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军事探索发现全纪录
4322100000011

第11章 著名战争故事(5)

谢石的大军不能前进,被围困在硖石的胡彬水军就孤立了,眼看军粮就要吃光,情况十分危急。为了迷惑敌人,胡彬命令士兵们拿着簸箕,天天在河岸上扬簸沙土,使远处的秦军看见,好像是在扬米,表示自己的军粮还很充足。同时,他又给谢石写了一封告急信,说:“现在敌军势力很大,这里的军粮已经吃完,情况十分紧急,恐怕再不能和大军相见了。”他把密信交给了一个亲兵,叫他乘夜突围出去,送给谢石。不幸这个亲兵在途中被秦军捉住,告急的密信也给搜去了。苻融得到胡彬缺粮的情报,立即派人星夜到项城去报告苻坚,说:“现在晋军人少粮尽,正是打败他们的好机会,应该马上发动进攻,不能叫他们跑了。”

狂妄自大的苻坚正在为攻占项城沾沾自喜,听到苻融的密报,更是心花怒放。当天晚上,苻坚把大军留在项城,悄悄地带领八千名轻骑兵,不分昼夜地奔往寿阳。他到达后,和苻融计议了一下,决定先派朱序到晋军去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透露了秦军的真实情况,并且建议谢石,应乘前秦各路兵马还未集中,立即发起反攻,只要打败它的前锋,挫伤它的锐气,秦军是不难打败的。谢石和谢玄等仔细地研究了朱序的密报,决定派刘牢之带领五千名北府兵,夜袭洛涧。刘牢之是北府兵的有名勇将,他在战斗中,斩杀案将梁成。秦军失去主将,无心再战,晋军乘胜追击。谢石率领晋军主力渡过洛涧,在淝水东面的八公山(今安徽寿县东北)下,扎下营寨。

洛涧方面失利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到寿阳,苻坚心中忐忑不安,他和苻融一起登上寿阳城楼,瞭望晋军的动静。他向东望去,只见晋军阵容严整,旗号鲜明,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他迎风向北远望,恍惚之间,好像八公山上漫山遍野都是晋军。他感到十分意外,转身对苻融说:“你看,晋军这么多人马,明明是强敌,怎么能说他们是弱军呢?”他连忙下令,要各军严密防守淝水防线,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许渡水出击。其实,八公山上哪里有什么晋军,而是北风把山上的草木吹得左右摇摆。苻坚因为内心慌乱,造成错觉,误以为是晋军在那里练兵习武哩!这段史实,就是后来“草木皆兵”一句成语的来历。

秦军虽然在洛涧吃了败仗,锐气受到一些挫折,但是人数仍然比晋军多好几倍,晋军只有速决才有取胜的可能。晋将谢玄派人用激将法去对苻融说:“将军领兵深入我境,却沿淝水布阵,这是作持久的打算,哪里是要进行决战呢?如果你们把阵地稍稍向后移动一下,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决一胜负,不是很好吗?”苻融把晋使的要求报告给苻坚,苻坚不顾诸将反对,同意将阵地后撤,以便趁晋军渡河时进行突然袭击,一举打败晋军。

到了约定的日子,苻坚传下将令,叫秦军拔营后退。秦军本来内部不稳,阵势混乱,这一撤更加造成阵势大乱。谢玄等带领八千骑兵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攻击。朱序在阵后高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秦军后方部队一听,一时分辨不清是真是假,争着逃命。苻融赶快跑到阵后去阻止队伍后退,被乱军冲倒坐骑,死于晋军刀枪之下。苻坚看到前线这样大败,吓得丧魂落魄,慌忙跳上战马,混在乱军中狼狈奔逃。晋军乘胜猛追,秦军人马互相践踏,死伤很多。幸存的秦军官兵昼夜不停地奔跑,连头也不敢回一下,甚至听到随风吹来的鹤叫声音也以为是晋军追兵到了,这就是后来“风声鹤唳”成语的来历。那时候,正是十一月,天气严寒,这些逃出来的秦兵,在惊慌的同时,更伴随着冻饿,又死亡了不少,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他逃回洛阳时,原来的百万大军,只剩下十几万残兵败卒了。

前线战报到时,谢安正与朋友下围棋,他看后将文书置在几案之上,对棋如故,只是胸中喜气无法全部抑制。下棋完毕,他步入户内,脚上筋肉紧张,一时伸展不能如意,用力过猛,竟将木屐之底在门槛上踏破,俗语“不觉屐齿之折”来源于此。

点评

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十六国时期最大的一次战争。经过这一战,东晋相对稳定的局面得到了巩固,江南的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反的是,由于苻坚的失败,前秦政权随之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割据混乱的局面。一场战争,往往会决定一个国家和政权的兴衰。明朝抗倭援朝战役

援朝战役不仅仅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在此之前明朝就曾经发生过。明朝建立后朝鲜国王派使者朝拜,朝鲜正式成为是中国的属国,受大明王朝的保护。公元十六世纪末,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壬辰倭乱”。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在这场战争中,战斗最为激烈的是“泗川之战”和“露梁海战”。

泗川市地处朝鲜半岛陆地的南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条狭长的泗川湾,是海外通往朝鲜汉城最便捷的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日本侵略军从南部海港城市釜山登陆,四十五天后,占领了战略要地泗川,并向重镇晋州突进。不到两个月,朝鲜国土大部分沦丧。

朝鲜国王遣使向明朝告急,要求出兵援助。明朝廷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故决定援朝抗倭。明朝派先锋戴朝弃、史儒率兵两万出征,副总兵祖承训带大部队随后进入朝鲜,拉开了明援朝抗日之战的序幕。

朝明联军抗倭进入决战阶段。明朝调动了陆水军共十四万兵力,再度增援朝鲜,并决定兵分三路,进攻倭寇盘踞的三座要塞:蔚山、泗川、粟林。中国援朝抗倭大军的东征军,在中路提督董一元、副总兵张榜率领下,明军分四路向盘踞在朝鲜半岛南部永春、昆阳、晋州、泗川等地的倭寇发起进攻。朝鲜庆尚右兵使郑起龙也率兵两千人与明军组成联军,共同作战。朝明联军英勇杀敌,势如破竹,连连取胜。一日半夜,朝明联军向倭寇盘踞在朝鲜南部的要塞泗川古城发起进攻,被围在城里的日寇打开城门企图夺路逃窜。朝明联军击退倭寇多次反扑后,攻进泗川城,日寇守将川上忠实身中三十六箭而死,数千日寇被歼,日寇在城内的粮草库烧了两天两夜,火光冲天。倭寇盘踞在朝鲜南部的最重要据点被摧毁后,士气低落,其余十几个据点的倭寇“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越来越多。

倭寇主帅丰臣秀吉在朝鲜战场节节败退,羞愤积郁,终于在伏见城死去,临死前遗命撤兵。不久,倭寇大将小西行长属下的日寇,在朝明联军的致命打击下企图从海路逃窜回国。逃窜前,为缓兵喘息,小西行长派部下将金银等厚礼送到朝鲜水军节度使李舜臣和明朝水师提督陈瞒营中,希望和谈,遭到拒绝。绝望的小西行长向盘踞在泗川新城一带的岛津义弘求救,于是岛津义弘集结了五百余艘船,企图冲破朝明联军的防线,夺路回国。

李舜臣和陈瞒的水军正埋伏在露梁津湾一带,当五百艘企图从朝鲜运走残余日军部队的军舰出现时,李舜臣将军亲自驾船擂鼓,率船冲入敌阵,被日军包围。明将陈瞒所在的战船也被倭寇军舰包围。年已七旬的明朝老将邓子龙率领壮士两百余人,跃上朝鲜战船奋战,所驾战船不幸起火,邓子龙壮烈牺牲。李舜臣、陈瞒杀出重围,相互救援,李舜臣不幸中弹,生命垂危。

露梁海战朝明联军最后获得全胜:击沉日舰四百五十艘,歼灭日军一万多人,日军彻底战败,日本水军大部被歼,陆军残部勉强撤回了日本。长达七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点评

明朝将士抗击倭寇的英勇事迹,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曲抗击倭寇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主权,成为人们永远纪念的英雄。以弱胜强的萨尔浒大战

明朝与女真族(满族的前身)的第一次大战就是萨尔浒大战。历史上的萨尔浒一带是北方古老女真族繁衍、生息和清王朝兴起之地。“萨尔浒”是满语,汉语意思为“木橱”,也就是树木茂密的意思,位置在今天的抚顺市。

长期以来,女真族各部互相残杀,你争我夺,迫切需要有人来统一女真族,努尔哈赤就这样应运而生了。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努尔哈赤统一了整个女真部落,后来努尔哈赤即汗位于赫图阿拉,定国号为后金。

为了攻打后金,明朝政府任命“熟谙辽事”的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杨镐经略辽东,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各路明军先后到达。明朝政府认为几路大军一起进攻很快会结束攻打后金的战争。于是杨镐依据明军兵多将广的优势,制定了声东击西、分兵合击的战略。这就是萨尔浒战役。

公元1619年,萨尔浒战役正式爆发。

明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共同商定方略:以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为目标,分进合击,四路会攻。具体部署为:总兵杜松率兵担任主攻,由沈阳出抚顺关入苏子河谷,由西面进攻,是为西路军。这一路是属于明军进攻的主力,兵力最盛。总兵马林率所部及叶赫兵为北路军。总兵刘綖率兵会合朝鲜军队为东路军,这路军是属于诱敌部队。总兵李如柏为南路军。另外,明军还有一支机动部队保障后方交通。总将杨镐坐镇沈阳指挥。

在出师前的二十四日,杨镐竟派人向努尔哈赤下战书,无异于将进军日期告诉了敌人。努尔哈赤得到明军分路来攻的消息之后,准确地判断出杜松的西路军是主力,采取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击破的作战方针。据此,努尔哈赤将兵力集结于赫图阿拉附近,准备迎战。

西路军于二月二十九日,出抚顺关急进,三月初一抵达萨尔浒。杜松将自己的部队一分为二,以主力驻扎萨尔浒山,亲率万人渡河进攻吉林崖。杜松是明朝的一员猛将,人称“杜疯子”,属于打起仗来不要命的那种,当然,也是属于不用脑子的那种。当时吉林崖虽然只有数百名女真兵防守,但是吉林崖地势险峻,设施坚固,杜松率队数攻不下。此刻,努尔哈赤调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等率二旗兵增援吉林崖;自己亲率六旗兵进攻萨尔浒一带杜松军主力。三月二日,两军在萨尔浒交战。决战的时候正是午时,但却天色阴晦、咫尺难辨。明军以火把照明,希望通过火炮给后金造成大规模的杀伤,但是因为气候寒冷,天色昏暗,再上后金的骑兵移动速度极快,而明军的火炮笨重,结果火炮攻击收效甚微,而女真兵正好利用明军的火把,由暗击明,集矢而射,多数命中。奇袭得手,努尔哈赤趁机以优势兵力发动强攻,在大雾掩护下,越过堑壕,拔掉栅栏,攻入明军营垒。杜松军主力死伤甚众,无力反击,四散溃败,萨尔浒大营瓦解。正在吉林崖作战的明军,听到大营已失的消息,军心动摇。杜松虽奋不顾身,督队力战,但是大势已去,他本人被后金兵团团围困,最后中箭落马而死,士卒死亡万余人。

努尔哈赤歼灭西路军,转兵北上,集中力量对付北路军,击败杜松、马林的军队。然后,努尔哈赤立即统帅八旗兵马返回赫图阿拉攻打东路军。东路军将领刘綖中箭身亡,部队大部分被歼。南路军,从三月一日出鸦鹘关,迟迟不进,逗留观望。原来南路李如柏和女真建州有着很深的交情,在明军兵败后,李如柏选择了自杀谢罪。

此役,双方作战五日,女真大获全胜。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明军的失误之处:将帅方面,杨镐文人出身,缺乏战争经验,没有能力统筹全局;西路军杜松轻举妄动,贪功冒进;南路军李如柏处境尴尬,用兵迟疑,都是直接导致明军兵败的原因。战略方面,明军采用的是分进合击、四路会攻的战略,但是,却没做到对四路军马进行全面的把握,及时了解战况,各部队能够相互支援等等,却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女真的努尔哈赤雄才大略,用兵如神。

点评

在这场战争中,女真族的努尔哈赤不畏强敌,表现出了雄才大略,用兵如神的帝王风范,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萨尔浒战役正是以弱胜强、以少战多并取得胜利的经典战役。如何面对强大的对手,这场战争给了我们启示。

惨烈的大沽保卫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后,清王朝兵败如山倒,英法联军进犯大沽炮台。

英法联军的军舰静静地停泊在大沽口岸,宁静的海面下却是暗潮汹涌。五月二十日,联军向守将谭廷襄下了最后通牒。他们决定,这份通牒在交给中国政府两个小时以后,假如答复仍是不满意的话,那么就要开始进攻炮台。两个小时以后,十点钟,没有答复。五月份的大沽口海风徐徐,风平浪静,然而这样的平静却被一场战争破坏了。大沽清军以炮弹火船招待来犯的英法之敌。

战争开始了,成蝶形的两组军舰冲向大沽炮台。“鸬鹚”号和“雪崩”号位于两支舰队之首,迅速向前冲去,“霰弹”号和“火箭”号追随在“鸬鹚”号之后,攻打南岸的炮台。“龙骑兵”号和“纳姆罗”号追随在“雪崩”号之后,攻打北岸的炮台。

“鸬鹚”号刚一开动,防卫左岸的清军炮台和炮兵阵地的大炮便立即打来了第一批炮弹,轰鸣声在两岸引起低沉的回响,并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双方的激战很快让一片烟雾笼罩了河流和炮台,通过这片烟雾,联军在平静的白河水面上可以看见到处都有火花在闪烁着,这是清军烧着的五十多艘船只,把它们当作放火筏顺流而下,意图烧毁敌舰。不幸的是风向是反的,联军也派出了小艇去把这些放火筏调转方向,让它们搁浅在河岸上,它们的使命就在自己慢慢地烧掉中完结了。

战争是惨烈的。联军舰队凭借大口径火炮,同时对大沽口南、北炮台发起攻击,炮台的设施都遭受了重大的破坏,炮架被打坏了,许多大炮就倒在地上,或炮口都被炸碎,无法使用。然而清军却还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阵地,官兵们继续奔向那些还没有被打坏的大炮。

然而,清军的大炮都是装在不能移动的木架上的,不能自由移动,就难以进行有效的攻击。而且大炮位置都是按照敌舰涨潮时向前航进安设的,没有料到,英法联军使用蒸汽炮艇在低潮时发起攻击。联军的“羚羊”号在退潮时不慎搁浅了,很糟糕地置身在交战双方之间,很多军官都从帆舰上走过来目睹这场战斗。人们很奇怪地看到当第一颗炮弹飞过时,“羚羊”号是如何躲避的。联军看着很多炮弹从空中朝着他们打来,总有人在高喊:“他们在朝着我们开火!”

但是很快这种担心就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看到炮弹每隔五分钟或十分钟才有规则地打过来,显然都是出自一尊大炮,在越过他们头上后就都落到后面几百码的水中去了。后来才知道,大炮都是固定在不能移动的木架上的,有人说:“考虑到他们的大炮很可怜,中国人的确打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