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多识广
4362700000010

第10章 养生保健(4)

过量摄入牛奶及长期服用过量钙盐或碱性药物(如小苏打)的人,会引起高血钙、碱中毒的综合症。患者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乏力、畏食、口渴、多尿和肾绞痛等症状,严重的还可有精神抑郁或错乱的表现。

而老年人如吃了过多的牛奶或奶粉,还会引起小肠胀气、腹痛、肠鸣及腹泻等一系列症状。

21.老年人不宜吃菜籽油

菜籽油虽然是植物油,但它富含一种长链脂肪酸,叫做芥酸。如果长期食用菜籽油,会因芥酸过量蓄留,而容易引起血管壁增厚和心肌脂肪沉积。

青少年保健

1.让孩子长得更高

慢性腹泻、营养不良、肾炎、结核病、佝偻病等疾病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并会增加人体消耗量,从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身高的增长。因此,孩子要少生疾病。

由于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在孩子睡眠时分泌得更多,因此,为使孩子身高增长快,必须使其睡眠充足。

要保证孩子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能够满足孩子骨骼和肌肉增长的需要。由于肉、鱼、牛奶、鸡蛋、禽类、香菇、大豆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应尽量让孩子多进食这一类的食物,否则,因缺少蛋白质,孩子的生长发育就可能会停滞。

体育活动可以增加骨头两端血液的供应量,使骨头得到足够的营养。因此,可让孩子多参加弹跳活动、打篮球、游泳、体操、吊环等对长身高有帮助的体育锻炼。

硫酸锌糖浆、苯丙酸诺龙、丙酸睾丸素等药物也能帮助孩子长高,但这类药物的服用必须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可助儿童长高的食品

蛋白质、维生素D、锌、钙、磷、镁等营养成分,可以供给骨骼增长所需的能量,使骨骼长得更长,从而让孩子长高。所以,要多吃含有这些营养物质的食品。

各种粮食、瘦猪肉、鸡蛋黄、肾脏、肝脏、牡蛎、蛤、鱼类、海蚌、牛奶、大豆及豆类制品、牛肉、虾米皮、海带、花菜、荠菜、苋菜、芝麻、瓜子、花生、橄榄蚕豆、红小豆、大白菜、紫皮萝卜、白萝卜等都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3.别让孩子成为“恒温儿童”

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条件,使许多孩子一年四季都生活在20~25度的恒温环境里。“恒温儿童”最大弱点是对温度的变化难以适应,在季节交替的时候,特别容易得病。

从夏天开始,就应该让孩子经常到大自然中去玩,父母可以带孩子爬山、游泳。冬天可以去滑冰、打雪仗,孩子的心情会愉快,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到了秋天,不要一下子把孩子捂得太严,应慢慢加衣服。

4.青少年久坐沙发不利健康

青少年久坐沙发,会直接影响腰部肌肉和骨骼的变化,它还会给背部肌肉施加某种不正常的压力。久而久之,会引起骨胶原过量生长,骨胶原过量地侵入肌肉,腰部肌肉便会产生疼痛。继续下去,会导致腰肌劳损,骨骼发生变化。

5.多吃水果孩子不易患癌

小时候吃水果多的成年人,很少会患肺癌、肠癌以及乳腺癌。儿童时期的水果摄入量对成年后防止患上癌症,能够起到长期的保护作用。

这因为水果富含抗氧化剂,是一种防止老化的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均能防止基因发生病变,从而预防了癌症的发生。

6.多吃蔬菜使孩子情绪稳定

蔬菜中的钾有助于镇静神经,安定情绪。相反地,动物性食物,或食盐、味精、小苏打之中的钠会使神经兴奋。

要让儿童喜欢吃蔬菜,家庭主妇一定要多动脑筋,变化蔬菜的烹煮方式,例如将胡萝卜等根菜类做成签或丝状,或磨成酱,加入肉馅中,或添加于汉堡的碎肉中,制成水饺、汉堡或其他食物,不但小孩爱吃,大人也一样受益。

7.孩子贪吃易伤脑

人在进食时,要通过胃肠道分泌的胃液来吸收,若一次进食过量或一刻不停地进食,消化道的血管就会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使身体内大量的血液,包括大脑的血液“调运”到胃肠道来。

而充足的血液供应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前提,若大脑经常处于缺血状态,其发育和智力必将会受到影响。

8.中小学生课间应加餐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高峰期,为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及时补充更多的营养物质。因此,中小学生课间应加餐。课间餐的食物可以是面包、牛奶、饼干、鸡蛋、包子、豆浆、糖块等。

课间加餐也要注意适量,否则会影响午餐的食欲,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和学习。一般认为,课间餐应相当于早餐的一半或午餐的1/3,占全天总热量的10%~12.5%。

婴幼儿保健

1.胎儿超重埋下健康隐患

新生儿体重以3公斤为宜,太瘦太胖都不好,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就属于病态了,并给孩子未来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肥胖的胎儿不仅会导致母亲难产率增加,婴儿出生时容易出现骨折等产伤,而且为其成年后发生慢性疾病埋下隐患。

体重超标的新生儿,最容易发生产后低血糖、红细胞增加和高胆固醇血症,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出现肥胖、高血脂,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比一般人多。

2.分清婴儿3种哭声

1.生理需求的哭。

生理需求的哭,往往可能是尿布脏了或湿了,喝奶时间要到了,渴了,太热(会流汗)了或太冷(会手脚冰冷)了,太吵了,光线太亮了或是太暗了。

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哭泣,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满足婴儿的要求就可以了。

2.心理需求的哭。

心理需求的哭声比较小,甚至会盯着大人或伸出双手,就表示他只是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这时你只要逗着、哄着他玩就可以了。

3.病理状况的哭。

假如婴儿身体不适引起疼痛的感觉时,不会说话的婴儿一定用肢体语言和哭声来表达。此时他会握拳、蹬腿、烦躁不安,哭声特别尖锐或凄厉,这时就应该警觉是病理状况引起的哭泣,必须请医师诊治。

3.婴儿喂养10项注意

1.吃母乳的婴儿生后2~12个月后,可逐渐让婴儿吃蔬菜汁、果汁、煮蛋黄、米汤、鱼肝油、维生素C、软粥、软面片、青菜、肉汤、豆腐、鸡蛋羹、软饭、馒头饼干等。

2.每次最好加吃一种食物,吃习惯了再加第二种,每次喂量由少渐多,但不要过量。

3.喂辅助食物。最好在喂奶以前,这时婴儿胃里是空的,容易接受食物,也易于消化。

4.注意小儿消化情况,如消化不良,辅助食物应减量或暂停。

5.喂奶期间,母亲要注意营养,以便让乳汁充足。

6.乳母要经常保持乳头卫生,勤擦洗,勤换衣,喂奶前要洗奶头。

7.喂奶次数一般隔3~4小时喂1次,夜间最好不喂。

8.每次喂奶后,将小儿放在肩头,轻轻拍打婴儿脊背,使吞进去的空气从胃里排出来,以免吐奶。

9.白天每喂两次奶的中间喂1次水,但不要过多。每天给婴儿喂水时,可加少量食盐。

10.婴儿3个月后,应有意识地让婴儿养成吃东西的习惯,为断奶打下基础。

4.小儿发烧要保护眼睛

孩子在高热时,体内消耗很大,如维生素A供应不足,加上细菌感染,白眼球就会因营养障碍而发生干燥,继续发展,黑眼球就会变白而混浊,甚至软化穿孔失明。

所以,孩子在发高热时,家长要经常用干净毛巾擦眼屎,滴些眼药水,以免角膜引起感染。同时,给小孩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增加眼睛的营养,如鸡蛋、牛奶、猪肝、胡萝卜、鱼等。并随时注意孩子的眼睛,发现有不正常的变化,应尽快送医院诊治。

5.怎样喂婴儿吃药

婴儿不像大人,生病时是非常磨人的,而喂他们吃药,更是一项苦差事。这时,可稍微摁压婴儿的小脸颊,婴儿嘴巴就会自然地张开,也就能轻轻松松地喂他们吃药。

6.正确对待婴儿流口水

婴儿到了4个月左右,由于此时从吃母奶渐渐过渡到吃一些辅助品,食物的刺激会使唾液腺分泌的口水增多。

而婴儿口腔容量小,又不会节制口腔内过多的口水,所以当婴儿从躺着转换成坐或站立时,口水容易流出来。此时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此外,当6~7个月时,婴儿的乳牙萌生,口水的分泌也会因刺激三叉神经而增加,此时,由于婴儿不能借吞咽反射来调节口水,因此,口水也容易流出,不需处理。

但如果出现下巴、口角发炎的现象,甚至溃烂,就应去医院看医生。

7.红糖水对治幼儿便秘有益

幼儿经常因为挑嘴偏食的坏习惯引发腹胀便秘,这时可将一小匙红糖加入适量的开水中,搅拌均匀,温度适宜后即可服用,重复两三次便可解除便秘。

8.小儿夏季饮食的调节

有一部分小儿一到夏季就会出现低热,这与小儿自身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健全有关。在饮食上,应多吃具有清凉作用的食物为宜。

宜进食荷叶粥,即用粳米煮粥,待粥快好时加入切细的新鲜荷叶一张,煮沸即可食,可清热祛暑;饮料以果汁为宜,如榨西瓜、番茄汁当茶饮。

9.梨粥有利于小儿健康

小儿适应能力较差,夏秋之际,天气稍有变化,就会导致感冒。可以取400克梨,洗净切片,加水2000毫升,煮取1000毫升梨子汤,去渣,加粳米60克,煮米粥吃,数次便可好转,经常食用,还可提高小儿的食欲。

10.茶水可护小儿舌头

小儿舌头容易上火,会给小儿饮食带来不便。如果每天上、下午将茶叶泡成淡茶水,用医用纱布蘸茶水给小孩擦洗舌头,每日3~5次,即可解除这一烦恼。

11.蒜瓣可助出牙

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就会脱掉乳牙,再长出新牙。如果新牙长时间不能长出,可用鲜蒜瓣的切断面磨擦换牙处的牙床,可促进出牙。

12.香油可以呵护婴儿皮肤

在为宝宝撤换尿布时,人们总要擦净或洗净孩子的小屁股,然后掸上点爽身粉,以防渍着孩子的皮肤。其实这种做法不那么理想。粉物吸水力强,反而容易浸渍婴儿皮肤。如果将香油倒入一只小瓶内,用棉花棒蘸点香油涂抹婴儿的臀部、会阴处(男婴一定要涂抹到睾丸下部及两侧),最后涂肛门。一层薄薄的香油犹如塑料膜,对婴儿皮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够避免或减少皮肤被渍的现象。

此外,如果婴儿上了火,鼻腔内粘稠涕液增多,影响呼吸,千万不要给孩子硬掏,可用细棉花棒蘸香油轻轻顺进鼻孔里点擦一下,孩子一打喷嚏,粘液即可滑出。

13.小儿生痱子后的4忌

一忌搔抓。因搔抓会引起细菌感染,变成痱毒和脓疱疮。

二忌脱衣。脱光衣服使皮肤少了一层保护,更容易受到不良刺激,使痱子只增不减。

三忌衣服窄小。小儿的夏衣应柔软宽大,便于汗水蒸发。如果衣服窄小或质地过硬,会不断地摩擦刺激皮肤。

四忌冷水洗身。用冷水刺激皮肤,毛孔立即闭塞,汗液蒸发不出来,会使痱子加重。

14.吃苹果对儿童记忆有益

苹果不但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质、糖类等构成大脑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含有增强儿童记忆力的锌。

如果食物中的锌减少,幼童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就会受到严重损害,这种损害可持续到成年。

15.幼儿进餐用筷子健脑益智

用筷子夹取食物时,牵涉到肩、胳膊、手腕、手指等部位的多个关节、多块肌肉。这些关节和肌肉,只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夹取动作。

手指尖的触觉灵敏度最高,手和手指的动作精细灵巧,经常训练能促进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生理活动,从而提高人的思维活动能力。

3~5岁幼儿进餐时,训练他们用筷子进餐,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有助于健脑益智。

16.亲吻孩子别嘴对嘴

在成人的口鼻中寄生着许多细菌和病毒,但儿童尤其是婴儿的口腔内细菌少,婴儿对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当母亲亲吻孩子时,往往把病菌和病毒传给了孩子,使之容易患上感冒、疱疹、结核等。

17.夏季小儿睡觉防凉诀窍

夏季小儿睡觉时,腹部最易受凉,会引起感冒或泻肚。为防着凉,可用毛巾或汗衫叠成两三层,塞进穿着的短裤内,遮盖住肚脐及四周,即使熟睡翻身时也不易脱落,这样可防止着凉。

18.紧张环境影响孩子智商

和睦家庭中的孩子,比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智力商数高。长期处于紧张环境之中,对智商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本来就很紧张的儿童,难以承受额外的情绪压力。

四季保健

1.克服春困4招

1.注意饮食。

春天阳气渐旺,应多食辛甜之品。此外,温食也有利于护阳,因此姜、葱、韭菜、胡萝卜、菜花、小白菜和柿子椒等蔬菜宜常食。

由于寒凉、油腻、粘滞的食物对阳气有损害,故应尽量少食。

2.注意起居。

春天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并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注意居室新鲜空气的流通,还要注意劳逸结合。

3.保证适量的活动。

郊外春游和呼吸新鲜空气,能改善人的大脑皮质功能,从而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因此应尽量参加一些野外活动。

另外,人体内在的节奏也会因外界的刺激而发生改变,因而可使大脑中枢神经迅速进入清醒状态,从而消除困倦。

4.注意锻炼。

做体操、慢跑、打太极拳等轻柔舒缓的活动,能疏筋活血,使阳气升发。

2.春季调养从吃开始

1.高热量高蛋白原则。

早春气温较寒冷,所以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物质。

早春期间还需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

2.抗病抗毒原则。

春天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有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胡萝卜、苋菜等新鲜蔬菜。

柑橘、柠檬等水果也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

3.少酸增甘原则。

春季为肝气旺之时,应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4.要注意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

儿童在春季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有利于生长发育。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也应注意补钙,以补充春天因工作时间与内容、强度与幅度随之增加而致对钙的正常生理需要量。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虾皮、豆制品、海带、鱼干、牛奶等,其中牛奶中所含钙的吸收率最好。

3.盛夏不宜多饮酸味饮料

酸味饮料多以柠檬为主要原料,加入食糖、糖精及食用色素配制而成。如过多地饮柠檬汁、酸梅汤等酸味饮料,大量的有机酸进入人体,会产生过多的酸血症。

尤其在盛夏,人体大量出汗,随汗液失去了许多钾、钠、氯等电解质,致使肌肉酸痛无力。这时,如果饮过多的酸性饮料,人会更加感到乏力。盛夏应多饮含盐饮料,汽水也是较好冷饮之一。

4.“夏练三伏”要因人而异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如果此时还进行体力活动,则出汗量就会大增,而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又使汗液蒸发无法快速进行,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就受到限制,热量积蓄在体内,就有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

所以,当气温在33摄氏度时,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早晨进行锻炼,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

而当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5.吃姜的好处

1.增进食欲。

由于夏天炎热,人体受暑热侵袭,喜吃寒凉食品,夜间又感受夜寒,易产生暑湿,影响脾胃,所以夏季人们胃口不好,少食厌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