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故事大全集
4391800000014

第14章 四书:《孟子》(7)

万章问孟子说:“老师,你可以给我讲一下如何交友吗?”

孟子回答说:“交朋友不要依仗自己年龄大,不要依仗自己的地位高,不要依仗自己兄弟的富贵。交朋友必须是因为朋友的品德而结交他的,心中不能有任何依靠他的想法。孟献子,他是一个拥有一百辆车的大夫,他有五个好朋友:乐正裘、牧仲,还有三个人我不记得了。孟献子和这五个人交朋友,是平等共处,他并没有自己是大夫就高人一等的想法。如果这五个人心中一直想着孟献子是一个大夫,那么他们也就不会和孟献子成为好朋友了。

“不仅有一百辆车的大夫是这样的,即使小国家的国君也是有朋友的。费惠公说过:‘我同子思交往,则以他为老师;我和颜般交往,则和他是朋友;至于王顺、长息等人则是侍奉我的人。’不仅仅小国家的国君是这样的,即使是大国强国的国君也是这样。晋平公和亥唐交朋友,亥唐让他进入他就进入,亥唐让他坐他就坐,亥唐让他吃饭他就吃饭。即使是粗茶淡饭,晋平公也没有少吃,他也不敢少吃。但是晋平公和他的交往也就到此为止,他不和他一起共同拥有天下,不和他一起治理国家,不和他一起享受俸禄,这样的做法是士人尊重贤者的做法,但是并不是一个君王应该做的。舜拜见尧的时候,尧让他居住在别宫中,他给舜送食物,轮流做宾主,这样的交往是天子尊重百姓的交往。地位低的人去尊重地位高的人叫做尊敬贵人,地位高的人去尊敬地位低的人,叫做尊敬贤人,道理是一样的。”

万章听完孟子的阐述,又问道:“老师,我明白了,可不可以给我讲一下同人交际、交往的时候应该抱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呢?”

孟子回答说:“应当抱着恭敬的心态。”

万章说:“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他人的礼物是不恭敬的,是这样的吗?”

孟子曰:“如果是地位高的人给予你礼物,你总是要思考一下他是如何获得这礼物的,是不义之物,还是合乎道义的。如果是合乎道义的礼物,若加以拒绝,你就是对其不恭敬了,因此这个时候不要拒绝。”

万章说:“在拒绝他人的礼物时,不在嘴上明确说出来,而是心里不接受,在心中默默地想这礼物是不义之财,是剥削老百姓得来的呀。于是,用了一个其他的借口拒绝了接受礼物,这样可以吗?”

孟子回答说:“如果那个人按照道德礼仪同我交往,对我有礼有节,那么,就是孔子也会接受他的礼物的。”

万章又问道:“如果说有人在国都的郊外拦路抢劫他人的财务,这样获得不义之财的人,他和我交往的时候也是有礼有节,遵照道德礼仪,那么,他的礼物我可以接受吗?”

孟子说:“当然不可以接受。《康诰》中说:‘杀死他人,抢夺他人的财物,连死都不惧怕,这样的人是没有不怨恨的。’这样的人根本没有教育的可能,就可以直接杀死了。从夏朝到殷商,再到周朝,都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改变过。抢劫杀人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这样的礼物怎么能够接受呢?”

万章说:“如今的诸侯们,所有钱财都是从老百姓那里获得的,这和拦路抢劫有什么分别呢?只是在交往的时候遵照了道德礼仪来交往,君子就会接受他们了,这又怎么解释呢?”

孟子说:“你以为如果有一个贤明的君王兴起时,对待现在的诸侯是平等看待,还是全部杀死呢?或者是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如果不服从就杀死呢?占有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他人物品,这是在抢劫,这是对抢劫的一个概括。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鲁国人在打猎的时候抢夺猎物,孔子也一起抢夺。既然猎物都可以抢夺,那么,馈赠的东西自然也是可以接受的。”

万章说:“那么说,孔子做官就不是为了事道吗?”

孟子说:“当然是为了事道。”

万章说:“那为什么他还会抢夺猎物呢?”

孟子说:“孔子将家中所用的器物和祭祀用品都用文书规定下来,不用其他的食物来祭祀。”

万章说:“孔子为什么会辞官离开?”

孟子说:“孔子做官是在实验,如果实验的结果是他的学说行得通,但是君主却不愿意实行,那么,他就会离开,因此孔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超过三年。孔子是为了事道而去做官的,也是因为君王以礼相待而去做官的,也因为国家尊重贤人而去做官的。对于鲁国的季桓子,是事道而去做官;对于卫灵公,是以礼相待而做官;对于卫孝公,则是因为尊重贤人而却做官的。”

告子论人性

告子对孟子说:“人的本性就好像是杞柳,仁义就好像是杯盘,如果想要使人性变得仁义起来,就好比是要将杞柳做成杯盘一样。”

孟子说:“你在将杞柳做成杯盘的时候,是顺着杞柳的形状将它做成杯盘呢?还是要破坏了杞柳原有的形状将它做成杯盘呢?如果你是破坏了它而将其做成了杯盘,那么同样的,你也将人的本性伤害了,然后才能将其变得仁义吗?统治天下的人,却给仁义带来了灾祸,那么,他肯定是支持你的这种理论!”

告子说:“人性就好像是湍急流淌的河水,如果你在河的东边挖一个口,那么水就会向东边流淌,如果你在河的西边挖个口,那么河水就会向西边流淌。人的本性原来就没有善和不善的区别,就好像是水流原本就没有方向一样,你想让它流淌到哪个方向,它就向哪个方向流淌。”

孟子说:“你说得没有错,水流动的方向确实原来是没有东西方向的,但是,水难道也没有上流和下流的区别吗?人性的善就好像是水向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就没有不向下流淌的。如果你用力拍打一下水流,那么,水花飞溅起来的高度也可以让它高过人的头顶;如果你刻意去阻挡不让它向前流,它就会倒流到山上。这样的事情难道是水的本性导致的吗?显然不是的,是周围的环境和形式导致它这样的啊。人之所以会变得不再善良,是因为他本性的改变也像水这样,是外界的环境导致的,他的本性依旧是善的。”

告子说:“人与生俱来的就称做是天性。”

孟子说:“与生俱来的就称做是天性,那么就好比是像白的就可以称做白了,是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那么这个意思就是,白色羽毛的白就好像是白雪的白;白雪的白就好像是白玉的白,是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那么如此说来,狗的天性就好像是牛的天性,牛的天性就好像是人的天性,是吗?”

告子说:“食欲和性欲是人的天性使然。仁是发自人的内心,并不是由外界因素导致引起的;义则是由外界因素而引起的,并不是内心生发的。”

孟子说:“你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何仁是发自内心的,但是义却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呢?”

告子说:“如果说一个人,他比我的年龄大,那么,我就会十分尊敬他,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说我的心中事先就有一个尊敬他的想法在里面;比如说,一个人他的皮肤很白,我当然就要承认他的皮肤是白的,那是因为他的皮肤白是显露在外面的原因,因此说义是外界因素导致引起的。”

孟子说:“白马的白是和人皮肤白的白是没有什么区的;但是不知道对老马的尊敬和对老人的尊敬是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还有,你认为应该是年长的人那里存在义呢,还是尊敬他的人那里存在义呢?”

告子说:“如果一个人他是我的弟弟,那么,我就会喜爱他;如果那个人是秦国人的弟弟,那么,我就不会喜爱他,这样的情况是由我去决定爱谁还是不爱谁的,因此说仁是从内心产生的。我尊敬楚国人中的年长者,同样也尊敬我自己家的年长者,这是根据对方的年龄而决定的,因此说义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

孟子说:“你爱吃秦国人做的肉,和爱吃你自己做的肉有什么差别呢?是没有差别的。同样的事情也有很多,依照你的说法来看,爱吃肉也是由外界因素导致的了。”

人性本善

孟子的弟子公都子问他说:“告子说过:‘人的本性没有善和不善的分别。’也有人说:‘人的本性可以是善良的,也可以是不善良的,因此周文王、周武王统治时期,人们的本性就越来越善良,周幽王、周厉王时期,人们的本性就变得越来越不善良了。’也有人说:‘有的人本性是善良的,有的人本性是不善良的。因此说,即使有尧这样好的君主,也会出现象这样坏的百姓;有瞽瞍这样不善的父亲,却又有舜这样好的儿子;纣王如此残暴却坐上了君王,但是,却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好的叔父和臣子。’如今,先生您说‘人性本善’,难道他们说的都不对吗?”

孟子说:“每个人他的本性都应该是善良的,这个是天生的趋向,所以说人性本善。对于那些不善良的人,并不是他们的本性不善良,这和本性是没有关系的。每个人生下来就具有同情心,这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人的本性。恭敬他人的心,每个人生下来也是有的。同样是非之心,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所谓同情之心就是仁,所谓羞耻之心就是义,恭敬之心就是礼,是非之心就是智。如此说来,仁、义、礼、智并不是他人给予的,而是每个人天生带来的,人性本善,至于那些不善良的人只不过是不向自己的内心索取仁、义、礼、智罢了。因此说:如果索取就会得到,不索取就会失去。人和人之间之所以会有差别,甚至会相差数倍、数十倍、数百倍,就是因为他们不向自己的内心探求的原因,善于探求的人则会愈发善良,而不探求的人则会距离仁、义、礼、智越来越远。《诗经》上说:‘上天创造的人类以及任何事物都是有他的规律的,百姓的本性,就是喜欢良好的品德。’孔子是这样评价这首诗的:‘写这首诗的人才是真正懂得道的人!因此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它的规律的,百姓的本性就是喜爱良好的品德。’”

合生取义

孟子说:“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要得到的,道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者不可以同时得到,那么,是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拥有道义。生命是我想要得到的,但是我想要得到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因此,我不能苟且偷生,做出对不起道义的事情。死亡是我讨厌的东西,但是世间还有比死亡更加讨厌的东西,因此有些灾祸是我所不能躲避的。

“如果一个人所热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无论如何他都会有生存下去的办法,还有什么方法不能够采用的呢?如果人们所讨厌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了,那么,人们则会想尽办法去躲避灾祸,因此,就没有他们所不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方法可以使人生存下去,但是人们为什么却不这样去做呢?人们避免灾祸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是,人们为什么不全部去采用呢?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世界上是有比生命还宝贵的东西的,这个世界上也是有比死亡还让人讨厌的事情的。这样的情景不只在贤人身上发生,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只是有些人将其丧失了,贤人却没有放弃而已。

“人们只要有了一碗米饭、一碗肉汤就可以活下去不用死。但是,如果你是恶声恶气地将饭菜给予人家,即使是即将饿死的人也是不会接受的,如果你将饭菜践踏过之后才给予人家,就连乞丐也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如果他人给予你万钟这样高的俸禄,你连问都不问它是否合乎礼仪就坦然接受,那么,如此之高的俸禄对我能够什么增益呢?是为了得到富丽堂皇的住所、妻妾的侍奉还是那些我所认识的穷苦人的感激?以前是宁死也不肯接受这些,可是现在为了富丽堂皇的住宅就接受了?为了妻妾的侍奉就接受了?为了得到穷苦人的感激就接受了?如果这样做了,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

礼仪与食色

曾经有一个任国人,他向孟子的弟子屋庐子说:“礼仪和吃饭,两者相比较哪一个更重要呢?”

屋庐子回答说:“自不必说,当然是礼仪重要了。”

任国人又问:“那么,妻妾和礼仪比较起来,哪一个更重要呢?”

屋庐子回答说:“还是礼仪重要啊!”

任国人就说:“如果遵从礼仪去寻找食物,那么肯定会因为得不到食物而饿死,而不遵从礼仪去寻找食物就可以填饱肚子,那还要不要遵从礼仪呢?如果遵从礼仪去迎娶妻妾反而得不到妻妾,如果不遵从利益去迎娶妻妾,反而可以得到妻妾,那么,还要不要去遵从礼仪呢?”

屋庐子听了任国人的话,一时无言以对,不知该如何回答。于是,他第二天就来到了邹国,向自己的老师请教这个问题。他见到孟子,就将两个人的对话向老师叙述了一遍。

孟子听完之后,就说:“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也并没有多难。如果你将两件事物放在一起对比高低,但是不考虑其的起点,那么,即使是一寸见方的木头也比高楼大厦高。金子是比羽毛重的,但是,如果只有三钱金子,那么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吗?将吃饭的重要性与礼仪的细节性相对比,肯定能够说明吃饭比礼仪要重要吗?拿婚娶的重要地方和礼仪的细节处相对比,那么,婚娶势必要比礼仪重要。你去对他说:如果说拽住你哥哥的胳膊抢夺了他的饭你才可以得到食物吃,如果你不拽不抢就得不到饭吃,你会去拽吗?如果说你只有翻越了东边邻居的墙头去劫持人家的女儿才可以娶到妻妾,否则的话你根本就娶不到妻妾,那么,你会去翻墙头劫持人家吗?”

人人都能做尧、舜

孟子的弟子曹交曾经问他说:“听说人人都可以做尧舜,是这样的吗?”

孟子回答说:“是这样的,没有错。”

曹交又问说:“我听说周文王身高有十尺,商汤身高九尺。如今我曹交身高九尺四寸多,但是,却只是一个只知道吃饭的饭桶而已。老师,我需要怎么去做才可以成为尧、舜、周文王、商汤那样的人呢?”

孟子回答说:“这有什么难的呢?你只要去努力做就可以做到你想要达到的高度了。假如说有一个人他的力气连一只小鸡都拎不起来,手无缚鸡之力,那么,只能说他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假如说一个人他可以举得起三千斤重的东西,那么,他就是一个力气非常大的大力士。如果一个人能够举起大力士乌获(此人是秦国的大力士,据传说他可以举起千斤重的东西)所举起的东西,那么,他就是和乌获一样的大力士。

“人不能为自己不能去胜任而担忧,只有不去做的罢了,没有做不到的。我给你举个例子,你跟在年长之人的后面慢慢走,就称做‘孝悌’,如果你在年长之人面前快步走,那么,就会被称为‘不孝’。难道你不会慢慢地走吗?非要超过年长者吗?你并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而已。尧、舜所实行的道义也不过是孝悌的道义,如果你可以像尧那样穿衣服,像尧那样说话,像尧那样做事的话,那么你就会和尧一样了,成为尧一样的人。如果你像夏桀那样穿衣服,像夏桀那样说话,做事也像夏桀,那么,你肯定会成为夏桀那样的人!”

曹交说:“我现在就去拜见邹国国君,让他借给我一个住的地方,然后能够留在此地听先生您的教诲,向您学习。”

孟子说:“我们所追求的‘道’就好比是大路一样,难道很难理解吗?并不是这样的,只是人们并不愿意去追求,去理解,你不必留在这里,你回去自己寻求吧,世间的老师到处都有。”

有仁义才有和平

宋牼,战国时期宋国著名的学者,他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因此想要劝说诸侯停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