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清华管理课
4359600000016

第16章 文化管理(1)

从管理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文化管理是对科学管理的新发展,是管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管理实践应当充分体现文化管理的基本精神。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企业,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

人的天职就是工作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工作是人与生俱来的职责和功能,人来到世上,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一个人活着,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是人的天职。

工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至今仍保存完好,它是最有效的心灵滋补剂,是医治精神疾病的良药。美国心理学家马修斯说:“勤奋工作是我们心灵的修复剂,可以让生理和心理得到补偿。可惜的是,人们常常只对受人关注的行业和职位感兴趣,而不再愿意经受艰辛劳作的磨炼。但是,它却是对付愤懑、忧郁、情绪低落、懒散的最好武器。有谁见过一个精力旺盛、生活充实的人,会苦恼不堪、可怜巴巴呢?英勇无敌、对胜利充满渴望的士兵是不会在乎一个小伤的。出色的演说家不会因为身有小恙就口齿木讷、词不达意的。这是为什么呢?当你的精神专注于一点,心中只有自己的事业,其他不良情绪就不会侵入进来。而空虚的人,其心灵是空荡荡的,四门大开,不满、忧伤、厌倦等各种负面情绪就会乘虚而入,侵占整个心灵,挥之不去。”

人来到这个社会,就应为这个社会做些事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点痕迹。你把精力奉献给你所从事的工作,这个痕迹就一定存在,或深或浅。而到了我们交出接力棒时,就能无愧地说:“我今生无悔,因为我尽力了。”

工作是人们从事的一种社会活动。在人类还没有达到按需取酬的理想社会时,工作还是人们养家糊口的基础。因此,从事一项工作,既是其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也是自身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时,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天地的精英,同样具有他与生俱来的职责和功能,人来到世上,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和安排。“工作是幸福的”,这是一位哲人说过的话。这种幸福不是来源于工作能给我们个人带来多少财富,而是来自工作本身。工作是人的需要,是人的天职。珍惜自己的工作,敬重所从事的职业,这样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的人才能被组织所重视,个人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成长,唯其如此,才能在职业中感受到幸福,感受到快乐。

从大一到大三,清华大学生小杨做过近10份兼职工作,有时工作比学习更繁重,但成绩从不落后。在工作中,她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小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肯德基打工。一小时5.9元的报酬或许并不丰厚,但这份工作稳定而且非常自由。功课忙时她一周去两三次,寒暑假则每天都去,连续站七八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时还加班。小杨的悟性非常好,没过几天工作就十分熟练了。

在肯德基打工的同时,小杨还在蛋糕店工作。工作的时候,小杨能集中注意力,耳明眼亮手快,同时听几个人说话,按栏目同时写几份收据,速度能快上几倍。

小杨另外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和每个人融洽地相处。大学初期的青涩早已不见了踪影。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她学到了很多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在和朋友的交往中,她变得越来越自信和开朗。

在校内也经常可以看到小杨工作的身影。打扫教室、做宿管员、设立区长信箱、帮助同学们反映情况,还请民警来学校作讲座,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两年兼职,小杨赚足了生活费,还赚了一部分学费,现在还有个私人“小金库”。然而,在兼职过程中她获得的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自信与经验。在毕业后其他人忙着四处找工作时,小杨早已经被学校推荐到某大型外企工作了。

比尔·盖茨说:“我只敬重两种人,没有第三种。第一种是不辞辛劳的劳动者,他们勤勤恳恳,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活出了人的尊严。我非常敬佩那些从事繁重劳动的体力劳动者。我钦佩的第二种人,是那些为了人类能有一个独立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而孜孜求索的人。他们的劳动不是为了一日三餐,却是为了增加生命的养分。稍事劳作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难道就不需要用艰苦而又神圣的劳动,去换取轻松愉悦的精神生活和内心自由了吗?我只敬佩这两种人,其他的人都是废物和社会的渣子。”

工作对自我评估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工作使我们觉得自己是能干的、有用的,被社会重视的。工作是决定我们社会地位的主因,而别人也常常从父母的职业来判断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因此,失业不只代表失去薪水,同时其社会价值也可能受到他人否定。失业使我们感到迷惘、感到自己是没用的。就连那些年老退休的人,不再工作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谋取一份职业,从事一项工作,既是其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也是自身生存繁衍的需要。因为,工作是人的天职,是维系人类命运的根本。因此,每个人必须竭尽全力,勤奋工作。

清华管理课强调,工作能够填充人们的空虚,给人带来快乐;工作能够让黯淡无光的生活大放异彩:让人活出价值;工作能够改造世界,给人以尊严感、成就感。只有勤奋地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是最受欢迎的人。

公司就是你的船

企业是员工发展的载体,企业的存在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也提供了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舞台。

企业不但是员工之间互相交流、沟通和协作的载体,也是员工学习和展示才华的载体。首先,新员工初到企业都要先参加培训班,以便将书本知识逐步转化为实践知识,之后企业会将其安排到生产第一线,熟悉产品,进入角色,进而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其次,员工一旦进入工作,也就会迅速掌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企业会放手让员工在生产第一线安装部件,调试产品,这样员工也有了提高技能的机会。企业还会安排员工到市场前线实践,直接接触用户,全面了解产品,在现场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这些都是员工永远的财富,即使有一天你离开了企业,企业也不会将这些无形资产收回。

任何一个企业,都在想法构筑一个人人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并不断提升其环境质量。企业是全体员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离开这个载体,再有能力的员工也无法施展其聪明才智。就像一个备受公众认可的优秀演员离开了舞台,他的价值也就体现不出来了。因此,你应该与企业共命运。

在一次清华的MBA培训课程上,主讲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1997年6月,当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接管美国导弹驱逐舰“本福尔德”号的时候,船上的水兵士气消沉,人心涣散,很多人都讨厌待在这艘船上,甚至想赶紧退役。但是,两年之后,这种情况彻底发生了改变。官兵上下一心,整个团队士气高昂。“本福尔德”号变成了美国海军的一艘“王牌”驱逐舰。迈克尔·阿伯拉肖夫用什么魔法使得“本福尔德”号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引用他自己的一本书中的话就是:“这是你的船!”迈克尔·阿伯拉肖夫告诉士兵:“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与这艘船共命运,你要与这艘船上的官兵共命运。”

同样,企业也是如此,它也是你的船,你的每一次航行都离不开它,是它载你驶进浩瀚的海洋,所以你要与它共命运。只有你的船安安稳稳地行使,你才能踏踏实实,如果你的船出现什么漏洞,那么一定会殃及你。因为如果你是乘客,那么,对待企业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旦这条船出现问题,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逃生,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渡过危机。

清华管理课强调,许多员工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与企业只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甚至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置于与企业家或上司对立的地位,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虽然工作与取得报酬有直接的关系,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让这种想法控制你的思想,那么可以断言,危害是极大的。如果船上的水手都有破坏船的想法,那么这艘船不能正常航行的时候,也就是水手随之覆亡的时候。

一个叫王燕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她刚毕业的时候,对职业没有很明确的规划,她是在不断尝试中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是人力资源。后来,她有机会进入到著名的公司——西门子公司工作。工作的前几天,王燕发现自己竟然对机械产品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将具体做些什么工作。

对于王燕来说,虽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不过在她看来,“公司就是我的船”,“从零开始接触一个职业进行学习,也是挺有意思、挺有挑战的。”她慢慢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我特别擅长在我需要做的事情里找到乐趣,把它做完了我就会很高兴,很有成就感。”很快,因为表现出色,王燕被公司派往香港,主持香港地区的资源开发。她在那里发现了全新的广阔天地。

为了员工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一般的企业都会给员工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因为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发展的载体,同时,企业也希望员工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企业的发展。英特尔企业企业文化的6个价值观中有这样一条:成为最佳的工作环境,企业的管理层希望能创造出一个“让员工主动参与企业发展”的工作环境。因此,它的员工都学会运用“建设性对抗”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数据佐证下的不同意见会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只有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在企业里生存的员工才会得到发展,因此,员工应该以发展企业为己任。

清华管理课强调,员工应该树立维护和建设这个载体的意识,只有这个载体越来越大,越来越好,才能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的存在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上,你可以安稳踏实地工作,利用企业提供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你也应该维护和建设这个载体。

与企业一起乘风破浪

如果你想进入一个企业的话,一定要谨慎地选择。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企业并成为它的员工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踏上了一艘船,从此这艘船的命运就和你的命运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企业是船,你就是水手,让船乘风破浪,安全前行,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旦遇到了风雨、礁石、海浪等种种风险,你都不能选择逃避,而应该努力使这艘船安全靠岸。

一家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与企业一起乘风破浪”是员工的最高追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员工关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才能关注自己本身的成长与发展。

如果员工希望自己与企业一起乘风破浪,不能仅仅限于企业约束什么,还要搞清楚企业倡导什么,并从更深的层次上找出企业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原则,从而为完善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打好基础。只有真正融入一个企业之中,与企业一起乘风破浪,才能在职场上实现突破。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不能主动与企业同步成长,不但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而且最终难逃被企业淘汰的命运。

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大企业都把“让员工和企业一起乘风破浪”作为自己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重要手段。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IBM:“没有任何企业会这样对世界产业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和将要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这恐怕是对一个企业的最高评价——探究IBM成功的原因,关心和积极帮助员工的个人成长,并把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员工和企业一起乘风破浪”,应该是IBM成功的真正奥秘。

对每个员工来说,与企业一起乘风破浪永远都是你的神圣职责。如果你对工作不负责任,这艘船也许就会因为你的失职而沉入大海,所有的人都将因为你而葬身鱼腹。因此,任何时候,你都应该和船上的每个人同舟共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你都应该负起责任来,与企业共命运,全心全意做好你的工作。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员工,大家走到一起了,目的只有一个:把企业做到最好。企业这艘船如果在风浪中倾翻了,那么不仅是企业家要受损失,员工也要受损失,所以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郭辉毕业后,在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工作,老板是一个比较聪明而有头脑的企业家,他为人亲和,做事认真。郭辉真心地佩服他,希望可以跟着这位老板干出一番事业来。

郭辉在这里干得很不错,深受老板的赏识,看着公司的订单一天比一天多,公司实力一天比一天强,郭辉从心里感到欣慰。老板赚到了钱,也没有亏待郭辉,不仅给他涨了工资,还给他上了三险。这样一来,郭辉更加坚定了追随老板长期干下去的决心,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干,让自己和公司共同成长。

可是,好景不长,一年之后,公司资金出现了紧缺。原来,公司承接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耗资巨大,公司所有的资金都垫付进去了,因此,公司资金暂时有些周转不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不得不宣布暂时停发工资,改到下个月一起发。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老板还说:“大家放心,这只是暂时的,等下个月公司资金周转开了,我会及时发还给大家的。请大家多多体谅。”当时所有的员工都相信老板所说的是实情,都表示没有问题。而此时郭辉却在一旁暗暗地想:“现在正是公司资金紧缺的时候,如果大家都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公司集资,对公司来说岂不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可是随着这个项目的继续运作,资金更加紧缺,公司很快陷入停滞状态。别说员工的工资发不出来,就连平时的日常开支也不能应付了。公司前景暗淡,所有人都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此时郭辉向老板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向全体员工集资。

一筹莫展的老板丧气地说:“那能集多少钱啊?公司现在需要的不是一个小数目,就是能集几十万也无法解决问题啊!这些钱只是杯水车薪,很难应付整个局面的。”后来,这种现状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很多员工都陆续辞职了,勉强留下的几个人也是人心涣散,没有拿到工资的人将老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

而郭辉却选择留了下来,他相信沙漠里也有绿洲,奇迹随时都可能出现,因此当有公司高薪聘请他时,他竟然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决不会抛弃现在的公司,只要它没有倒闭,我就会死死守住阵地。”老板问他为什么要留下来。他说:“只有与公司风雨同舟才能在职场上长期发展下去,如果一遇到困难就脱逃,这样的员工是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