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顺治出家之谜
4306300000013

第13章 龙椅上的小娃娃(8)

同时,多尔衮一再重申军法,这一次,他们是“仁义之师”,不可妄动百姓一棵草、一粒米,违者当即处死,长官一体问罪。因此,有记载说,尽管清军食品短缺,“人马饥馁”,但从未发生骚扰百姓的事件,甚至有大军路过处,州县的长官拿着慰问品前来献殷勤时,多尔衮仍然下令“不受所献”。

于是,进军北京的六百里征程,他们走得轻松如意,行进神速——四月二十五日到达抚宁,二十六日到达昌黎,二十七日到达滦州以南,二十八日过开平卫城以西十里,二十九日到玉田,三十日至蓟州,五月一日来到通州西二十里。

北京城已是近在眼前。

北京城里的李自成在四月三十日匆匆即皇帝位,过了一把皇帝瘾,然后便向陕西撤退。临走时,按照军师牛金星的主意,仿效西楚霸王,在美仑美奂的紫禁城中放了一把大火。这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除一座武英殿尚完好之外,其余全都残破不堪。

当时,北京城里盛传吴三桂大将军已经从李自成手中夺回了太子,即将要拥戴太子回京登基。李自成退走了,一批前明朝官员准备了全套的法驾卤簿,出朝阳门五里前去迎驾。结果,烟尘起处,大军浩荡而至,只是,这军队拥簇而来的不是大明的皇太子,而是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正如当时的一段民谣所唱的那样,“朱家麦面李家磨,做得一个大馍馍,送给隔壁赵二哥。”朱家—一明朝,李家——李自成,赵二哥—一清朝,说得准确而深刻。

多尔衮在大明皇家仪仗的迎接下,踏进了朝阳门。而那个大将军吴三桂,在通州便接到多尔衮的命令,命他绕过北京城继续向西追赶李自成,

不许他护送太子进入北京。他那个借兵复国的如意算盘已经彻底落空了,只能拖着一条辫子、秃着半边脑门,穿一身大清平西王的袍服,为满洲人征战。

多尔衮的手段太高明、分寸拿捏太到位,吴三桂只能彻底俯首。

两天后,公元1644年、大明崇祯十七年、大清顺治元年五月五日,多尔衮发布了第一份政治宣言,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军民者非一人之军民,有德者主之。我今居此,为你们明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贼不灭誓不返辙。”这是一篇很高明的声明,极力缓解天下汉人的恐惧感与敌意,又为清军的攻伐找到了足够的理由。

毕竟,汉人的天下太大了,汉人也太多了。

此后,他发表的一些文告和谈话也保持着这种姿态,一再声称“非有富天下之心,实为救中国之计”。甚至放出了可以考虑和南京弘光政权“南北分治”的信号,来麻痹和收服汉官汉民的人心。

多尔衮还做了许多收揽人心的实际举动。比如,调派三千名蒙古八旗将士守城时,多尔衮命令他们把武器弓矢等全部包裹起来,运上城墙,以免惊吓百姓;一个叫吴惟华的明朝侯爵在战乱中收罗了一些明朝勋旧子女,从中选了二十个美貌温柔的,敬献给多尔衮。多尔衮却说:“明朝勋旧,不就和你我一样吗?把你我的子女送给别人做婢女侍妾,你会怎么想?”然后一个不留,下令为这些女孩子找良家子弟嫁之;为崇祯帝和周皇后依礼举行国葬,建造陵寝,并为其服丧三日,还在景山东坡找了棵槐树定为崇祯皇帝自缢处,并将此树定为“罪槐”,用铁链锁住,立下马碑,令文武官员临近此处必须步行而过,以示对前朝皇帝的“敬意”,也提醒八旗子弟,要引以为戒,不能重蹈明朝的覆辙。

多尔衮打着“义军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之仇”的旗号,以“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相标榜,争取和笼络人心,把本来满与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巧妙地转嫁到明朝人对“流寇”的痛恨之上,为人关拆除了民族樊篱。多尔衮命令明朝原有官员,一律以原有官职恢复工作,和满洲官员一道开始办公,从而,使中央政府部门的国家机器迅速运转起来。当时,在多尔衮的手下,聚集了大明朝遗留下来的庞大官僚队伍。这些人在崇祯皇帝时代曾经分属各个不同派系,党争争得天昏地暗,捞钱捞得天高三尺,有事情拼命推,有功劳拼命抢。如今,在多尔衮麾下,他们争先恐后地表现着自己,仿佛一个个都是廉洁奉公、谦恭能干的良臣,并且,对大清忠心耿耿,愿效犬马之劳。

六月,多尔衮谕令官员百姓,严禁行贿营私。命令中说:明朝之覆亡,皆由于贿赂公行,有钱财者无德无能也能升官,不拿钱的虽然贤明也无用武之地。乱政坏国,罪莫大于此。因此,一经抓住,一定杀头示众。他接受范文程的建议,宣布按照万历年间的标准征收赋税,将崇祯所有加派的苛捐杂税全部取消,百姓积欠的税款全部豁免。并下令,若有巧立各种附加税名目加收加派的,一律按照贪赃枉法处理。

在继续追剿李自成农民军的同时,他又用重兵压境外加招抚手段,使山东、山西两省迅速归附,并立刻建立起两省的地方政权,负起守地治民、筹措粮饷的重任。有了这两省从东西两翼拱卫京师的有利态势,清朝统治者在军事上立住了脚。山东、山西的这种模式,成为后来清王朝统一战争中的定式:军队打到哪里,就把招抚使或总督、巡抚派到哪里,立刻建立起地方政权。这是它在长期的激烈战事中,尽管处境险恶,却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李自成号称雄兵百万,转战千万里,被他的敌人骂为“流寇”,这个“流”字,正说着了他的弱点。多尔衮的强点却正是避免“流”,着力于“定”。这恐怕也是多尔衮最终打败李自成的一个政治素质上的差异吧。

多尔衮确实雄才大略,他为清朝所建立的功劳,的的确确重如泰山。如果不是他采取恰当的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平定中原,战争拖延下去,以后会怎么样,是件十分难说的事。要知道,直到顺治五年,满、蒙、汉八旗男丁总数才有346931人,其中,汉军八旗男丁为262816人,蒙古八旗男丁为28785人,满洲八旗男丁为55330人。而早在万历年间,大明朝的人口总数可能就已经超过了1亿人。

现在,多尔衮的功劳威望如日方中,他如果要自己当皇帝,没有任何人可以再来阻挡。事实上,在盛京皇宫里的太后和皇帝也正在惶恐不安:多尔衮人居明朝大内武英殿,被京师人称作九王,以致关内人只知有九王,不知还有皇帝;多尔衮出征前紧急征兵动员,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精兵强将、精壮男丁都被他带去,留守盛京及各要地的,多属老弱病残;他的才略功业已震慑当世,一个六岁的小皇帝、两个深宫中的女子,就算拥有至高无上的名分,又怎么拦得住他的脚步?

但是,多尔衮没有那样做。他回奏盛京,说先帝清太宗皇太极曾有遗愿:“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而且“燕京势踞形胜,乃自古兴王之地,皇上迁都于此以定天下”,请顺治皇帝迁都北京,并派人前往迎驾。

顺治皇帝采纳了多尔衮的意见。七月初八日,小皇帝前往福陵和盛京太庙,以底定中原、迁都燕京,祭告列祖列宗。八月二十日,顺治皇帝与两官皇太后起驾,由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扈驾,离开了盛京,前赴中原。

九月初,顺治皇帝驾过山海关;九月十二日,驾至永平府;九月十八日,驾抵通州,摄政王多尔衮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及文武群臣至通州迎驾。

九月十九日,顺治皇帝驾至京师,自正阳门人宫。

十月初一日,七岁的福临行定鼎登基礼,在南郊祭告天地后,即皇帝位于大内武英殿,仍用大清国号,顺治纪元。

十月初十日,顺治皇帝于皇极门颁发登基诏书,布告天下。全文共五十五款,对故明宗室勋臣、文武官员、进士举人、食廪生员、山林隐逸,乃至商贩车户等,在政策上作了种种优惠的规定,同时正式宣布废除明末三饷,并严禁各地官员侵害百姓。这实际上就是清政府的一篇极其完备的开国政策声明,影响极为深远。

就在这一天,顺治皇帝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正式给予他独秉大政的权位,赞扬他的功业超过周公,并且为他建碑,来铭记他定’鼎燕京、征伐中原功劳的大功。顺治皇帝和他背后做决定的两宫太后,尽全力来表彰、安慰和拉拢多尔衮,以补偿他为大清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

在那个典礼上,多尔衮忠心耿耿,福临则对叔父充满信任、欣赏与感激。只是,很可惜,这样的君臣和谐、叔侄情深,并没有延续太久。

2.在权臣阴影里长大的小皇帝

十月初十发布登基诏书的那一天,福临不止封赏了多尔衮,还加封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豫郡王多铎为豫亲王,恢复豪格的肃亲王爵位,加封武英郡王阿济格为英亲王,并大封了一大批宗室的有功者郡王、贝勒、贝子、公等爵位。

封赏了这些亲贵之后,就要靠他们来继续平定天下的征程了。

十几天之后,多尔衮发布文告,授命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所部,全军共两万余骑,率大军下江南征伐南明小朝廷。

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所部,全军共三万余骑,取道大同向榆林延安进兵,西征南下,追剿李自成农民军。

多尔衮派出去的领兵主帅,是他的亲兄弟。兵权在他们手中,他才能放心;而只有他们建立大功之后,不会成为他的威胁。

多尔衮的这一布局,不能不说是相当冒险的。满洲军队战斗力虽强,人数却实在太过有限,就这样投放到相隔数千里的两大战场上,同时发动两个规模巨大的战役,不免把这场战争看得太过容易了些。

李自成退居西北之后,在河南怀庆(今日河南省沁阳地区)与阿济格发动了大规模的战斗,一时间占了上风。

阿济格战局失利,却提醒了多尔衮。幸好此时多铎还没有走得太远,多尔衮便火速命令多铎立即改变行军路线,暂停南下,掉过头去对付怀庆的李自成军队。

而李自成在退出北京、缩回陕西老家之后,方寸大乱。关中地区本是所谓四塞之地,自古易守难攻。李自成若是收缩形势,在此苦心经营的话,将会给多尔衮带来很大的困扰。他却未经周密准备,便冒然与阿济格大战,虽然胜了一时,却无济于大事。

经过一场大规模会战,清军大获全胜。取胜后的多铎渡过黄河,进攻潼关。在潼关大战中,李自成再次失利。此时,阿济格于陕北一路节节进逼,李自成的老家米脂也告易手。由此,形成了阿济格、多铎两路夹击李白成主力的态势。李自成陷入进退维谷、两面受敌的困难境地,此后,他退到哪里,清军便追到哪里,基本丧失了发动大规模反击战的能力。

被击溃的李自成大顺军退往陕南,再退往商洛地区,在顺治二年的六月里,主力全部葬送在湖北通城县,李自成也在通城县的九宫山下被杀。

清朝的大军忙着对付李自成时,山东、河北一带兵力空虚,如果此时南明乘虚而人的话,一定会让多尔衮十分头大。有识之士提议南明立即出兵,“攻其不备,必建奇功”。但是,这样的建议无人理睬,皇帝和大臣没兴趣,他们很忙,臣子忙着彼此争权夺利,弘光皇帝忙着糟蹋女孩子,阉党和东林党忙着对掐,连大名鼎鼎忠肝义胆的史可法都在一心一意地期望“悉简精锐,直指秦关”,在他眼里,还是李自成更可恨,他要“报君父之仇”,联合清军,消灭李自成。这样的建议也无人理会,不管打谁,将军们都没什么兴趣。不过也幸好如此,如果史可法的设想实施了,多尔衮没准会活活笑死,历史上也会少了一位赤胆忠心的史阁部,却会多出一个傻得可笑的汉奸了。

南明的苟安并没能维持多久,多铎配合阿济格完成攻破李自成的任务之后,便率军掉头南下,分别出虎牢关、龙门关、南阳府,分兵三路,不到半个月,就杀到了河南安徽交界处的归德;又十天,攻陷徐州、颍州、太和等处,兵锋所至,凌厉无前,很快就逼近到了长江边。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四月里,多铎挥师南下,强渡淮河,势如破竹,只用了十二天时间,就兵临扬州城下。二十五日,扬州城破。多铎纵兵大杀,血洗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