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生财
孟子日:“天时不如地利”。
《孙子兵法》上有言:“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还有这样一句古训:“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库 不盈。”
如此之言,不一而足。
略加思索,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古训都围绕着一个字在反复 陈述,这个字就是土地的“地”字。
我们还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尤其是先贤圣哲)对土地都 极为重视,关注于对地力、地形、地势等方面的研究,都极其庄严 神圣地告谕后人:不可忽视脚下这一方土地!
“的确,土地是最宝贵的财富,忽视了它我们就会遭到无情 的嘲弄。”很多商人都会振振有词地这样说,可往往在商业运作 中(尤其是竞争中)忘记了土地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借地生财, 只会“捧着金碗讨饭,住在宝地喊穷”。
本节就是论述因地生财之道的。
首先,身为商人,应该对土地的价值有足够的认识,要善于 因地生财。把大片大片的土地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金库。
对于这点建议,可以置之不理,但不能不先注意以下两则 事实:
其一,“地皮热”,一直都是商业竞争中的热门,房地产开发 和经营,从商业竞争发展的金融时代开始,就自始至终都是商家乐此不疲的经营项目。
其二,有两则“地段竞争投标”的故事——
即:1979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中环邮政总局旧址公开招标竞投。一时间,三十家房地产公司及财团踊跃竞投,其中绝大多数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大财团,如长江实业有限公司、香港置地公司、日澳财团、嘉年财团、恒隆有限公司及霍英东集团等。
一块地皮何以让众多声名显赫的大财团和大公司蜂拥而至,并且大动干戈呢?因为这块地皮身价非凡,它是香港中区最繁盛的地段,估价为两亿四千万港元,享有“地王”之称,号称为世界上最值钱的地段之一。如果哪家公司夺标成功并发展事业,不仅能够获取丰厚的利润,而且使公司进一步声名大噪、信誉增强,无形价值不可估量。
此外,还有一则实例:九龙湾地皮,拍卖官价为两亿港元,而长江实业集团的李嘉诚先生,一举以四亿七千五百万港币夺标。此地皮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九龙工业区边沿地带,又靠近市区,是发展货品展销市场、兴建大型国际性商品展览馆的理想场地。因此,1988年初,长江实业、合和实业以及利兴发展,就与一家美国公司联手,计划投资五亿港元来兴建九龙湾商品展览馆。
读到此处,如果对土地的价值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的话,也就不必投身于商战了。毕竟,无论是建设工厂还是开办商店、经营商业,首先必须选择好理想的地点!
因地生财之法,就是告诉人们如何以地为本和怎样借地生财的。
重视土地的价值,然后借地利之便,在商业竞争中大展身手,这是因地生财的精髓,也是很多商贾大富的成功之道。
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是借地生财的第一要点。不过,借地生财并不是单纯的炒地皮、做房地产生意,或者出租、出让土地等以地为本而进行买卖的生意。借地生财,还包括善于利用该地的地势地形等各种地利之便,做各种各样的生意,比如油矿开采、资源利用、旅游观光、建厂设店等等。
总之,在“土地”两个字上打主意是这一法则的要义,以此进行散发性、开拓性思维,利用自己所有的地利之便来聚财、生财。
再者,所处的土地优势也不是绝对的,往往利中有弊、弊中有利,关键在于经营者的正确认识和合理而科学地利用。譬如,市中心的地段适合承建商业区而不是盖公寓出租,风景名胜区就该做观光旅游的生意而不能投资建厂等等。许多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大公司在这方面往往经验十足,善于利用地利之便做各种有利可图的生意,如此例子不胜枚举。
虽然如此,还要知道:土地优势不仅仅指拥有一块可以做生意的地皮或土地,它往往还包括该地段所附属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各种相关因素。商战之中,“地利之便”也往往指由土地衍生出来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及各种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等因素,这些都对经营成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借地生财就是要借助其中一点,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致富。
“瑞士人把日内瓦借给了联合国”,这一形象的比喻透露了瑞士人的精明,更显示出他们借地生财的本领。
略有国际常识的人都知道,瑞士的日内瓦是一座国际活动中心城市,每年都有无数国际性的会议在此举行,而且它还是联合国的会议中心和活动中心之一。当年,联合国缺乏会议中心和活动中心,瑞士政府就决定主动承担修建工程,并把修好的各种设施(包括地皮、大楼等)象征性地卖给联合国——价码是一便士。
也许,有人会说联合国赚了,瑞士人亏了。其实,瑞士人赚大于亏,试想:每年来往于日内瓦的世界各国首脑、官员、商人在各种会议期间把多少金钱拱手奉送给瑞士人!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旅游项目等各种赚钱的行业都围绕着国际会议的召开而展开。如果没有捐献似的义卖,日内瓦怎会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会议、活动中心?瑞士人赚钱的路子恐怕得改一改了。
在瑞士,借地生财可谓是真正的“借”了,借出土地然后发财,真有些一本万利的味道在里面。不过,我们所说的借地生财之法,就是指借助于土地,或者说凭借土地,进而发财。它自然包括借出土地这种形式了。
当然,最常说、最常见的借地生财,莫过于旅游业。例如意大利,他们就是凭借古罗马帝国的遗址,借助美丽的海滩风光来发展旅游业的。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瑰丽的海滩风光,他们或许就缺少了赚钱的凭借吧!
借地生财,就是要善于发挥地利优势。新加坡又为一例,这个面积仅为六百一十六平方公里的岛国,在很大程度上几乎没有什么资源,连淡水也要靠邻邦马来西亚提供,更没有什么历史文化资源、名山大川和古迹风景。这样的地理自然条件怎样借地生财呢?其实,新加坡也有它的地利之便,即它是一个枢纽中心。该国居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扼守马六甲海峡,是亚、欧、非、澳四大洲的空中和海上交通枢纽。因此,新加坡抓住这一特点来发展转口贸易和旅游业。
盛产于东南亚各地的橡胶、锡砂、金鸡纳霜、马尼拉麻等原料,通过高效能的国际运输设施汇集到新加坡了。新加坡作为自由贸易港,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把这些物产转运到世界各国,为此大获其利。他们还整修佛寺,增辟公园、风景区,建设休假胜地和国际会议设施。旅游业为新加坡换来了巨额的外汇!经济由此持续快速发展,迅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国民收入平均达六千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围绕着地利二字展开思考,就可以提出很好地利用土地之道,也才能借地生财。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在发展战略上重视地利之便。在商业竞争之中,公司的决策者们更要吸取这一经验教训,这样,就牵涉到“在合适的土地生产适合的产品”这一商战原理。
中国内地进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与外国老板或港台地区的商人合资办厂,此举是明智的,而对那些举资设厂的商家而言是更为明智的,因为他们这样做恰好实施了借地生财的战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原料等条件,生产本地本国的总公司或总厂所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高而不宜生产的产品。借自己的地理优势、自然历史文化等条件可以生财致富,借助于他人的各种条件同样也能够赚取超额利润。
“两头在外”的生产经营方式,往往是一些大型公司、集团借地生财的最佳方式。它是把各种产品放在海外生产,即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又在国际市场上促销,这种转移生产的方式,就是借他人之地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在商业大战中获取胜利。松下电器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开展国际分工的借地生财的典型。
早在1972年,松下集团就在新加坡建立了冰箱压缩机生产基地。该基地的产品一部分返销日本,供松下公司使用,另一部分则直销大洋洲、东南亚和欧洲各地。这样做的缘由在于:压缩机的生产是一种劳力密集型产业,要求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而新加坡恰好可以满足其条件,并且当地的工资水准仅是日本的四分之一。这里,松下集团借新加坡这块风水宝地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尝到甜头之后,松下集团进一步发展海外生产基地,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展开国际分工式的经营生产。如此做来,实在是一举两得:既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又拓展了国际市场。
通过国际分工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公司可以获得巨额利润,又能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这种借地生财法,真可谓一箭双雕了。
创意思维
商战是一种智慧大战,交战各方都凭借着自己的心智,运用谋略,在竞争中展开你死我活的角逐。这是商业竞争的实质。无论财力多么雄厚、技术如何先进,如果没有出色的智谋,最终必定会招致失败。非但如此,无论产品开发还是市场营销以及自身管理,所有经营活动都是一种智慧活动。
因此,商战之法在于心战。心战胜者,商战必胜;心战败者,商战稳输无疑。一切竞争都源于智谋的角逐,故而很多在商战中摸爬滚打的人都是机智过人的聪明者,大多数公司也都拥有自己的“智囊团”。
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两个会计谋策划的“智多星”,就有可能‘使这家公司的事业兴旺、发达。一位商战中的成功者,也往往具备两种非同一般的素质:一是能谋善断,二是善于用人。所以,要想在商海里淘金,就得学会多谋善断,甚至是挖空心思地想办法、出主意。
有时候,生意就是创意。一个成功的点子,会使你的产品供不应求,使你的声名远扬,也就替你打开一扇迈向金钱王国的大 门。一条失败的生意信息,跟一些糟糕的商业创意揽和在一起, 也就能够让你倾家荡产、身败名裂。不少社会名流和巨富,他们 的财富往往来自于别出心裁的思考,来自于他人所不能及的 智慧。
台湾新光人寿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吴家录先生就是一位“靠点子起家”的老板,是一位擅长挖空心思地创意思维,进而在生意场上大展鸿图的能人。他从事人寿保险业多年,被人称之为“点子老板”就是因为他善于出奇谋图良策。
最初,该公司由于没有一个能设计保险单的人才而没有自己的保险单,向同行索取又遭拒绝,弄得生意难做,公司上下也一筹莫展。这时,吴家录灵机一动地想出了一个“点子”——指示公司职员投靠他家公司。这种以逸待劳的拿来主义之术相当有效,不到三年,该公司就搜集到台北市面上八家人寿保险公司的各种保单。
这位“点子老板”拿到这些保单之后,就开始让“智囊团”的秀才们依葫芦画瓢地设计自己的保险单。此外,他还对那些保单加以研究,分析其优缺点,这样,经过反复地思索,新光人寿保险公司的保险单设计出来了,因为里面有不少的创意思维而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保费比其他公司便宜,二是理赔金额在某些项目较高。
除此以外,该公司还打出了“最少的保费,最高的保障”的广告,这在同行业之中还是一个创新,因此颇有竞争力,也就初战告捷了。但是,公司的牌子打响还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该如何是好呢?
吴家录挖空心思地设计出一种“样本保险”来,一举占领了乡村市场。
因为,当时台北人寿保险业竞争激烈,要想取胜只有出奇招。而吴家录不愧是“点子老板”,他在对市场做了一番缜密的调查之后,就发现乡村是一块“真空”地带。他又分析到,当时的乡村对生死十分忌讳,人们认为买了保险就等于立了遗嘱,非常不吉利。于是,他想出了让村民们了解保险破除忌讳的奇招——样本保险;就是通过村长们了解到当地有谁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且时日不多了,公司就免费提供保险,一旦那人去世就拨出一笔保险金来。这样一来,乡里人认为新光人寿保险公司果然为乡民带来了实惠,便纷纷加入保险了。
不过,人寿保险的业务还是很难展开,尤其是那些登门拜访 客户的外勤人员十分难做。毕竟,还有不少人在心理上对人寿 保险敬而远之,存在着一种讨厌的情绪,它太容易使人们想到不 吉利的死亡了。
为了打破人们心理上的隔阂,很多公司都展开大力的宣传,灌输人们对生命的正确观念,使他们解除迷信的禁忌;还进一步将保险条例放宽。而吴家录却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措施,他亲笔’著文,用有奖征答的方式在报纸上登了一篇文章——《讨厌的人寿保险》。这篇“正面文章反面做”的文章,激发了众多读者的兴趣,更多的人冲着奖品的份,回答了所提的与人寿保险有关的问题。
吴家录的点子又显出几分让人不明不白的奇妙来。新光公 司对未中奖的读者都赠送纪念品,而且是派专人登门拜访。但 是,这篇文章和这项活动为公司一举争取到将近新台币三亿元 的保险。
这一则故事足以说明创意思维对一个公司拓展市场是多么 的重要,也可以看出商业创意是最能开创出市场来的。可以说, 保守的社会是一个商人的宝库,一旦拓展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源 源不断的需求便会由此而生。吴家录的成功不是说明了此 点吗?
掌握和运用创意思维,就是掌握和运用自己独树一帜的智 慧,也就等手掌握和运用了竞争的艺术,等于学会了竞争的谋 略。这样,企业家就会在竞争中异军突起,创造出人所未见的 奇迹。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到具备创意思维的能力和挖空心 思地出奇制胜呢?敏锐的眼光和敏感的能力必不可少。要在广 泛的大量的市场调查中细致地观察每一个细节,甚至包括人的 态度,还得收集一切有利可图的经济情报,留意和寻找新的发财 之道。如果平时能对社会上所发生的事多加留意,即使是逛街 也要观察行人的衣着举止行态,多加思考,必然会发现许多不可 思议的事。在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堆里,就会找到“突破点”的。 所以,一个精明的老板往往到生产和生活的第一线去,而不是待 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只有到消费者当中去,才能增长许多知识 和才干,到了关键时刻就会想出切合实际的点子。
不过,挖空心思法更多的是运用于竞争激烈的对手之间。 在产品的营销活动中,许多经营者同时平等的面对同一市场,这 时创意思维就显出它的魅力来了。
可口可乐是一种与生俱来就伴随着创意思维的饮料,无论 其生产、销售还是发明,可口可乐公司的策略一直都是挖空心思 地出奇制胜。不过,更为有趣的是它和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尤 其是百事可乐更是绞尽脑汁地施展新招,与之一决雌雄。
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帮助可口可乐的竞争 对手起飞了,软性饮料市场上迅速涌进了大量新竞争者,都是挖 空心思地寻找竞争致胜的法宝。其中,百事可乐的创意思维最 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