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雅正
4363400000035

第35章 卷五(9)

菑(zī),指初耕的田地,作动词时指开垦,耕耘。畲(yú),开垦了二三年的熟田。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天下在商纣王的统治下早已经民不聊生,再加上战乱,到处是荒芜凄凉的景象:没有辛苦耕耘而去追求收获的,更没有勤劳垦荒而去追求肥沃土地的,老百姓种地都种怕了,因为辛苦到头总是两手空空。则,表示因果关系,就,便。百废待兴,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就应当有所行动,想方设法调动人们农耕的热情。上一爻是讲建国之初安抚人心,希望人们坚定信心,维护新政权。随后要做的,就是动员人们恢复生产、投入家园建设。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不去耕耘和收获,并不是因为富足,而是由于战争的破坏。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民生渐渐恢复,生活开始走上正轨,这个时候应当加强法制观念,维护社会秩序以巩固大好形势。系(繫jì),结,扣。无妄之灾,没有胡来而发生的灾害,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生活中的意外损失。无妄之灾是怎样的呢?比如有人把牛拴在树干上临时走开,这时行人路过正好看见,就顺手牵走了,这行路人的收获,是建立在邑人的损失之上的。作者通过这么一个小情节,提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告诫人们不要做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大家要遵纪守法,爱人如爱己,和睦相处。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路人顺手牵牛,对邑人来说就是灾祸。

九四:可贞,无咎。

前面是恢复元气的阶段,如果用治病比拟,初九就像发现生病后上医院,六二是开始治疗,六三是恢复阶段,到了九四则是可以出院了。相比而言,九四行动上自由了,但还处于保健康复期,不能做剧烈活动。可以适当地有些想法,过去没有条件实施的政策,想做而没有条件做的事情,此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推行了。无咎所指的不要犯过失,是说要量力而行,不要妄动。国家要想发展,光顺其自然是不够的,这并非治国之道,所以要“可贞”,只有科学规划,理性引导,才能使国家踏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适当引导,本来就应该这样做,政府的职责所在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生活比较规律,没有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却偶感风寒,此即无妄之疾。意外的伤风感冒等小病,不用吃药就能好。之所以“勿药有喜”,是因为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正常,完全有能力依靠免疫力自我修复,借指这时国家基础稳固、社会健康,偶尔有人闹点事也影响不了根本,发展中难免会有一些小问题,但就像邻里、乡村之间偶尔的小纠纷那样,完全可以在小范围内自我协调解决,不至于引发众多社会矛盾而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关键还是在“无妄”二字上,国家的政策要合情合理,要为多数人谋福祉,而不是为少数人特殊利益集团作掩护,否则就是“有妄”了。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没病不要尝试吃药,反而会有害处。言外之意,可以调解的事情就不要动用警力,使矛盾激化。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帛本作“无孟之行,有省,无攸利”,突出了“远行”。全卦体例也是如此,比如无妄之灾、无妄之疾。所以初九也可读作“无妄之往”,上九也可读作“无妄之行”,意义通,行文习惯而已。无妄之行,与旅索索一个意思,计划不周的行动。眚,过失,灾异。不要有虚妄不实的念头,对于出行,就是指用多少准备多少,或者贮备得过多。俗话说,穷家富路,只准备简单的行囊,路上遇到意外事件、生个病什么的,就将难以应付;但是准备得太多,就容易招来强盗。这样对自己没什么好处。

对于国家则更是这样,作者用准备行装要有余地,未雨绸缪,比喻管理国家也要预想周到,比如丰年时要储存粮食以备荒年之需等。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穷,穷尽、完结。旅初六《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与此类同。准备不充分,遇到困难就无余力应对,这是导致灾难之因。

〔按〕:全卦逻辑是:建国之初百废待兴—裕民政策恢复生产—道德教化和谐家园—择机统筹规划建设—为民谋利稳步前进—走上正轨良性循环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通常理解为:不耕种而收获,不垦荒而有良田,就利于有所行动。

后来有研究者感觉这种解释实在是牵强,就有了一种逻辑化了的解释:不在刚耕作时就期望立刻收获,不在刚开垦荒地时就期望立变成良田,能够这样才有利于有所行动。

正因为《周易》中有很多类似于此的句子难以说清,只能勉强地敷衍过去,所以历代读易者才不把六十四卦看做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主题,才不把六爻都看做一个事情的六个阶段(仅有个别有明显渐进关系的几卦如乾需咸渐等这样理解)。其实只要知道故事背景,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爻辞都是对所在卦主题的分析,也都与所在爻位的时义相符。在此,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面目疮痍,没有下地播种的,也没有下地开垦的,作为当政者怎么办呢?则应有所往也,去动员人们恢复生产。

26大畜雅正

【题解】畜(xù),饲养禽兽,引申为积聚。大的积聚,指大踏步搞建设,积蓄财富。无妄大畜之时,正是革故鼎新,旧的腐朽制度被推翻,新的进步制度刚建立之时。正是由乱而治,一切从头开始,放开手脚大干快上的时刻。

?瘙椆大畜(xù),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怎样大踏步发展呢?对于周武王来说,大仇已报,天下已得,下一步就是如何坐天下,如何大展手脚治理天下。利贞,还是要像过去那样,多思多问,多动脑子,不要专断。

作为胜利者,不是只打下江山来就万事大吉,就可以躲入后宫享受了。这个时候,国家还是困难时期,不贪图自我享受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戴,政权才能稳定。这时更应当目光远大,勇于挑战困难。

周易卦爻辞多是从君王、为政者的角度写的,君王以身作则“不家食”,那么作为臣子、百姓应当如何呢?当然也别老呆在家里贪图安逸,出来为国效力才是男儿本色。如此呼应成趣,相得益彰。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天在山中,山腹中岩洞深广也,比喻心虚而能容万物。君子观此象,用多多汲取前人的言论事迹、经验教训,来增广自己的德行。也就是说,前朝君主是怎么荒淫误国、前朝政府是怎样腐败亡国的,今则戒止也。

初九:有厉,利已。

厉,祸患、危险。已(yǐ),停止。朝代更替之初,天下还不太平,应大力宣传殷纣朝廷的罪行和大周的德行,争取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让那些不明事理的反叛者停止妄动。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想办法稳定治安,使蠢蠢欲动的复国者不去冒险犯难。

九二:舆说輹。

輹,是钳制大车车轴的輹块,也叫车伏兔,使大车和车轮连接运动。大车脱离车伏兔也就是车厢和车轮脱开,大车当然也就无法前进。这一爻辞没有断语,只是描述了这么一个现象,那么用意何在呢?大战之后江河破败,社会机器已经七零八落,无法正常运转。舆说輹,这时要把它们组合起来,使之发挥效用正常工作。《周易》各卦主要是从当政者的角度看问题的,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民众的角度也可以得到启发:人民大众如果能够顺应时代需要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就是舆与輹恰当地搭配了,反之呢?老百姓的思想与国家意志背离,这或者是跟不上时代发展,或者说明新政权不得人心。总之,“舆说輹”是比喻事物不能协调配合,犹如无妄六二时的田地荒芜而无人耕耘,强调的是扭转局面,使事物走上正轨。

《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新政权刚刚建立,那些遗民还不能完全接受,步调还不能与政府要求一致,此时怎么办呢?持中则无怨恨。做法中正合理,自然能化解分歧,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无妄六三是教化民众互敬互爱的思想,道德教育,这里进一步提出了执政要求。逐,追赶。经过了前期铺垫,基本的温饱已经解决,这时应当进一步调动人们的热情,以加快国家建设。良马互相追逐,指提倡优良的道德品质、信念风貌,形成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竞争局面。艰,困难。应当努力促进这个积极向上的大好局面。曰(yuē),说。闲,栅栏。卫,保卫,防护。舆卫,车舆与卫士,泛指兵卫。元代吴澄有个说法可以参考:“古者乘车,三人在车上,步卒七十二人在车下,舆之卫也。”也就是说,三人在车上为一舆,七十二人在车下为一卫,共同构成一个作战单元,类似于近代战争中坦克步兵联合作战时一辆坦克跟着一队步兵一样。

面对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个时候再保持庞大的军队已经不合时宜,可以暂时封存一些军车,也就是说军队裁员,把富裕出来的人投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上来。《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克商后,乃偃武修文,“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示天下不复用”有些夸张,但和平时期适当裁军却是很可能的。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前进则合乎时代潮流也。战后裁军,能够降低军费、补充劳动力,是大势所趋,民之所愿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无妄九四建国已经有了时日,国家逐步走向安定繁荣,此时开始着眼于下一代教育。牿(gù),绑在牛角上使其不能触人的横木。牛发起野来会盲目地见人就抵,以致造成人员伤害,最好的办法,是给小牛安上横木,从小训练,磨掉它的野性,使之为人使役。作者用训练童牛比喻教育的灌输,此时要注意加强下一代的教育,使之顺应新时期的需要。教育为本,当新一代在新思想的照耀下成长起来后,国家的前途就更加光明。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喜:快乐、高兴。六四从初级教育开始改造一代人的思想,这样不用一二代,人们就会接受新的纲常秩序,在快快乐乐的氛围中生活。

六五:豮豕之牙,吉。

豮(fén),阉割。豕(shǐ),猪。豮豕,阉割过的猪,又称去势的猪。对于动物而言,阉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圈养和育肥,阉割后的猪通常体重增加、性情温顺。无妄九五之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同化、统治,周朝已经站稳了脚跟,一些零星反抗已经成不了气候。在此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反抗运动成功不了的原因:阉割过的猪口中的牙齿,不会伤人。

对于一个民族,阉割有许多方式,比如文化阉割、信仰阉割、经济阉割、军事阉割。对于亡国之民族,紧跟着的往往就是种种阉割,打击这个民族的信心、摧毁这个民族的基础,使之成为文化上残疾、经济上依赖、政治上劣等的群体。而这样的群体,才能让统治者放下心来。从这一卦可见,作者的着眼点始终围绕着如何巩固政权,以达到长治久安。至此,上一朝代的元气殆尽,彻底没有了翻身的可能。关于“豮豕之牙”,帛书昭力篇解释为“成而不用,言国修兵不战而威之谓”,笔者不取此论。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庆:祝贺、庆贺。可喜可贺,值得庆祝也。此时局势终于安定,可以松一口气了。

上九:何天之衢,亨。

经过前面种种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家终于处处生机,进入了政治清明、经济富庶的太平盛世。何,什么。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这是几重天上的道路啊,那么地四通八达,可以任意驰骋。这样的局面,政局当然亨通顺利了。

这个“亨”字,如果从六爻贯穿下来看,意味就深远了,全卦六爻的种种努力,最终就是为了得到“亨”,即政权的稳固。政治清明是两利之选,民众得小自在,统治者得大亨通。至此,宗周在殷商废墟之上建立的政权终于巍然屹立于历史的时空中。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政令畅通无阻,国家秩序井然也。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通常把“闲”解作“娴”,熟悉、熟练的意思。全句理解为:良马奔驰,应当于艰险中守正。只有熟练掌握驾车和防卫的本领,才能出去做事。

家人初九:闲有家。“闲”也能通“娴”么?当然不能,实际上也不见有这么解释的。真相令人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战争是非常时期,兵民比例远高于和平时期。中国目前的兵民比例大约是580∶1左右,古代一般是80∶1左右,古代战时的兵民比例却经常超过10∶1,再加上政府支出,常年保持这样的重负必然是民不聊生。所以每当战争结束局势稳定后,执政者第一要务就是裁军。“良马逐”,形容此时经济建设蒸蒸日上。要想保持这个良好势头怎么做呢?就要“闲舆卫”。“舆卫”,从来都是指古代的兵车战阵,而不是平常的车马。“闲”,栅栏。用栅栏把舆卫圈起来,犹如收进仓库也。把多余的战车封存,让多余的士兵复员,这样做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

27、28卦白话

第二十七卦颐下震上艮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颐:饮食。

卦辞:税赋之道,多动脑则吉。参考历代的做法,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税收政策。

初九:发扬传统。舍弃你灵龟般的修炼,去羡慕我的美食,凶。

六二:与民生息。不停地吃,有违普通人的正常饮食规律,这样征税凶。

六三:合理赋税。饮食无规则,这种想法凶。什么时候也别这样子,没什么好处。

六四:严格纪律。不停地吃,吉。这时旁边有老虎紧盯着,试图抢掠食物,不要被它抢走。

六五:谨慎探索。违背常规,小范围尝试其可行性则吉,不可以太冒险。

上九:统筹全局。遵循饮食之道,任何险境都能吉祥渡过,就能挑战一切困难。

税收政策。

第二十八卦大过下巽上兑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九三:栋桡,凶。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大过:大的超出。

卦辞:负荷过大,大梁会被压弯。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则亨通。

初六:敬慎勤俭。用白茅垫祭品,不要轻忽。

九二:循序渐进。枯杨冒出嫩芽,老头娶了少妻,不要急于求功。

九三:减轻压力。大梁弯曲,凶。

九四:加强监管。大梁隆起,吉祥,有其他情况则惭愧。

九五:切合实际。枯杨又开花,老妇嫁给少男。不要犯这样的错,也不要赞赏这样的事。

上六:稳步前进。涉水太深淹没头顶,凶,不要犯这样的错。

矫枉归正。

19—28,执政治国。

27颐卦雅正

【题解】颐,下巴,脸颊,腮。指下腭骨,即下牙床。人咀嚼食物就要用到颐,食物是身体之必须,所以颐引申有保养的含义。本卦中颐指下巴运动,即吃东西,以此比喻国家税收,过去叫皇粮国税,税制一直是国家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焦点。中国赋税制度起源甚早。《史记·夏本纪》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说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已有了征收贡赋的制度。西周时税法则更加完备,《周礼·大宰》记载:“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余之赋。”时间顺序上,颐、大过与上一对卦(无妄大畜)几乎是同步的,只是角度不同,不是前后关系。

?瘙椇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