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别做不懂用人的傻瓜
4356300000019

第19章 旁观者(2)

我想谈一下企业领导该如何对待办公室政治。要想控制办公室政治,首先要让游戏规则合理而且基本透明。这样,大家就很难从歪门邪道中获取利益。

有一个外资企业,这个公司的一个大区经理李不清是一个非常爱搞事的人,而且他总是将责任推给下属,自己永远正确。这让和他配合让同事们感到很累,所以,他部门的人才流失得也非常严重。但是李不清有一个绝活,就是特别会巴解老板而且愿意给老板充当眼线,所以他的几个外籍上司都对他不错。于是他又是加薪又扩大地盘,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终于,一个新的销售总监丁贵则来了。丁贵则来了后,首先将各个大区的指标进行重新设定,并要求每月由销售行政经理将这些指标公布。很多指标都是客观的,谁都没有办法做手脚。李不清本来能力就一般,所以他的指标自然非常难堪,而且丁贵则和所有的大区经理似乎都保持等同距离,李不清的情感攻势也非常难以奏效。所以,半年后,李不清就主动提出了辞职。

在这里,丁贵则属于那种不动声色破解办公室政治于无形的人。其实,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有些手腕,有些野心,所谓有才又有德,总是考虑组织,很少考虑自己的人是非常少的。有些人属于能力强,但人品一般,弃之可惜,但不能用好造成的危害也很大。

我们曾经推荐过一个叫向顺天的人到一个企业内做总经理。这个企业的总经理在过去三年换了三个,我们非常担心我们推荐的候选人也呆不下去,但是我们推荐过去的候选人在那里呆了两年,工作得有声有色。

我向他请教他有什么绝活,向顺天笑着说:“这个公司业务模式很不错,产品竞争力也非常强,但是过去内耗特别厉害。公司制造总监鳌拜从来不把总经理和其他同事放在眼里,但鳌拜能力非常强,没了他还真不行。几任总经理都是处理不好和他的关系,要么被架空,要么被挤走。由于鳌拜的存在,很多人将其当作偶像,小鳌拜层出不穷,都觉得彪悍的职场不需要理由。所以,公司几乎无法管理。”

我问:“那你怎么做的呢?”

向顺天说:“其实鳌拜之所以搞事,有几个原因,无非是他认为自己是元老,掌握核心技术,但自己收入反而不行,总经理又从外面聘,他心里也不爽。我来以后,首先想办法修改绩效方案,这样他的收入提高了很多,气也平了,另外如果他搞事将影响自己的绩效,他没有那么笨。其次,我在向董事长汇报的时候时常夸一下鳌拜,实际上有些活我不说董事长也知道是鳌拜做的,我说一下做个顺水人情。鳌拜不搞事了,其他的小鳌拜当然就老实了,公司氛围好了,是非少了,业绩自然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向顺天兵不血刃就收复了鳌拜,限制了由于办公室政治产生的内耗。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办公室政治的产生通常还和组织架构设立不合理有很大关系,比如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约,这种情况下拍马屁有收益,将水搞浑可以偷懒,不产生办公室政治温床才怪了!所以,企业家要用政治智慧来对待办公室政治,不要希望将其完全消灭,但是要尽可能消灭产生是非和办公室政治的温床。让人的精力放在产生业绩的地方。对那些无业绩、有是非的人一定不能手软,而对那些有业绩也有是非的人要慎用,对那些有业绩少是非的人要重用。

物美价廉是真实的谎言

节俭似乎成了中华民族的标志性优点。但是,任何优点一过度延伸,立马就成了缺点。国人希望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给客户,按照这个逻辑延伸,最后往往希望员工也物美价廉。结果最大的悲剧产生了:员工满意度低,导致员工的确做到了价廉,但似乎不能做到物美。

我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国劳动力并没有过剩,当然人才更不过剩。所以,企业在选择员工的同时,员工也在选择企业。

连锁餐厅的老板李想哲对各种管理非常热衷,属于餐饮行业的思想家。他也非常喜欢给员工培训,他们公司的管理手册厚到可以和麦当劳相提并论。但是,有一点非常奇怪,他们公司的利润并不好,员工有上千人,每年的利润却在区区百万元左右。很多大排档只有二三十人,利润都和他们不相上下。

这个事情困扰了李想哲很久,各种办法都试过后,效果依然不太明显。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想哲和我一起吃饭,他和我谈到这个问题,希望我给他一些意见。隔行如隔山,我对餐饮完全外行,所以,我对业务上真的给不出太多意见,不过我还是帮助他梳理了一下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由于李想哲的基础管理做得很好,很多数据很容易就讲出来了。李想哲有五家店,两家在二线城市,三家在一线城市。在二线城市的全部盈利,但规模偏小;在一线城市的三家店除了一家有微利以外,其他两家都亏损。这是为什么呢?

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李想哲的五家店都采用了一个薪资体系,这个薪资标准在二线城市还行,但是在一线城市就显得竞争力非常低。这导致人员招聘难,留人更难,由于留人难导致新员工多,人员效率也低。而且招聘过程中把关无法太严,导致客户满意率不高。

最离谱的是其中一家店的年人工成本竟占到了年营业额的22.7%,这种情况下怎么盈利?但是员工却普遍抱怨薪资太低。实际上,他的薪资也的确有问题,比同一条街上同一个职位的工资要低150元。而要命的是有几个分店总经理完全给错了方子,他们靠推出大量低价菜来吸引食客,这导致毛利率非常低。员工累且待遇低,肯定对客户没有好脸色,久而久之,来的食客都是图便宜的,高毛利的菜更是卖不动,然后公司就继续推出特价菜……这样就形成了“价廉物不美”、公司和员工形成了双输的情况。

根据他的介绍和我的理解,我给了李想哲几个建议:首先,马上调薪,一类城市的薪金上浮大约10%;其次,重新定编定岗,各个店编制都有适当下降,但要有一个季度的缓冲期;然后,降低特价菜的数量,并增多限制,主推高毛利的特色菜,并给出额外奖励计划。

李想哲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马上开始了。

六个月后,李想哲约我聊了一下。他告诉我,他们的离职率比过去少了一倍以上,员工素质几乎换了一个样;他们目前在一线城市没有一家店亏损且利润比过去多了数倍,而且,他们过去最差店的人工成本占据营业额的比例降低到了15.5%,而毛利率却上升了,营业额也上升了。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案例,看一下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迪。

尊重价值规律,尤其是人的价值规律

大家都希望少花钱,多办事。在我看来,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是通常难以达到。这是一个透明的时代,互联网让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村庄,大家都非常理解自己的价值。你可能非常偶然地用低价买到了高档货,也有可能用高价买到了劣质品,但是,这都是低概率事件。通常来说,你出的价格和获得的质量是有必然联系的。所以,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想获得价格低而质量优的人才是不太可能的。

要理解价格和成本的关系

有的工作用十个月薪两千元的人干得很差,而用六个月薪两千五的人干得却很好。为什么成本降低了五千元却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就是因为开始给的薪资有问题。人员流动使招聘费用和培训费用大大提升。为什么这个账如此简单大家还是愿意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就是因为存有侥幸心理。

实际上,物美价廉是心理自慰。我们这样看问题,企业创业的时候可能不得不用物美价廉的人,而且也真的用到了这种人。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便宜事已经很难批量获得了,而且,劳动力市场也发生本质性变化了。

很多人总是说中国人很便宜,但是现在我们要逐渐转变这种观念。我们来看这个数字:中国2009年人均GDP为3678美元,印度只有1031美元,越南只有1060美元,我们差不多是他们的三倍。而与此同时,虽然我们的专业人士没有完全和国际接轨,但是差距也不大了,在人力资源上,我们已经完全走出了廉价时代。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高生产率,而不能一味地搞人海战术了。

对物美价廉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全民族大反思。现在中国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人均工资增长低于GDP的增长,而财政收入却大大高于GDP的增长;员工加薪少,政府收税多,但中国又不是一个高福利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不浮躁?如果企业给员工的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远景和理念,却要求员工无私奉献,要有主人翁意识,这怎么有可能!我说过制度可以严格一些,惩罚也可以重一些,但是回报不够的情况下员工又有什么理由继续待在这里呢?

物美价廉在过去起过作用,不谈回报只谈奉献也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时过境迁,将其当做主要用人思路已经不合时宜了,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和品质,然后让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过上体面地生活这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