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前文明之谜(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
4437700000007

第7章 最具悬念的玛雅文化(2)

专家们认为,玛雅手稿实际上就是玛雅祭司所编的“圣礼书”,书中除了载有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外,还十分详尽地记载了各种预言、仪礼。1973年,在美国一个展览会上,人们又见到了第四种玛雅手稿,但属私人所藏,内容不详。

早在100多年前,人们便开始对玛雅手稿进行深入研究,以便破译那神秘的图案文字。

不少学者认为,玛雅文字只具有会意文字的特点,手稿中的各篇章也只是一些字谜而已,根本不是人们以前认为的所谓象形文字。如果情况的确如此,那么人们在探索玛雅文字之谜的过程中就会碰上无法逾越的困难,因为任何人在4000多年前无规可循的文字游戏面前都会显得无能为力。

前苏联列宁格勒的玛雅文化研究者克诺洛佐夫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坚持认为,玛雅文字与埃及、苏麦尔、中国的文字一样都是象形文字,而不是会意文字。这位古文字专家在1952年成功地解读出了一系列以前无法判读的单词。可是对玛雅手稿继续深入研究5年以后,他认识到,全部解读玛雅文字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他承认,目前还不能指望解读玛雅手稿的工作获得惊人的突破,因为在那些天书般的手稿中,的确有一定数量的单词无法理解,它们在玛雅——西班牙语辞典及殖民时期的文章中都无法找到与之相类似的字形。要真正能解读这些手稿,就得更充分更全面地揭示玛雅象形文字及语言的规律性,应当找到同玛雅语言中的单词相同的变体。这项工作仅靠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前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数学研究所用电子计算机来武装玛雅文字专家。他们把玛雅文字、文章、日期、图画及玛雅——西班牙辞典全部编制成计算机信息,输入机内,由电脑来完成这一艰难的工作。分析结果十分鼓舞人心:在殖民早期阶段所使用的玛雅文字与现在玛雅手稿中的象形文字基本吻合,解读玛雅文字并非遥遥无期。现在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已经基本上可以确定玛雅文字中那些使用频率最高的单词的语法意义,并在一般情况下还可以确定其独特的语法功能。而且人们还进一步了解到玛雅诸神的名字、绰号及其他不少事物的名称。但这些仅仅是在玛雅文字研究中向前迈出的第一步,要探寻出手稿中那些未知符号的涵义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正在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手段,在继续探索玛雅文明之谜。如果那些玛雅手稿确是能揭示玛雅文明之谜的钥匙,那么可以相信,不久人们就能揭去长期以来蒙在玛雅文明外面的那层神秘莫测的面纱,并且清楚地看到,玛雅文明是球外文明在我们地球上的再现,还是地球文明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宇航器”

玛雅人告诉我们,他们的一切文明都是一位天神给予的,他们描述这位天神身穿白袍,来自东方一个未知国家的神。他教会玛雅人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制定了十分严密的律法。据说,在他的指导下,玛雅人种植的玉米,穗轴长得像人那么粗大,他教人种植的棉花,能长出不同的颜色。奎茨尔科特尔在教会玛雅人这一切之后,便乘上一艘能把他带向太空的船,远走高飞了。而且,这位天神告诉玛雅人,说他还会再回来的。

如果我们相信这个神话的话,那么玛雅文化现象也就有了确实的答案了。

帕伦克位于墨西哥高原一个荒凉的山谷里。十几个世纪以来,当地人从未关心过那幢废弃并坍塌了的神殿。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前来清理这个玛雅废墟时,他们从浮尘和苔藓中,发掘了这块沉重的、刻满花纹图案的石板。

石板上刻绘的图画,既神奇又夸张,一个人像驾驶摩托车似的、双手握着某种舵向似的把子。围绕在四周的是各种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当时考古界的解释是,这是一件充分展示玛雅人想象力的画图。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苏两大国竞相发射各种航天火箭,载人的和不载人的宇航器械,频繁地在太空穿梭。当宇航员行走于月球和太空的照片不断传回地面后,人们才大吃一惊。帕伦克那幅图画,哪里是描绘古代神话,分明是一幅宇航员操纵火箭翱游太空的图案。

当然,一切已经变了形,走了样,我们无法弄清楚当年那些玛雅工匠们,是凭着怎样一幅照片,临摹的只有今天才可能出现的图象——一位宇航员控制着舵向,两眼盯注着仪表。这的确是玛雅人仿制的作品,因为那位宇航员的模样多少有些像玛雅人,或许,玛雅人认为他们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翱游太空。尽管玛雅工匠在雕刻时使排气管道弯曲变形为一种花边框架,各种仪表、环状物和螺状物,都顺形就势艺术化地被处理成各种图案,但一切仍可清晰地寻见,这个运载工具呈前尖后宽的形状,进气口呈沟状凹槽,操纵杆与脚踏板,以及天线、软管,仍被生动地描绘出来。据说当这件作品的照片被送往美国航天中心时,那些参与航天器材研制的专家无不惊奇地叫了起来:

“了不起!这是古代的宇航器!”

对不起,要知道古代是没有,也不可能有宇航器的。那么,远在古代的玛雅人是怎么了解航天的奥秘的?又如何描绘出宇航员蛰居窄小的驾驶舱,紧张操纵飞船的情形?

可信的解释大概只有这一种——在遥远的古代,南美这片热带丛林里可能有过一批来自外星球的智能生命,他们在玛雅人顶礼膜拜的欢迎中走出了自己的飞船。他们教给了玛雅人历法和天文知识,并向他们展示了自己的运载工具,向他们传授了农耕的各种知识,然后飘然而去。临行前也许有过重访美洲的允诺。

玛雅城市

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明,首先发祥于尼罗河与恒河流域,中国古代文明的摇蓝则在黄河和长江流域。河流不仅给这些早期的都市带来灌溉和饮水方面的便利,同时又是人员与商品交往最初的通道。从各民族的早期历史来看,他们的文明都离不开河流。

玛雅人却偏偏把他们那些异常繁荣的城市,建筑于热带丛林之中,这是颇有意味的。

以提扎尔为例子。从这个玛雅人的城市到洪都拉斯海湾的直线距离为109英里,距坎佩坎海湾仅161英里,到太平洋的直线距离也才236英里。玛雅人对海洋是十分了解的,在他们的城堡废墟和文化遗址上,大量的珊瑚、贻贝和贝类动物制品,可以证明这一点。那么,他们最初的城市为什么不修建在河流边,或者海滩旁,而要选择丛林莽障之中?其后的大迁移,不向河流沿岸和海边转移,偏偏要移至更为荒凉的深山之中?这的确令人费解。

提扎尔就是一个位于深山中的城市。为解决这个人口众多城市的饮水与灌溉农作物的需要,他们被迫在城周修建了十三个水库。这些水库的总容量达214500立方米,在古代修建这样的工程,其艰苦是可以想象的。但让人难以想象这些聪明绝顶的玛雅人为何必须在这种条件艰苦的地方安邦筑城,而不去寻找一处较方便,符合生活逻辑的地方?

突然消失

玛雅人既然在许久以前就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那么现代的人类文明为何又失去了玛雅人的行踪呢?玛雅人这种“从天而降”的文明现象,为何像一场刚刚演序幕就已结束的历史剧呢?玛雅人为何突然背弃文明,又回归原始呢?确实是个谜。

公元830年,科班城浩大的工程突然宣告停工。公元835年,帕伦克的金字塔神庙也停止了施工。公元889年,提扎尔正在建设的寺庙群工程中断了。公元909年,玛雅人最后一个城堡,也停下了已修建过半的石柱。这情形令我们联想到复活节岛采石场上突然停工的情景。

这时候,散居在四面八方的玛雅人,好像不约而同地接到某种指令,他们抛弃了世代为之奋斗追求,辛勤建筑起来的营垒和神庙,离开了肥沃的耕地,向荒芜的深山迁移。

有一些资料表明:当时的玛雅人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且使之存在达6个罗马帝国之久。正当欧处在中世纪凋萎之际,玛雅人却计算出太阳历法,预言过日食和月食,描绘过金星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