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爱
4384800000019

第19章 人情让我们聪慧明智(7)

现在的青少年以学习为重任,作业多得做不完,父母都甘愿做“后勤部长”,几乎不让孩子沾手家里的事情。因此,孩子们的生活技能相对来说是要差一些。但是,有些例外的情况。如果一位学生既要照顾好自己父母的生活,还要努力学习,为前途拼搏,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她的人生会比较辉煌,即便未来成就不大,她在人格上已经站到了高地。

撕心裂肺的抉择

在危急时刻,救助的原则不是价值的大小,而是成功的几率。危难面前,最重要的是机会,最宝贵的是时间,最关键的是速度,而最可怕的是当事人被情感左右而失去理智,做出错误地决断。

多年前,一位女性朋友当面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您的母亲、妻子和孩子同时落水,如果只能救一人,您先选择救谁?”

我当时一愣,说实话,这是我迄今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我自称多情男人,曾经用过一个“好男人”的网名,有人问我为什么叫“好男人”,我自豪而自信地回答是九个字:“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这九个字,概括了我作为一个男人的三重家庭角色,而且都堪称完美。我对老人孝顺无比,当得起“好儿子”三字;我对夫人疼爱有加,配得上“好丈夫”的称谓;我对女儿呵护倍至,绝对亵渎不了“好父亲”的冠冕。为了这些亲人生活得好点,我每天四处奔波,苦和累都默默承担,心甘情愿而无怨无悔。即便如此,面对朋友的难题,我也只能为难地沉默。

我思考了很久,一直找不出完美的答案。救母亲?意味着失去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或许母亲还要推让:“我都老成这样子,你还是快去救孩子吧!”先救夫人,又怎能眼睁睁看着老母和孩子在水中拼命挣扎最后却被浪花吞没?救孩子吧,白发的老母和恩爱的妻子怎能舍弃?简直是一道无解的题目!后来,我无意中竟然看到一个如此的答案:“救自己的老妈。因为妻子没有了可以再娶,孩子没有了可以再生。”理由很堂皇,可是泯灭人性,令爱寒心!

最近,我偶然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法国报纸上曾出现了一道这样的题目:

“如果罗浮宫失火,当时情况下只能救一幅画,那您救哪一幅?”

结果,在成千上万的答案里,回答最多的是去救达芬奇传世之作、罗浮宫镇宫之宝《蒙娜丽莎》。

如果按照人数来看,这绝对应该成为最佳答案。可是评委却将金奖授予了在法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著名作家贝尔特,他那独一无二的答案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真是绝妙!

在危急时刻,救助的原则不是价值的大小,而是成功的几率。危难面前,最重要的是机会,最宝贵的是时间,最关键的是速度,而最可怕的是当事人被情感左右而失去理智,做出错误地决断。所有人都喜欢《蒙娜丽莎》,可是,危机面前,应该让理性掌控大局,而不是任由情感恣肆汹涌。

救画考验只是法国报纸上的假设,然而,真正的灾难却发生在天府之国。

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灾区一些家长捧着遇难子女的照片请愿,要求通过法律诉讼来惩处那些因偷工减料造成房屋倒塌的学校领导和承包商。此事被国外某些媒体曲解并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引发误读和混乱。6月5日,获得这一消息的余秋雨先生第一时间在其博客上发表《含泪劝告请愿灾民》。该文情切切、理确确,其中一段话是这样的:“堰塞湖的问题是悬在几十万人头上的凶剑,卫生防疫问题也急不可待,灾区上上下下所有的力量还在气喘吁吁地忙于救灾,人口大幅度流动,一切都处于临时状态,因此,确实很难快速腾出手来处理已经倒塌的校舍建筑质量的法律问题。我想,你们一定是识大体、明大理的人,先让大家把最危急的关及几十万、几百万活着的人的安全问题解决了,怎么样?”后来得知,余秋雨先生的信被复印后在灾民中散发,效果非常明显。

在这样震级空前、危害空前的大灾难面前,每个人都面临取舍:究竟是迅速追究贪腐小人的法律责任,还是攥紧拳头集中力量快速救助尚处危困中的生命?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可是必须迅速找到答案,甚至耽误一分钟都不行。

灾区人民最终做出了智慧的选择,我可以猜测,当决定放弃小我顺从大局、抱着孩子的遗像默默离开,那一刻,那些父母的眼眶里一定滚着泪花。

终于,我有了对于这位女性朋友的最佳答案,如果亲人落水事件真的发生,我将含着热泪艰难回答:“我救那个离我最近的亲人!”

最后,在文尾,不信宗教的我将双手合十祈祷:“上天啊,请不要让任何一个男人在一生中遇到这样一道难题。”即便有解,那也是撕心裂肺的疼痛!

人生中,会不断面临抉择。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平宜却选择了去救治一群特殊的人群。电视中的颁奖词说:“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推选委员彭长城说:“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有的抉择关乎个人,有的抉择关乎群体。关乎个人,涉及小我;关于群体,张扬大我。

四合之首

普通人要过高质量的生活,也要有“四合”的境界,但首先是要“己和”!假如“己不合”,其他“三合”都是空中楼阁!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等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此前默默无闻的他年过七旬却成了明星学者,他对自己的成功有着独到的见解。阎崇年的书房叫“四合书屋”,他解释说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四合”皆备,即:天合、地合、人合、己合。查阅辞书,此处的“合”意为:投契、融洽、和谐。所谓天合指时机成熟,地合指环境优越,人合指人心所向,己合指身体健康。《孟子》里说要成就一件事情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两相比较不难发现,阎崇年的说法中前三项也完全等同于孟子的说法,强调的都是外部的因素,而阎崇年“己合”之说是向来被人们所忽略的,在我看来“己合”应该被列为“四合”之首。

记得少时读书,老师常说两句话。一句是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另外一句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这样的话,老师只释大意并不详解。长大后读书,知道“悬梁”出于《汉书》,说孙敬好学,“晨夕不休,乃至眠睡疲寝,以绳子系头,悬屋梁”;“刺股”出于《战国策》,说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直读得我头皮发麻,脊背发凉,这简直是自虐:精神可嘉,方式野蛮,是断不可做楷模的!事实上,接受这样传统教育的人也很容易为学问事业走上极端。以《平凡的世界》《人生》闻名全国的西安作家路遥,就是因为殉道式的写作导致身体透支罹患恶疾,42岁那年的冬季溘然长逝。那时,我还是一名大二学生,听到他的死讯,一直视他为偶像的我万分悲戚,心灵受到极大地震撼。是夜,刻苦好学的我特意给自己放假,不去教室上晚自习,而是到操场的单杠上做引体向上……随后我又在操场徘徊良久,抬头看明月皎皎、树影斑驳,回首望情侣双双、窃窃私语,然而如此美丽宁谧的夜晚,路遥却再也不能享受,我不禁眼眶潮湿!

余秋雨有一篇叫《家住龙华》的散文,以沉痛的笔墨记述了两位学者相继谢世的故事。余秋雨买菜回来,突然接到一个惊心的电话,是要他去龙华殡仪馆参加陈旭麓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仪式上,陈教授女儿一句“爸爸,今天你的行装又是我打点的,你走好,我不能搀扶你了……”令在场者无不潸然泪下。然而,更让人悲戚的是,在送给陈旭麓教授挽联中有一个叫王守稼的学者,他的名字却被打上黑框。余秋雨惊问他人何故,有人告诉他:“王守稼在给陈旭麓先生送挽联后接受手术,没有成功。明天在这里,要为王守稼副教授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而王守稼只有46岁,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历史学家。这两位都是史学界的佼佼者,然而最终却因劳累过度遽然辞世,“死者长已兮,生者何戚戚!”“己不合”留给世间多少悲伤遗憾!

报载北京有10万大学生患有忧郁症,自杀的人数逐年增加,这实在是让人扼腕的数字。生活节奏快了、竞争压力大,这的确是客观因素,但是,如何调理身心以适应社会需求并积极参与竞争就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