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鲁襄公派人到卫国慰问,使者说:“听说贵国国君失去了国家,目前正流亡在外。卫国与鲁国是同盟,所以我们的国君派我来慰问大家,并且嘱托我说:‘如果你们的国君不善,臣子也就不会明白事理;国君如果不义,臣子也会不恪尽职守。如果大家的怨气都积攒了很久,最后发泄出来,会怎么样呢?’”
卫国大夫太叔仪回答:“是我们不够贤能,得罪了国君。国君没有惩罚我们,反而抛弃了我们,独自流亡在外。承蒙贵国国君还记得先君的恩情,派您来慰问我们,又对我们的不明白事理表示同情。我在这里替卫国的百姓谢谢贵国的关心,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同情。”
鲁国使者回国之后,报告说:“臣觉得卫国国君肯定能成功复国。国内有太叔仪这样的大臣,国外有胞兄追随他,有人在国内帮他安抚人心,国外有人帮他经营,他怎么可能不复国呢?”
于是鲁国国君又派使者去看望卫献公,卫献公表现得很不礼貌。于是这个使者对手下的人说:“我恐怕卫献公不能复国了,他说话很不礼貌。现在他都流亡在外了,还不知道悔改,他这样的德行怎么可能复国呢?”
子展和子鲜知道使者的意思之后,立刻前去拜访这位使者。这次兄弟二人说话温婉有礼,处事落落大方,使者很高兴,于是又对手下人说:“卫献公肯定能复国,因为他有两个这样优秀的弟弟,他不复国都不可能啊!”
六年后,甯惠子生病了,他在病榻前对儿子宁喜说:“我将国君赶走,犯下大错,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我的名字就在诸侯的简册上,上面肯定写着:‘孙文子、甯惠子赶走了他们的国君。’如果我们的国君还能回国的话,可能还能帮着我掩盖罪名。现在能帮我掩盖这件事的,只有儿子你了。如果你也做不到这一点,如果真有鬼神的话,我死之后,我宁愿挨饿也不接受你的祭拜。”直到宁喜答应帮助父亲除去人生污点,甯惠子才咽气。
又过了五年,晋平公召开诸侯大会,邀请了卫献公,并将夷仪给卫献公居住。卫献公定居夷仪之后,就让宁喜帮助自己复位,宁喜答应了,不过要求一定要有子鲜在场,于是得到卫献公的许可。
太叔仪知道这件事后,感叹地说道:“《诗经》中曾经说过:‘我自己尚且还得不到别人的谅解,怎么还能照顾自己的后代呢?’君子有所行动,就要考虑会出现什么后果。宁喜对待国君不够谨慎,恐怕以后会有祸患啊,他后代恐怕要灭亡了!”
第二年春,卫献公又让弟弟子鲜帮助自己复国,子鲜拒绝了,他的母亲十分不解。子鲜向其母亲解释说:“国君是一个没有信用的人,臣弟恐怕将来要有灾难。”但他的母亲不同意,坚持要求他帮助哥哥复国,子鲜不得已答应了。
子鲜对宁喜说:“如果国君成功回国了,政事会交给宁氏管理,祭祀则要国君亲自主持。”宁喜答应了。
然后,宁喜就联合诸位大臣商讨帮卫献公复国的事。
大臣蘧伯玉说:“当年我没有听说国君出走了,现在也不敢听到他回国的消息。”然后就从最近的边关逃走了。
右宰谷说:“我不同意卫献公复国,这样就得罪了两个国君,谁还能容下我?”他的意思是说,他从前得罪了卫献公,现在又要得罪卫殇公,他不能这样做。
宁喜就对他说:“父亲临死的时候逼迫我完成这件事,我不能不听从。”
右宰谷于是说:“我想出去查看一下形势。”然后就去参见卫献公,回来之后对宁喜说:“我们的国君在外流亡十几年了,我一点也看不出他的忧愁,也看不出他的贤德和宽容,他跟从前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如果你坚持要帮助他复国的话,恐怕我们都要死了。”
宁喜安慰他说:“不是还有子鲜在吗?子鲜是一个贤人,不会任凭我们获难的。”
右宰谷生气地说:“子鲜在有什么用,他能顾上自己逃走就不错了,哪里还顾得上我们。”
但宁喜心意已决,坚持帮助卫献公复国。于是他很快组织了一批人马攻打孙文子,杀了卫殇公和他的太子,将卫献公迎接回国。
卫献公回国的时候,有些大夫们在边境迎接他,卫献公拉着他们的手跟他们说话;有些大夫在路边迎接他,卫献公对他们作揖而已;有些大夫在城门口迎接他们,卫献公只对他们点点头而已。
卫献公回到王宫之后,派人责怪太叔仪:“我流亡在外,很多大夫都关心我,唯独你不关心我。不要怪我怨恨你。”太叔仪回答说:“臣知错了,是臣才能不足,臣这就以死谢罪。”说完就打算逃跑,卫献公阻止了他。后来卫献公果然找机会杀了宁喜。
孙文子投靠了晋国,晋国于是联合诸侯国讨伐卫国,卫献公被抓。后来,齐国和郑国为卫献公说情,晋国这才放了卫献公,卫献公这才真正复国。
子皙夺妻不得善终
郑国徐吾犯的妹妹很漂亮,子南很喜欢她,于是就送去了聘礼,和她订了婚。但子皙也听说此女子的美貌,于是不顾她已经跟别人订婚,硬将自己的聘礼送过去,强逼她当自己的妻子。
徐吾犯担心这事不好收场,就询问子产意见。子产说:“这是国家混乱的缘故,不关你的事,你也不用担忧。还是让你的妹妹来做决定吧,她喜欢嫁给谁,就让她嫁给谁。”于是徐吾犯就将这事跟妹妹、子南、子皙三人说了,妹妹就让他们两个找个日子来比试一下。
比试那天,子南穿着从军的衣服,左右开弓射了两箭,然后飞身上马,走了。子皙则穿着华丽的衣服,带了贵重的礼品,将礼品陈列在徐吾犯的堂上,也走了。徐吾犯询问妹妹的意见,妹妹说:“子皙长得很好看,但我觉得子南更有男子汉气概。男人应该有男人的样子,妻子应该有妻子的样子,这才是天经地义。”所以她选择了子南,于是二人很快成婚。
落败的子皙很生气,就穿着盔甲找子南挑战,还想要杀掉子南,抢夺他的妻子。于是二人就打起来,结果,子皙被子南的戈打伤。子皙托着受伤的腿对其他大夫说:“我好心去恭贺子南,没想到他把我打成这个样子,他的心眼真坏啊!”
大夫们都在议论该怎样处理这件事。子产说:“两人都有罪。但年纪小、地位低的人应该礼让地位高的人,这件事是子南错了。”于是大家将子南叫过来,为他定罪。
大夫们说:“郑国有五条规矩:敬畏君主,服从命令,尊重位高者,侍奉年长者,供养亲人。这五大罪状你都犯下了。国君在国都,你却拿着兵器,这是不敬畏君主的表现;你违反了国家的规矩,就是不服从命令;子皙是上大夫,你是下大夫,你冒犯他就是不尊重位高者;你年纪小,不恭敬年长的人,这就是不侍奉年长者;你拿着武器追打你的堂兄,这就是不供养亲人。君王说了:‘我不忍心杀你,就赦免你的死罪,但活罪难逃,就将你流放到偏远的地区吧。’现在你尽快到流放地去吧,不要再留在郑国加重你的罪过了。”
于是,子南就被流放到吴国。子南动身前往吴国前,子产就这件事又询问了游吉的看法。游吉是子南哥哥的儿子,也是游氏的族长,不过他却说:“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怎么能保护子南呢?况且流放子南是您和大夫们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定的,不是您故意难为他。您觉得怎样做符合郑国的礼仪,您就怎样做吧,不用担心。从前周公杀死管叔,流放蔡叔,这不也都是没办法的事吗?即使今天犯罪的人是我,您不也同样要按照国家法律来处理吗?现在又何必询问我有什么看法呢?”于是子南就被流放了。
因为担心子南的事将来有变故,郑简公与其他六位大夫在郑国都城订立了盟约。子皙也要参与盟约,并且让郑国的太史将的他名字写上去,成为“七子”。原本郑国只有六个卿位的,子皙硬要加入,好像他也成了卿,不过并没有人追究这件事,但是大家都很不高兴。
子皙原本就是一个骄纵的人,逼走子南之后,他更目中无人了,甚至想要犯上作乱。他跟郑国国君参加盟会的时候,连外国使者都看出子皙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因此郑国外交官公孙辉嘲笑楚国公子的服饰超出了礼仪规格的时候,伯州犁毫不留情地反驳:“你们还是管好你们自己的事儿吧,子皙恐怕会让你们操心的!”后来,晋平公生病,公孙辉跟子产一起去探望。出来的时候,晋国大夫询问郑国的情况,顺便问到子皙。公孙辉说:“子皙恐怕不能长久了。他不遵守礼仪,喜欢‘踩’在别人的头上,依仗权势欺压他人,连自己的上司都不放在眼里,恐怕别人不能再容忍他这样下去了。”
两年后,子皙作乱,想要除掉游氏,只是由于旧伤复发而没能成功。郑国很多大夫都想借此机会杀掉他,子产赶紧从边境赶回阻止这场动乱。
为了大局,子产想让子皙自杀,于是派一个人向子皙宣告他的罪状:“你一向有犯上作乱的心思,郑国已经无法再容忍你了。你攻打其他大夫,与堂弟争夺妻子,假借君王的命令与六卿并列,这些都是死罪。你还是主动死去吧,不要逼迫国家用死刑来惩治你。”
子皙不想自杀,于是就对前来传旨的人拜了两拜,说:“现在我旧伤发作,很快就要死了。现在天都不让我活,就别再帮着老天来惩罚我了。”
子产知道子皙是一个祸患,坚决不能留,于是对他说:“人都会死的。只不过作恶的人得不到善终。你做了坏事,这也是你的宿命,如果我不帮助老天惩罚你,难道还帮着你这个恶人吗?”
子皙依然不知悔改,要求子产答应让自己的儿子当市官。子产气愤地说:“如果你的儿子以后真有才干,君王自会任命他为官;如果他没有才干,而只是想拥有权力的话,总有一天会像你一样。你的罪过原本已经不可饶恕了,为什么还要有所要求呢?你再不主动受罚,司寇就会亲自来惩罚你。”
于是子皙自缢而死。对郑国人来说,子皙的死可谓是大快人心,人们将他的尸体放在大街上示众,旁边还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他的罪状。
子产拜相
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郑国夹在晋楚两国之间,成为两国纷争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危害的国家,长期劳兵伤财。到了春秋后半期,郑国的处境已经非常困难,国内民穷财尽,盗贼蜂起,国君被戕杀,卿族争权夺利,内乱纷争,郑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这时候,郑国出了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子产。他从郑简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3年)开始担任相国一职,对郑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留下很多动人的故事。
如在议论时政方面。郑国人有到乡校休闲聚会的习惯,人们会坐在一起议论国家政策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认为这是一种很不敬的行为,于是想把乡校给毁了。子产却不同意,他说:“人们劳动之余聚一下,议论议论时政的好坏。如果他们觉得政策好,我们就推行;如果他们觉得政策不好,我们就及时改正。他们就相当于执政者的老师,指引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仗权势可以堵住怨恨。正如防川一样,河水大绝口会伤害更多的人,不如开个小口,让河水畅通流出。现在我们听取大家这些议论就相当于开小口了。”然明听后佩服地说:“我现在知道你确实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小人确实没有才能,我们郑国以后就靠你了。”
在用人方面。子产推崇“任人唯贤”,而对于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则不给任何机会。有一次,子皮(子产的恩人)想让自己的家臣尹河担任自己封地的主管,子产认为尹河没有能力胜任。子皮说:“尹河是一个谨慎的人,我喜欢他,他也不会背叛我,通过这个机会让他学习学习吧!”子产批评道:“喜欢一个人,就要做出对他有利的事。现在你喜欢尹河,却把重要的政事交给他做,这就好比让一个不会拿刀的人却切割东西,这样做很容易使他弄伤自己,以后谁还敢得到你的喜欢呢?”他还对子皮说:“你是郑国的栋梁,要是你这个栋梁坏了,住在屋里面的人恐怕要遭殃了。比如说一匹漂亮的绸缎,是不能让一个不会裁剪的人用来练习裁剪衣服的。你这个栋梁之才就好比精美的绸缎,怎么能让一个毫无经验的人来练习做官呢?如果非要坚持,恐怕会对你自己造成伤害。”子皮听后了,非常感动,心悦诚服,取消了任用尹河的想法。
在法政方面,子产首次“铸刑书”,将律铸在鼎上,公布于众。晋国的大臣叔向知道这件事之后,立即写信批评子产:“原来我还以你为榜样的,现在你却做出这么令我失望的事。过去郡主审理案子的时候,没有采取法律条文,担心百姓根据条文争论。现在百姓有了法律依据,就会对尊贵的人无所顾忌,敢于根据法律条文与尊贵的人争论,那么国家就难以治理了。”子产回信道:“我没办法做到你所说的那种长久之计,但我现在也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考虑。”子产将法律铸造在鼎上,成为我国第一个将刑律公布于众的人,反映了他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的决心。
在外交方面。鲁襄公三十一年,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缴纳贡品。晋国对郑国这个小国一点也不重视,用非常简陋狭窄的宾馆接待他们,郑国的礼物根本都无处可放。于是子产命人将晋国赐予他们的旅馆墙拆掉,让自己的马车进去。当晋平公质问他为什么拆了自己的旅馆时,子产不卑不亢地说:“我们郑国是个小国,一切都听从贵国的吩咐,不敢有丝毫怠慢。现在我们国君亲自带礼物来朝拜贵国,贵国国君却一直不接待,反而用这么简陋的宾馆招待我们,我们运送礼物的马车根本进不来。我担心马车上的礼物在外边会被风吹雨打受到损害,到时候贵国又要怪罪我们,只好把墙拆了,将礼物运过来。我听说从前晋文公当盟主的时候,自己住的宫殿很小,而接待诸侯国的宾馆却很大。外国使者到来时,一切事务都有人打点,让外国人感觉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文公也从来不让外来使者久等,与外国使者同忧共乐。如今贵国却让外国使者住着像奴仆一样的房子里,门小得竟然连一辆马车都进不来,我们又不能翻墙而过。接见宾客没有时间安排,召见令又不知道何时才发。现在我们拆毁围墙也只是为了存放贡品,如若不然,我们的罪过就更大了。斗胆地问一句:现在还有什么指示吗?虽然贵国遇上鲁国的丧事很忧伤,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如果我们能及时献上贡品,那么我们会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也是贵国国君的恩惠吧,我们不会感到辛劳的。”子产这样巧妙的言辞,既解释了拆掉旅馆墙的原因,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令晋国人无言以对。晋平公知道之后,让使者向郑国国君表示歉意,并马上接见了他们,隆重宴请了郑国国君,还送给他许多丰厚的礼物做为回报。子产以勇气和智慧为国家赢得了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