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投中国:经典创投案例
4320200000027

第27章 中国电视剧第一股(1)

2010年10月26日,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策影视”)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发行价68元/股,发行市盈率85.43倍,成为浙江省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制作公司,也是继华谊兄弟之后又一家登陆创业板的影视公司,被誉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

2005年,长期关注和从事影视相关工作的赵依芳夫妇,抓住国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注册成立了华策影视公司。华策影视紧紧抓住编剧这一核心竞争力,积极进行多元化经营,在当时文化行业还不被创投机构看好的情况下,引起了浙商创投等众多创投机构的兴趣,最终浙商创投受到华策影视的青睐。浙商创投入股华策影视后,一方面积极优化了华策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另一方积极提供增值服务,为华策影视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华策影视旗下拥有浙江金球影业有限公司、浙江金溪影视有限公司、杭州大策广告有限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影视企业之一,也是经国家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委批准的首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华策影视的成功上市,也成为浙商创投2010年最成功的投资项目案例。

崭露头角,华策影视初长成

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其前身是浙江华策影视有限公司,最早由杭州华新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杭州大策投资有限公司)和自然人傅梅城(现任华策影视的董事长)共同投资设立,实际上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一直为傅梅城、赵依芳夫妇。

傅梅城,1957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较早从事民营企业的创业,有二十多年企业管理和经营经验,2000年投资设立杭州华新,2005年投资设立了华策影视,现任华策影视的董事长。

赵依芳,1959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杭州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曾任浙江省东阳市妇联副主任、东阳市白云办事处副主任、东阳市电视台台长、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现任浙江华新影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还兼任浙江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杭州市上城区人大代表、浙江广播电影电视产业协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赵依芳一直是影视圈的风云人物,2002年当选为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成为当时唯一一名获奖的民营影视企业家;2007年当选为“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十大风云人物”;2008年荣获“改革开放30周年浙商女杰30强”称号。

一个是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一个是有梦想的影视实践者,两者的结合堪称完美,在他们的带领下,华策影视在影视行业树立起了一面旗帜。

华策影视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影视剧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其中电视剧业务位于电视剧行业民营企业第一梯队,是浙江省电视剧行业民营企业龙头。目前华策影视已经形成了年产约300集电视剧的生产规模。

目前我国电视剧市场制作主体数量庞大,电视剧市场集中度较低,华策影视制作、发行影视剧的市场占有率较高。2009年度全国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和合拍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414部13294集,华策影视作为制作单位制作发行国产和合拍电视剧6部249集,市场份额按集数和部数均位于民营制作机构的第二位,华策影视合拍剧市场份额按集数和部数均位于民营制作机构的第一位。

2008年度,华策影视电视剧发行收入占全国电视剧市场交易金额的比例约2%。在引进剧方面,华策影视在引进境外电视剧发行业务方面优势明显,与香港TVB等境外影视剧制作机构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华策影视在报告期内与电视台共联合引进境外电视剧9部189集。2009年度,华策影视引进剧业务市场占有率高达4%左右。在影视剧出口方面,2009年华策影视出口电视剧占全国电视剧出口总额的5.1%。

2007年和2009年,华策影视连续两次被国家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在“TV制胜——全国制作业大型调研展评”活动中,被评选为国内“最具实力电视剧制作机构”;被上海东方电影频道评选为“最佳合作单位”;在南方盛典“剧”变50年2008年度颁奖礼上荣获“金南方年度电视剧最佳出品公司奖”奖项。《中国往事》、《倾城之恋》、《万卷楼》被国家商务部等四部委列为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在入选电视剧部数和集数上均位列第一。

华光绽放,华策影视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民营影视企业,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和令人艳羡的荣誉,是因为其自身具有雄厚的竞争优势,包括金牌编剧、多元化业务、高占有率的市场等,这些优势成为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取胜之道。

主打金牌编剧——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电视剧产业的日趋成熟,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大,电视剧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投资剧本、制作剧情、交易版权、收视点播和广告经营五大环节的基本完整产业链。而这五个环节都是围绕剧本展开的,对于电视剧来说剧本是灵魂,剧本是卖点,一个好的剧本对观众的感召力甚至要胜于著名演员。华策影视一开始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制作剧情,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编剧这一环节上面。

与已经上市的有着“电影第一股”的华谊兄弟强调导演和明星演员不同,华策影视着重的却是有着隐形竞争力的编剧这一无形资产。在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的眼里:“一个知名导演和大腕明星也许能撑起一部电影,但绝对不足以撑起一部电视剧。剧本是整个电视剧产业链的源头,是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在很多电视台预购电视剧首先会看编剧是谁,再看演员阵容。而许多一线明星,如果碰上好的编剧、好的剧本,宁可降价出演。毕竟,戏养人啊。姚晨要不是有《武林外传》和《潜伏》,会这么红吗?”由此亦可以看出,编剧在电视剧这一行业的重要性。剧本从根源上决定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和成败,优秀的剧本也是制作精品电视剧的保障。

剧本重要性的上升也带动了编剧和作家地位的提升。华策影视对签约编剧、特约作家,采取了基础补贴与作品稿酬相结合的分配方法,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和档次。著名作家刘恒、池莉、毕飞宇、苏童,著名剧作家邹静之、朱苏进、贺恒祥、王丽萍、杜文和、汪海林、徐兵等,都是华策影视的签约、特约作家或编剧,每年为华策影视提供大量的创作题材和优秀剧本。

在华策影视众多资深的编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邹静之和刘恒,邹静之被媒体誉为国内“第一编剧”,曾参与创作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电影《千里走单骑》等,曾与华策影视合作过电视剧《倾城之恋》,而刘恒则因《集结号》、《云水谣》等影片享誉国内,这些著作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由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也足见编剧对一部成功的电视剧取得高收视率的重要作用。

业务多元化——强化核心竞争力

目前,华策影视主要从事影视剧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在华策影视所从事的主营业务中,电视剧和电影业务分属影视产业中的两个细分行业,在这两个细分行业中,华策影视主要从事电视剧的制作、发行业务,并已初步从事电影制作发行业务。

华策影视电视剧业务具体分为投拍剧制作发行和外购剧发行。投拍剧业务分为独家拍摄和与影视剧制作机构联合拍摄两种情况。外购剧业务,是指华策影视购买境内外其他影视剧经营的剧目相关版权,由该机构授权华策影视发行。外购剧业务包括两种,一种是从国内影视剧经营机构购买电视剧版权;一种是与电视台联合从境外影视剧经营机构引进电视剧。

华策影视电视剧投拍业务所形成的主要产品就是电视剧作品(即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音像制品等)及其衍生产品(广告等)。电视剧拍摄完毕并取得发行许可证后,即形成了可售电视剧产品,华策影视与各电视台签订电视剧播放许可合同,将电视剧播放权出售给电视台,华策影视获得发行收入。同时,华策影视将电视剧音像制品的版权转让给音像公司,取得相应的版权转让收入,以及通过网络点播、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授权方式取得新媒体播放权收入。

电视剧衍生产品,包括公关活动广告(商家赞助)、植入性广告、电视图书出版等。

除了投拍剧业务外,华策影视外购境内外其他影视剧经营机构制作的电视剧并发行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确保了华策影视的持续盈利能力,成为华策影视重要的盈利来源之一。

电视剧业务与电影业务的结合,境内与境外影视剧经营机构的合作,使得华策影视业务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占有率的市场——稳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视剧制作行业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制行业,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制作业务的准入许可逐步放开,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目前政策准入门槛较低,所以影视行业中的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比较充分。

作为这个自由竞争市场上的一家民营化企业,华策影视正是通过自身的金牌编剧和业务多元化的优势,抢占了较大的市场,并通过如此高占有率的市场,进一步稳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华策影视已形成年产300集的生产规模,主要作品有《命运交响曲》、《抬头见喜》、《爱上査美乐》、《钟馗传说》、《新京城四少》、《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万卷楼》、《倾城之恋》、《中国往事》、《夫妻一场》、《叫一声妈妈》等,多部作品荣获中国电视剧最高奖项“金鹰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其中《中国往事》还在有电视剧“奥斯卡”奖之称的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上荣获最高奖项——最高电视剧大奖,这是中国电视剧首次获得此项殊荣。

华策影视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市场份额,从下面两个统计表可见一斑。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华策影视投拍并取得合拍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按部数和集数计算,制作率分别为16.67%和14.32%,位居全国影视剧制作企业第二位,位民营制作企业第一位。

在华策影视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打造华人文化传媒旗舰,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品质为根本,成功制作了上千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电视剧,涵盖古装、现代、偶像、情景剧等多种题材,华策影视运营机制灵活、人才储备充足、营销战略深远、品牌效应显著,摄制出品的电视剧作品均在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得到电视观众及媒体的普遍认同,屡创收视率新高。

佳绩吸创投,浙商创投入股华策影视

目前,国内民营影视制作机构普遍规模不大,“轻资产”运营特征明显,很难通过资产抵押等途径或单凭企业信用获得银行贷款,由于资金瓶颈的限制,一些电视剧制作机构追求短期效益,压缩成本和制作周期,从而影响行业整体制作质量的提高,对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

华策影视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也摆脱不了资金的限制。2008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当时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创业板的门槛将会很低,“那时听说可能只需要上千万的资产、一年两百万的净利润就能够进创业板。而对华策影视发展而言,进行更多的影视制作也的确需要更多资本。”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笑言当时公司高层对创业板颇有点“动心”,华策影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考虑计划上市融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