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门家训
4447900000039

第39章 黄炎培家训(2)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假如觉得所学内容索然无味,无论是谁,都难以认真地去对待,而当孩子对所学习的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时, 就会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地去学习、研究,自然而然地就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因此,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发现知识中的乐趣,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学习。

鼓励是不可或缺的。家长对孩子的适时夸奖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上更加积极、自信,能够让孩子从夸奖中获得学习的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更加有趣,从而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帮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并为孩子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让孩子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树立了远大理想,孩子便会为实现这个理想而自我检视,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缺陷,从而有所发扬、有所补充,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帮助孩子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比如告诉孩子,学习能够拓宽眼界、增长见识、训练思维、获得乐趣、提高自己的修养等。等孩子知道了学习的种种好处之后,就会端正态度、认真学习了。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教给孩子内心要正直,处世要灵活

古时候的铜钱币,外面是圆的,中心一个方孔,这种外圆内方的造型让无数人受到了启示,从中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

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的黄炎培在儿子黄大能出国留学时,赠与他一个座右铭:

“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最后一句是告诫他儿子,为人莫要处处逞强,但是心中不能丧失了良知,要像铜钱一样,做到处事灵活,为人方正。黄炎培不但教育儿子做人要“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他一生的经历也始终实践着这八字真言。

1914年2月22日,袁世凯加快了复辟的速度,黄炎培愤而辞去江苏教育司司长的职务。北洋政府两次委任他为教育总长,他都坚辞不就,这让袁世凯怒不可遏,逢人便发牢骚:

“黄炎培这个人就是八个字:与官不做,遇事生风。”他在1946年作为中间派调解国共冲突时“不偏 不倚”,从未与蒋介石拉下脸。

1947年底,在国民党的淫威下未尝不委曲求全,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尽管他内心极度痛苦,作下了“黄花心事有谁知,傲尽风霜两鬓丝”的诗句,但最终还是以民盟代表的身份和当局签订了自动解散民盟的协议。

1949年10月15日,黄炎培被任命为新中国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并兼财经委员会委员,那时他已经是72岁高龄。他的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又想起做官来了?”他这样回答:“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是做事,不是做官。”另据史料记载:自1949年开始,黄炎培致毛泽东的亲笔书信有一百零几封,毛给黄亲笔书函60余封。据保存过这批函件的黄炎培的儿子黄方毅证实:信函中有政见相同时的拥戴和好评,也有政见不同时的商榷;有一般的友情致意,也有发自内心的感慨;有率直的批评,也有婉转的提示。

为人谦虚、处事低调、事不张扬、韬光养晦,是做人的上上之策,这种人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欢迎。而棱角分明、浑身是刺的人无论行至何处也不会招人喜欢。从黄炎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做人的标准,那就是内心要正义长存,做人要八面玲珑,正如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的那样,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名门家训析要:在我国历史上,不乏精通“方圆”之道的人。春秋时期的老子就曾在《道德经》中如此说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后来的人如诸葛亮、徐文远、勾践、曾国藩等无一不通晓这种“变通”之道。唐朝的柳宗元由于过于刚正直率,肆意抨击官场丑恶、蔑视贵族、锋芒毕露,结果招致种种报复和打压,在事业上遭到严重挫折,还被逐出京城长安,流放到南方边境。到了此时,方才有所觉悟,感慨道:

“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者。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亦可退也。”

唐朝名相李泌,深得玄宗赏识,后遭杨国忠嫉妒,隐居名山,明哲保身。他深谙为人之道,尤其是小时候和玄宗的对答更是被传为佳话。在李泌小的时候,就被冠以神童的称号,七岁那年,唐玄宗召其 进宫。当李泌入宫晋见时,唐玄宗正与燕国公张说下棋,兴致高昂。

唐玄宗想要试试他是否徒有虚名,于是示意张说考考他。张说以棋为题问道:

“方,好比是棋局;圆,好比是棋子;动,犹如使棋活了;静,就是棋死了。你能用方、圆、动、静四字来比喻弈棋的道理吗?”

年幼的李泌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呈才,静如遂意。”李泌的“方如行义,圆如用智”,道出了“外圆内方”的“修行”办法。

其实不论是棋子还是一枚铜钱,带给我们的启示都是一样的:做人要外圆内方。外圆,就是做事要圆通老成,能退能进,能屈能伸,让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内方,就是做人做事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不能做违心之事。方,是做人之本,是人身上的一股正气,是人的脊梁。但是假如一个人过于刚直,必定四面碰壁、头破血流;圆,是处世之道,善于笼络他人,运用他人的力量。但是假如一个人过于圆滑,没有原则,处处唯唯诺诺,人前人后卑躬屈膝,则失了做人的尊严,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愿意同这种人打交道。因此,做人必须要学会外圆内方。能够做到外圆内方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他懂得谦虚忍让,懂得假装糊涂,懂得大智若愚。卡耐基曾经说过: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这也可以视为处世良言。

因此,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注意,既要对其进行内在的真善美的教育,让其内心孕育着美好,又要进行外在的处世技巧的教育,免得今后让孩子过于出风头,招致他人的不满,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成长链接:对孩子从小进行外圆内方的教育。

“方”是做人的根本。我们在小的时候,家长和老师都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正直、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但是,在走上社会之后却发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自己那原本善良正直的心肠却被冷漠的现实击得粉碎,于是很多人开始怀疑,做人正直是吃力不讨好,那么我们有必要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吗?

其实这种教育是有必要的。孩子们身上,孩子们将来长成什么样的人,责任完全在家长的身上,因此,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对他进行真善美的教育,让他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孩子心中也会充满阳光,对生活充满希望,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也会非常融洽。

现在有很多家长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教育,也不注意自身的行为,致使一些不良的风气在孩子的内心开始萌芽。比如,家长为了满足欲望,费尽心思地讨好上级、吹捧拍马、送钱送礼、低三下四,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孩子看到之后,会逐渐有模仿的行为,比如考试的时候给老师送礼,让老师高抬贵手;或是在学校里面用金钱或是礼物拉拢一些坏学生,称王称霸,这种种行为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家长不可不高度警惕。

因此,家长对孩子从小就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家长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不要让孩子偏离道德的道路,要教育孩子为人诚实,遵循良心,正确做事,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情。这样孩子在长大之后,才能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圆”是做人的方法。很多人能够发现这么一个现象,上学的时候,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的,毕业后往往给别人打工;而很多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垫底的人,毕业之后却成了腰缠万贯的老板。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成绩优秀的孩子过于沉迷于知识,而忽视了做人的技巧,不懂得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家长可以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很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技术都不是最好的,他们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善于为人处世,能够做到左右逢源。因此,家长要教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比如和人见面要有礼貌,要主动打招呼,不要争强好胜,应谦让等,但这不是说让孩子放弃学习,专搞人际关系,而是从两方面同时下手,二者兼顾,不可偏废,最终还是要让孩子做到刚柔相济、外圆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