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爸的礼物
4455000000023

第23章 春天的礼物(2)

这是美国。43年的时间似乎已经很长,长得足以使人忘记一个熟人的名字,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有一位我曾经很熟悉的老夫人,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她的姓名了,她是我在威斯康星州的迈阿密送报纸时认识的一位客户。那是1954年的岁末,那一年我12岁。虽然已经隔了这么多年,她曾经给我的一堂宽恕他人的课还像是昨天刚刚发生过,我只希望有一天我能把它传授给其他人。那件事发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那天,我正和一个朋友躲在那位老人家的后院里朝她的房顶扔石头。我们饶有兴趣地注视着石头从房项边缘滚落,看着它们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彗星一样从天而降,我们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我拾起一块石头,也许因为那块石头太光滑了,当我将把它掷出去的时候,不小心,砸到了老夫人后廊上的一个小窗户上。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从老夫人的后院里飞快地逃走了。

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夫人后廊上被打碎的玻璃就很害怕,我担心会被她抓住。很多天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时候,我确信已经没事了,但我的良心却开始为她的损失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犯罪感。我每天给她送报纸的时候,她仍然微笑着和我打招呼,但是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我决定把我送报纸的钱攒下来,给她修理窗户。三个星期后,我已经攒了7美元。我计算过,这些钱已经足够修理窗户了。我把钱和一张便条一起放在信封里,并在便条上向她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我很抱歉打破了她的窗户,希望这7美元能弥补她修理窗户的开销。

我一直等到天黑才鬼鬼祟祟地来到老夫人家,把信封投到她家门内的信箱里。我的灵魂感到一种赎罪后的解脱,我重新觉得自己能够正视老夫人的眼睛了。

第二天,我去给夫人送报纸,我又能坦然面对老夫人给予我的亲切温和的微笑并且也能回她一个微笑了。她为报纸的事谢过我之后说:“我有点儿东西给你。”原来是一袋饼干。我谢了她,然后,就一边吃着饼干,一边继续送我的报纸。

吃了很多块饼干之后,我突然发现袋子里有一个信封,我把它拉了出来。当我拆开信封的时候,我惊呆了。信封里面是7美元和一张简短的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

我不止一次地向我身边的小孩们讲述这个故事。的确,犯一次小错误对一个12岁的小孩来说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而这位老人的行为则让人感动,因为她的一次宽恕,会让一个人对她永生不忘,永远感激。我们身上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妨像那位老人一样宽恕他人一次。

4.敬畏之心

亲爱的哈伯德:

凡是对宇宙的奥秘充满敬畏之心的人,自然容易体验生命的深刻一面,从而善常自己言行一致,表现较为高尚的人格。牛顿是古典物理学的奠基者,成就不能说不大,才华不能说不高,但是他仍然谦称自己“只是在沙滩上拾贝壳的小孩”。偶尔拾获几颗晶莹的贝壳,当然不足以让人宣称认识了海洋的底蕴。牛顿的谦虚是对的,否则后来的科学家如何超越前贤?科学的进展又将如何?

爱因斯坦仅凭自己一人的智慧,几乎改变了当代人的宇宙观念,但是他心中最珍惜的想法是什么?是对“奥秘”的敬畏与感受,由此引发他的探索兴趣,值得我们重视。以下简单介绍爱因斯坦的想法。

人与人应该互相帮助,彼此容忍,因为每个人都受到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的制约,而不是完全自由的。人生的意义不能光靠理性去认识,因为有意义的生活是源于某些信念,由此指导人的希望与选择。使我觉得生命可贵的是“善、美、真”,任何其他获取安慰或幸福的途径,都是我所不屑一顾的。功名利禄、物质享受,是我所鄙视的;最适于人性的,是单纯而不做作的生活方式。我追求社会正义及社会责任,但从不企望世人如一。我努力回归自我,以使精神独立自由。我赞成民主,重视每一位个人,因为个人能够思考、做主、负责。个人又有创造力与感受力,可以转化提升为高贵文雅的心灵,这都是我处世的态度和做人的准则。

你的父亲

阿尔伯特·哈伯德

(编译者语)人生有许多经验,其中最美的莫过于对“奥秘”的探索;这是艺术的根源,也是科学的根源。不曾有过此种经验的人,不能以惊异之心停下脚步,并以敬畏之心默观奥秘的人,实在是虚度此生。我们知道无法认识之物存在,同时感受他展现为至高的智慧与至美的真理,我们这种认知与感受,是真正的宗教情操核心。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不仅不以科学家的身份去反对宗教,反而在普遍人性中找到宗教情操的源头。他的这些想法当然不能在实验室中“拿出证据来”,但是能使他以平静心情发挥惊人天才、步步接近宇宙奥秘的,使他洞察人性深处的向往,并成为20世纪着名科学家,正是这种敬畏之心。科学精神是实事求是,当我们真正去面对自己时,能够忽略内心对永恒价值的渴慕吗?

人生札记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孤儿院,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但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别人更瞧不起你,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珍惜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然后再去不断充实、发掘自己,最后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着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捡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你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自身,除了自己,没有人能让我们贬值。并且我们应以行动让我们生命价值升值。

初尝空白是在读乡村小学时,因家境贫寒,买不起稿纸,只好到卫生院拣些废弃的处方笺装订成册,利用背面那片空白。当时的学习成绩虽然名列前茅,却不能阻止我向生活空白处的靠近。兄弟几个,数我最大,这注定得去学祖传的雕刻,开始那吃百家饭、做百家事的漂泊。

那年冬天我跟父亲在后山,寒潮来了,雪就来了,单薄在外怕熬不过严冬,父亲催我趁大雪还未封住太白山先行回家,他留下继续做东家的活儿。

孤身上路,雪远比人走得快,它已在半道上等待良久。北风狂啸,漫天大雪,上下一片迷蒙,道路渐渐被封住;进退维“雪”。

雪愈积愈厚,深可没膝。眼前一片孤寂茫茫,四顾无人,万物坠入白色的世界,找不到道路和方向。一个衣衫单薄的少年,就这样落入了雪的核心,不知所措的一种旷世迷茫的空白。

北风不停地呼啸,掀起无情的雪粒,漫无目的地打击着我。啸声奔驰回旋在荒凉的雪野,极为凄厉,如同鬼哭狼嚎。我不由想起惯于雪中出没的饥饿的狼。恐惧,胜过了寒冷,袭得我背脊发麻,周身汗毛倒竖,手颤抖着从怀中摸出那把雕刀,攥得掌心渗汗。那刀虽比我现在使用的笔大不了多少。却是惟一可用于抵抗的武器。

跌倒又爬起,深深浅浅,雪不同情眼泪,它无动于衷地抹去我留在雪地的痕迹,高高的太白山被深深地埋藏……

雪野没有昼夜,只有迷茫、寒冷、饥饿、恐惧和悲伤……它们让我记住了家在向阳的山坡上,逼迫双脚不停地伸入那悬生死于一线的、没有脚印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