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金牌投资
4458600000034

第34章 相信直觉,独立判断(3)

巴菲特通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指出,通常情况下,一家经营业绩良好的报业公司的出售价格大约为公司年销售额的2.5倍。但是对于《华盛顿邮报》来说情况会更为乐观,因为的内在价值远远高出了巴菲特的购买价格。这也就是巴菲特之所以愿意以如此之高的价格购买《华盛顿邮报》的原因,而且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他们在当时还并没有发现这个行业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所以巴菲特可谓是占尽了先机。

但是事情也并不像巴菲特所想象的那样顺风顺水,就在巴菲特购买了该公司几年后,公司的股票价格出现了下滑,而且这样的下滑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停止。这对于巴菲特来说可谓是不详的预兆,于是他大大缩减了他的投资总额。直到1976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价格还仍然低于巴菲特当初的收购价格。

此时的巴菲特开始寻找一个能够避免因股价继续下滑而带来巨大损失的方法。一番思考之后,巴菲特找到了《华盛顿邮报》的董事会主席凯瑟林·格雷厄姆,建议他对于该公司的股票采取回购策略。但是巴菲特的好意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得到了凯瑟林·格雷厄姆的认可。于是巴菲特便与凯瑟林·格雷厄姆女士进行了一次漫长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巴菲特向凯瑟琳·格雷厄姆女士详细介绍了股票回购的好处。他说股票回购对《华盛顿邮报》而言具有以下优点:

(1)股票回购给于《华盛顿邮报》股东的利益,会使股东认为股价下跌是一种暂时现象。

(2)股票回购作为一种筹资策略,可大规模地改变资本结构,提高财务杠杆,使资本结构最优化。如果《华盛顿邮报》的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比重过大,就可采用发行长期债券并用发行长期债券所得的资金回购股票。这样,就可以迅速改变《华盛顿邮报》的资本结构,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3)通过股票回购,将回购的股票库存,这样给《华盛顿邮报》下一步筹资带来了灵活性,当其需要资金时,可随时将库存股票投放市场。

(4)股票回购还可防止《华盛顿邮报》被兼并。因为股票回购减少了市场上的股票数量,将所有权内部化,这样就可有效地阻止《华盛顿邮报》被敌意地收购或兼并。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谈话之后,巴菲特终于说服了凯瑟琳·格雷厄姆女士。于是她开始对该公司的股票进行了大量的回购。此时《华盛顿邮报》拿出500万美元,回购了20%的股份,外在股份还剩3600万股,股东拥有的股票价值为3.96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华盛顿邮报》仅用500万美元就让现有股东拥有的股票价值提高了3600万美元!——很难想象通过其他方式可以达到这样的效率。事后,凯瑟琳·格雷厄姆女士对于自己当初的固执感到惭愧,她说:“我在一开始就误会了巴菲特的好意,很难想象要不是他的苦口婆心,事情的发展也许会很糟糕,但幸运的是我没有让自己犯这样的错误。”

此后,《华盛顿邮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坚持了股票回购这个策略。到目前为止,该公司通过回购已经使外在股份减少了50%以上,而对于巴菲特来说也是其中的最大获益者。此时他从当初购买《华盛顿邮报》的1100万美元已经达到了17亿美元。他说:“股票回购会给投资者带来两方面的好处,其一是投资者可以从股票回购中获得少纳税或推迟纳税的好处;其二是股票回购可以减少市场上股票流通的数量,使股票的供求关系发生有利于供方的变化,从而使股票市价保持持续上涨的势头,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资本收益。这项收益要远远大于少纳税带来的收益。如果该公司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没有及时采取股票回购策略,那么可想而知,《华盛顿邮报》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创造出如此惊人的佳绩的。”

虽然股票回购在今天早已经相当普遍,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个策略是不被任何公司所看好的。因为大多数公司的管理层都认为,如果以公司全部的资金购买自己发行在外的股票,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成长能力。

凯瑟林·格雷厄姆后来说:“《华盛顿邮报》通过股票回购所获得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从1975年到1992年,《华盛顿邮报》一共回购了发行在外的43%的股票9平均回购成本为每股60美元。也就是说,公司只用相当于现值1/10的价格回购了超过40%的股份。到2000年为止,《华盛顿邮报》已经购回了50%的股票,这意味着所有公司股东拥有的股票价值是实际资产的2倍。沃伦·巴菲特为我提供了各个方面的数据,通过这些数字向我说明了这一措施不仅可以长期为公司带来收益,甚至可以使公司在短期内从中受益。他反复强调,目前的股票价格如何低于真实价值,回购措施与目前所采取的各种方案相比,如何具有特殊的优势。他让我逐渐明白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回购《华盛顿邮报》公司1%股票的话,我们就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拥有更多的股份。于是我认为我们的确有必要这样做。”

3.正确把握退出时机

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说把握正确的退出时机是能否成功的关键。但是事实上,当他们走进这个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扑面而来的各种消息、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一时间就会把他们淹没,嘈杂的声音一时间就会把他们淹没,忽上忽下的股价走势图就像是魔咒一样牢牢地控制住了他们的思维,此时他们在走进股市之前的冷静与理智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耳晕目眩的他们俨然一副囚徒的模样。此时还期望他们能够找准退出时机,那就真有一些痴人说梦的味道了。

在巴菲特看来,正确的进入时机只是投资成功的一半,只有找准了恰当的退出时机才能最终确保自己旗开得胜。就像是爬山一样,顺利地上山只能说明你成功了一半,能否顺利下山将决定你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投资的成败取决于投资者能否做到在恰当的时机退出。如果投资者在进入股市之前没有制定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退出策略,而仓皇进入那么,他就很有可能被市场套牢,无路可走,却又无路可退,如此骑虎难下的境地将迫使投资者最终做出违反常理的决定。尽管他们懊悔至极,但一切都将于事无补了。这似乎令大多数的投资者不免感到一丝绝望。到底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巴菲特说过:“股市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人人都可以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可以看出,在这位“股神”的眼里退出时机似乎并不是那么难以把握,他可以为所有迷茫的投资者指点迷津。

当然这些方法都是巴菲特几十年投资经历的经验之谈。

(1)他认为如果投资目标已经不再符合投资者的投资标准时,那么这时投资者就要考虑退出了。如果此时投资者还在犹豫不决,可想而知,后果一定是不堪想象的。2000年,伯克希尔公司与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往来文件揭示出它已经将它持有的迪斯尼股份卖掉了一大部分。在2002年的伯克希尔年会上,一名股东问巴菲特为什么要卖这只股票。一向保持沉默的巴菲特说:“我们对这家公司的竞争力特征有一种看法,现在这个看法改变了。”其实在巴菲特看来,迪斯尼公司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制作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样永恒经典的迪斯尼了。它已经迷失了方向。它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的爱好让巴菲特感到不安。迪斯尼在网络中挥金如土,把大把资金投入到搜索引擎的网站中,并且购买了一些已经出现严重亏损的网络公司。这样的迪斯尼在一向苛刻的巴菲特眼里,已经距离他的投资标准相去甚远,它已经无法提起巴菲特的丝毫兴趣了。

(2)巴菲特认为当某只股价出现上涨时,投资者切不可盲目投资,投资者要知道,曾经有不计其数的人就是因为在遇到股价高涨时,太过乐观而一败涂地的。道理很简单,股价高涨是因为在一段时间以内,某只股票被严重高估了,甚至是远远超出这只股票的实际价值,而市场的非理性就是罪魁祸首,但按照价格永远围绕价值波动的原理,终有一天价格会向价值靠拢,到那时,股价就会出现下跌。如果投资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是由于利欲熏心的驱使而握在手中不放,那么他很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对于深刻了解这一点的巴菲特来说,当他所持有的股票被严重高估时,他会不失时机的将股票果断售出,以此来避免可能会发生的危险。

(3)巴菲特根据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理论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就是,当发现某种股票的价格远远低于它的实际价值时,此时大量买进,然后就耐心等待它升值的那一刻,一旦发现它的价格开始回涨,就要果断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