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故事大全集
4391800000047

第47章 五经:《春秋》(7)

事实上,对于晋文公这个女婿的去世,秦穆公不但没有悲伤,反而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秦国崛起的机会来了。因此,当驻守在郑国的三位大将杞子、逢孙、杨孙告知他有机会占领郑国国都时,秦穆公想都没想,就下令三军以出击郑国为名出发,其实打击晋国。

秦军出兵之前,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

蹇叔说:“让军队千里迢迢远行偷袭一个国家,我从来没听说过有这等打法。我们的军队千里奔波,筋疲力尽地到达郑国,迎接一个已经做好防备的郑国,我们这样做可行吗?再说,在行军的过程中,秦军的一举一动,势必会传到郑国的耳朵里,必定会想好计策对付我们。可怜秦军白白奔波,但却一无所获,肯定会产生抵触情绪。秦军带着这种情绪千里迢迢征战,谁不知道呢?”

然而,秦穆公太想扩张自己的势力了,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坚持召见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率军出发。

蹇叔听闻秦穆公已经下令出兵,就哭着对孟明视说:“孟明啊!恐怕我现在能看到你们出发,却看不见你们回来了。”意思是说,你们必败,会战死沙场。

秦穆公听到蹇叔这样的哭诉,很不高兴,派人不客气地说:“你知道什么?这说明你将要老死了,等到大军胜利凯旋归来,恐怕你坟上种的树都长得很粗了,要两手抱才能抱住。”

蹇叔的儿子也随着秦军远征,蹇叔哭着送别儿子,说道:“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有埋伏,会在这里攻击秦军。我告诉你,崤地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你们肯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就在那里为你收尸。”

秦穆公不理会,坚持命令秦军向东进发。

蹇叔真是一位“先知”,秦军行至一半,得知郑国已经做好防备,于是返回。在返回的途中经过崤山,果然被埋伏在这里的晋军袭击,全军覆没,主帅等被俘,秦穆公深悔不听蹇叔的劝告,可惜已经晚了。

在攻打郑国这件事上,秦穆公所犯的不仅仅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他的所做所为在“国际”上也站不住脚:他因为秦晋之好首先与晋国结盟,但后来又与郑国结盟,置“秦晋之好”于不顾,现在又攻打郑国,违反与郑国的盟约,对两个国家都背信弃义,可谓言而无信,不讲任何道义,接连做出这等遭天谴的事,秦国战败,也是咎由自取。

殽之战

秦军别过蹇叔,向东进发。第二年春,秦军经过东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两边的秦军都脱下战盔,下车向周天子致敬,然后,又上车继续前进,三百辆兵车的战士无不如此。

当时,周朝的贵族子弟王孙满还是一个孩童,当他看到秦军这幅情景时,对周天子说:“秦国的军队这么轻狂,不讲一点礼貌,肯定会战败。”一个孩童就有这样的见识,可见秦军有多糟糕。

秦国大军继续前行。

郑国商人弦高准备到洛邑做生意,他在滑国(都城在今偃师市东南)遇到了秦军,知道秦军要攻打郑国,于是大惊。他一面派人火速告知郑国做准备,一面想对策。他诈称自己是郑国使臣,先为秦军送上四张熟牛皮,又送上十二头牛,以此来犒劳秦军,表示自己愿意投降秦军。他还对秦国将领说了这样一番话:

“敝国国君听说三位将领率兵来,特意令我犒劳秦军,希望不算太冒昧。敝国并不富裕,如果秦军要久住,住一天,我们就提供一天的粮食。如果你们要走的话,就要做好当夜的防卫工作。”

秦军主帅听弦高这样说,以为郑国已经有了防备,便不敢贸然东进。于是顺便灭了滑国,率军西归。

与此同时,接到弦高报信的郑穆公派人行官查看杞子等人情况,发现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喂饱了马匹,磨快了兵器。很明显,他们已经做好了当内应的准备。

于是郑穆公就派皇武子向杞子等人致辞。皇武子对他们说:“你们在敝国已经居住了这么长时间了,现在敝国没有吃的东西了,恐怕你们也该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相信你们回到本国一样能猎取麋鹿,这样也好让我们国家的兽园得到暂时的安宁。怎么样?你们要回去吗?”

杞子等人听到这里,知道秦军攻打郑国的阴谋已经败露,于是仓皇出逃,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再说晋国,因为忙着为晋文公准备丧礼,当听到秦军千里袭郑、灭滑而还时,知道秦国野心不小。于是群臣暂停丧事,商量对策。

大臣原轸主张讨伐秦师,他说:“秦国不听蹇叔的意见,贪得无厌地东征郑国,致使秦军心中怨恨。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好机会,我们不要轻易放过这个敌人,要趁机消灭他们,以绝后患。如果违背了上天赐予我们的这个机遇,可能会后患无穷,所以我认为晋国要坚决讨伐秦军。”

另一个大臣栾枝不同意,他说:“秦国帮助晋文公复国,是我们晋国的恩人。现在我们没有报恩,反而攻打他们的军队,如何面对死去的晋文公呢?他活着的时候可是不主张攻击秦军的呀!”

原轸不以为然,他反驳道:“我们的国君死了,秦国没有前来吊丧,反而趁此机会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晋、滑同姓),这就是无礼,我们对无礼之人还报什么恩呢?况且今日放纵敌人,他日必定为晋国几代人带来灾难。即使为后世子孙考虑,我们也应该攻打秦国。”

晋襄公觉得原轸的话有道理,决定发布诏令,攻打秦国。

四月十三日,晋襄公穿着孝服,亲自指挥战斗。当天,毫无准备的秦军行至崤山,遭到晋军的伏击。此时的秦军,千里远征,无功而还,士气低落,人疲马乏。而晋军,因为早已守候多时,以逸待劳,士气高昂,加之晋襄公身着孝服亲自督战,士气更高。秦军很快被晋军打败。孟明视等三帅,被晋军生擒,其余秦军,全部被歼灭。此役过后,秦晋之好彻底终结,秦国彻底丧失了与晋国争霸的资本。

这时候,晋文公的夫人文嬴,也即秦穆公的女儿,开始站出来为“娘家人”说好话。

她对晋襄公说:“这三个人没有一点好处,白白离间秦国与晋国的关系,我父王如果得到他们三个人,肯定会气得吃了他们的肉,你又何必费事亲自惩罚他们呢?不如将他们放回秦国受罚,这样也满足了秦穆公的心愿。”

晋襄公觉得她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就答应放走这三位秦国大将。

先轸得知晋襄公放走了孟明视等三帅,气得大骂:“战士们花了很大代价才将这三个人从战场上抓过来,现在您听从妇人之言,轻轻松松就放走了他们。这等于自毁成果,助长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骂完依旧不解气,对着晋襄公吐了口唾沫,头也不回地走了。

晋襄公大悟,于是赶忙派阳处父追孟明视等人,此时孟明视等人已经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以晋襄公的名义,假意说赠给他马。

孟明视不会放过逃生的机会再回“虎口”,于是不肯登岸,在船上叩头道:“贵国国君真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不将我等俘虏赶尽杀绝,反将我们送回秦国受罚。如果国君杀死了我们,我们即使死也记得你们国君的功劳。如果国君能领会到贵国国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那么三年后我们一定来拜谢贵国国君的恩赐!”说罢,下令船只快行。

秦穆公此后已经知道秦军的惨败,他穿着孝服在郊外等候归来的将领,后悔地哭诉:“寡人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到这等委屈,这是寡人的罪过。你们有什么罪过呢?我不会因为自己的过失抹杀你们的功劳。”最终没有惩罚孟明视等人。

崤之战后,秦国知道晋国依旧很强大,不敢轻易再向东行动,转而向西发展,征服了西戎,从此成为西方霸主。

赵盾执政

晋文公死后,晋襄公即位,多年跟随晋文公的赵衰成为晋国的执政大臣。赵衰死后,他的儿子赵盾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开始执政晋国。赵盾是一位治世之能臣,他全心全意辅助国君修订律例,选拔贤能,被时人尊称为赵宣子。

晋襄公做了两年皇帝就去世了,他死时嘱咐立太子夷皋为帝,但是太子当时年纪很小。出于为国家命运的考虑,赵盾主张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帝。他说:“太子年幼不能理政,这对国家的霸业不利。公子雍年长博学,深受文公喜爱,如果立他为帝的话,国家的霸业或许可以延续。”

中军佐贾季(狐偃之子,狐偃与赵衰一样为晋文公出生入死多年)则主张立公子乐为帝,因为公子乐的母亲辰嬴是晋文公的宠妃。赵盾坚决反对,他派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来,准备拥立他为新君。贾季不服,偷偷派人去陈国迎回公子乐。赵盾听说后,只好派出刺客将公子乐等人杀死。贾季看大事不妙,逃亡翟国。

且说秦康公接到赵盾的书信后,立即派遣部队护送公子雍回国继位。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听说赵盾不顾先王遗嘱,坚持立公子雍为新君,很生气,每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哭诉,还派人到赵盾家中叩头。赵盾拗不过她,只好拥立夷皋为国君,是为晋灵公。秦康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怒,因为公子雍与他是表兄弟,他自然拥立公子雍,因而派兵攻打晋国。于是赵盾不得不发兵,抵御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秦军战败,公子雍逃亡。秦、晋两国后来在晋国大夫士会的调解下,两国又重归于好。赵盾派人将士会接回国,与其一起辅助晋灵公。

后来秦国与晋国再次决裂,晋国的霸主地位因为失去这一强大的盟国而岌岌可危,诸侯国都对晋国虎视眈眈,赵盾非常明白这一点。为了保住晋国的霸主地位,赵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国内,他选贤任能,完善法律,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在国外,他与秦国重续秦晋之好,又与宋、卫、许三国建立四国联盟,为晋国争取了休养发展的时间。经过数十年的厉兵秣马,他指挥晋国军队击败楚穆王,降服郑穆公,攻破蔡都,与诸侯会师于扈,使得晋国再度成为中原诸侯中的佼佼者。赵盾也以晋国霸权维护者的身份,声名远扬。

赵盾虽然身居要位,但是他仍然时刻提醒自己要谦虚谨慎,善待百姓。他出游首山时,见到一个饿汉卧在桑树下,赵盾非常可怜他,就让人拿来食物给他吃。那个饿汉吃了一半食物,将剩下的放进怀内。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完,他说:“我家中尚有老母,这些留给母亲吃。”赵盾深受感动,又给了他很多食物,然后就离开了。

赵盾为国鞠躬尽瘁,按说应当得到国君的重视。但晋灵公长大后,胸无大志,却遗传了母亲穆嬴泼辣蛮横的性格。他见赵盾权倾朝野,心中不快,不但事事与他作对,还常常借助虐待别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后来终于导致了“赵盾弑君”事件的发生。晋灵公死后,晋成公即位,晋成公对赵盾信任有加,还将自己的姐姐嫁给了他的儿子赵朔。晋成公的儿子晋景公即位不久,赵盾去世。赵盾去世后,晋国的霸业也日渐衰落。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行为君之道,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的生活,他大量征收赋税,导致民怨沸腾。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弹弓从高台上射行人,看到大家躲避弹弓而逃跑的样子,很开心。他的厨师,由于没把熊掌炖烂,他就残暴地杀害了厨师,然后将厨师的尸体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着筐,经过朝廷,让大家看到违背他意愿的下场。大臣赵盾和士季看到车上露出死人手,就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并为晋灵公这些有碍贤德的事而担忧,于是前去劝谏晋灵公。

士季想得比较远,他对赵盾说:“如果您先劝谏大王,他不听,以后就没有其他人有能力劝谏了。不如让我先劝谏大王,然后你再接着劝谏。”赵盾觉得此计甚佳,就同意了。

于是士季就去拜见晋灵公,但他连续往前走了三次,一直走到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未等士季开口,晋灵公就说:“寡人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你不用说了,我会改正的。”

士季没有就此离开,他先叩头,然后回答说:“谁没有犯过错呢?只要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这就是大善了。《诗·大雅·荡》中说:向善都是有一个开始的,坚持到底比较困难。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只有很少人能弥补自己的过失了。因此,大王您如果能做到始终向善,我们的国家就有了保障,国家和臣子们都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还说:周宣王犯下过失,有仲山甫来弥补。这说明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因此国君自己要能弥补过失,这样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尽管士季谆谆教导,尽管晋灵公主动表示会改正的,但晋灵公依然没有改变昏庸的做法。后来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感到很烦,便派麑刺杀赵盾。

早上,麑来到赵盾家。赵盾的卧室门开着,他已经穿戴完毕,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赵盾就穿好衣服,坐在床上打盹。麑看到这幅景象,非常感动,不忍刺杀赵盾,然后就悄悄地从房中退出来,感慨道:“赵盾按时上朝,时刻不忘朝见国君,这才真是百姓的靠山啊!如果我杀了这样一个一心为百姓、为苍生的好人,我这是对国君的不忠。可是如果不杀他,我又违背了国君的命令,这是不守信。不忠也好,不信也好,任何一条罪名都很折磨人,我还不如去死!”说完,麑一头撞在一棵槐树上,自杀了。

晋灵公见麑无法杀掉赵盾,就决定自己动手。

九月的一天,晋灵公假意邀请赵盾喝酒,但提前却埋伏好了士兵,准备借机杀掉赵盾。君臣二人正在饮酒的时候,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晋灵公的阴谋,便快步走向殿堂,对赵盾说:“臣子陪国君喝酒,酒过三巡就应该告退,否则就是失礼了。”说罢,便将赵盾搀离酒桌。

晋灵公怎么会放弃这个大好时机呢?他命人将猛狗放出来咬赵盾。提弥明赤手空拳上前与猛狗展开搏斗,最终打死了猛狗。

赵盾恨恨地说:“不用人而用猛狗,即使它再凶猛,又有什么用!”然后,他与提弥明与埋伏的士兵搏斗,边打边退。后来提弥明战死了。剩下赵盾一人孤军奋战,形势很危急。这时候,一个叫灵辄的士兵站出来帮助赵盾。

灵辄原来是翳桑这个地方的一名普通百姓。有一天,赵盾到首阳山打猎,就住在翳桑。在打猎的时候,他发现有一个人晕倒在路旁,便派人前去询问。这才知道,灵辄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他是被饿晕了。于是赵盾就派人给灵辄拿吃的东西,但是灵辄只吃了一半。赵盾觉得这个人既然这么饿,却不把东西吃完,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灵辄解释道:“我已经出来做了三年的仆人,家中还有一个老母,三年来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不知道她现在还活着没有,现在马上就要到家了,我想把剩下的食物留给母亲吃。”

赵盾对他的孝心很赞赏,嘱托他吃完就是了,然后又送了他一些食物,让他回去探望自己的母亲。

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士兵。现在眼见赵盾有难,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保护恩人,将武器倒过来抵挡其他士兵,赵盾这才勉强脱险。赵盾这才知道,灵辄就是昔日在翳桑认识的饿汉,赵盾问他名字和住处,准备日后报答,但灵辄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于是赵盾也赶紧逃亡了。

晋灵公对赵盾的迫害引起赵氏家族等人的不满。九月的一天,晋灵公在桃园游玩,赵盾的堂弟赵穿带领近卫军,杀死了晋灵公。然后赵穿命人接赵盾回来,此时的赵盾正在逃亡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