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人士管理“三把刀”
4496400000007

第7章 识人:准——学作伯乐,慧眼识(7)

这种人办事精细,小心谨慎很谦虚,但疑心重顾虑多,往往多谋少成,不敢承担责任,心胸不够宽广。他们驾轻就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很圆满地完成任务。一旦局面混乱复杂,就可能头昏脑胀而作不出果断、正确的抉择,难以在竞争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他们生活比较有规律,习惯于井井有条而不愿随便打乱安静平稳的节奏。适合于做办公室和后勤等按部就班突变性少的工作。

(9)沉静之人

这种人性格文静,办事不声作响,作风细致入微,认真执着,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因此往往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和能手。缺点是过于沉静而显得行动不够敏捷,凡事三思而后行,抓不住生活中擦肩而过的机会。兴趣不够广泛,除兴趣所在之外,不大关心周边的事物。尽管平常不大爱讲话,但看问题又远又深,只因不愿讲出来,有可能被别人忽略。其实仔细听听他们的意见是有启发的。

(10)辩博之人

这种人勤于独立思考,所知甚博,脑子转得快,主意多,是出谋划策的对手。但因博而不精,专一性不够,很难在某一方面作出惊人的成就。不愿循着前人的路子,因此多有标新立异的见解。口辩才能往往也很好,加上懂得多,交谈演讲时往往旁征博引,让一般人大开眼界。如能再深学一些,有望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为人一般比较豁达,因此也能得到上下之士尊敬。

(11)清正之人

这种人清廉端正,洁身自爱,从本性上讲不愿贪小民之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因此看不惯各种腐败而不愿为官,即使为官也是两袖清风,不阿谀奉承,偏激的人就此辞官不做,去过心清神静的神仙日子。由于他们原则性极强,一善一恶界线分明,有可能导致拘谨保守,又因耿直而遭奸人忌恨陷害,难以在政治上取得卓越成就。有狂傲不羁个性的反而在文学艺术上会有惊人的成就,在那个天地中可以尽情自由地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

(12)韬诡之人

这种人机智多谋又深藏不露,心中城府深如丘壑,善于权变,反应也快。如果立场不坚定,易成为大奸之人,往往见风使舵,察颜观色确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诡智多变。如果忠正有余,则会成为张良一类的奇才。

办事能采取比较得体的方法,表面谦虚,实际上不会吃人哑巴亏,暗藏着报复心。

用人讲求乱世用奇,治世用正。这种人不论在乱世还是治世,都能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是懂得变通的善于保全自己的一类人。因诡智多变,可能节气不够,不宜选派这种人掌管财务、后勤供应等事。

以上12种性格之人,由于特性不同,因而在识别之后,使用也应该不一样。

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把军官分成四类,聪明的、愚蠢的、勤快的、懒惰的。每个军官至少具备上述两种品质。那么,聪明而又勤快的人适宜担任高级参谋;愚蠢而又懒惰的人可以被支配着使用;聪明而又懒惰的人适合担任最高指挥;至于愚蠢而又勤快的人,那就危险了,就立即予以开除。”

◎ 5种识别人性的方略

在职场中,管理者能否正确认识他人,随时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思想状态、性格特征,并根据这些信息灵活地运用各种管理技巧,投其所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般,管理者识别人性的方法有以下5种。

(1)观诚

派人到遥远的地方办事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忠实,而在管理者跟前办事则能观察他是否尽职;一直让人做冗杂的工作,可以看出他有没有临烦不乱的才能;突然向一个人提问可以观察其机智。可以用仓促间和一个人约定的方法来观察他是否守信,使一群人杂然而处,看某个人的神色变化,就能发现其人的种种隐私。仕途通达时看他所尊敬的人是谁;显贵的时候看他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富有的时候要看他所抚养的对象。听其言,观其行,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仁义;看一个人经常接触些什么东西就能知道他的爱好;经常接近一个人要体味他说话的涵义;一个人穷困时要看他憎恶什么东西,贫贱时要看他不爱做什么事,这样就能看出他有没有骨气;在一个人高兴时能检验出他是否有自制力或者是否轻浮;快乐时能检验出他的嗜好是什么或是否俭朴;让人愤怒可以考验他的本性优劣;让人悲伤能知道一个人是否仁爱,因为居心仁厚的人见别人悲哀也会与之同哀;艰难困苦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志气或是否有随遇而安的涵养。受重用、宠信的人,要看他会不会骄奢淫逸;被当权者疏远、贬斥的人,要看他会不会背逆或有什么越轨行为;荣贵显达的人,要看他是不是见人就炫耀自己,显得了不起;默默无闻的人,看他是不是有所畏惧。青少年要看他能不能恭敬好学又能与兄弟和平相处;壮年人要看他是否清廉实干,勤恳敬业,大公无私;老年人,要看他是否思虑慎重,各方面都衰退了,身体精力都不济了,是否还要拼命挣扎。父子之间,看他们是否慈爱、孝顺;兄弟之间,看他们是否和睦友爱;邻里之间,看他们是否讲信用;君臣之间,看君主是否仁善,大臣是否忠诚。这些用以识别人的方法叫“观诚”。

(2)考志

“考志”的办法是通过与对方谈话来考察他的心志。如果一个人的语气宽和温柔,神色恭敬而不奉承,先礼后言,常常自己主动流露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人是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的人。如果说话盛气凌人,话语上总想占上风,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不足,故意掩饰他的无能,这种人只会伤害别人。如果一个人的神情坦率而不傲慢,言谈正直而不偏私,不掩饰自己的美德,不隐藏自己的坏处,不防备自己的过错会使自己被动,这是质朴的人。如果一个人的神情总是奉承别人,他的言谈竭尽阿谀谄媚,好做表面文章,尽量表现他微不足道的善行,因此而洋洋得意,这种人是虚伪的人。假如一个人感情的喜怒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流露出来;乱七八糟的琐事虽然使人心烦意乱,但心志不被蒙蔽;不为厚利的诱惑所动;不向权势的威胁屈服,这种人是内心平静、坚贞不屈的人。如果由外在事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怒;因事情繁琐而心生烦乱,不能安静;见了蝇头小利就动心;一受威胁就屈服,这种人是心性鄙陋而没有骨气的人。如果把一个人放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果断地处理事情,以无穷的应变能力面对突然的惊扰,不用文采就能表现出灵秀,这是有智慧、有头脑的人。假如一个人不能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又不听人劝告,执守一种观念而不懂得变通,固执己见而不懂得改正,这是愚鲁刚愎的人。如果别人说什么也不听从,自私自利,毫不掩饰,强词夺理,颠倒是非,这种人是好诬陷他人、嫉妒他人的人。以上知人的方法,就叫做“考志”。

(3)观色

观色所以能知人,是因为人的心气虽然涵藏在内心深处,但可以通过人的脸色去把握他。真正聪明的人一定会表现出难以言说、无法穷尽的神色;真正宽厚的人一定具有值得尊敬的神色;真正勇敢的人一定具有不可震慑的神色;真正忠诚的人一定具有耐人寻味的神色;真正纯洁的人一定具有难以玷污的神色;真正有气节的人一定具有值得信任的神色。质朴的神色正气凛然,坚强而沉稳;虚伪的神色游移不定,让人烦躁不安。这就叫做“观色”。

(4)测隐

所谓测隐,是看一个人,如果发现他要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让小利而争大得,言语恭顺装作老实,假装慈爱以充忠诚,小心谨慎地做事以博取好名声,这就是用仁爱贤惠来包藏祸心的人。考核一个人时,如果向他提问他不回答,仔细追问他又含糊其辞;外表让人感到很有学问,打着传播真理的招牌放纵自己;为环境所困时,一旦没招就故作深沉。这是借学识理论来隐匿其良苦用心的人。观察人时,如果他大唱高调以示廉洁,装作雷厉风行给人造成他勇于作为的假相,内心怯懦却在虚张声势,屡屡自我矜傲,狐假虎威,盛气凌人,这是用廉洁和英勇来包藏私心的人。若服侍领导或双亲时,喜欢向人夸耀他怎样忠诚、孝顺,好做表面文章,其实并没有忠孝的诚心,真实目的是为获取美名,这就是用忠孝来达到个人目的的人。以上就是所谓的“测隐”之法。

(5)揆德

所谓“揆德”,就是用估摸一个人的品德的办法来评断人。如果一个人言语忠诚,行为庄重,由于意志坚定而大公无私,做了好事不求回报,内心忠厚而明察,其貌不扬但性情安静稳妥,这是居心仁厚的人。如果一个人遇有突发性变故而能卓有成效地处理,身处穷困之境而能奋发向上,进身立功能够如意,这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一个人富贵显赫之后仍然恭敬勤俭而不失威严,对人彬彬有礼而不骄傲,这是有福德的人。有的人处在简陋贫寒的状况下而无所畏惧,处在安乐富贵的情况下而不奢侈,功劳卓著而不背叛,高兴或愤怒时都很有节制,这是有操守的人。有的人恭恭敬敬地工作,恩恩爱爱地孝敬父母,与人感情不睦但决不背叛,竭尽全力而不违逆,这是忠孝的人。这就叫做“揆德”。

管理者最欣赏的是聪明,最重视的是知人。管理者能知人识智,各种人才就会都有合适的位置,小事大事都能办妥。所以孔子在教诲弟子们时提出“六蔽”的说法,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偏才的错误。指出狂傲与耿介的偏失,以疏导有偏执拘谨或高傲刚直之缺陷的人才;痛责空乏而无信的弊端,向人们提醒那些似是而非的人是无法信任的人;明察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在,考察他所作所为的动机,藉以了解他的日常行为。按照这样的原则和办法去考察人,无论他是怎样的人,又怎么能伪装、隐藏得住呢?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表现为技术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而技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当今最大的竞争力,谁在竞争中拥有掌握知识、技术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近年来,善于使用人才的企业管理者在我国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

山西省某县农机修配厂厂长王巨亮在就职演说中说:“我没有什么能耐。古人说,不在自己有谋,在于用人之谋,谁有什么本事都使出来,我支持你们,大家共同办好这个厂。”

上任伊始,他首先挑选了8名精明能干的工人出去找活,不久便揽回了15种活计。接着,他又大量启用技术人才,将15名思想好、业务有专长的技术人员提拔为科室、车间和班组的负责人,并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改革,结果不到1年,就使一个亏损的企业变为盈利。

有不少企业领导,一谈起发展生产,增加产量,首先想起要增加钱和劳动力,而忽略了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发掘和使用。

有的企业盲目地从外国引进一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由于没有人能操作和修理,只好废弃在一旁让其日晒雨淋。即便可以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也非常低下。

某联合企业从国外引进4条生产线,设计定员仅为203人,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将人员编制扩大到398人。可是,一年后实际人数达3097人,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这种状况,显然是忽视了人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实践证明,不会用人,不懂得如何使用人,就不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只有无能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这些话已成为现代管理、用人的名言。

用人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就是说,会用人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会不会用人应该作为衡量管理者是否成熟、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如果一个管理者不会用人,就是在其位无其能,就是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如果他丢开了用人这个基本工作,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各种各样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上,那他就是无效率的空忙,到头来什么事情也办不好,这是在其位,不能尽其责,也不是称职的领导。

管理者必须重视用人,善于用人,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才算把握了领导工作的基本要领。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单位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管理者事业的成功与失败,说到底还是用人。因此,只有尊重人才、善用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