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爱
4384800000010

第10章 感人肺腑校园情(6)

每个人,都有一段大学时代的爱情故事。或者是暗恋,或者是初恋,总之,让人永远难以忘却。大学里聚集着一群活力四射、青春洋溢的青年人,他们有理想和抱负,也有绵密的思绪。大学的爱情,总是很美。大学的爱情,总是很纯。大学的爱情,也总是难以下一个定义。经常会有学生问我:“大学应不应该谈恋爱?”对这样的问题,我总会沉默许久。真的很难回答。从内心来讲,我是反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我不管法律是否允许大学生结婚,等等),理由其实很简单,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青春年华,大学生应该把全部精力都用到学习知识、充实自我上去。当然,谈恋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可是,很花费时间。而且,两个人交往中彼此性格的磨合会很耗费精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我们离开大学校园后,才会发现,再要学习,实在困难,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重的生活重担就压在肩头。能毫无生活压力地全身心学习,恐怕大学是最后一个阶段了。大学尚且如此,中学生怎么能去谈恋爱呢?如果一个人非得提前进入某个生命阶段,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是最好的自然法则。

那年,中国足球和7只暖瓶有关

中国足球的成败荣辱,中国足球的喜怒哀乐,全都体现在一只只暖瓶上,这就是校园男生宿舍常常缺水的原因——暖瓶没有了,哪里来的水?

多年前,我进入大学时,学校正开始实行公寓化管理:整齐划一的用品和整齐划一的行动使我们感到新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7人合住的宿舍发了7只暖瓶,这就使得轮流打水制度轻而易举地建立起来。每人每周打水值日一天。大家自觉地维护打水制度使得我们每天都有足够的水享用。

但是,好景不长,接下来暖瓶和打水制度遭到毁灭性地打击。

最初的一只暖瓶是这样破碎的。那年施拉普纳率队征战日本,球迷老大和老五论球,一个说中国队准赢,这是个乐观主义者;一个说中国队准输,这是个悲观主义者。两个人当时争得面红耳赤,他们引经据典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纷争很快由嘴上转到四肢上,等其他人过去劝解时,放在桌上的一只暖水瓶已经成了两人肢体行为的牺牲品,那脆响阻止了战争的进一步升级。

第二只暖瓶的破碎更富有戏剧性。施拉普纳带的中国队在日本打入四强,尤其是那场中日之战,中国队在日本本土战胜日本队,给全国亿万球迷伤痛的心带来些许安慰,因为中日之战不仅仅是足球大战,它似乎还隐藏着这两个民族内心深处的某些隐痛。毫不夸张地说,大学生中至少有一半是铁杆球迷,我们宿舍也不例外,我清楚地记得兴奋的舍友们大声谈笑,大声争论,当欢呼不足以表达感情时,第二只暖瓶从我们住的4楼的窗口被扔了出去。那天深夜,有很多暖瓶被扔出窗口。

如果说第二只暖瓶代表着球迷的狂喜的话,那么第三只……

施拉普纳带领中国队去也门参加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小组赛,客场负于实力不济的也门队,小组出线无望,多少抱着热望的球迷欲哭无泪,就在我们宿舍,铁杆球迷愤怒地将第三只暖瓶从窗户扔了出去。

……

就这样,暖瓶一只一只地被从窗户扔了出去,因为欢喜,因为失望。暖瓶成了那个时代大学校园的一大景观。

中国足球的成败荣辱,中国足球的喜怒哀乐,全都体现在一只只暖瓶上,这就是校园男生宿舍常常缺水的原因——暖瓶没有了,哪里来的水?

球类最忠诚的拥趸者应该是大学生,从足球、篮球到乒乓球。尤其是足球,在大学校园,电视直播足球赛事,是大家的节日。一群年轻又充满激情的人在一起,没有表达情绪的活动,是不可想象的。运动,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健身。另外,运动对于意志和耐力的磨练,尤足称道。长跑,是既健身又练人的好运动。我在课堂上,经常会推荐大家多做长跑。现在的孩子,几乎是在蜜罐中长大,很难有机会能磨砺意志,而坚持长跑非常值得推广。清华大学对学生体育运动要求很严格,每个人都要考3000米长跑,不达标不能毕业。从强制到自觉,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阶段。能将大学的体育要求坚持一生,也必是教育的成功。

今日卖报无故事

中国新时期走上街头卖报的是哪些人,有什么故事?一篇旧作揭开陈年旧事。

第一次出去卖报,我卖了3份,而和我同去的冯津卖了20份,我很不服气。

更让我生气的是,从此冯津以“卖报状元”自居,且每次给第一次卖报回来沮丧的同学打气时总要提到且强调一下我的3份。完了还不忘安慰一下我:“对不起,我伤害你的自尊了。”

这时,我总是大度地笑着配合他:“没关系,我现在已经没有自尊了,因为早就被你伤完了。”

为了压压他的傲气,第二次出马卖报时,尽管十分不服气,我还是在心底里将“卖报状元”总结的秘诀默诵三遍。第一:男孩子卖报找女孩子买,女孩子卖报找男孩子买;第二:胆大心细脸皮厚。

看见柜台后边坐着一位小姐,面容姣好,轻施脂粉,目光直直地看着在街上行走的人们,自有一番风情,还未上前,倒是她的气质吸引了我,而且符合卖报状元传授的秘诀第一条,于是我一手托报,走到她跟前。

“小姐,看报不?”我十分礼貌外加几分殷勤地问道。

她柳眉向上一扬,神情中充满傲慢和疑问。

我一指胸前的校徽:“我是公路学院的学生,星期日出来搞勤工俭学。”我顿了顿,等她反应,见她没有反应,我又说:“照顾一下,买一份吧?看在上帝的份上。”——这,又十分吻合卖报状元传授秘诀的第二条。

本来想用调侃的方式获得成功,孰料,她杏目一睁,白多黑少,喝一句:“我不爱看报!”我红了脸,惴惴地退到一个无人的街角。

我的自尊差点崩溃,躲在墙角,酸涩苦辣诸种滋味聚到心头,我突然觉得,刚才我就像做了一个滑稽的表演,但是被观众轰下了舞台。不,我还要卖,我还要卖。我做了几下深呼吸,又从黑暗的街角走到了阳光灿烂的大街上。

我毫不气馁,逢人便问,赔尽笑脸,卖了一张,又一张;一张,又一张……收了人家两毛钱,我还要认认真真地说声谢谢。我口中吐出的这两个字确实是发自肺腑的。

终于卖掉了50份报纸,按住兜中鼓鼓的毛票,高兴和激动驱走了心中所有的委屈和不快,同时心中暗自得意:冯津,看你小子还狂不狂?

兴冲冲回到学校,冯津早就回来了。

“冯津,今天卖得咋样?”

“今天不行。”他说。我高兴了。没有想到,他接着说:“才卖了90份。”

犹如当头一盆冷水,我马上蔫了。

独自坐在一边,心中暗暗想道:今天卖报无故事。

这篇文章写于1994年冬季,那时,整个中国还没有人上街卖报。此前最早上街卖报应该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重庆。《三秦晚报》创刊,急于打开局面,于是决定和西安公路学院校报编辑部联手,每天无偿为校报记者团的学生记者提供200份报纸,由我们走街串巷叫卖,所得归己。自此,新中国的卖报者出现。我和冯津当时已经大四,是校报记者团副团长,于是我们两个率先走上街头。面对我们时人们十分惊讶,因为当时,所有的报纸都是通过邮局发行。可以说,我们开了新中国街头售报的先河,我和冯津是现在遍布中国大街小巷的售报者的鼻祖。这样的人生经历,对我影响很大。那一阶段,我以卖报为题材,写了不少影响较大的作品。比如,发表在《深圳青年》1996年1期杂志头条的“我卖报读完大学”,还有被《读者》等转载的“两毛钱的尊严”等。我感谢这样的人生经历。因为独特,才有魅力。

三张贺卡

元旦前,我的汽车学院汽车服务过程专业的学生寄给我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祝霍老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再创辉煌”。

当然,收到学生贺卡,老师没有不高兴的,只是,我自己觉得能让我更高兴的是:看到学生的作业规范漂亮、考试成绩突出。

与其他老师闲聊,发现他们有人也收到学生贺卡,知道我业余喜欢写点东西,他们便都纷纷说与我听,我觉得很好,便请他们抄来给我。

宋老师收到的贺卡是这样写的:

直线、曲线、相贯线,描出你敬业的身影;

黑板、白板、三角板,画出您育人的精神。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2006级某班

对此我拍案叫绝,我们都是制图老师,整天和线型打交道,当然离不开讲课作图的板子,如此贺卡读来备感亲切,又有些幽默,老师心底的感受绝不只是感动。宋老师备课认真负责,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用专业术语赞美老师正是恰如其分。

刘老师收到的贺卡这样写的:

祝愿刘老师健康伴随着您的正面投影,快乐伴随着您的侧面投影,如意伴随着您的水平投影,幸福分布在您每一个象限!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某班

刘老师学识渊博、爱好广泛、讲课幽默,看来学生受他影响不小。在我们制图教学中,正面投影、侧面投影、水平投影、象限这四个概念都是最基础又最重要的概念,而学生巧妙地将它们用到刘老师身上,自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感。

教育部对于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十分重视,要求学校必须开设相关的课程,我曾经带过的两门课就与此有关:《艺术导论》和《大学语文》。2002年教育部第13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及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性质、目标等作出法制性的规定。教育部也要求部属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我在课堂教育中,制定出开设这两门课程的六字学习三境界,即:欣赏——感悟——提升。欣赏是第一阶段,因为欣赏,才可能会从教学内容中有所感悟,感悟之后,才可能将课堂所学内化为人格,如此一来,教学目标才会最终实现。上文中的工科学生能写出如此智慧的贺卡祝福,真应该感谢他们接受的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