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四大家族发家秘笈
4438400000011

第11章 蒋氏天下(10)

由于蒋介石对杨永泰的信任,将很多事情交给杨永泰去办,时间长了,杨永泰逐渐控制了蒋介石的侍从室。蒋介石在江西“剿共”的时候.设置在江西的行营秘书处,成了实际的行政院,所有国民党重要军政文电,都须由杨永泰过目,所有军政大员见蒋,都必须由杨永泰安排,他自己也开始操纵政治势力,扩大自己的影响。杨永泰的这一劣迹同蒋介石的另外一个幕僚陈布雷形成对照,蒋介石发现情况严重之后,为防止杨永泰擅权,不由得非常小心地予以控制。

1935年,蒋介石令杨永泰担任湖北省主席,成为地方大员,但杨永泰自此离开蒋介石,成为失宠的一个信号。1936年10月25日。应汉口日本领事的邀请,杨永泰往赴宴会,在宴会之间,杨永泰表示日本在中国的一切事情,他都可以代表委员长负责,这句话被军统特务知道,赶忙报告了蒋介石,这就犯了蒋介石的大忌,他可以容忍小人,但绝对不能容忍小人专他的权,自此之后对杨永泰由欣赏到讨厌了。

宴会结束后,杨永泰在汉口江汉关码头专用轮渡准备返回武昌的时候,一个刺客对杨永泰连开数枪,杨永泰应声倒地。蒋介石知道杨永泰被刺杀后,表示惊讶,要求破案,此案却不了了之。

【点评】按照古人的用人原则.应该“举贤而去不肖”,但在蒋介石的用人的原则中,他能够根据情况,为我所用,即使是小人,只要符合他的政治需要,也是照用不忌讳。

蒋介石认为,在乱世之中,小人甚至比“大人”更有用处。蒋介石重视小人,并不意味着他对小人是完全信赖,恰恰相反,蒋介石的“功夫”就在于他能够从利益需求出发,既能用小人的“才能”,又能够控制小人,防止小人坏事。

【运用】当亲信成了一堵墙的阴影,成了心腹之患后,其势力是无法消弥的。

埃德加·胡佛自1924年12月被柯立芝总统正式任命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以后。美国便逐渐进入了一个长达48年的黑暗岁月。胡佛局长的拿手好戏是让手下人搜集秘密档案材料。这成为他之所以能够在联邦调查局局长的位置上一直坐到他死为止的秘密武器。

他经常用一种并不光明正大的手段使用事实真相。据一些联邦调查局退职特工的日记。胡佛手头掌握着一些要人和国会议员的秘密档案材料。内容涉及桃色事件及其他有损名誉的行为。曾获得过普利策新闻报道奖的华盛顿专栏作家杰克·安德森向《局长》一书的作者奥维德-德马里斯讲述了胡佛怎样用他掌握的材料威胁当事人的:“他(胡佛)精于讹诈。事实上,他无时无刻不在从事这种勾当,只不过是一种暗示的讹诈。

他有意让参议员们知道。他收集到了有关他们的一些情报,他愿意做好事通知他们,但与此同时也让他们心里明白,联邦调查局局长握着他们的‘把柄’。”这也将解释了为什么在1972年以前的近50年里,美国先后有8位总统上任卸任,无一例外的是,在他们上任伊始所公布的第一批任命名单中,胡佛总是名列其上,而且无一例外地是联邦调查局局长。自从柯立芝总统担任那个职务后,再也没有哪个总统能够将他撤下来。直到他死。

化国为家止于权术

蒋介石发家不仅止于权术,而且倚重相人品貌,极力效仿曾国藩相人术,以期达到识人、用人的目的。只是所相之人仍离不开同乡亲友。实际上还是出不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这一旧格局。

独具慧眼相中陈诚

【引语】蒋介石以为这人看的是小说之类闲书,一把夺过来一看。

原来是《三民主义》,立即转怒为喜。再看看陈诚,其貌虽然一般,但眉宇之中透露出一股英气,神态自然,并没有因为有人突然夺书而惊慌。

【事例】蒋介石很相信曾国藩相人的工夫,他曾经专门研究曾国藩用人得失。并将其用在自己的识人、用人上。

蒋介石一生模仿曾国藩为人做事,用人上也多用曾国藩的办法,通过小事和语言观察对方,凡是被他相中的人就能够得到重用,反之,即使有天大本领,不但不为蒋介石重用,反而为蒋介石怀疑、提防。

蒋介石建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方式得来他后来最为倚重的三位大将。

一天,蒋介石夜晚查哨,看见房间里有微弱的光,蒋介石以为又是士兵不按照作息时间休息,十分生气,立即推开门,准备大声训斥。结果推开门一看,只见一个士兵正点着蜡烛,借助这个微弱的光看书。蒋介石以为这人看的是小说之类闲书,一把夺过来一看,原来是《三民主义》,立即转怒为喜,再看看陈诚,其貌虽然一般,但眉宇之中透露出一股英气,神态自然,并没有因为有人突然夺书而惊慌。

蒋介石问道:“你是哪里人?”

陈诚回答:“我是学生陈诚,浙江人。”

蒋介石听后喏喏两声,嘱咐好好休息就走了。但第二天,蒋介石宣布陈诚为少尉排长,令很多不看重陈的人大吃一惊。

蒋介石看到陈诚夜晚攻读.认为其精神可嘉,仪表言谈大方得体,加上又是浙江人,不提拔陈诚才是件怪事。

【点评】相人就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看人的气质、精神风貌等,曾国藩相人技术很高,有些人只要见过一次,基本就能断定此人能够干什么,能不能重用等等。相传有一次,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到曾国藩幕府,曾国藩看了大为赞赏,当即委托其在美国采购机器,并负责召集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事宜,很多人担心容闳会不会携款跑了,但曾国藩非常自信地说:“容闳言谈稳重,举止端正,不是这样的人。”事实证明曾国藩判断的正确,容闳果然将两件事情都办得很好。

而蒋介石“相人”的工夫虽然没有曾国藩高明.但也能相出一些能够呼风唤雨,为己所任用的人,只是,蒋介石所相中的人,大半是同乡、亲戚、友人。

【运用】能够从大小两方面仔细考察一个人。发现他真实的才能见识。这样就不容易出偏差。

《文子·微明篇》说:

“心思要细微,志向要远大。”《淮南子·主术训》说:“一般人说:心思要细微而志向要远大。心思之所以要细微。是要在祸患尚未发生的时候就能预见到并加以预备,警惕过失并谨慎地对待萌芽状态的危险,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志向之所以要远大。是指能够包容所有的诸侯国,统一风俗相异的边远地区。恩德遍及百姓,让他们团结得像同一宗族的人。不论是一向正确还是犯过错误的人。只要他们心向着你。就要把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

这一阐述比《文子》要详细多了,但仍没有淋漓尽致。到刘劭的《人物志》问世后,其中的《七缪篇》论述这一问题才算最为精细严谨:

《人物志·七缪篇》说:精神要深刻细微,本质要美善厚重,志向要弘远博大。心思要微小纤细。精微深刻。才能因此领悟神妙;美善厚重,才能因此气度充满;志向宏大,才能因此胜任重负;心思细微,才能因此慎防悔恨。所以《诗经》吟咏周文王“小心翼翼,不大声于色”。这是心思细微的表现;“王赫斯怒,以对于天下”,这是志向远大的表现。由此而论,心思细微而志向远大的,是与圣贤同类的人;心思粗略而志向豪迈的,是豪杰一类才智出众的人;粗心大意而胸无大志的。是傲慢放荡一类的人;心胸狭小而志向屑小的。是拘谨软弱的人。按一般人的观察。或者鄙薄其胸襟狭隘,或者赞赏其志向远大。这是大小情况不分所致的错误。

刘劭的论述最精彩卓绝的,是从一般人的观察角度。指出众人知道赞扬志向远大而不知道佩服心思细微,大概心思细微的人,遇事小心谨慎,就像胆怯一样,容易被人忽略。对照《汉书·五行志注》,里面说牛心大而不能思考,由此可知人心粗略的也一定不能精思;不能精思的人。怎么能忧虑失败而争取成功呢?朱熹曾经引用前辈的话说:“年轻人只是才性过人的,不足畏惧;只有读书后深入思考、仔细研究的才可畏!”他又说:“读书只怕深入思考,因为书中义理精细深刻,只有深入思考、专心致志才可以领会。鲁莽浮躁的人。决没有成功的道理!”读书只是从事具体工作的准备,尚且一定要细心琢磨然后才能有所收获,何况要成就天下一切大事的人。怎么可能靠鲁莽草率而企望成功呢?

如履薄冰自家人可靠

【引语】连襟孔祥熙是当时的公开化了的巨贪,尽管外界攻击得厉害,蒋介石总是难于下手。他开导不谙人情事故的蒋经国说:“人人都有亲戚,叫亲戚丢脸的事情,请你们各位想一想,谁又能真正铁面无私呢!”蒋经国听此言,立刻像霜打的茄子,上海打“老虎”遂半途而废。

【事例】蒋介石选拔亲戚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己的安全问题。

民国时期,社会混乱,军阀混战。今天你打过来,明天我砍过去,许多声势显赫一时的人,在战场打败自己的对手,但对手却雇佣杀手,将其暗杀。因此,民国社会暗杀成风,大人物虽然权势熏天,但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蒋介石长期在战场上闯荡,于的是脑袋挂在裤腰上的事情,对自己的安全看得非常重要,因此,其卫队大部分都是自己家乡人,其领队又都是自己的亲戚。

蒋介石对卫队士兵的挑选往往是自己亲自所为,亲自点名询问乡籍和家庭状况,这是一种政治的安全的考虑。无论如何,“打仗父子兵”这个传统是根深蒂固的。

在蒋介石的侍卫长中,担任时间最长的是王世和。

王世和原在溪口天生威货店当秤手。蒋介石常学曾国藩相人,只是相人相得有点出格。比如他在起用王世和时,为当面看他举止如何,叫王世和送货到丰镐房,蒋命他将货物吊在屋柱顶子上。王因人矮,取凳垫脚挂上,随即用抹布揩去凳上留下的脚印.把凳放回原处。蒋认为他做事小心,就面允带他去广东。初随蒋充勤务兵,黄埔军校招生时,批准他为第一期军校学生。王世和军校毕业,蒋介石却不让他带兵打仗,而是跟在自己身边,帮助自己料理日常事情,1939年,王世和充任蒋介石侍卫大队长。

王世和因嗜赌如命,常常误卯不到,曾两次被蒋革职闲置;但一遇时机,蒋又将其起用。1944年俞济时接掌七十四军,调任王世和为副军长,再进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抗战胜利后,王世和在溪口开设王泰钱庄,初聘唐瑞福为经理,后由王世和自兼。

王世和作为蒋介石身边做事之人,虽然经常接触中枢,但位置卑下。

眼看别人一年几级的升迁,自己10余年时间还是小小侍卫,长此以往,当然会军心不稳。

按照蒋介石的秉性,其对贪污行贿行为是十分痛恨的,但他身边办事的人,却偏偏以贪见长。但蒋介石对这批人当然有其笼络之术,就是在经济上对身边之人的贪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发财,不让其在政治上处于显赫位置。

对于一般人贪污,蒋介石处罚很厉害,但对于“皇亲国戚”的贪污受贿,往往只是责骂,不给真的惩罚。如连襟孔祥熙是当时的公开化了的巨贪,尽管外界攻击得厉害,蒋介石总是难于下手。他开导不谙人情事故的蒋经国说:“人人都有亲戚,叫亲戚丢脸的事情,请你们各位想一想,谁又能真正铁面无私呢!”蒋经国听此言,立刻像霜打的茄子,上海打“老虎”遂半途而废。

王世和担任蒋介石侍卫长多年,官虽然老是提不上去,但钱却是捞了一筐又一筐。1928年,蒋介石下野.到日本考察。也许是对局势变化看得不清楚,王世和认为以后发财机会再难找了,就借口总司令部侍卫长的名义滥借钞票,买房纳妾,大办酒席,搞得鸡犬不宁。后来,蒋介石从日本回来,家乡人群起告状,蒋介石十分气愤,把王世和叫来,一顿拳打脚踢,狠狠揍了一顿。但蒋对王世和仍然是信任有加,西安事变的时候,蒋介石的侍卫长蒋孝先被乱枪打死,蒋介石还是让王世和担任侍卫长一职。

毛邦初是蒋介石原配毛福梅本家,符合蒋介石用人原则,毛也确实能干,蒋介石任用他担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负责组建国民党空军,所有航空器材大都经过他手。但就是这样一人,使蒋介石大伤脑筋。1949年,蒋介石在大陆失败,害怕美国会冻结其在美国的财产,就让毛到美国以私人名义将2000万美元存起来,这样美国在冻结国民党政府财产的时候,就能够躲过去。毛接到任务后,将2000万巨款以他自己的名义存起来,等蒋介石要钱的时候,毛起了私心,坚持不给,蒋介石十分恼火,在派遣特使讨要未果的情况下,在美国起诉毛邦初,毛邦初后来逃到墨西哥,2000万美元后来就下落不明。

【点评】自家人可靠,但自家人出了事情不好办。这是连皮带骨的事情。但自家人难用还是要用,对于生性多疑的蒋介石来说,除了自己家的人,还有谁是能够被信任的呢!

【运用】历来的统治者。难免任人唯亲,但任人唯亲又往往适得其反。因此。聪明的统治者不可能像蒋介石那样,加恩于亲属,而是加恩于有功劳的外人。比如直隶军阀王怀庆征战蒙古有功,就受到袁世凯的嘉奖。并要他将战争开销全部列单报销。

王怀庆细细统计约有30万元。却开了40万元的报销单。

袁世凯看后,笑了笑。王怀庆做贼心虚很害怕。不料袁世凯将单子扔回说:“太少了。回去重写!”第二次。王大胆写到80万元,又被驳回重写。如此往返三次。报销单数字有140万元之巨时,袁世凯才批“准领”两字。王怀庆知道这是袁世凯的恩赐,自然感恩不尽。拼死替袁世凯卖命。

忤逆无所谓只要亲情真

【引语】蒋经国的信使其父蒋介石痛心不已。在中国的传统中,即使父亲再不好,做子女的也不能如此公开地指责父亲。蒋介石常以孝道自诩,而自己儿子的行为让他尴尬不已。但冷静下来,蒋介石还是对儿子充满了思念之情,他迫切希望能够见到蒋经国。

【事例】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当时留学苏联的学生,一致通过致武汉革命政府的电文,要求严厉惩罚“革命的叛徒,帝国主义的帮凶”蒋介石。其中声讨最激烈的是蒋经国,他在大会上发言:“我今天不是作为蒋介石的儿子,而是作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儿子来讲话的。”

很快,苏联的各大报刊上,登出了蒋经国的公开声明。其中写道:“蒋介石作为一个革命者,他已经死了,他已经走向了反革命。蒋介石是我的父亲,曾经也是我的革命朋友。现在他反革命了,反革命就是我们的敌人,以后他是他,我是我,我仍跟着革命走。”

1935年,蒋经国在《真理报》上发表了《献给母亲的信》大肆攻击其父蒋介石。

蒋经国的信使其父蒋介石痛心不已。在中国的传统中,即使父亲再不好,做子女的也不能如此公开地指责父亲。蒋介石常以孝道自诩,而自己儿子的行为让他尴尬不已。但冷静下来。蒋介石还是对儿子充满了思念之情,他迫切希望能够见到蒋经国。

1937年,中国新任驻苏联大使赴任的时候,宋美龄专门找到大使,给予他特殊但必须完成的任务,就是做苏联政府的工作,使蒋经国回国。但蒋经国内心不安,禁不住问大使:“你认为我父亲希望我回国吗?”当得到肯定回答后又说:“我没有钱,没有护照。”结果中国大使馆为他办理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