航班当空爆炸,死亡4人,重伤9人,死亡者均系美国人。1986年4月5日,西柏林一夜总会被炸,当中有不少美国驻西柏林军事基地的工作人员。伤亡155人,45名是美国军人。尽管惨案发生后,卡扎菲发表声明说利比亚与其无关,而且有2个地下组织声明是他们干的,但美国一口咬定这两起恐怖活动是利比亚卡扎菲指使所为。

1986年4月9日,美国总统里根再次召集会议,决定再次作出军事反应,对利比亚军事目标实施代号“黄金峡谷”的第二次空袭。为此,决策层提出了三个空袭原则。一是重点打击军事目标,惩罚卡扎菲,最好通过轰炸除掉卡扎菲这一眼中钉,肉中刺;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军的伤亡;三是尽量避免毁伤目标周围平民的房屋和人员。为此,参谋长联席会议选定了5个重要轰炸目标,其中3个在首都的黎波里,包括阿普皮耶兵营、军用机场和西迪比拉尔港;2个在班加西,包括“民众同”兵营和贝西纳军用机场。

空袭时间定在夜间。因为,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克劳上将认为,卡扎菲夜间睡觉时挨炸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夜间可以减少居民伤亡,再则利比亚飞行员夜间一般不能起飞作战。当然夜袭对实现打击目标具有有利一面的同时,夜间的军事行动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困难和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