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故事大全集
4391800000054

第54章 五经:《春秋》(14)

楚灵王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他曾经杀死和得罪过很多人,因此薳氏人家族、许国的大夫许围、蔡国的蔡洧、蔓成然都和楚灵王接下了怨恨。

鲁昭公十三年,楚灵王让蔡洧镇守国度,自己去了乾溪。于是和楚灵王接下怨仇的人就联合那些被楚灵王罢免的官员以及那些被楚灵王霸占了土地的人,说服了越国大夫常寿过一起发动了叛乱。他们先攻占了固城,后又攻占了息舟,然后在此驻扎了下来。

这个时候,楚国的观从也想趁机恢复蔡国,他的父亲当时因为受到牵连而被杀,他就留在了楚国,侍奉蔡大夫声子的儿子朝吴。这个时候他看到有人发动叛乱,就想要趁机复国,他就利用了蔡公弃疾的名义来发布号令,将楚灵公在追杀的弟弟子干和子皙召了回来。他们在得知实情后,被观从强迫发了盟誓。蔡公弃疾则听到后就逃走了。观从让一个人假装成蔡公,与其结了盟誓。观从对蔡地的人说:“蔡公召回了子干和子皙,并且要将他们送入楚国都城,蔡公带兵去帮助他们了。”蔡人将官从抓住了,后来在官从的辩解下,又将他放了。

朝吴说:“如果你们想要为楚灵公效劳,那么,就违抗蔡公的命令吧,如果你们想要安定,那么,你们就帮助蔡公吧。”蔡国人想了后,决定帮助蔡公。他们将子干、子皙召了回来,并且签订了盟约,然后依靠陈、蔡两地的人准备攻打楚灵公,帮助他们恢复陈国和蔡国。于是,他们一群人,率领着陈、蔡、不羹、许、叶等地的军队,并且依靠着薳掩、蔡洧、许围、薳居四个家族的势力,开始攻打楚国的都城。

蔡公派出楚大夫务牟等人进入楚国的国都,他们趁机杀死了太子禄以及公子罢敌,并且拥立了子干为楚王,任命子皙为令尹,暂时将军队驻扎在了鱼坡这个地方。蔡公弃疾被任命为司马,他进入王宫将楚灵王的亲信统统杀死,全都安排成为自己的党羽。然后,他派人到乾溪的军队中,说都城已经发成叛乱,并且说先回去的人可以恢复官职和财产,回去晚了就会受到割鼻子的惩罚。因此,楚灵王的军队就这样自行崩溃了。

楚灵王在得知自己的两个儿子已被杀死时,他伤心地从车上摔了下来。他还说道:“看来我以前杀了太多别人的儿子,现在我的儿子也被别人杀死了!”右尹子革劝他说:“不如您在郊外等候,看人们如何处置吧。”但是,楚灵公不同意,他说:“众怒不可犯啊!”子革劝说他到其他地方求救,但是此刻那些地方的人都已经全背叛楚灵王了。他又劝说楚灵王到其他国家逃避一下,但是楚灵王不愿意,说自己到了其他国家做不了君主。于是,子革就离开他,自己回到了楚国都城。

楚灵王一个人沿着汉水向南走,想要前去鄢地。芋尹无宇的儿子申亥认为楚灵王对自己的父亲有恩,因此,他就前去寻找楚灵王,将他接回了自己的家中。但楚灵王还是不能接受自己亡国的事实,于五月二十五日,在申亥家中上吊自杀了。楚灵王平时作恶多端,与人结下许多怨恨,最后落到一个儿子被杀,自己自尽的结果,其实就是他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啊!

平丘之会

鲁昭公八年,晋平公修建完成了虒祁宫,因此,各国的诸侯都前来朝贺。但是,他们虽然表面上对晋室比较恭敬,可是回去之后却为晋室的奢侈却十分鄙夷,也因此产生了想要脱离晋国的想法。鲁昭公十三年,鲁国为了能够占据郠这个地方,准备出兵伐郠,于是郠地人就请求晋国帮忙。晋国就召集了各诸侯准备攻打鲁国,晋大夫叔向认为有必要在诸侯面前显示一下晋国的威风,不能让诸侯们为非作歹,因此,他就命令各个诸侯举行盟会。

在盟会召开之前,晋昭公打算先和吴王夷末在良地约会,但是,因为当时水路不通,所以吴王就以此为借口而没有前往,晋昭公也只好作罢。

次年七月二十九日,晋国在邾国的南部检阅军队,以显示自己的威严,一共出动了甲车四千辆,其实这个时候的晋国也不过拥有战车四千九百多辆,此次算是全军出动了。叔向的弟弟叔鱼代理司马一职。然后,晋国就在卫国的平丘一地大会诸侯。当时参加大会的有刘献公刘挚、晋昭公、宋元公、卫灵公、郑定公、曹武公、莒著丘公、邾庄公、滕悼公、薛献公、杞平公、小邾穆公等诸侯,这次大会也是晋国最后一次会合诸侯。

晋国的大军驻扎在卫国境内,叔鱼就向卫国索要钱财货物,而且放纵手下的士兵去乱割柴草,为非作歹甚多。卫国看到此种现象,就派出大夫屠伯给叔向送去了肉以及一箱子的锦缎,并且对他说:“我们各个诸侯对待晋国绝对是忠心耿耿,没有丝毫的不恭敬,也不敢有二心啊!更何况卫国是在国君的庇佑之下的,怎么可以对国军有异心呢?割草、砍柴的人和过去的人不一样,还请求您能够阻止他们。”叔向听了他的话后,就将肉留了下来,而将锦缎让他拿回去了,并且嘱咐他说:“晋国有个叫叔鱼的人,他十分贪财,恐怕也会有灾祸了。你的这件事情也不难办,只要将这些锦缎赏赐给他,他就不会再任人捣乱了。”屠伯听从了叔向的话,将东西送给了叔鱼,结果,送东西的使者还没有从叔鱼那里走出来,叔鱼就下令禁止割草、砍柴的人再去捣乱了。

晋国想要延续从前的盟约,可是却遭到了齐国的反对。于是,晋昭公就派遣叔向前去告诉刘献公说:“齐国不愿意结盟,这可如何是好?”刘献公回答说:“结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表示国家的信用存在,如果君王是有信用,诸侯肯定不会产生二心的,这又什么好担心的呢?用严厉的文辞警示他们,用残酷的武力来对付他们,就算是齐国不同意这件事情,可是君王的成绩大家是看见的。我是天子的卿士,愿意做为将帅为您做前锋开路,只要您说什么时候去讨伐齐国都可以。”

叔向对齐国说:“现在全国的各个诸侯都在这了,他们都同意继续结盟,但是只有你一个国家不同意,希望你能再好好考虑一下这件事情。”齐国回答说:“继续盟约的事情只有在讨伐那些有二心的诸侯时,才是有必要的事情的,现在,各国诸侯都是严格按照盟约上的规定来做事的,哪里还需要去盟约呢?”

叔向对齐国说:“一个国家之所以会导致衰败,就是因为虽然常常有朝会,但是贡献却时有时无,不能正常进行;即使是有贡赋,但是却不遵守礼仪,这样全国就会失去正常的礼仪秩序;即使每个人都遵守礼仪了,但是却也没有任何的威严,虽然有秩序,却不能恭恭敬敬地对待啊;即使是有了威严,但是却不昭告天下,不举行盟约,虽然看上去是恭敬的,不昭告神明就不是真正的恭敬,国家的一切事物就会很难得到结果,所以才会导致国家灭亡啊。因此圣明的君主制度,都是让诸侯每年聘问一次,以此来让他们能够记住自己的职责;每三年都会朝见一次,让他们遵守并不要忘记礼仪;每六年会有一次会盟,一次来显示威严;每十二年会有一次盟约,以昭显信义。在聘问中各位诸侯可以牢记自己的职责,在朝觐礼仪可以看出等级次序,在诸侯会见中可以展示国家天子的威严,在盟约中可以向神明昭示信义。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做的,不会有任何的缺少。国家的生存和灭亡的道理就是在这里体现出来的。晋国主持盟会是按照礼仪来照办的,我们怕照顾各位盟主不够周到,因此虔诚地宰杀牛羊,询问各诸侯的意见,我们做了这么多,可是最后您的国君却说这件事情没有必要,可以废除了。还说:‘我们齐国何必去做呢,干吗要去结盟呢?’希望您可以考虑一下,我们的国君等候您的消息。”

齐人听到叔向的一番理论,心中也有所惧怕,于是就说:“我们是小国,不过是提提意见罢了,事情还是需要让你们晋国那样的大国来决断啊,我们怎么能够不听从呢?我们会听从你们的命令的,到时候会十分恭敬地前去参加盟会,至于盟会的时间,那就看你们的决定了。”叔向见到晋公后,就报告说:“诸侯对晋国已经有了二心,我们必须要对他们展示出威严才可以。”八月初四,晋国举行了军事演习,但是仅仅树起了旌旗,却没有加飘带。初五,又在旌旗上加上飘带,这就意味着晋国已经做好了打仗的准备。各诸侯看到了都感到有所畏惧。

邾、莒两国向晋国控诉鲁国对自己的征伐,晋昭公于是就打算不接见鲁昭公,派了叔向前去辞谢,让他不要过来了。鲁国大夫听到后非常生气,就说:“贵国国君听信蛮夷的话,以后,我们国君不会再听从他的命令了。”叔向说:“我们晋国虽然势力不大,但是却是奉了周天子的命令来主持正义,如果我们想要征伐鲁国,联合各诸侯,以邾、莒、杞、鄫各国的愤怒来征讨你,那么,我们在你们鲁国还不是想怎样就怎样?”鲁人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害怕,就不敢再去盟约了。

八月初七,既然齐国已经服从了晋国,因此,诸侯在晋国的带领下在平丘进行了盟约。

伍子胥奔吴

楚平王在蔡国的时候,跟一个管理边境事务小官的女儿同居,生下了太子建。楚平王归国即位之后,太子建受到重视,楚平王派德高望重的伍奢做他的师傅,派费无极做他的少师。太子建信任伍奢,费无极因而不受宠,费无极很不高兴,就找机会诬陷太子建。

有一天,费无极对楚平王说:“太子建可以娶亲了。”

于是楚平王为太子建在秦国找了一名女子嬴氏,费无极参与了到秦国的迎娶。但在迎娶的时候,费无极劝说楚平王自己取了这名女子。不久,嬴氏就以楚夫人的身份来到楚国,成为楚平王的女人。费无极通过这件事,离间了太子建和楚平王的感情。

楚平王率军攻打濮地。费无极对楚平王说:“晋国之所以能在中原称霸,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中原各诸侯国都是它的邻居。但楚国就不同了,地处南方偏僻山区,远离各诸侯国,难以称霸诸侯。大王您不妨扩建城父,将太子建镇守这里,这样就可以加强与中原诸侯国的联系,待您平定南方之后,就可以以此为根据地,取得中原了。”

称霸中原一直是楚国的梦想,楚平王一听这么容易就能称霸,当然很高兴,便爽快地按照他说法做了,太子建因此驻守在城父。

不料,费无极又对楚平王说:“太子建和伍奢占据城父要地,与中原各诸侯国相近,他们自认为自己同郑国、宋国一样成了一个小国家,如果齐国和晋国支持他们的话,他们很有可能率领城父的人发生叛乱,进而危害楚国。大王您应该小心戒备啊!”

楚平王一想,万一太子联合中原诸侯国,便会不利于楚国,自己确实太被动了,于是就派人查问伍奢。

伍奢知道是费无极从中作梗,就对楚平王说:“大王您这是听信谗言了啊,上次您就不该乱听别人的话迎娶本属于太子建的妻子。”

楚平王听到这话,大怒,立即将伍奢关押起来,并派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奋扬是一个正直的人,自己还没到城父,就派人通知太子建赶快逃走。后来,太子建成功逃到了宋国。但奋扬却不得不为自己的所做所为受过,他让人将自己绑到楚国。

楚平王问奋扬:“杀太子建这话,从我口中说出,只传到你一个人的耳朵里,那么是谁通知太子建逃走了呢?”

奋扬说:“是小臣自己告诉他的。大王您曾经告诫小人:‘侍奉太子建,要像侍奉我一样。’我正是这样做得啊。小臣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却绝不敢有二心,因此我接受了您第一个命令全心侍奉太子建,就不忍心再执行您第二个命令再去杀害他。所以我请他逃走了。虽然后来我后悔没有执行第二个命令,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楚平王又问:“明明知道违背了寡人的命令,你现在为什么还敢再回来?”

奋扬回答道:“接受国君的命令却没有完成,这已经是犯罪了。如果国君召见我我不回来的话,这是第二次犯罪了。双罪并罚,我想逃也没地方可去。”

楚平王就对奋扬说:“你还是回到城父去吧,不惩罚你了。”

奋扬于是又回到城父担任司马一职。

这时费无极又不安分了,他对楚平王说:“伍奢的儿子们都很有才能,如果让他们逃到吴国,将来一定会成为楚国的心头大患。大王您不妨以赦免伍奢的名义,将他的儿子召回来。他们都是推崇仁爱的人,听说父亲赦免,一定会回来的。”

楚平王就照他说的做了。他派人对伍奢的儿子们说:“如果你们肯回来,我就赦免你们的父亲。”

伍奢的长子伍尚是棠邑大夫,他对弟弟伍员(即伍子胥)说:“回去必死,你逃到吴国去吧,我回去救父亲。我的才智不如你,现在我为了父亲回去送死,你为了将来替父亲报仇而逃走,这样,我们两个的行为都是仁义的。现在楚王说了赦免我们的父亲,如果真的被赦免了,起码我可以尽孝了。万一不能赦免,我能回去,起码我们兄弟没有背弃仁义,没有背弃父亲,没有抹杀我们的名誉。”

就这样,伍尚回到了楚国都城,伍子胥逃跑了。

伍奢知道伍子胥没有回来之后,说道:“楚国恐怕从此会多灾多难了,恐怕楚国的国君和大臣连按时吃饭都没有机会了。”

楚平王果然没有赦免伍奢,将他和伍尚都杀了。伍子胥逃到吴国,向吴王僚说了征讨楚国有那些好处,极力怂恿吴国攻打楚国。

吴国公子光说:“伍子胥是因为家仇提出征讨楚国的,我们不能偏听他的。”

伍子胥说:“公子光有更远大的志向,那么我现在帮他寻求勇士吧,在边境地区等待时机。”于是就一边在吴国边境种地,一边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后来,一切果真如伍奢所料,伍子胥率领吴兵攻打楚国,楚平王的尸体被伍子胥鞭尸泄恨,总算为冤死的父亲和哥哥报了仇。

晏子论“和谐”

齐景公打猎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齐国大夫梁丘据闻讯也赶来迎接。

齐景公很信任梁丘据,看到他来,欣慰地说:“只有梁丘据与我的关系最和谐啊。”

晏子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梁丘据跟大王您只是相同而已,怎么谈得上和谐呢?”

齐景公诧异道:“和谐与相同不是一个意思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晏子回到道:“当然是有差别的。和谐,就好比做肉羹,必须用水、火、醋、酱、盐、梅等来烹调肉,然后再用柴火烧煮。厨师在做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的时候,就增加作料;味道重的时候,就用水冲淡。君子吃了这样口味恰好的肉羹,就能平和自己的心性。

“国君和臣子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政策,其实里面包括了不可以的东西,臣子要指出不可以的地方,让国君的政策更加完美。国军认为不可以的政策,其实里面包括了可以的成分,臣下帮助国君指出其中可行的地方就行了。只有正阳,国家的政事才会可乐生平,百姓才会没有争斗之心,不会做出任何越轨行为。因此,《诗·商颂·烈祖》中说道:‘调和好的羹汤,五味适中,这就可以进献给神明享用,确保全国上下政事和谐。’先王就曾经使国家的‘五味’调和得当,使‘五声’调和而和谐动听,以此来平和自己的心性,成就政事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