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饮食与健康
4431200000019

第19章 第6个月(5)

本症患儿大多自婴儿期就食欲很好,容易接受添加的辅食品。长大了,爱吃荤菜、甜食及油腻的食物。三餐之外,还吃较多的零食,如糕饼、点心、巧克力。在幼儿时,小儿长得比同年的孩子高、胖。但由于较胖,孩子行动不够灵活,往往避免参加有竞争性的游戏或体育活动。平时活动也较少,减少了运动的消耗,就相对地增加了营养的累积,使肥胖更加重。所以多吃与少动是引起肥胖的原因,而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医学认为成年人的血管硬化、冠心病等疾病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而肥胖者的发病率则显著增高,所以早期预防及控制肥胖症很有必要,可降低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控制小儿体重超常应从饮食调整及增加活动着手。肥胖的小儿一向食欲旺盛,故应从改变食物种类入手,避免多吃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即含脂肪、淀粉类丰富的食物,如肥肉、甜食、糕饼、土豆、山芋、油炸的食物、巧克力等。而多吃些含热量较低,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豆制品、粗粮。多吃些蔬菜和水果。使孩子每餐食后仍有饱足感。并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以增加体力消耗。但也不要一下子剧烈运动,往往大量运动后,反而肚子很饿,吃得更多,而适得其反。一般孩子进入少年期后,自己多能感到肥胖不美和不方便,而会自觉限制饮食,增加锻炼,使体态恢复正常。

小儿肥胖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但如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肥胖,而脂肪的分布不均匀呈“向心性”,即面部及颈背、胸、腹肥胖,而四肢却相对较瘦。并伴有多毛、高血压等,或表现性征不发育,则应疑有肾上腺或脑下垂体等内分泌功能疾病,必须去医院确诊。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方法

佝偻病是因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时,人体中钙磷代谢异常,肠道摄取钙、磷的能力降低,同时,肾脏排磷增加。

骨的主要成分是钙盐和磷盐,当血液中钙磷含量不足时,特别是磷降低时,骨样组织钙化受到影响,骨骼生长缓慢,严重时发生骨骼畸形。

人体内维生素D有两个来源,一是内源性,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能合成维生素D;另一个是外源性,即从食物或药物得到维生素D。

发病原因

引起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户外活动少,摄取紫外线不足,尤其在北方,家长怕孩子着凉,常常整个冬天闷在屋里,不见太阳,所以活动性佝偻病秋天开始增多,到第2年3~4月发病最多。其次由于食物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合适,例如母奶中钙、磷比例合适(2∶1)易吸收。牛奶中钙虽比母奶多,但钙与磷比例为1.2:1不易吸收。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如维生素D和钙补充不够就容易患佝偻病。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利用下降而较易发生佝偻病。

病状表现

骨骼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此外,还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肌肉松弛等。佝偻病活动早期主要表现神经精神症状,小儿爱急躁、出汗多、睡眠不安、睡惊、夜哭、枕秃。活动期主要是骨骼改变:

(1)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用手指轻按枕、顶部,有按乒乓球样感觉。前颅和骨缝边缘也有软化现象,但在3月以上的婴儿才有诊断意义。头颅变形多见于8~9月以上患儿,最早见方颅,严重者可见马鞍形或十字形。患儿前颅闭合晚(1岁半仍未闭全)。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或见出牙顺序颠倒,牙质缺乏釉质而患龋齿。

(2)胸部骨骼改变。有肋骨串珠(前胸胁骨一部分像算珠子鼓起);肋缘外翻、严重的可见鸡胸(胸骨向外突出)、漏斗胸(胸骨下部凹陷)。

(3)四肢。手镯和脚镯多见于6个月以上。患儿手腕和足踝部成钝圆形环状隆起。到小儿会站立开始走路后因骨质软化及肌肉关节松弛在身体重力影响下造成下肢弯曲。出现罗圈腿(两足跟靠拢时以膝向外弯曲)和“X”形腿(双膝靠拢时双足分开向外)。其他骨骼变化还有脊柱弯曲、骨盆扁平等。活动期佝偻病还有全身肌肉松弛,表现颈部无力,坐、站、走较正常孩子晚,腹肌无力使腹部膨隆如青蛙肚子。佝偻病患儿血液化验则有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变化,骨骼X线检查也有特异的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可确定佝偻病的诊断。

治疗方法

佝偻病患儿用维生素D和钙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和活动状况决定用量和给药方法。还要多带孩子到户外散步,多受到日光照射,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中医以补肾、壮骨、健脾、益气为主,治佝偻病常用龙骨、牡蛎等药。

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孕妇做起。孕期和哺乳期妇女要多晒太阳。每天最好有2小时户外活动,或服维生素D每天5千至1万单位,同时口服钙剂,每天应摄入钙800mg~1000mg。目前有高效钙如“益钙灵”、“肾骨散”,疗效高且便于服用。要提倡母乳喂养、户外活动。婴幼儿维生素D预防用量每天400单位。早产儿头3个月用量加倍,要同时注意钙的补充。目前有补骨液,钙含量高,且易于吸收,补钙效果较好。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防治方法

本症又称婴儿性手足搐搦症,多数见于婴儿时期,主要是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血清钙低落,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出现惊厥和手足搐搦等症状。

本病常发于初春季节,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症状。1岁以内患儿,常表现突然四肢抽动,面部肌肉颤动,两眼上翻,可暂时失去知觉,一般不发热。每次发作时可数秒钟、数分钟或更长,发作次数也多少不定,可数日发作一次,或一日多次。发作缓解后多入睡,醒后神志、吃奶皆正常。

少数婴儿表现为喉痉挛,吸气困难,吸气时可有喉鸣,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幼儿及儿童发作时神志清楚,仅表现为手足痉挛,手痉挛时大拇指贴近掌心,其他四指向掌心方向伸直,腕关节稍屈,足痉挛时踝关节伸直,足趾下屈,足底略弯,发作时神志清楚。

发作时如有惊厥及喉痉挛症状则兆示病情危急,必须急救处理,可以针刺人中、印堂。喉痉挛较重者,应立即将患儿舌拉出,进行人工呼吸,即刻将患儿送往医院,迅速控制惊厥或解除喉痉挛。

本病主要原因是血钙过低,因此,治疗首先是用钙剂而不是用维生素D,一般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缓慢注射。惊厥、喉痉挛控制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钙剂,钙剂勿混在牛奶中或喂乳前后服用,因会产生奶块,影响钙的吸收。经钙剂治疗,低血钙症状控制一周后,即可加用维生素D治疗。

维生素A缺乏症的防治方法

本症一般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多由于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所引起。可影响全身皮肤,以眼部表现最为显著。

引起维生素A缺乏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喂养不当,较长期缺乏富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物。另一种原因是某些疾病的影响,如慢性腹泻,使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吸收不良,肝或胆道的一些病也会影响维生素A吸收、贮存及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

眼部症状出现最早,症状可有夜盲、眼干燥、畏光,接近角膜的眼球上可有灰白色皱斑(结膜干燥斑)。角膜混浊,继之可有角膜软化、溃疡等穿孔以致失明。皮肤症状可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角化增生,摸上去如鸡皮疙瘩。皮肤症状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小儿。毛发干脆容易脱落,指甲多纹缺少光泽。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亦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婴幼儿常见体格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或伴有其他维生素缺乏症。

预防本病,首先应充分供给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提倡母乳喂养,若母乳量不足则添加牛乳或羊乳,及时添加富有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辅食。早产儿应及早给予含维生素A制剂,每日3000~50000国际单位,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儿,应积极治疗,并及早补充维生素A。不要盲目忌嘴,例如麻疹时忌嘴、封眼会引起角膜软化、溃疡,甚至失明。孕妇应多吃含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食物。

治疗主要以调整饮食为主,并适量补充维生素A及治疗原发病。一般给予维生素A2.5万~5万国际单位/日,分2~3次口服(浓维生素A胶丸每丸含维生素A2.5万国际单位),眼部症状数天内即可见效。重症应根据医嘱可先用维生素AD注射剂,待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鱼肝油或维生素A胶丸,症状消失后,继续口服预防量。眼部治疗可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或局部涂入抗生素眼膏(如0.25%氯霉素眼药水,0.5%红霉素眼膏,0.5%金霉素眼膏等),防止继发感染。如有角膜溃疡,可用消毒鱼肝油及抗生素眼药水每1/2~1小时交替滴眼一次,并用1%阿托品扩瞳。注意切勿压迫眼球,防止角膜溃疡穿孔。

婴幼儿不能乱用退烧药

孩子发热,在未经医生诊治之前,不要随便给孩子服用退热药。

(1)乱用退热药可使病情出现假象。未经医生诊断,用了退热药,医生观察到的病情就不是真实的病情,使医生判断错误,耽误治疗。

(2)儿童使用药量与成人不同,乱用退热药,使孩子出汗过多,可出现虚脱。

(3)退热药只是降低体温,不能消除发热的病因。只服用退热药,体温降下来,误以为病转好,耽误了治疗机会。

(4)服用退热药,对病人有副作用。

什么情况可使用退热药呢?一是高热,物理降温不起作用时;二是为预防高热惊厥时;三是按医生嘱咐应用。

斜视的预防方法

斜视也能预防,但是与其他疾病的预防不一样的是在于及早发现,并且要及早治疗,才能得到较好的预后效果。细心的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观察孩子。

(1)在婴幼儿时期患感冒发热,有出疹性疾病时,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疾病,此时也应观察眼睛是否有异常变化。

(2)有家族斜视史的孩子,家长要特别注意,即使从外观上看无异常,也要在2周岁时到医院检查一下视力。

(3)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岁时应到医院进行一次眼睛的全面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达到早治疗的目的。

弱视的治疗方法

遮盖法

把视力好的一只眼睛遮盖住,强迫用弱视的那只眼睛看事物。经一段时间的强迫刺激,弱视眼的视力可有提高。也可用交替遮盖法(健眼与弱视眼交替遮盖),此法简便易行。如每周遮盖健眼5~6天,遮盖弱视眼1~2天,效果是较好的。

后像疗法

在强光刺激下视物10秒钟后,闭上眼睛仍感觉该物呈现在眼前,这个影像医学上叫后像。医学上利用这种后像的原理,用后像镜的强光刺激(一般照射20秒至l分钟),使视网膜产生后像,从而提高黄斑中心凹的视功能,起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红色滤光镜治疗

用600~640纳米波长光线的红镜戴在弱视眼前,同时完全遮住健眼,练习写字、画图等作业,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逐渐延长时间至数小时,能够达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治疗弱视的方法很多,到底哪种最好,这要根据每个孩子弱视的性质、程度、年龄及视力屈光度来选择,并注意在7岁前抓紧时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