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都是上上签
4307200000034

第34章 坚持完善自我,永远与世界同步(1)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这个星球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用去模仿,羡慕别人。不论社会对我们的评价归类怎样,在内心深处,我们要坚信我们与他人有所不同,自己就是“美妙”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永远记得:做最好的自己。

今天的社会,升级是人的生命线

当今的社会,学习是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升级是人的生命线。学习是一个社会人最基本最起码的生存需要,也是个人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在学习中度过,时光的不可逆转性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珍惜,不断学习,让自己升级。

著名评论家、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林治波撰写评论,认为升级才能生存“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企业,也完全适用于个人。在今天的社会里,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什么人,如不及时地升级,就不能很好地生存。”

1996年5月21日,河南省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十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使一些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有一位矿院毕业的技术员马敏,采取了正确的避灾和自救措施,带领33名工友安全脱险,和死神擦街而过。事后有人问他,你是如何脱险的,他说:“是安全技术培训教给我的这些知识”。

在同一事故中,有叔侄二人一氧化碳中毒,一起死亡。本来,叔叔已经脱离危险,但他发现侄儿没有出来,听人说在后面,叔叔不忍心放弃侄儿,这位叔叔就赶快返回找人,结果走不多远发现侄儿已趴在地上走不动了,他不知道这是一氧化碳中毒,以为是晕倒了,便赶去背侄儿往外走,结果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同样的悲剧发生在1997年11月13日,安徽省淮南矿务局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其中有8人戴上自救器安全脱险,另外44名遇难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不会正确使用自救器或根本就不会佩戴自救器以及心理紧张等因素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经过专业培训的人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者的个体素质间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别。

在这种特大事故中,知识使人们挽回的损失或由于人们的无知造成的损失,用金钱是无法衡量的。血的教训告诉人们,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去学习让自己不断升级,升级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不通过学习升级,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和形势,才能不断进步,成就自我。

升级是一种时代的理念,是一种时代的哲学,也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只有升级才能生存,只有更快地升级才能更好地生存,升级在我们一生中都是不可缺失的。我们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1979年六月,中国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有这样一句话:学生无论品德优劣高低,无不趾高气昂、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只为我而不同反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得掰手指头,就整体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掉个个儿好像都是易如反掌。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结论是美国基础教育已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或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里也有一段: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揣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中国的学生都喜欢起早,七点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做“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的解释,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优秀的学生,在他们的学期结束,一般会得到一种证书,其他人则没有。结论是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20多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盲”的教育培养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性亿万富翁,而中国却没有哪所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这不得不让我们回味一下。若教育模式依然如此,再过20年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会增大还是缩小那?目前,各方面人士也认识到了这方面的不足,正在改进,在摸索中前进。只有教育升级,才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升级就意味着终身都要学习。终身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而且还包括道德上、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分散在个人的一生。同生产劳动、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贯穿人的一生,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能够充分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实现全面发展。

过去一个单位用人,总是看某个人是否具有某种专长。但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条件下用人,还要看他的专长能够在多少年内有效,过了这种专长的使用期,这个人的能力能不能升级,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不能升级,这个人就只是阶段性人才,将来会是组织的一个包袱。因此用人要用升级型人才。升级型人才,是一个管理新理念,升级,也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学力”比学历更重要

学历,只是一个人受教育的基本历程的体现,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更不等于高水平,更不是大贡献。如果因为有了高学历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那么,学历只意味着一张废纸;同样,如果因为没有高学历就怀疑自己能否成功,进而产生自卑情绪,那也是完全错误的。学力,则是指一个在学识上所达到的程度,它不受学历的限制,表现出一个人实际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将来。由此可见,与其崇敬高学历,不如追求高学力。

如果你没有MBA或其他什么文凭,千万不要泄气。虽说高学历有助于我们成功,但是真正的成功与高学历之间不完全是等号,也不要以为有高深的书本知识便是成功的象征。也有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走向自我毁灭之路看,就是因为他们误解了学历与学力,成功之间的关系。

过去许多富可敌国的超级大亨,真正高学历的并不是很多。全球闻名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人生经历就非常坎坷。他出生时家境贫寒,是家里的第八个孩子。上二年级的时候,全年级有100人,幸之助仅排第45名,相当平庸。但是好景不长,父亲松下正楠稻米生意接连赔本,母亲常年患病吃药,生活已是入不敷出。幸之助念到四年级,终于有一天,父亲从大阪寄来了信。母亲德子对幸之助说:“阿吉呀,明天不要去上学了,父亲为你找了个活,你要做事去了。”从此他离开父母,开始个人独立生活、创业的历程。

年轻时他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这家工厂人事主管看着面前的小伙子衣着肮脏,身体又瘦又小,觉得不理想,信口说:“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这本来是个推辞,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真地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托说:“有事,过几天再说吧。”隔了几天松下又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态度:“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于是松下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来面试。负责人看他如此实在,只好说:“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

不料两个月后,松下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紧盯着态度诚恳的松下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难道他的好学不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吗?

松下幸之助的成就远非哪个十六年纪毕业的学士可比,他的几十部著作也并非哪个博士能够写得出。高学历不该躺在学历上做美梦,低学历者也不该自行惭愧。

美国Oracle公司的CEO拉里。埃里森在耶鲁大学2000届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次精彩的演讲,尽管他认为只有退学才能成功的观点有点偏激,但也说明了高学历对一个人的成功没有太大的作用。以下是他的精彩演讲:

耶鲁的毕业生们,我很抱歉——如果你们不喜欢这样的开场白。我想请你们为我做一件事。请你好好看一看周围,看一看站在你左边的同学,看一看站在你右边的同学。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优等生。说实话,今天我站在这里,并没有看到一千个毕业生的灿烂未来。我没有看到一千个行业的一千名卓越领导者,我只看到了一千个失败者。

你们感到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我,埃里森,一个退学生,竟然在美国最具声望的学府里这样厚颜地散布异端?我来告诉你原因。因为,我,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而你没有。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你们非常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你们将来需要这些有用的工作习惯。你将来需要这种“治疗”。你需要它们,因为你没辍学,所以你永远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哦,当然,你可以,也许,以你的方式进步到第10位,第11位,就像Steve。不过,我没有告诉你他在为谁工作,是吧?根据记载,他是研究生时辍的学,开化得稍晚了些。现在,我猜想你们中间很多人,也许是绝大多数人,正在琢磨,‘能做什么?我究竟有没有前途?’当然没有。太晚了,你们已经吸收了太多东西,以为自己懂得太多。你们再也不是19岁了。你们有了“内置”的帽子,哦,我指的可不是你们脑袋上的学位帽。

嗯……你们已经非常沮丧啦。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现在可能是讨论实质的时候啦——绝不是为了你们,2000年毕业生。你们已经被报销,不予考虑了。我想,你们就偷偷摸摸去干那年薪20万的可怜工作吧,在那里,工资单是由你两年前辍学的同班同学签字开出来的。事实上,我是寄希望于眼下还没有毕业的同学。我要对他们说,离开这里。收拾好你的东西,带着你的点子,别再回来。退学吧,开始行动。我要告诉你,一顶帽子一套学位服必然要让你沦落……就像这些保安马上要把我从这个讲台上撵走一样必然.……

确实,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几个人,都没有高学历。所有的错不在于教育,也不在于学历,而是“内置”的帽子阻碍了我们,你如果受过良好的教育,就充分利用它。

学力中的力是力量的力,这个力代表的是你真正的学习和理解一下事情的速度和能力。这才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东西,因为这个不是别人对你表面的承认,而是你真正可以依仗着纵横天下的本钱。只要你针对目标努力,获得相关知识,掌握有关技能,在工作上一样可以很优秀。

知道得越多,挣得越多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办事效率有高低。对大多数人来说,最让自己无奈的就是,知识面太窄,能耐有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常会力不从心,半途而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那?当然是强化,增加自己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强大了起来,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为自己创造了财富,知道的越多,挣得越多。

知道的越多,就会正确的做出判断,改革,赢得巨大的财富,IBM输给了不起眼的Apple,这是为什么?

IBM当时只是生产大型计算机,他的客户主要是一些大企业,大公司,而Apple公司的总裁史蒂夫·贾布斯则意识到个人电脑才是未来的趋势,所以Apple大量生产个人电脑。他们是这样描述公司的业绩的:苹果电脑公司通过AppleII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Macintosh的推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彻底改造了个人计算机。通过其创意性的硬件、软件和Internet技术及设备,苹果公司致力于将最佳的计算机使用体验带给全世界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创意专家及普通消费者。当个人电脑涌入中小企业,走进千家万户之时,也为史蒂夫·贾布斯带来巨大的财富,使他一度跃升为世界首富,成为全美年轻人所崇拜的偶像。

然而今天计算机业内的大哥既不是Apple,也不是IBM,而是Microsoft,即微软公司,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以其600多亿美元的身价雄踞世界首富。为什么微软公司能够后来居上?这是因为比尔·盖茨认为控制电脑的软件应该是未来最大的趋势,所以他把开发软件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告戒:“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可见,微软的巨大潜力已经渗透到了软件界的方方面面,简直是无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电脑都在使用微软公司的视窗操作系统,比尔·盖茨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赢家。

一个知道的多,经验丰富的人,在商界必定有他的立足之位,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要随时随地的学习,千万不能对外面的事不闻不问,别人说起什么,自己都感到非常陌生,这样你就不能让自己挣得更多。

渥沦·哈特葛伦在年轻时曾是一名挖沙工人,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使他萌发了必须要成就自己人生事业的愿望,想成为研究南方树蛙的专家。按照渥沦·哈特葛伦所受的教育和他掌握的知识,他是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从1969年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和研究的专项上,他每天收集150个标本,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这些树蛙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摆脱了挖沙工的命运,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如果不是渥沦·哈特葛伦不断地学习,去研究,他就不可能发现预防皮肤病的药物,不能为他赢来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