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军事探索发现全纪录
4322100000012

第12章 著名战争故事(6)

虽然守军奋勇还击,击沉敌舢板四只,毙敌近百名,法炮艇“霰弹”号遭到重创,艇长被打死,但在危急时刻,直隶总督谭廷襄、直隶布政使钱忻等带头逃跑。最后,中国兵营归于沉默,并且消失在一片耀眼的烟雾中。

大沽炮台失守,大沽保卫战以中国军队的失败告终。

点评

在大沽保卫战中,清军因为落后的设备和错误的军事指挥,遭到了失败。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这场战争中清军士兵的英勇作战和壮烈牺牲,这些烈士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辉煌的坎尼之战

腓尼基人是闪米特民族的一支,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同属一个民族。根据圣经记载,闪米特民族的祖先是诺亚的儿子闪,是非常古老的民族。腓尼基人于公元前8世纪在北非建立迦太基城市,它的对手罗马经过五百年的积厚薄发,到公元前3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一支新兴力量,开始挑战迦太基的霸权。再加上腓尼基人在体貌、文化和信仰上与罗马拉丁民族都有很大区别,所以罗马和迦太基的争斗带有民族战争的色彩,显得异常血腥和残酷。

罗马和迦太基的第一次战争——布匿战争,终于爆发,战争的焦点是对西西里岛的争夺。由于罗马人在海战战术上推陈出新,发明跳板——一块长木板,一端带有铁钩,罗马战舰靠近敌舰时放下跳板,牢牢钩住敌舰船舷,然后罗马步兵由跳板冲上敌舰搏斗。跳板的发明,使罗马人在海战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陆战的优势。罗马依靠这种战术在埃古萨海战中决定性地击败了迦太基海军,结束了第一次布匿战争。

不久,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决定以攻为守,将战火烧到意大利半岛。二十九岁的汉尼拔率领四万大军向意大利进军,汉尼拔大军是历史上第一支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军队。此时,已经是十月中旬,寒冷的天气,泥泞的道路,以及山地部落的袭击使汉尼拔的部队大量减员,到达意大利波河平原时四万大军只剩下两万六千人。汉尼拔在意大利北部的高卢人部落里招募大量雇佣军,使其兵力重新达到四万人。

在那年冬天两军的特雷比亚战役中,汉尼拔让弟弟马戈率领精兵两千在战场远端的树丛里潜伏,然后将四万罗马军队引诱进这个预设的战场。当两军激战正酣之际,马戈的伏兵突然猛攻罗马阵线侧后,罗马军队大败,阵亡两万人,被俘一万人。在次年的特拉西米恩战役中,汉尼拔再次引诱罗马军队进入一条夹在特拉斯米恩湖和群山之间的狭长道路,待到罗马军队完全进入伏击圈以后一声令下,埋伏在山林里的步骑兵向正在以纵队行军的罗马军团发动突然袭击,最后将罗马军队分割歼灭,此战罗马军队阵亡一万五千人。

两个战役的惨败沉重打击了罗马人的自信心,罗马元老院破天荒地选举法比尤斯为独裁者,统领罗马军政。法比尤斯性格保守持重,他明白汉尼拔的军事天才罗马无人能比,于是尽可能避免同汉尼拔决战,想通过罗马海军的海上封锁拖垮汉尼拔大军。汉尼拔想尽办法促使罗马军队决战,他在意大利乡村到处烧杀劫掠,企图激起罗马将士的怒火,又时常违反常规行军和宿营,故意显露弱点引诱法比尤斯进攻,但法比尤斯就是不为所动,两军就这样在对峙中度过了一年的时间。

由于不堪汉尼拔的掠夺,罗马决定进行决战。为了与汉尼拔决战,罗马集结八个军团,每个军团五千人,辅以同样数目的同盟部队,一共八万大军,两支军队在意大利南部奥菲多河畔的小镇坎尼相遇,一场大决战终于拉开序幕。

汉尼拔率领大军占据了战场上的有利位置,汉尼拔大军在一个缓坡上布阵,居高临下,坐西向东,位于上风向,左边紧靠着奥菲多河。汉尼拔的两万五千西班牙和高卢步兵组成中央阵营,阵线呈半圆形向外凸出。三千努米迪亚骑兵部署在右翼,七千西班牙和高卢骑兵在左翼。中央阵营两端的后面各有一个五千利比亚步兵组成的密集方阵。汉尼拔已经预料到罗马军队将从中央突破,他的意图就是等罗马军团突破以后,用他最得力的利比亚步兵从两侧夹击敌军。

大约一公里以外,罗马军队按照惯例排出三条阵线。罗马的连队方阵排得极其厚实,每行十人,有十六行纵深,方阵之间的空隙也小了许多,这样是想利用罗马的优势兵力突破汉尼拔的中央阵营。罗马统帅瓦罗亲率四千骑兵在罗马步兵方阵的左侧,面对三千努米迪亚骑兵,而保卢斯率领两千骑兵在右侧,和七千西班牙和高卢骑兵对阵。两支军队不约而同地在阵前部署轻装步兵组成的散兵线。

罗马军队前进到大约三百米的距离时,两军的散兵线开始交火。迦太基巴莱尔轻步兵用弹弓发射的铅弹如暴雨一般打在罗马士兵的盾牌和盔甲上,而罗马轻步兵以标枪的攒射还以颜色。散兵的交锋只持续了一小会儿,就各自撤回本阵,将主战场让了出来。罗马的步兵阵继续以令人窒息的整齐步伐慢慢逼近,直到三十米的距离停了下来,开始投掷标枪。罗马军队密集的标枪齐射,给迦太基前沿的高卢士兵造成不小的伤亡。标枪投掷完毕以后,罗马的步兵方阵突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猛冲上来,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盾牌撞击声中同高卢士兵杀在一起。双方前排的士兵以盾牌相抵,彼此近在咫尺,用短剑从盾牌下面猛刺对手,后面的士兵则拼命向前推挤。罗马方阵的厚度这时发挥效用,高卢士兵抵挡不住其强大的冲击力,不得不向坡上后退。罗马军队的阵形由整齐的长方形逐渐变成楔形,而连队方阵结构此时已经完全被打乱。

在双方步兵接战的同时,两侧的骑兵也发生激战。迦太基右翼的三千努米迪亚骑兵和这一侧的四千罗马骑兵旗鼓相当,战况胶着,而左翼的七千西班牙和高卢骑兵轻易地击溃了对面的两千罗马骑兵。扫清罗马右翼以后,西班牙和高卢骑兵从罗马阵营后面绕到罗马的左翼,夹击这一侧的四千罗马骑兵,很快将其击溃。

此时,主战场上战况又有新的进展,迦太基阵线两端的西班牙步兵尚能坚守阵地,但中间的高卢步兵且战且退,已经退到两个利比亚步兵密集阵的侧后。利比亚步兵方阵迅速掉转头来面对突破进来的罗马军队,左右两边分别和西班牙和高卢部队衔接起来,这样迦太基阵线变成一个巨大的U形,将罗马大军三面包围。高卢士兵此时也停止退却,和两侧的西班牙和利比亚步兵一起攻击前进。由于受到来自三面的挤压,罗马阵营里的空间越来越小,最后士兵们摩肩接踵,挤得水泄不通,个个连短剑都已经举不起来。罗马左翼骑兵被击溃以后,努米迪亚骑兵前去追击,而七千西班牙和高卢骑兵来到罗马阵营的后面,完成了对罗马大军的四面包围,战役发展到此时已经变成一场屠杀。

虽然败局已定,罗马士兵仍然斗志顽强,个个死战到底,因而战斗又持续了好几个小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罗马士兵倒下,包围圈越来越小,终于一切都结束了。坎尼战役罗马共损失七万两千人,其中包括两万战俘。迦太基方面阵亡六千人。

坎尼战役,使罗马丧失了五分之一的青壮年,而贵族阶级更是大为凋零,阵亡的五万罗马士兵中间,罗马骑士团成员达数千人,迦太基士兵从罗马阵亡将士手上取下大量象征贵族身份的戒指,足足盛满了三个大箩筐。

点评

坎尼战役,使罗马丧失了五分之一的青壮年,而贵族阶级更是大为凋零,这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战争永远是残酷的。

马拉松战役

体坛著名的长跑项目马拉松源于古希腊一次以弱胜强的战争——马拉松战役。

马拉松平原坐落在雅典东北四十二公里的爱琴海边,面朝阿提克海峡,背后群山环抱。马拉松平原呈新月形,有九公里长,中间最宽处约有三公里。公元前491年,波斯皇帝大流士派遣使者到希腊各国索取“土和水”,就是要求希腊各国对波斯表示屈服,但遭到了雅典和斯巴达的拒绝。次年,大流士亲率波斯军队再次入侵希腊,在雅典城东北六十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妄图一举消灭雅典,进而鲸吞整个希腊。雅典在国家生死存亡时刻,只有依靠自己力量与波斯帝国进行对抗。

古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帝国。波斯帝国代表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顶峰,波斯人拥有自己的书写系统——楔形文字,和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拜火教。波斯王居鲁士统一波斯全境后,开始大规模扩张,在短短的五十年间,除中国以外的所有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亚美尼亚和北印度等都被波斯征服,沦为波斯的行省或附庸。发动波希战争的波斯王大流士,是波斯帝国秦始皇式的人物,他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体系,修建贯穿帝国全境的道路和灌溉工程,并采取措施促进帝国内的自由贸易,使波斯帝国成为古典时代首屈一指的富庶国家。到希波战争前夕,波斯帝国已经控制了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又用武力使希腊周边国家色雷斯和马其顿臣服,希腊在波斯的狂飙突进中宛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朝不保夕。

古波斯军队以步兵为主,波斯步兵头戴一顶软帽,身穿色彩鲜艳、做工考究的宽袖长袍和长裤。波斯步兵方阵相当特别,这种方阵一般是十行纵深,每一个纵列代表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十人队”,队长站在最前列,装备一面长方形盾牌,和一支约两米的长矛,上身披轻便的鳞片甲。他身后的九名步兵,每人装备一副弓箭和一柄弯刀,一般不披甲。战斗时队长负责抵挡敌人步骑兵的冲击,而身后的九名弓箭手以密集的齐射杀伤敌军,其中只有第二排的弓箭手能够从队长的身旁直射敌人,后面的八人则是对空放箭,射角由前到后逐渐抬高至45度,这样在阵前三百米以内构成弓箭的火力覆盖。当敌人被波斯人的箭雨大量杀伤,溃不成军之时,波斯步兵就开始冲锋,他们将弓收入囊中,拔出弯刀,冲入敌阵近身格斗。

当时波斯军队有十万人,装备精良,还有骑兵,而这个时候雅典军队只有一万人,整个希腊半岛的可用之兵从来没有超过十万人,雅典人派将军米太亚得指挥。

正当雅典军队准备下山列阵时,一支援军出人意料地到达了。这支援军来自希腊小国普拉提亚,多年前雅典曾经帮助他们打退了邻国的侵略,普拉提亚对雅典感恩戴德,这次得知雅典有难,立刻发举国之兵来援助。虽然普拉提亚援军只有一千人,但极大地鼓舞了雅典人的士气。

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此时正值雨季,马拉松平原只有中间地势较高,没有积水,两边都是泥沼地。为了使雅典的阵线不被波斯骑兵从两翼迂回,米提亚德决定不惜削弱中央方阵的力量,将雅典阵线向两侧延伸,使两边的泥沼地成为天然屏障。这样重新部署以后,雅典的步兵方阵在中央只有四行纵深,而两翼仍然保持八行的厚度。

雅典步兵列阵完毕以后,米提亚德立刻下令冲锋,这时雅典军队距离波斯阵线大约有一千五百米。通常,希腊密集方阵先是稳步前进到敌军弓箭射程以内,然后开始高速冲向敌阵。为了不给波斯军队足够的时间组织和调度,米提亚德一开始就命令士兵跑步前进,然后逐渐加快速度,距敌三百米时全速冲刺。希腊步兵表现出极高的训练水平,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武器装备,一路狂奔,而阵形丝毫不乱。

波斯人看到兵力悬殊,且没有骑兵掩护的雅典步兵远远地冲了过来,就像是看着一群扑火的飞蛾在自取灭亡。波斯步兵严阵以待,等到雅典人冲到三百米距离时,开始弓箭齐射。波斯人射出的箭密如飞蝗一波接一波地落在高速奔驰的雅典方阵之上,如同雨打芭蕉一般在雅典步兵的盔甲和盾牌上纷纷弹开,不能造成任何伤害。没等波斯人放出几轮弓箭,雅典步兵就已经冲到近前。希腊方阵密集如林的长矛带着巨大的动能猛烈冲击波斯人的盾牌,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金属碰撞声中,两支军队搏杀到一起。

果然不出米提亚德所料,波斯人两翼的盾牌防线根本承受不住希腊密集阵的猛烈冲击。波斯方阵的队形比希腊方阵疏松许多,为的是给轻装步兵足够的空间弯弓射箭,这样,波斯前排每一个持盾的队长,必须承受希腊两个纵列十六名步兵的合力冲击。波斯的盾牌防线在如此猛烈的撞击下顿时崩溃,很多人被希腊长矛连人带盾刺穿。前排的波斯队长们力战以后全部阵亡,而将他们身后的轻装步兵暴露在雅典人的长矛之前。失去盾牌保护的波斯步兵们毫不畏惧地拔出弯刀上前格斗,他们三五成群,拼命用弯刀拨开雅典人的长矛,企图靠近肉搏。与此同时,他们后面的步兵仍然在坚持不懈地放箭。但雅典人的密集阵前四排的长矛重叠向前,波斯人即使能拨开第一排长矛,也很难躲过接踵而来的后三排长矛的攒刺。这样波斯步兵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但始终无法靠近一步。波斯骑兵本想迂回到雅典阵线后面,但雅典方阵的两翼几乎是紧贴着平原两边的泥沼地,波斯骑兵根本没有机动的空间。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以紧密队形冲击雅典人的方阵,但由于缺乏盔甲保护,结果也是纷纷倒在雅典方阵的矛下。面对雅典人无坚不摧的凌厉攻势,波斯士兵的战斗意志开始动摇。波斯的两翼渐呈溃逃之势,雅典的两翼开始向中央包抄过来,夹击波斯的中央方阵,而后退的雅典中央方阵也乘机杀了回来。会战到这个时候,波斯军队败局已定。雅典人一直将波斯军队追到海边,最终波斯人在损失七艘战舰以后,大部队才得以安全撤退。

此役,波斯军队共阵亡六千四百人,而雅典方面仅仅阵亡一百九十二人。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为了把胜利喜讯迅速告诉雅典人,米太亚得派士兵斐力庇第斯去完成任务,当他以最快速度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着盼望的人们说了一声:“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之后,就倒在地上牺牲了。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和表彰斐力庇第斯的功绩,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增加了马拉松赛跑项目。于是,马拉松这个运动项目就一直成为奥运会的传统项目保持至今,让我们目睹了无数运动员的风采。

点评

马拉松战役中,雅典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鼓舞全希腊人的胜利,树立了雅典人的信心,对以后各个战役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屹立,信心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位继承引起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