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面保护神:地空导弹
4504500000020

第20章 地空导弹经典战例(3)

迷惑敌人,隐蔽企图,是战场上的一贯作战法则。美国在具体作战行动展开前,故意散布一种信息,说是美国制定了一个连续向利比亚发起3个冲击波的1小时作战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美国将袭击利比亚境内30多个目标。这些目标不仅有军事设施,还包括油田、炼油厂和输油管道等经济设施,以及广播电台、电视台、电信局等通信设施。与此同时,美军还组织实施了一些军事行动:在地中海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驶回母港,“美国”号和“珊瑚海”号航空母舰撤到“死亡线”以北活动,给利比亚一种错觉。这种假信息使得利比亚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战防御性部署。

在这些迷雾的掩盖下,美军加紧调整作战部署,调集了自越南战争以来最大的兵力。4月13日,美向部署在英国的军事基地增派10架KC-10型空中加油机,向塞浦路斯派去30架F-4战斗机;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山印度洋驶入阿托伯湾,准备支援第6舰队;驻南欧各地美军也转入战备状态。

从军队实力上看,利比亚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当时,利比亚的武装部队共有7.3万人,其中陆军有5.8万人,装备有包括30辆最先进的T-72坦克在内的各型坦克2500辆,另有各类装甲战车3000余辆,火炮1500门;海军共约6500人,有6艘潜艇,25艘导弹快艇;空军约有8500人,有各型飞机700余架。从防空方面来看,利比亚的实力也十分可观,除了陆、空军拥有数百部导弹发射架和3000余枚导弹外,空军还拥有幻影式和米格式歼击机500多架,其中有50架世界一流的米格-25战斗机。米格-25战斗机的最大特长是速度快,它的最大速度超过音速的3倍。在世界航空史上,除了美国的SR-71侦察机能够达到这个速度外,至今尚无一种飞机在速度上能够与之相匹敌。

1986年4月14日19点13分,“黄金峡谷”作战总指挥,美国海军第6舰队司令凯尔索中将,从地中海中部水域“科罗拉多”号旗舰上向参战的美国海、空军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黄金峡谷’行动现在开始。”

美军部署在英国的F-111型歼击轰炸机24架,其配置激光制导炸弹、大型空中加油机KC-1018架和KC-135型加油机30架、EF-111型电子干扰机5架,分别从伦敦附近机场升空起飞,扑向了茫茫的夜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国上空集结的最大规模的空袭机群。从地理位置上说,北约离利比亚最近的国家是南欧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意大利的美军基地离的黎波里只有300千米,美国在西班牙有1个海军基地和3个空军基地,但这两个国家都以担心恐怖活动升级为由,拒绝美国利用这些基地攻击利比亚。为此,美机只好绕道直布罗陀海峡飞行近1万余千米,进入地中海,中途需空中加油4次。

5小时后,地中海第6舰队的各型攻击机包括A-6型、A-7型攻击机,F-14和F-18战斗机等舰载攻击机26架,EA-6B电子干扰机14架和2架“鹰眼”预警机E-2C,以及海上搜索救护直升机和其他支援飞机100余架,从“美国”号与“珊瑚海”号航空母舰上先后升空。

时至15日1点53分,两个方向的海、空军飞机,14种机型150多架飞机、在距利比亚海岸约500千米的地中海中部水域上空会合,组成有攻击机、战斗机、战斗轰炸机、电子战飞机、预警机、侦察机、反潜机、加油机、搜索救护直升机及其他支援飞机的诸军兵种多机型的空中作战集群。

15日凌晨1点54分,联合空中作战集群进一步完成空中协调,F-111战斗轰炸机对机上的轰炸系统进行了攻击前的最后一次检查。此时,预定攻击的目标无任何异常。随后,空中作战集群分成两路,4架EF-111电子战飞机和14架EA-6A电子战飞机一马当先,率先对利比亚实施强电子干扰,当即使利比亚的无线电通信中断,防空雷达失灵。与此同时,6架F-18战斗机向的黎波里和利比亚的第2大城市班加西附近的防空雷达站连续发射了50枚“百舌鸟”和“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利军的5座雷达站在爆炸声中被夷为平地,剩下的只好关机休战。由于通过电子干扰机对利军雷达进行干扰和用哈姆高速反击达导弹对敌雷达进行破坏,敌防空雷达系统完全丧失效用。米格飞机不能起飞,导弹不能发射,一时间,利比亚的防空体系处于瘫痪状态。

15日凌晨2点,担任主攻的F-111战斗轰炸机和A-6攻击机准时对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5个预定目标发起攻击。

霎时间,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爆炸声接连不断,火光冲天。

在的黎波里,16架F-111战斗轰炸机以每小时870千米的速度和60米的超低空飞行高度掠过利比亚的海岸线,分3个编队扑向各自的目标。第1编队8架F-111向卡扎菲的指挥部及其下榻处——阿普皮耶兵营各投掷了4枚2000磅GBU-10激光制导炸弹:第2编队3架F-111向被认为是“恐怖分子训练中心”的西迪比拉尔港兵营各投掷了4枚GBU-10激光制导炸弹;第3编队5架F-111向的黎波里机场军用区各投掷了12枚500磅GBU-12激光制导炸弹。

在班加西,14架A-6舰载攻击机同时对两个预定目标发起攻击。从“珊瑚海”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8架A-6攻击机向贝尼纳空军基地倾泻了数十枚500磅MK-82炸弹和MK-20集束炸弹。从“美国”号航母上起飞的6架A-6攻击机则用500磅MK-82炸弹,使卡扎菲的预备指挥所“民众国”兵营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飞机尖利的呼啸声和炸弹猛烈的爆炸声把沉睡的利比亚人从梦中惊醒。

“飞机为什么不起飞?”利比亚总部向空军基地发出质问。

“雷达受到强烈干扰,导弹无法发射。”导弹基地指挥所收到下面的报告。

“打,没有雷达也给我打!”基地指挥官握着话筒大声咆哮。

奉命行事的利比亚防空部队将一枚枚失去雷达引导的地空导弹射向空中,结果可想而知。喷着火焰的萨姆导弹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绚丽的弧线,然而却没有1枚能够命中目标。部署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周围的所有利比亚高炮也一起对天空怒吼起来,将半个天字打成了红色。终于,一架向阿普皮耶兵营俯冲投弹的F-111被利比亚高射炮火击中爆炸,掉进大海,死亡2人。这是此次战斗中利比亚军队获得的唯一战果。2点12分,美机群完成预定攻击任务,150多架飞机很快消逝在茫茫的夜空中,踏上返航归途。

整个空袭仅仅用了12分钟,共投下各种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100多吨,5个选定目标全部被摧毁,炸毁利比亚各型飞机14架,摧毁利比亚防空雷达站5座,炸死炸伤700余人,严重摧毁了位于阿普皮取兵营的卡扎菲住所与指挥部,卡扎菲1岁半的养女汉娜被炸死,两个儿子被炸伤,卡扎菲却侥幸大难不死。2个机场、1个港口和1个训练基地被摧毁。整个行动计划周密,统一指挥,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反辐射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第一次把争夺制海权、制空权和制电磁权集中一体,这些都充分展现出现代战争以导弹攻击为主导的战争特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导弹已从当初单一的地地导弹演变为地空、舰空、空地等许多类型导弹,射程也从几十公里发展到一万多公里。在现代战争中,不管战机或军舰技术多么先进,奔赴战场最前沿直接打击敌方的仍是这些由飞机或军舰发射的导弹。

一、18天的导弹战

以色列的军事一直占据世界重要地位。他们很多新式武器都是自主研发的,比如最新的防御火箭弹的系统,他们的安防措施也是世界第一的,在一些战争冲突中,以色列军事武器都有着较佳的表现。

1973年10月6日~24日,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为期18天的战争。这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

这次战争的目的是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为此,埃及和叙利亚两国进行了长达6年的军事准备。

以色列从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自从“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击沉后,西方国家和以色列加紧研究对抗导弹的措施,以色列更是拨巨款研制反舰导弹,性能优良的“迦伯列”很快被研制出来。“迦伯列”导弹于1968年装备在“萨尔”2型快艇上,并很快运用于战场。该导弹长3.35米,弹径0.34米,飞行速度0.65马赫,最大射程18千米,以色列还从美、英等国进口了电子对抗设备,即电子干扰火箭弹,并将“迦伯列”导弹和电子对抗设备安装在从法国进口的“萨尔”级导弹快艇上进行反复研究,演练对付“冥河”导弹的措施和战术。对于以色列军演这些情况,埃及和叙利亚两国军队没有丝毫发觉,他们又从前苏联购进多艘“黄蜂”级和“蚊子”级导弹艇,试图用老办法夺取海战的新胜利。事易时移,而等待它们的将是更大的失败。

1973年10月6日,是以色列人的传统赎罪节。下午,埃及和叙利亚两国军队从西(西奈半岛)、北(戈兰高地)两线同时向以军发动了突然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正式爆发。

西线埃军先头部队在地面炮火和空军支援下,强渡运河成功。随后埃军8万人通过运河,突破了巴列夫防线,继而收复西奈第二大城市坎塔腊。埃军击退了以军装甲部队的3次反扑,控制了运河以东10至15千米的地区。北线叙军以3个师的兵力于埃军发动进攻的同一时刻,在空军的掩护下,在戈兰高地分3路向以军阵地发动全面攻击并突破以军防线,包围了戈兰高地重镇库奈塔腊,最远处向前推进了35千米。

以军为了改变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决定先稳住叙以战线,解除对以色列本土的威胁,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埃及。10日两线埃军停止进攻。以军抓住这一战机,在北线集中约10万人的兵力对叙军实施猛烈反突击,突破叙军阵地,叙军被迫退出戈兰高地。随即以军越过1967年停火线,进犯到离叙首都约30千米地区,并沉重打击了援叙的伊拉克和约旦的装甲部队,掌握了北线战场主动权。13日埃军又发起进攻后,以军增援西线,双方在运河东岸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坦克交战,埃军作战失利。15日,以军发现两岸埃军两个军团的结合部防卫薄弱且后方空虚,立即派出一支装甲特遣队偷渡到运河西岸,摧毁了埃军的地空导弹阵地和高炮阵地,后续过河部队沿运河向南开展进攻。埃军西岸兵力不足,东岸部队不敢调回,处境十分被动。24日以军完成了对苏伊士城、埃军第三军团的包围。阿拉伯国家在战局不利的形势下,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定。

第四次中东战争在政治上是一次冲击,打破了阿以关系的僵局。战后双方开始就用土地换和平的可能性举行了谈判。它在军事上则显示出战争的导弹——电子时代的到来。

这次阿以战争,中东地区战云密布,到处战火纷飞、硝烟滚滚。时间很短,但影响举世瞩目,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军事界和军事科学界专家的广泛关注。

战争双方,分别使用了当时苏、美最先进的战术导弹,其中包括地空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舰对地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和电视制导炸弹。埃及配备了反坦克导弹发射架850部、各种苏式防空导弹发射架880部和萨姆-7导弹约2000枚;叙利亚则配置了各型防空导弹发射架360部、反坦克导弹发射架350部和萨姆-7导弹1000枚。埃、叙两国军队分别有苏制导弹艇20艘和6艘,装备“冥河”导弹,主要有苏制地对空导弹萨姆系列和萨格尔系列反坦克导弹,33—N—2A“冥沙”舰对舰导弹等。以色列不但使用了美制的“小牛”、“百灵鸟”空对地导弹、“麻雀”、“响尾蛇”、“蜻蜒”空对空导弹及反雷达导弹、“陶”式反坦克导弹和“红星眼”电视制导炸弹,而且还使用了前苏联、法国和西德的导弹。以军广泛使用了装备有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装备有1艘“莱谢夫”级导弹艇。法国造“萨尔”级导弹艇4艘,标准排水量220吨,满载排水量250吨,航速45节,导弹发射架8具或6具,自造“萨尔-4”(雷舍夫)型导弹艇,标准排水量415吨,经济航速32节,导弹发射架7具,共13艘,均载自制“迦伯列”反舰导弹。

战争刚刚拉开帷幕,反坦克导弹就声威大振。整个战争中损失的3000多辆坦克中有70%是被反坦克导弹击毁的。埃军曾歼灭以军第190装甲旅,击毁M-60坦克100辆,在国际上引起较大的轰动。此次战争以色列共损失坦克850辆,阿拉伯一方则损失2200辆,特别是以军在直升机上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击毁埃军大量坦克,显示了强大威力。

随后展开的阿以海上导弹战,使精确制导的导弹武器崭露头角,使人们建立了导弹战的概念,也充分显示了电子对抗在导弹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阿以双方共损失600多架飞机(阿方440架,以方200架),其中约有57%是被红外制导或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击落的。在海战中,埃、叙军舰艇共有140艘,以军只有40艘,以军用导弹艇发射“迦伯列”反舰导弹,击毁对方10艘舰艇,夺得了制海权。

1973年10月6日晚,以色列展开了主动进攻的态势。5艘导弹艇和2艘载有4架直升机的登陆舰组成混合突击群,在无线电静默下利用暗夜的良好战场条件,从海法港出发驶入叙利亚领海,分两个战术群从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准备对拉塔基亚港突击。导弹艇负责对敌舰实施主攻,直升机则担任侦察、校正射击、进行辅助突击和施放干扰物质,并为模拟水上目标实施了低空低速飞行。

叙利亚海军则以逸待劳,隐蔽在自家港口待机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