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4455600000017

第17章 我若离去,后会无期(6)

初冬的凉意与萧索入驻了林徽因的生命。那个十一月里,林徽因的心是清痩的,灵魂是哀默的,她渴望丝丝的青烟,带着宁静包裹自己渺无生机的生活。

硝烟已逝

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出身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

梁思米,吃大米,梁思忠,吃大葱……

这是后来的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当年写下的句子。梁家,是个快乐的地方,孕育着乐观的生命,然而遭遇伤痛还能笑出来的时候,人们只会感觉更为伤痛,梁思成写这个句子是为了纪念自己的亲弟弟,梁思忠。

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三年后,刚得知消息的林徽因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

哭三弟恒

一一三十年空战阵亡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假使在这不可免的真实上多给了悲哀,我想呼喊,

那是一一你自己也明了一一因为你走得太早,

太早了,弟弟,难为你的勇敢,

机械的落伍,你的机会太惨!

三年了,你阵亡在成都上空,

这三年的时间所做成的不同,

如果我向你说来,你别悲伤,

因为多半不是我们老国,

而是他人在时代中碾动,

我们灵魂流血,炸成了窟窿。

我们巳有了盟友、物资同军火,

正是你所曾经希望过。

我记得,记得当时我怎样同你讨论又讨论,点算又点算,

每一天你是那样耐性的等着,

每天却空的过去,慢得像骆驼!

现在驱逐机巳非当日你最理想驾驶的“老鹰式七五”那样——

那样笨,那样慢,啊,弟弟不要伤心,你巳做到你们所能做的,

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

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弟弟,我巳用这许多不美丽言语算是诗来追悼你,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

你永不会回来了,我知道,

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

你巳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

巳有的年轻一切;将来还有的机会,

可能的壮年工作,老年的智慧;

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生的权利,喜悦;及生的纠纷,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巳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因了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进入营造学社后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的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梁思成看到了。1944年,美国的李梅将军指挥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大规模轰炸。这个决定在即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上起了推动的作用。曙光将近,全国激动。

但是梁思成却沉默了。日本有着众多有价值的古建筑,如果摧毁了就再也不能重现了,所以梁思成建议不要轰炸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盟军上校布朗森上校不理解一个中国学者为什么要保护敌国的古建筑?,可是,梁思成告诉他:“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

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

有人说艺术没有国度,每一个狂爱它的人早巳把这一切融进了生命,变成了自己的血,自己的灵魂。

其实在那个年代,为敌国力争保存一方古籍是何等难能可贵。日本不仅践踏了梁思成的祖国,还杀害了他的同胞手足,破坏了无数珍贵遗产,梁思成不会没有怨恨,但是他把这怨恨深埋,化成了大爱之水。

1945年,中国人的坚韧与美国对日本进行的轰炸终于叫日本帝国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举国欢庆。美国友人费慰梅来李庄看望了林徽因夫妇。不久,林徽因便在梁思成的陪同下,离开李庄,去了重庆。她终于熬了过来,坐在船头,望着雾气后面的竹林小村久久凝神,风吹在脸上,带着冰冷的真实感觉,碧波轻轻荡漾,无声地告诉所有人,战争真的结束了。

其实人真的是奇怪的动物,当你真切得到盼望巳久的结局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迷茫,世界宛若在一瞬间安静下来,没了纷争,没了奔波,没了欲望。看着远去的李庄,林徽因不会对它的存在,或者自己在这里度过的时光感到伤感,尽管它代表着忧愁,苦闷,艰辛,但是它同样充满的宁和,淡定与希望!经历了这许多风雨,林徽因依旧热爱生活。这种热爱,因为有了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而格外深沉。看透了人间苦乐,林徽因彻底坚强起来。

1946年,四十二岁的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飞机去昆明拜会了西南联大校长,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她住到唐继尧后山祖居一座花园别墅,与张奚若、钱端升、金岳霖等旧友重聚。七月,同西南联大教工由重庆乘机返回北平,为清华大学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

林徽因又开始演绎着她生命的极致,仿佛有无限充沛的力量,然而生命亦跟她开了难测的玩笑。若非大夫对梁思成说出了林徽因的病情,她的肺巳成空洞,命不长巳。梁思成听闻后悲痛欲绝,无法相信这个跟自己相濡以沬,对事业,对生命,对生活都充满热情的女子会离开。没有人愿意相信,在众人眼中“林徽因”代表的巳经不单单是一个女子的名讳,而是一种清雅自持,坚韧聪慧的美。

1947年夏天,饱经欧战侵染的萧乾由山海来清华探望林徽因,因为年岁的增长,彼此阅历深厚,所以他们费了很久的时间做了一次深刻的言谈,各自诉说七年来的人生经历,春秋转变。

人生

人生

你是一支曲子。

我是歌唱的;

你是河流,

我是条船,一片小白帆

我是个行旅者的时候

你,田野,山林,峰峦。

无论怎样

颠倒密切中牵连着

你和我,

我用从你中间经过;

我生存,你是我生存的河道,

理由同力量你的存在

则是我胸前心跳里五色的绚彩由我们彼此交错并未彼此留难现在我死了,

你——

我把你再交给他人负担!

林徽因写人生,他们都经历着人生。可人生究竟是什么,我想在不同人眼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意味。有人说人生如戏,聚散两依依,此时的相聚,明日的分离,谁都无法把握;有人说人生似酒,醉了醒,醒了又会醉,在丢失与清醒间徘徊;有人亦说人生如梦,空来空去,想抓的抓不住,不想抓的亦是空中飞絮,飘忽不定。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在命定的故事里演绎自己,时而浓烈,时而清淡,在人生的画布上呈现异彩斑斓的图画。前人画的艰辛,后者看之有味。我们就是人生洪流中的浮萍,经历着,感受着,亦终有一天将这一切还付给它,不带一丝云彩。

1949年,北平解放,四十五岁的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一级教授,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梁思成是这个委员会的副主任。夫妇二人对未来首都北京的建设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他们曾着力研究过北京周围的古代建筑,并合著《平郊建筑杂录》一书,其中有一段精彩的表述:“北平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无论哪一个巍巍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或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迀。”这不像是理论研究书籍中的文字,简直是为北京地区的古代建筑唱的一首情真意切的赞美诗。在他们眼中,那些饱经沧桑的亭台楼阁、寺庙塔院也有其灵魂,它们在为昔日的繁华吟咏着缠绵悱恻的挽歌,而且是神秘的历史最可信赖的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