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写给青少年的书)
4360800000011

第11章 春秋战国(6)

赵武灵王又说:“我军与胡人(北方少数民族)交战时总是失利。他们的衣服很短小,袖子很窄,打仗时占了很大的便宜。所以我在国内推行胡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你看可好?”楼缓说道:“您的办法真是太好了!咱们学习胡人的衣着,一定能改变在战场上被动挨打的局面。既然胡人的服装对打仗有利,为什么不学习他们?”

赵武灵王说:“我们不但学习胡人的衣着,也可以学习胡人的作战方式。我们是利用战车作战,而胡人是骑马作战,比我们要灵活机动得多!”楼缓也表示同意。可是随侍的其他大臣却说:“楼缓的看法不对!我们祖祖辈辈都穿宽大的服装,没人说不好。为什么轻易地改变衣着?”

回京后,赵武灵王又对大臣肥义说:“我看胡人的服装和作战方式对打仗有利,想学习胡服骑射。但很多臣子反对,你看应当怎么办?”

肥义说:“人们做事情如果顾虑太多,反而不会成功。大王如果真的想学胡人,就不要考虑大臣们的议论,要做就做。古代的帝王就曾经改变过生活习惯。舜曾经学习有苗氏部落的舞蹈,禹在治水时路过‘裸国’,也学他们的样子裸露着上身。”听了肥义的话,赵武灵王终于下了改革旧习俗的决心。

赵武灵王先宣王叔公子成入宫,将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一遍遍地讲给他听。公子成代表传统势力,开始说什么也不愿穿胡人的衣服。可是到后来,他觉得武灵王的话确实有理,也就愿意支持“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大喜,立刻赐给他一套胡服。

群臣一见向来以谨慎守旧著称的公子成也开始穿胡服,知道“胡服骑射”的潮流难以阻挡,从此也穿上了胡服。

于是,赵武灵王下令在全国范围实行“胡服骑射”。很多人听从他的命令,穿起了更适合活动的胡服。赵武灵王还在北部地区召集一些善于骑射的人入伍,又将步兵改为骑兵,甚至还收编北方少数民族的武装。这样,一支赵国铁骑终于建立起来了。

当时,中原各国都崇尚礼乐,以中原文化为正统。而赵武灵王却认识到中原文化的不足,进行改革,这说明他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胡服骑射”的改革收到了很大的成效。赵武灵王统率着赵国骑兵,不但打败了中山,而且战胜了林胡、楼烦等胡人部落,迫使他们向北迁移,得到了几千里的土地。

可是,赵武灵王过早地交出了权力,让儿子赵惠文王继承王位,自己自称“主父”。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在与赵王夺权的斗争中失败,逃入武灵王的沙丘宫中。赵惠文王派公子冲入沙丘宫,杀了赵章,并将皇宫包围起来。结果,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乐毅伐齐

燕王哙是燕国的国君,他信任丞相子之,君臣之间关系很好。公元前318年,燕王哙想效仿尧、舜禅让,就将王位让给子之。子之即位后,肆意搜刮民财,本来还算井井有条的燕国,在他的治理下变得混乱不堪。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统率军队讨伐燕国。燕国的老百姓恨透了子之,反而帮助齐军打燕国军队。结果,齐宣王占领了燕国全境,燕王哙、子之死于乱军之中。

可是,齐国军队比子之还坏,他们得胜之后,就在燕国烧杀抢掠,燕国百姓对齐宣王非常失望。齐宣王想霸占燕国的土地,可是其他各国都不同意,他只好带兵回国,由赶回燕国的公子职继位。公子职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以后,看到国家被齐宣王糟蹋得十室九空,田地荒芜,心中非常难过。燕昭王一面带领百姓恢复生产,一面造了一座“黄金台”,招徕天下人才,想兴燕灭齐。

贤士郭隗给燕昭王出了个主意:“您既然想招徕人才,就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您是个尊重贤才的明君。我本事不大,水平不高,可是,您如果给予我特殊的礼遇,天下的贤人就会了解您的礼贤下士之风,抢着来燕国听用。”

燕昭王觉得郭隗的主意很好,就给郭隗高官厚禄,为他盖了一座豪宅,并把他当成老师,处处尊重他。结果,不到三年,众多贤能之士云集于燕国,为昭王所用。

这时,魏国派大夫乐毅到燕国出使。燕昭王知道乐毅的本事很高,就格外尊敬他,把他当做长辈一样看待。乐毅早就听说燕王是个敬贤之君,今日一见,竟然是见面胜似闻名,就留在燕国辅佐他。

燕昭王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乐毅真是天下奇才,就拜他为亚卿,将国家大事都托付给他。燕昭王想要讨伐齐国,乐毅却对他说:“现在我们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应当积蓄力量,等待最好的作战时机。如今之计,是要与其他国家巩固关系,使齐国陷于孤立,同时还须与齐国结好,不让齐王对我们有所防范。”

过了几年,燕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齐宣王逝世,登上国君之位的齐湣王残暴不仁,经常侵扰弱小国家,遭到诸侯怨恨。

燕昭王对乐毅说:“先生,齐国已经发展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我们可以讨伐它了吧?”乐毅却指出:“虽然齐国自取灭亡,可光靠咱们一国之力,仍然不能打败齐国,必须联合各国力量共同伐齐。”燕昭王对乐毅的看法深信不疑,就派乐毅游说赵王,再派使者去楚、魏两国商谈合兵事宜。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将,命他讨伐齐国。乐毅率领秦、赵、魏、韩、燕五国军队,猛攻驻守在济水的齐军。齐王得知消息,与大将韩聂率齐国主力部队去救。可是韩聂不是乐毅的对手,被乐毅的弟弟乐乘杀死。齐王无奈,率领军队逃回都城临淄。

乐毅指挥五国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临淄,齐王逃往莒城。燕昭王大喜,亲自跑到济水犒赏三军,还封乐毅为昌国君。乐毅兵分五路,攻占了七十二座城池,并将这些土地全部划入燕国境内。

火牛阵

齐湣王逃到莒城后,继续作威作福。楚国大臣淖齿带兵来救,齐湣王竟然把他杀了。莒人杀死了淖齿,紧守城池。这时,太子田法章在莒城即位,他就是齐襄王。当时齐国的土地都被乐毅占领,只剩下莒城、即墨两座城池。即墨军民为了保住城池,都推举田单做他们的首领。

田单是齐国的远房宗室,原本是临淄的市掾,专门管理市场。燕国军队攻打临淄时,田单命仆人将车轴两端突出的部分截去,再用铁皮包好。城破之日,人们争相逃命,路上一片混乱。很多人因为车轴头被挤断,只得步行,被燕军活捉。而田单的族人,因为使用了田单改进的车子,安全地到达即墨。

即墨军民觉得田单很有办法,就让他指挥军队。田单当了即墨的大将军之后,就将家人、亲戚、仆人都编入守城部队,并加紧训练军队。他一点不摆将军的架子,和士兵们吃同样的饭。经过田单的严格训练,即墨军队提高了战斗力,大家的抗敌信心更强了。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逝世,其子惠王即位。这时候,乐毅还没有攻下莒城和即墨。田单觉得要战胜敌军,必须挑拨燕惠王与乐毅的关系,使燕国军队失去才高智广的统帅。于是,他制造谣言,说乐毅迟迟不攻下即墨,就是想在齐国自立为王。

谣言传到燕国后,燕惠王果然中计,下令免去乐毅的职务,改由骑劫统率燕国军队。乐毅本来是赵国人,见燕惠王已经不信任自己,就离开齐国,到赵国去了。燕国将士们见统帅无罪免职,心里都不服气。骑劫领兵后,亲自攻打即墨,而田单早就想好了对付他的办法。

没过多长时间,田单就让老百姓散布谣言:“如果燕人削掉俘虏的鼻子,齐国士兵心中一定害怕,就不敢打仗了!我们的祖坟都在城外,要是燕国军队挖坟掘墓,那可怎么办呢?到那时,齐国军队也只好向燕国投降了!”

愚蠢的骑劫听到这些谣言,竟然割去了俘虏的鼻子,又将即墨人祖先的坟墓挖了,不但借机掠夺陪葬品,还把尸体烧成了灰。即墨的将士们见到这种情况,全都咬牙切齿,并主动向田单请战。

田单又命人冒充即墨的富户,去贿赂骑劫,说:“现在城里的粮食没有多少了,士兵和百姓都很惊慌。田单很快就要投降贵国了。您接受投降之后,如果保护我一家的安全,我感激不尽。”骑劫和燕国士兵以为他说的话是真的,就不再防备田单,只等齐军归顺。

田单在城中找了一千多头牛,将绘有彩色龙纹的大红绸披在它们身上,将锋利的尖刀紧紧捆在牛角上,牛尾巴上则扎上浸透油脂的芦苇。田单还命人乘夜在城墙根挖了几十个洞。这天晚上,燕军将牛尾巴上的芦苇点燃,赶牛出城。五千名身穿奇异服装、扮成神兵的士兵紧随其后。这样,一座“火牛阵”就形成了。

这些牛因为尾巴被烧,难以忍受疼痛,就拼命向前跑去。燕国军队见一片大火向他们移动,一群牛冲进大营,心中十分害怕,四散逃走。他们互相践踏,死伤者数不胜数。骑劫在乱军之中被杀。

田单见燕军兵败如山倒,就率领军队在后紧紧追杀。各地的军队看到燕军吃了败仗,都反叛燕国,向田单投降。没过多久,被燕国夺取的七十二座城池都被田单收复。田单没有自立为王,而是亲自到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临淄。齐襄王论功行赏,封田单为安平君。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国得到了一块稀世美玉——和氏璧,就派使者对赵惠文王说:“我非常喜爱和氏璧,为了得到它,想用十五座城池与您交换。不知道您意下如何?”那时候,秦国强大,赵国弱小,赵惠文王不敢不答应,可又怕秦国得到了美玉,又不给赵国城池。

于是,赵王与群臣一起商议,应该如何对付秦国。大臣们想了半天,也拿不出主意。赵王的宠臣缪贤说:“臣府中有一个名叫蔺相如的门客,很有才华,可以找他来商量商量。”

赵惠文王就派人到缪府将蔺相如请来,让他谈谈对此事的看法。蔺相如说:“如果我们甘心受秦国的骗,实在有损国威。如果您相信我的话,可以让我带和氏璧入秦。假如秦国真的要拿十五座城池来换,我就把璧留下;如果他们毫无诚意,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赵惠文王没有别的办法,就将和氏璧交给他,让他到秦国走一趟。

蔺相如来到秦国都城咸阳,秦王在大殿接见他。蔺相如走进大殿,将和氏璧献上。秦昭襄王终于见到这块稀世宝玉,高兴得不得了,放在手里反复把玩。把玩之后,秦王还让自己的宠臣们观看,宠臣们看完后,秦王又将宝玉送入后宫,让妃子们观看。过了好一阵,和氏璧才被捧回大殿。

蔺相如看到秦王只知欣赏美玉,根本不提十五连城的事,就知道他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只想强夺宝物。他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对秦王说道:“大王有所不知,和氏璧虽然是上等美玉,但其上仍有瑕疵,不细心看真看不出来,请允许我给您指出来吧!”

秦王想知道美玉上的瑕疵在哪儿,就让人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接过和氏璧,身子向后退了几步,紧靠住殿柱,怒容满面地说:

“当初大王派使者入赵,提出用十五连城换和氏璧。赵国的大臣都觉得大王在欺骗赵国,赵国不能拿国宝白白送人。我却认为普通百姓都能遵守诺言,一国之主岂能说了不算,于是力劝我家大王答应贵国的请求。现在和氏璧已经献上,您却没有半点诚意交出十五连城,显然想欺骗赵国。如果大王一定要强取宝玉,我的脑袋与和氏璧将在柱子上一齐撞碎!”

秦王怕他真的毁掉宝玉,就说:“蔺先生,您这样做非常不好。孤王是守信之君,怎能欺骗赵国。”说着,他装模作样地叫人取来地图,把十五连城指给蔺相如看,想用这种方法将和氏璧骗到手中。

蔺相如看透了秦王的伎俩,说道:“大王若真心想要这宗宝贝,必须斋戒五日,微臣方敢把宝物献上。这块宝玉到底不是寻常之物啊!”秦昭襄王满口答应下来。

蔺相如回到馆驿,认为秦王绝不会交出城池,就命人带着和氏璧逃回赵国,自己留在秦国与秦王周旋。五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秦王在宫中举行受璧仪式,蔺相如泰然自若地参加仪式,对秦王说道:

“秦国向来不讲信义,只知欺骗各国。我不敢相信您,已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人们都知道秦强赵弱,大王只要主动交出十五座城池,赵国岂能不将和氏璧献给您?如果您因此想怪罪于我,我也不愿活着回去!”

秦昭襄王听了这话,心中非常生气,可又觉得杀掉蔺相如也无济于事。于是,他只得装出一副笑脸,说道:“先生错怪寡人了,寡人对先生十分尊敬,哪敢怪罪先生呢?”然后,他用隆重的礼节将蔺相如送走了。

这一次,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下大功。回国之后,赵惠文王封他为上大夫,从此对他格外信任。

将相和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突然派人约请赵王在渑池相会。赵惠文王虽然觉得秦王可能会在渑池为难他,但不去赴会又会遭人轻视。他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去,并让大将李牧带五千精兵随行,蔺相如也一块儿去。老将廉颇则统率军队驻守在秦赵边境,防备秦军袭击赵国。

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后,秦昭襄王摆下酒席,请赵惠文王饮宴。宴会期间,秦王明明没有喝醉,却借酒撒疯,要求赵王为他鼓瑟。赵惠文王迫于无奈,只好演奏一曲。秦王很得意,吩咐史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命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见秦王如此无礼,就手拿瓦缶,跪在他面前说:“我家大王听说您对音乐也很喜欢,善于击缶,所以请大王演奏。”秦昭襄王一向骄横,见蔺相如敢提这个要求,脸色都变了。

蔺相如愤怒地说:“大王既然已经欣赏了我家大王的演奏,只有击缶助兴才符合礼尚往来之道。现在我与大王之间的距离只有五步,我在顷刻之间,就能将身上的鲜血溅到您的龙体上!秦国的兵马虽多,又怎能阻止得了我呢?”

秦王怕蔺相如真的对自己不利,只好击缶。蔺相如叫赵国使者记下:“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令秦王击缶。”整个宴会上,赵王与蔺相如始终不卑不亢,没有失掉国家的尊严。赵王回国后,封蔺相如为上卿,执掌丞相的职权。

廉颇见蔺相如的地位在他之上,非常生气,就说:“我是赵国大将,为国家东挡西杀,立下盖世功勋。蔺相如不过靠着一些口巧舌能之功,竟然窃居高位,位压朝班。我一定让他知道我的厉害。”

蔺相如听说了廉颇的狂言,于是尽量不与他见面,避免发生冲突。一天,蔺相如坐车上朝,在路上与廉颇乘坐的车辆相遇,忙叫车夫将车子赶到旁边的小巷,让廉颇先过。事后,蔺相如的门客说:“蔺大人,您这样做,岂不是把廉颇当成老虎?此事传扬出去,是要被老百姓耻笑的。”

蔺相如说:“那你想一想,是廉老将军厉害,还是秦王更厉害一些?”门客说道:“当然是秦王更加厉害。”

蔺相如说:“我曾经在咸阳、渑池两次责备秦王,让他丢尽脸面。既然我连性如虎狼的秦王都不害怕,还会害怕廉老将军?现在,秦国之所以不敢进犯赵国,是因为我国文有本相,武有廉将军。如果我们一将一相明争暗斗,对赵国没有丝毫好处,反倒会让秦王高兴。假如秦王趁我国出现纷争的机会攻破赵国,那时悔也迟了!”

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觉得自己做错了,非常惭愧。他脱掉上身的衣服,背着荆条,跑到相府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就跪下说:“我这个人太粗鲁,只知道凭一时意气行事,把您给得罪了。可是您是个宽厚之人,对我一再包容。我实在没有脸列于朝堂之上,请您打我两下,出出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