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上帝在故意捉弄这个被称为是华尔街股神的巴菲特,它似乎在和巴菲特过不去。就在他卖掉迪斯尼公司股票后不久他又犯下了一个让他终生都无法忘记的错误。那就是他曾经将手里大约700万股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的股票一股脑地全部卖掉了。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当时几乎所有人的质疑,显然人们对这位股神此次的表现相当失望。而这对于巴菲特的股东来说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巴菲特的这个决定使得伯克希尔公司与20亿美元擦肩而过。此时由于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的巴菲特沉默了,他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解释,在他看来,他应该对这件事情承担全部责任。
卧薪尝胆后的巴菲特从这次错误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所以当后来他在面对和此前那次收购如出一辙的情况时,曾经马失前提的巴菲特终于没有让那次错误重演,他显得更加成熟与稳重了。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承认错误、并检讨自己是极其重要的。”
在他看来,如果你想教一个人游泳,就不要用一大堆理论术语去对他进行轰炸,那往往事倍功半、无济于事;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跳进泳池里,去亲自尝试,这样才能让从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经验、纠正错误。
巴菲特认为投资和游泳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面对它们的时候,理论似乎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而只有去一次次的尝试,经历一次次的失败,然后才能从中反思错误、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才能在以后的投资实践中游刃有余。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别人无法创造的财富,从而成为一代“股神”,原因就在于在他所做的无数次的反省和无数次的检查中,他使自己得到了历练和升华。正像巴菲特曾经说过的:“检讨错误比追忆成功更会促使你成长。”
另外在巴菲特看来,亲自调查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对自己的投资目标进行全面的调查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一套完美的投资策略,从而确保自己能够投资成功。
巴菲特对于那些对亲自调查毫无兴趣的投资者总是没有什么好感。他曾说他们说过:“你必须独立思考,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人,是很危险的,当他人犯了错误的时候,你也一定会跟着遭殃。我总是对别人的建议报以谨慎的态度。”
很多投资者的做法都令巴菲特感到不解。按照巴菲特的逻辑,投资者每当要开始进行一项投资时,应该会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但他们看起来总是那么轻松自在。最后满腹狐疑的巴菲特终于明白了他们为何会如此了,原来他们的所有信息都来源于电视金融节目,分析师、经纪人等等的分析和报道。当然这些信息在巴菲特看来是毫无参考价值的。巴菲特与他们不同的是,他总是把通过自己亲自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视为自己制定投资策略的唯一来源。
在1965年的时候,伯克希尔公司的工作人员曾经一段时间很少见到他们的董事长。这让他们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他们甚至认为他们的董事长人间蒸发了。此时一向很少向工作人员透露行踪的巴菲特正在堪萨斯城做一件让人觉得很奇怪的事。其实他是在为一项投资进行现场调查。很长一段时间以前,他就瞄准了一个名叫斯图德贝克的公司,该公司是生产汽油添加剂的公司。据巴菲特曾让他的助理查过该公司的所有资料,所有信息都显示,这是一家历史悠久、效益很好的公司。所以巴菲特萌生了投资该公司的念头。但是凭着巴菲特对待投资公司的一向苛刻的态度,他当然不满意仅从助理那里得来的信息。所以他才决定去身临其境的体会一下这个公司的魅力所在。说来让人不仅发笑的是,他要做的事就是数油罐车的数量。然而油罐车的数量实在是太多,让他数起来并不轻松。其实这正是他所期望的。一段时间以后,他坚定了信心,于是他的助理接到了来自堪萨斯城的电话。一边是鼎鼎大名的华尔街股神,一边是拥有着巨大实力的公司。互有好感的他们一拍即合。事实证明这项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的交易没有让巴菲特白费心机,他的腰包又一次鼓起来了。
有人曾问巴菲特如何选择一家好公司,巴菲特的回答非常简单:“不妨去看看。”这个人当时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其实巴菲特是在告诉他要养成亲自调查的习惯,这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巴菲特曾经开玩笑地说:“我的一生都在调查企业。”在“股神”的眼里亲自调查都显得如此重要,又何况是普通的投资者呢?
5.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机会
巴菲特曾经说过:“无论是店铺商场,医院旅馆,还是自己的公司,只要你稍微留心一点,都能够发现很好的投资机会。不要杜绝观察,机会其实就在你身边。”
巴菲特总是提醒所有投资者,在众多的生活细节中隐藏着无数的机会,只要你耐心地观察、仔细地寻找,机会一定出现在你的眼前。对于这一点巴菲特可以说是深有体会。作为世界上最出色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慧眼识珠的本领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在他几十年的投资生涯里,他曾与无数种股票打过交道,哪怕是那些毫不起眼的股票,在巴菲特的眼里都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他知道并不是每一块金子都发光,机会总是会跟寻找它的人捉迷藏。当那些投资者在股票市场里忙得不可开交、汗流浃背时,当他们在为没有投资目标而挠头顿足时,巴菲特早已经启程奔向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在他看来,人们的思维容易僵固,行为容易从众,所以人们往往会画地为牢,将自己牢牢的捆绑,那么此时外面的风景就永远和他们无缘了。投资获利的前提就是要找到能够投资的股票,而在人人都垂涎三尺的地方,事实上获利的机会已经大大的减少了。此时只有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才能够在激烈的争夺中抢得一块蛋糕。
所以巴菲特总是在他所到之处,放眼四周,期待能够和机会不期而遇。千辛万苦的寻找,机会终于从天而降。此后的巴菲特总是把这次偶遇当成是故事将给别人听。一次他因为过度忙碌而生病住院,这对于一个习惯了繁忙的巴菲特来说,就像是被突然扔进了隔音室,百无聊赖的巴菲特就在医院里这走走、那看看,来消除心中的空虚和寂寞。此时一种治疗头痛药的要进入了他的视线。经过仔细地询问之后,他了解到这是一种非常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药。此刻一个念头突然一闪而过,如此畅销的良药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如果对其进行投资,那么从中获利就当然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于是他立刻拨通了的办公室的电话。此后的几天里,他的助手忙得不亦乐呼,一番精心的安排之后,巴菲特如愿以偿,他成为了该公司最大股东。
几年过后,公司业绩果然不出巴菲特所料,一直状况良好,然而该公司的股价涨幅如此之大是大大超出巴菲特当初所想象的。
他说:“作为一个投资者不但要在股市内处处留心,而且还要做一名股市外的有心人。这样就能够发现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同时也可以扑捉到赚钱的良机。”这句话也是他的有感而发。
哈尼斯公司是美国当时一个生产丝袜的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名气小,使得它在跟那些大型的丝袜企业竞争时,总是显得底气不足。但它的管理者并没有因为公司的弱势地位而放弃努力。他们猜想,如果丝袜的质量足够好,消费者传在脚上倍感舒服,那么消费者就不会去计较它是不是出自于哪家名牌企业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还要做一个市场调查。于是他们就将少量的试用丝袜投向了市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市场并是不是大型的百货商场,而是街边的杂货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这种丝袜的受欢迎程度是非常高的,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想象。于是信心十足的他们开始了大批量的生产,然后迅速投向市场,结果都在很短的时间里被抢购一空。
无独有偶在离巴菲特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家杂货铺也在这种丝袜,这当然引起了整日从门前路过的巴菲特的注意。巴菲特走了进去,也许是由于职业病的原因他开始了询问。原来这种丝袜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在于这种丝袜是由一种叫重丝的材料制成,它弹性大,耐磨使人传在身上格外舒服。回到家的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对生产这种丝袜的公司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原来公司的名字叫哈尼斯公司。令巴菲特有些吃惊的是如此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竟然能够生产出这样质地优良的产品,看来它的管理者一定是非常头脑的。另外一个细节同样一起了巴菲特的注意,那就是它独特的销售方式,和那些看重闹市区大型商场的厂家不同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它选择了街边小铺、路边小摊,这样一来不但为消费者购买提供了方便,而且还为公司节省了开销,同时也使得这种丝袜的价钱要比其他丝袜便宜。如此一箭三雕的做法,不愧为聪明之举。
要知道巴菲特早已对投资纺织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在发现哈尼斯公司前一直没有遇到。如今这个意外的发现当然令巴菲特惊喜万分。惊喜之余,巴菲特便开始将该公司的股票大量买进。事实的结果证明巴菲特又一次成功了。
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在生活细节中发现机会的投资大师,正是他的细心留意让他总是能够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机会。也使他确立了投资界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地位。
然而与巴菲特不同的是,很多投资者处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总是把自己固定在股票市场上。他们担心赚钱的机会悄悄的地溜走,于是便寸步不离,对于外面的一切都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所以当机会真的来了时,他们却没有察觉到任何蛛丝马迹。
巴菲特告诫这样的投资者,每一天都会有众多的机会从我们身边走过,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抓到它们。如果我们能够细心留意身边的一切,那么我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心人。
6.敢于挑战权威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巴菲特:“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投资大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自信和他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是投资界里具有很高声望的投资大师。他的投资理论曾经被很多投资者奉为金科玉律。他的理论之一就是要重视企业有形资产的作用。所以他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只要价格便宜,就要大量购买,然后在股票上升时再将股票脱手,从中获利。作为格雷厄姆的学生,起初巴菲特也是对这一理论坚信不疑。但是随着投资实践的不断增加以及投资经验的不断积累,巴菲特开始对这一理论产生了怀疑。他发现其实对于企业实质价值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不是所谓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在对进行企业的分析和研究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他认为当投资者在进行企业价值的评估时,应更加注重对企业本身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如果投资者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给导致他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而最终遭受重大损失。当认识到了这一点以后,巴菲特便立即在他随后的投资中做出了修正。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巴菲特投资了一家服装制造场,但是他的举动遭到了质疑,原因在于该企业并无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如果对其进行投资,那么后果可能会是令人失望的。但是巴菲特却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而他的理由就是这家表面看虽无任何耀眼的地方,但是它的魅力却体现在无形之中。事实证明巴菲特的选择是正确的,随着这家公司不断发展,巴菲特从中获得了高额的回报。
而对于格雷厄姆的低价购买原则巴菲特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格雷厄姆认为,以最低的价位购买股票,然后再等到股价出现上涨时将股票卖出,投资者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但是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股票最重要的是要看该股票能否在买入之后实现增值,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管价格多么具有诱惑力,投资者也不应买进。而要想知道股票到底能不能增值,就必须对投资企业进行全面而详细的了解。
可以看出巴菲特总是对于权威从来不会盲目地信从,他对股票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深入的研究,他知道不管是多么权威的人物,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其理论也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时期都适用,更不可能适用于每个投资者。
而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当他们面对着股市中漫天飞舞的投资信息和投资建议时,他们往往就像是一只迷途的羔羊,不知何去何从。如果在此时有一个投资专家发出了号召,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会毫不怀疑的全盘接收。而对于这个号召的准确性和可信性他们是从不愿意多花一分钟去考虑的。因此巴菲特提醒那些投资者:拥有虚心学习的态度是好的,但是投资者必须要做到在学习别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原理的同时,不要迷失自己,既要大胆的借鉴,也要懂得大胆的超越,发挥自己的智慧才可能将前人的成功经验恰当地运用到投资实践中去。
巴菲特曾经说过:“不要被那些所谓权威人士的言论所牵绊,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的超越权威,这样才能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以弥补很多“权威”的不足。”
2.把握准回购时机,掌握好回购策略
巴菲特曾经说过:“在适当的时机把股票进行回购是聪明的公司经理低价买入自己熟悉或自己供职公司股票的大好时机。”
股票回购是指当公司的股票价格低于公司价值的时候,公司以及公司的管理层通过采取拍卖式的竞价方式以远远低于公司价值的价格获得该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在巴菲特看来,如果一家公司的经营业绩良好,那么就会产生大量剩余的资金,而这些剩余的资金通常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用途:投资新的业务、向股东分配红利、股票回购。其中投资新的业务和股票回购可以使得每一项资金产生出更大的投资收益,从而为股东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所以在股票市场上,当公司股票的价格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的时候,股票回购是经常出现的,因为在此时回购股票可以大大提升股东的收益水平。
但是在上个世纪世纪70年代,大多数投资者对股票回购这个概念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当巴菲特提出股票回购的时候,引起了人们的一片惊诧。
巴菲特将股票回购的目标瞄准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华盛顿邮报》,而且结果令他十分满意。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他在对媒体类股票刚刚萌发兴趣时购买的股票,当几年以后《华盛顿邮报》开始壮大的时候,他仍然持有着这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