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管理模式
4435600000032

第32章 理财管理:用之有度,节之有道(3)

随着长江的发展壮大,1971年6月,李嘉诚又成立了长江置业有限公司,这类公司的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其中股东的责任和权益一样,仅限于各自所认定的出资额,而且这时候的股东人数少,又相互熟悉,具有非公开性的特点。

1972年7月31日,李嘉诚决定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实),并在同年向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上市,11月1日获准正式挂牌。法定股本8400亿元,实收资本2万元,分为4200万股,每股2元,升水1元,即以每股3元之价格公开发售,由宝源投资及获多利包销。李嘉诚将长江上市,实际上意味着从此将长江置身于众目睽睽之下;意味着李嘉诚在证券市场上为长江树立一个形象。

而且,从此之后,长江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股票市场的监督检查,乃至长江除每年向证券交易所支付登记费外,还必须向交易所提交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并遵守交易所的各项规则和适用于所有挂牌证券的各种要求;不仅如此,对于决策中身为长江的主脑的李嘉诚,如果不希望被残酷无情的商业社会抛弃的话,就必须在进行每一个商业行动之前,为广大股东的既得利益着想,对社会众多的投资者负责,这不能不承认是李嘉诚整个创业生涯中至关重大的一个决策。

1973年初由新鸿基证券投资公司代表与英国股票公司洽商后达成协议,长实股票开始在伦敦挂牌。自挂牌后买盘纷至沓来,大受英国投资人士欢迎。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加拿大恰东财务有限公司”,实收资本港币5000万元,双方各付出现金资本2500万元,即各占50%权益,积极在港拓展业务。该行创立百余年历史,拥有资产超过800多亿港元,且以实力雄厚,作风稳健著称。这次建立联营公司,是长实发展途中重要的起步点,从此引进了大量加拿大资金,便利周转。

同年6月,经加拿大政府批准在加拿大温哥华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此举首开香港股票在加拿大上市的先河。标志着长实在加入国际金融市场中又跨进了一大步。

李嘉诚股票上市的战略决策,为长实发展成为庞大的集团公司在资金问题上开拓了一条宽广之路,这是他跨入超级巨商行列的又一个关键性步骤。同时,这一举措也显示了李嘉诚超凡的财务管理水平。

4.要发展,就要出新招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新的主意,一个新的创意,就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发展,就要出新招,就要生产出别人没有的东西。有了自己的新产品、拳头产品,就可以抢占市场,独占鳌头。从意大利回到长江塑胶厂后,李嘉诚不动声色地把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了他的办公室,把带来的塑胶花样品一一展示给大家看。众人看了这些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的塑胶花,无不拍案叫绝。

随后,李嘉诚满怀信心地向大家宣布,长江厂今后将以塑胶花为主攻目标,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

定下了目标和方向后,接下来是采取行动。产品的竞争,实则是人才的竞争。李嘉诚四处寻访,高薪聘请了一些塑胶专才。李嘉诚知道,要生产新产品,就必须要有懂行的专业人才。

选定设计人员以后,李嘉诚便把样品交给他们研究,要求他们尽快开发出塑胶花新产品。他强调新产品应着眼于3点:一是配方调色,二是成型组合,三是款式品种。

塑胶花说白了就是植物花的复制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每个家庭、每个人喜爱的花卉品种都不尽相同。李嘉诚发现他带回来的样品,无论从品种,还是花色方面看都太意大利化了,不适合香港人的口味。

因此,李嘉诚要求设计者顺应香港和国际大众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设计出一套全新的款式来,不必拘泥于植物花卉的原有形状和模式。

因时因地而变,这是李嘉诚的第一个高明之处。

设计师们经过精心研制,终于做出了不同色泽款式的“蜡样”。李嘉诚对设计师的作品非常满意,但他依然不敢确信是否适合香港大众的口味,于是他便带着蜡花走访了不同消费层次的家庭,最后决定以其中的一批蜡花作为主打产品。此时,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把配方调色确定到最佳水准。又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昼夜奋战,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批样品。

样品出来了,可以向客户推销了。不过,怎样确定价格呢?李嘉诚在香港洞烛先机、快人一步研制出了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按理说,物以稀为贵,卖高价应在情理之中。

但李嘉诚并不如此认为。他认为价格高昂,必然少人问津。加上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等到长江厂的塑胶花一推向市场,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

经过成本预算后,李嘉诚知道,大批量生产的塑胶花,成本并不高。若将价格定得太高,其他厂商再一拥而上,长江厂的市场地位就难以稳定。只有把价格定在大众消费者可接受的适中水平上,才会掀起消费热潮。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而且能尽快占领市场。

因而,最好尽快在独家推出的第一时间内,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确定长江厂的领先地位。

这样一来,当跟风者蜂涌而上时,长江厂的塑胶花早巳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市场地位将难以撼动。

就在长江塑胶厂生产的塑胶花即将大规模上市的前两天,意大利塑胶花已进入了香港市场,由连卡佛百货集团公司经销。

连卡佛是老牌英资洋行,走的是高档路线。意产塑胶花价格不菲,只有少数洋人和华人富有家庭才买得起。

李嘉诚深知,长江厂的塑胶花质量目前还无法与意产塑胶花相比,如果同走高档路线,自然不是对手。所以,李嘉诚更坚定了原来定下的定价思路。

合理定价,这是他的第二个高明之处。

李嘉诚携带自产的塑胶花样品,像最初做推销员那样,一一走访经销商。当李嘉诚把样品展示给他们时,这些经销商被眼前这些小巧玲珑、惟妙惟肖的塑胶花弄得瞠目结舌、眼花缭乱。有些经销商是长江厂的老客户,正由于太了解长江厂了,他们才更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就凭长江厂那破旧不堪的厂房、老掉牙的设备,能生产出这么美丽的塑胶花?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这是你们厂生产出来的吗?”一位客户狐疑地问道,“论质量,可以说与意产的不分上下。”

“你们大概怀疑我是从意大利弄来的吧?”李嘉诚早已看出了客户的狐疑,他心平气和地微笑道:“你们可以将两者比较,看看是港产的,还是意产的。”

大家围着塑胶花仔细察看,这才发现李嘉诚带来的塑胶花,的确与印象中的意大利产品有所不同。在样品中,有好多种中国人喜爱的特色花卉品种。

李嘉诚说:“欢迎各位去长江看看,长江虽然还是老厂房,可生产塑胶花的设备却是新的,研制塑胶花的都是新人,当然,现在的事业更是新的。”

李嘉诚眼看推销时机成熟,报出了塑料花的价格,又一次使他们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这么好的东西,竟然这么便宜,确实太出乎意料了。

物美价廉,当然不愁不畅销。大部分经销商,都十分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了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甚至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

由于每家经销商的销售网络不尽相同,李嘉诚尽可能避免重叠。他根据消费者层次的不同,分别给予经销商不同的花色品种,以保证销售的均衡。

不久,塑胶花迅速风行香港及东南亚。更精确地说,应该是在数周之间,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中,几乎全都摆满了长江出品的塑胶花。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里,甚至汽车驾驶室里,无不绽放着绚烂夺目的塑胶花。

李嘉诚用他的塑胶花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长江塑胶厂逐渐开始蜚声香港产业界。

在商业诀窍中,有“一招鲜,吃遍天”这一条。李嘉诚也可谓是凭着率先推出的这“一招鲜”吃遍了香港。做生意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创新,二是改进,三是跟风。创新吃的就是“一招鲜”,虽然不易,一旦使出来,却费力少而收获大:改进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虽不易造成轰动,后劲却很足:跟风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这样做起来较容易,风险也较小,但跟吃人的残羹冷饭差不多,收获有限。若想从小做大,最低限度应持改进的态度,不能老跟风,若有机会,也不妨创创新,来一个“一招鲜,吃遍天”。

5.头脑冷静,稳步前时

李嘉诚终于通过创出自己的新产品而很快占领了市场,企业得到很快的发展。李嘉诚敢于开风气之先,使塑胶花从塑胶制品家族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长江塑胶厂在李嘉诚的领导下,大发而特发。

追风跟潮,是香港产业界的看家本领。很快,香港产业界就冒出了许多专门生产塑胶花的专业厂家。塑胶花很快就席卷了整个香港市场。

引领了消费新潮的李嘉诚,并没有陶醉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他开始居安思危,想着进一步发展的路子,他的初步成果使他坚定了做一番大事业的决心。

李嘉诚知道,长江厂只是先行一步,等待它的,将是与同行业残酷而无情的竞争。大家都在抢占市场,而以长江厂现有的规模和实力,很难保证在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因此,李嘉诚又做出了另一项重大决定:扩大工厂的规模,增添设备,改进原有的生产条件。

但要扩大规模,增添设备,需要大量资金。这对李嘉诚来说,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这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个体业主式企业的实力是如何的弱小。李嘉诚又开始苦苦思索,寻找新的突破。

他赴意大利考察塑胶花时,深深体会到了西方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更对欧洲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觉得股份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种企业组织方式不仅不用承担无限责任,而且能较快地筹集到大批资金。对于想扩大规模,而又缺少资金的企业更为有利。

于是,李嘉诚决定将长江塑胶厂改为股份制企业。他的头脑依然很冷静,仔细分析了自身优劣,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组建合伙性的有限公司:第二步,发展到相当规模时,再申请上市,成为公众性的股份有限公司。

此时的李嘉诚已初步具备了现代管理意识和资本运营意识,这为他后来在股市的搏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嘉诚牢牢地将一句话铭记心中,那就是他在失败之中得来的深刻教训:“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他首先到亲友中间集资招股,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租赁厂房,添置设备。李嘉诚的确有理由自信,因为他现在不仅能用自己的资本办事,还能调动别人的钱来经营事业。

商界有这样一种略失偏颇却又不无道理的说法;衡量一位商人的能耐有多大,不仅仅要看他拥有多少资本和钞票,更重要的是要看他能否调动他人的钱,来办自己的事情。你有多大实力,有多大的号召力,要看你能调动的资本量有多大。

这是因为,商场如战场,单枪匹马的勇士,总不如一支军队强大。“事业有了,但不能停滞不前,而要勇于向前看,积极地使其发展。”这是李嘉诚的又一条经商经验。

在1957年末,长江塑胶厂正式改名为长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总部由新莆岗迁到北角,由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嘉诚开始着手引进西方的管理经验。他认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企业内部保持高水平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李嘉诚将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旧生产塑胶玩具,而另一处则生产塑胶花。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公司生产的重点来抓。

要衡量一个商人的前途,不能只看到他在一个小天地的作为怎样,而要看他有没有开拓市场的胆识,有没有高远的眼光,有没有超前的智慧。

如今的李嘉诚,经过数年的艰苦磨炼,积累了许多经验,眼界更开阔。他越来越觉得做生意是非常有趣味的事情,他满脑子想的是,怎样继续把事业进一步做大。而且,他现在已经越来越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商海中拓展出更大的基业。

6.及时放弃,开拓新领域

李嘉诚是靠一招鲜,赢得了事业的辉煌发展。如果他一直靠着一招鲜,那么,今天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他的成功就在于及时放弃了帮他成功的塑胶花产品,而选择了另一种产业。

在塑胶业界经历了一番风风雨雨的李嘉诚,终于在商海中站稳了脚跟,并赢得“塑胶花大王”的美誉,赚得盘满钵满。

然而,物极必反。早在李嘉诚开发塑胶花以前,他就预见到,塑胶花只是社会快节奏的产物,只能风行一时而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将趋向于崇尚自然,而塑胶花无论怎样也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卉。

处于全港塑胶业领先地位的李嘉诚,空闲之余,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塑胶花的大好年景还会持续多久?什么时间会结束呢?

虽然长江公司拥有稳固的大客户,同时又是塑胶业的龙头老大,不用发愁市场问题。但如果整个行业在走下坡路,长江的发展前景也必然有限。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因素在向李嘉诚敲着警钟——

香港塑胶厂已是遍地开花,塑胶花简直都快泛滥成灾了。据港府劳工处注册登记的数据,塑胶及玩具业厂家,1960年为557家,1968年为1900家,1972年则猛增至3358家。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由1960年占全港制造业劳工总数的8.4%,上升到1972年的13.21%。而且,该行业的厂家,有半数以上是塑胶花专业厂和兼营塑胶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