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人士管理“三把刀”
4496400000019

第19章 管人:严——恩威并举“法、理、情”(4)

周恩来同志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得失,透彻、精辟的分析紧紧地抓住了张学良的心。张学良虽然主张和平解决,但那仅仅是一个笼统的认识,并没有想得那样深远,他现在对事变的前途看得更清楚了,对逼蒋抗日的信念更坚定了。他们交谈到深夜,研究了同蒋介石谈判的条件,对付亲日派的军事部署,以及如何统一部下思想等许多大政方针问题和具体办法。张学良被共产党抗日救国的诚意深深感动,对周恩来同志的话也十分佩服。

古时晓以大义的英明领导者也屡见不鲜。赵威后就是其中一位。

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者去见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看使者带来的礼品,就询问使者:“齐国收成好吗?老百姓平安无事吗?齐王有没疾病,身体安康吗?”使者听后很不是滋味,说:“臣奉王命出使贵国,您不先问大王,反而先问收成和百姓,岂不是先卑贱后尊贵,瞧不起我们大王吗?”

威后解释说:“你错了。如果没有好的收成,颗粒无收,哪里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还谈什么国君?所以我这样问。哪有舍本问末的呢?”接着,威后又进一步问道:“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的,挺好吧?我听说他好善乐施,穷人没有衣服穿,他给穿的,没有米下锅,他给吃的,这是在帮助齐王供养百姓啊!为什么至今还没有相当的职务?业阳子也好吧?他问情鳏寡,抚恤孤独,赈济贫困,补偿不足,这是在帮助齐王抚育百姓啊!为什么他至今还没有恰当的职务?居住正北宫的女罂儿子也好吗?她摘下身上的玉饰,到老不肯嫁人,以便赡养自己年老的父母,这是在率领百姓孝敬父母啊!为什么至今不能让她上朝去见大王?二位贤士不得重用,一位孝女不能朝见大王,靠什么在齐国做王而抚育万民呢?子陵种子还活着吗?他这个人上不能做君王的好臣子,下不能管好自己的家业,中不能结交各国的诸侯,这是在引导百姓都变成无用的废物呀!为什么至今还不把他杀掉呢?”

在这里,赵威后面对使者的不满,晓以大义,将使者说得哑口无言。

作为管理者,对于下属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就应该以大义劝醒他们:在单位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才是最重要的,事事不能随己乱想,而应以和为贵,以整体利益为重。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或与同事的不协调而使单位受到影响。管理者也不应该直接批评他们。那样的话,不仅不能使他们的心平静下来,反而会使双方的矛盾激化。

因此,在下属有不满情绪或同事之间有矛盾时,管理者应该晓以大义,劝他们以集体利益为重。这样,才能顺利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

◎ 谦受益,满招损

管理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表现在管理者自身对待工作或下属的态度,若态度谦虚,则受益,否则,会有损失,许多管理者在教导下属或要求下属时,极易采取轻视下属的态度;在此种情况下,下属容易怀着反抗的心理充耳不闻。殊不知只要在训话前表示:“其实以我的身份,并不能在你面前倚老卖老……”往往可以轻易地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因此,就管理者而言,在教导下属时与其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子,倒不如以谦虚的态度对待下属。如此不仅可在下属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而且下属受人指挥的感觉也会消失,故能以服从的心态听下去。当然,下属自动学习的意愿及责任感也就大为增加。因为,他们心中将会认为:“上司如此看重我们,我们更应做好工作!”

自古以来,工匠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必须先由珍惜工具开始。以学习做菜肴的厨师而言,在尚未出道之前,必须每天磨菜刀,而学习木工者,若将工具摆得凌乱,也必然受到师父的斥责。这是由于人们一致认为,在学会珍惜工具之后,才会认真学习如何工作。

据说,有些围棋高手在当初入门为学徒时,磨棋子的时间要比下棋的时间多。以常人看来,做这么单调的工作确实乏味,而且辛苦,然而,在磨棋子的过程中却可使人思考许多事情。例如:为何要磨棋子?围棋的棋子对自己究竟有何意义等,经过不断的思考,不知不觉便形成了研究棋子的兴趣。

对于现代机构人士而言,即使一支笔或一个订书机,都可算是重要的工具。可惜的是,现在人们不仅对于工具不珍惜,就连对待任何物品都毫不在意。要知道,此种心态必将感染到他本人对他人、对事的态度,尤其是尚未学会工作方法的人,更容易受此影响。

话虽如此,如果身为上司突然告诫下属:“要珍惜办公用品!”对于时下的年轻人似乎并不管用,最好的办法还是上司以身作则。

有一位记者部负责人,可以说是新闻界中出了名的“吝啬鬼”。他甚至舍不得丢弃用得不能再用的铅笔,直到现在,他仍保留此种作风。而他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新闻传播界保有一席之地,并安然高升,可能是因为他并非果真吝啬,而是以身作则,以此来培养下属基本的工作精神所致。

凡是人都具有“教导他人的本能”。事实上,当一个人教导他人时,的确可以使自己产生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

管理者的职责虽是教导下属的工作,但若凡事均由上司单向地教导,下属凡事受命于上司,那会使双方均感到有点儿喘不过气来。因此,有时不妨转由下属来指导上司,此种做法,对于提高下属的学习意愿,也有着极为良好的用途。

毫无疑问地,有些下属或晚辈也具有优于别人的一面,例如有人精通园艺,有人喜欢天文,有人则对围棋或象棋有着颇高造诣。如果能够掌握这些资料,上司便可利用机会向他们求教,使他们感到愉悦。例如问精通园艺者:“盆中的月季花为何再开的花没有刚买来时的大?”或问喜欢观测天象者:“我儿子问我行星与恒星的差异,我该如何解释才能让他了解?”如此一来,对方自然会因为高兴而津津乐道,即使下属本身并没有该方面充分的专业知识,也必会竭尽所能地传授。”

如果下属无法给予圆满的答复,身为上司的你也不必过于在意。因为重点仅在于你以上司的身份,仍不耻下问,求教于属下。如此不仅显示出你的虚怀若谷,同时也可表现你教导他人的能力。

此外,下属在指导上司时,即使无法圆满地完成任务,也可从亲身教导他人的体验中了解到困难所在。由此即可使他了解认真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

3.以情感笼络人

人才是有价值的。现代社会,人才价值的运用所依据的是一种物有所值的等量交换价值观。人才所代表的知识价值已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尽管这样,人才的运用与一般能源的运用还是具有本质的不同。这是因为人才是有感情的。我们看到,在众多用人的故事中,往往还穿插着一些感情的故事。

美国有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看中了一家小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感到他对自己很有用,就千方百计地找他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到自己公司里来,可以给他高几倍的薪水。没想到这位工程师却讲,你的薪水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是我和这家公司的经理是朋友,我走了,他这个小企业就得垮台,所以我不好意思走,因为良心上说不过去。这个大公司的董事长听了十分为难,最后他急了,就问你这家小公司一共值多少钱?工程师讲,共值100万美元。董事长讲,那就简单了,你去对你的经理讲,我准备把你们整个公司的股票全买下来,我做你的总公司,这样你就可以到我的公司来干活了。

在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据说上海的一位发明家谢建平卧薪尝胆几度寒暑,在自己的私人实验室里创造出“聚烯耐热防缩剂配方及工艺”,开发了“聚硅氧聚丙烯薄膜电缆隔离层和绕包带”的新产品,并于1986年4月获得了专利权。顿时,络绎不绝的来客相继登门商购这项专利,一位美商愿出300万美元,谢建平拒绝了;许多财大气粗的国营企业也给了高价,也被婉言谢绝。

余杭有机玻璃厂厂长陈锦松也闻讯找上门来。他坦率地告诉小谢,自己的厂是一个乡镇小企业,真心邀请小谢到自己的厂去当厂长,他愿以自己的全部精力服务于小谢的科研和生产实验。他们从国内外电缆生产中以价格昂贵的镀锡做中间层的不经济性,谈到生产一种既节约又保险的新型绝缘材料的迫切性;从农村因打稻机电缆开裂而漏电死人的惨状,谈到办厂时因车间电缆破损而致使工人触电的情况;从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谈到这个新产品的广阔前景。谢建平为厂长的赤诚热心所感动,两人的心相通了,小谢欣然应允,来到了坐落在乡村的余杭有机玻璃厂。陈锦松为他腾出了最好的房子,为他买来补养身体的食物,并专程从上海接来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小谢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厂里就设法为他解决。厂长的理解、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地打动着谢建平的心。他毅然将自己的专利运用生产,并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到三个月,新型绝缘材料诞生了,其性能超过了国际标准。许多大型企业改用这种新型材料,余杭有机玻璃厂从此走上振兴之路。

在这个故事中,谢建平自然懂得自己专利的价值,但他没有选择出价最高的美国商人,而选择了余杭那家小厂去一试身手。这是因为他懂得感情的价值,更懂得自我实现的价值。

◎ 说服人不能光讲原则

管理者光靠讲原则,很难一步奏效。必要时,一定要以情来笼络人、约束人。

明代崇祯十四年,清兵在锦州大败明师,俘获明军统帅洪承畴。清太宗皇太极早就有吞并中原的野心,想利用洪承畴做开路先锋,便派了一名说客劝他投降。

洪承畴是一位有名的人物,怎么会轻易投降呢?一口拒绝,马上开始绝食,表明宁死不降。皇太极无计可施,无精打采地回宫去。

皇后问:“我主大败明师,为什么长吁短叹?”

皇太极说:“你们女流,哪知国家大事。”

“是不是中原还未征服啊?”

皇太极说:“你真是聪明。为征服中原,朕极力招降洪承畴,可他却是个硬骨头,死也不降。”

皇后说:“怎么会不降?威胁不行,那就利诱!”

皇太极摇头说:“难!什么都用过,包括美人计,他根本看不起我们的美女!”

聪明的皇后却深知男人的弱点,密议一番之后,皇太极让皇后暗中行事。

皇后特别打扮一番,黄昏时候,携了一个提壶秘酒出宫,独自去见洪承畴。洪承畴正闭目而坐,一副凛然的神态。

皇后细声问道:“此位是洪将军吗?”

面对声音婉转、吹气如兰的女人,洪承畴不知不觉睁开眼睛:“你是何人?又有何事?”

她深深行了一个礼,说:“洪将军!我知将军忠心耿耿,绝食明志,以死殉国,乃大丈夫所为,可敬可佩!”说完嫣然一笑。接着说:“你且不要问,我此来是一片好心,想拯救你脱离苦海!”

洪承畴说:“想劝我投降?请回吧!”说完又闭起了眼。

皇后毫不介意,继续说:“将军!我虽是女子,但颇识大义,将军这种殉节精神,衷心钦佩,岂敢夺将军之志。”

她的话既充满了同情,又惹人怜爱,说:“唉,将军!将军要绝食等死吗?但绝食要七八天才能了断。我煎好一壶毒药来敬将军,如果将军不怕死,就饮了这壶药。”说完,将壶送过去。

洪承畴经她这般一捧一跌、一怜一媚的摇荡,已身不由己,豪气陡生:“好!好!死且不怕,何惧毒药!”立即接过壶来,张口狂饮,不料流急气促,咳了起来,弄得药沫飞溅,喷得美人衣襟尽湿。

洪承畴自惭形秽,连忙道歉。

皇后若无其事,谈笑自如,拿出香帕来慢慢拂拭,媚眼向洪承畴一翻说:“看样子,将军的阳寿将尽哩!”

“我立志一死,不死不休!”

“将军可谓视死如归,英雄!钦佩!钦佩!不过,我还有一句话告诉将军,你现在既已为国殉节,但身丧异域,丢下家人,哭望天涯,深闺少妇,浮云发呆,春风秋月,苦想为劳,枕边弹泪,情何以堪?将军能闭眼不顾,不念旧情吗?”

洪承畴被勾起心事,酸楚万分。但毒药已下肚,死期不远,不禁泪如泉涌,长叹一声说:“事到临头,还有什么可说?什么可顾?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只这一叹,就说明了洪承畴已有所动。经过那么多次的审讯、威逼、说服、利诱都没有动过决心的洪承畴,只让这么一个弱女子几番问答,就开始犹豫了。聪明的皇后看出他已动心,又用话挑逗他:“决志殉国,将军可谓忠贞不二,无愧臣节啊。但在我看来,确是大为可惜。将军!不是我说你,你身为国家栋梁,这样一死,得了一个虚誉,究竟对国家有何补益呢?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忍辱一时,渐图恢复,所谓忍辱负重,伺机报国,方不负明帝重托,百姓仰望,不过,士各有志,勉强不得。”

洪承畴终于在皇后面前屈服了,一个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英雄豪杰,不裹尸于战场之上,殉节于刀锯之下,竟然拴缚于裙带之中。

到天明,这位曾经为万民敬仰、享受过大明国祭的经略大臣、显赫将军洪承畴,宽袍缩身参见清太宗去了。

虽然,皇后用美人计属实,但主要是因为她的循循善诱,在洪承畴面前分析方方面面的利弊,才最终将洪承畴给劝服。

由此可见,管理者在对待下属的时候,在讲原则之余,可以通过多方面分析让下属们权衡一下利衡利弊,并让他们自己确定该如何去做,从而最后被你说服。

◎ 该动情时就动情

在现代管理中,领导若是遇到虚伪狡诈的人,就应该用真诚的心意来打动他;若是遇到凶恶残暴的人,要用温和的态度来感染他;如果碰到邪恶自私的人,就用道义节操来激励他,那样的话,天下人就都受到感化了。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的情意能够令奸恶之人从善,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或许可以说恶人皆为小人,但不可以说,小人都是恶人,有些时候,有的人,因为某些原因,出于某种目的,做出为君子所不齿的事,我们便说他为“小人”,但这样的“小人”却又与其他小人不同。

应该说,没有地地道道、彻头彻尾的小人。人皆心存善根,只是在社会竞争中,为了生存或是为了一时之利而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来。

况且,人都是有情感的。

以情动人,不仅仅适合对君子,同样也适合对小人。尤其是做领导的人,若能运用好此术,不但能使小人改过,而且很可能会令小人为你出力效劳。

有些势利小人,趋炎附势,欺强凌弱。对付这样的小人,作为领导,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可以适时采用此战术,以情动之。

以情动人。用真诚去感化不是恶人的小人,不但能够使管理者得到一颗心,更重要的是在旁观者看来,会觉得管理肚量宽广,有人情味,自然而然会对管理者产生敬意,也就会对管理者产生几分信赖,当然就会肯为管理者出心出力,帮助管理者成就事业。

毋庸置疑:以情动人,要动真情。只有真挚的感情才能真正使人心动。尤其是作为管理者对待下属,更需用真情才能起作用。

一般认为,上级对下级,管理者对下属,大多是命令与被命令,指派与被指派的关系,很少会有人想到真情之事。

换句话说,在一般人头脑中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偏见,都认为管理者对下属都冷冰冰的,很少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