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其规律,其实很多事物还有着其周期性规律。在进行预测事物未来动向的时候,我们不但要把握规律,更要认识它们的周期性规律,这样事情的进行过程将变得更加容易、更加轻松。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就说明了诸葛亮(在历史上,该事件的策划者还有人说是周瑜,也有人说是关羽,这里按小说观点用诸葛亮)对天气周期现象的超前预知。
当时曹操率80万大军在赤壁的长江北岸扎营,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南岸与之相对。当时吴军箭少,孙权的都督周瑜提出让诸葛亮率人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诸葛亮。
事物发展有规律,利用规律巧预测
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每至深秋之际,天气渐冷,夜间多有大雾。诸葛亮善观天文,熟知地理,当然明白这一点。在周瑜命其造箭之前,他通过仔细观察天气变化,已知三日后必有大雾,便欣然领命于三日后完成十万支造箭任务。之后诸葛亮偷偷命人做了很多草人插到船的两侧,在第三日的夜半时分趁着大雾派船往曹营走了一趟,曹军因有雾看不清对方虚实而不敢出击,只得对着模糊的敌船射箭,结果诸葛亮很轻松地便从曹操军营中得到了十万支箭。
在我国江南等地,初冬之时的湖泊江河之上很容易形成大雾,这本是自然界的一种周期现象,诸葛亮正是抓住了这一气候现象,成功策划了一次借箭的军事行动,可谓高明。
很多事物的发展都有着周期性规律,如太阳每天的日升日落、大海每天的潮涨潮落、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动植物的生生死死、太阳黑子的周期性爆发、日食和月食现象,候鸟每年的准时迁徙等等,这都是大自然的周期性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我们也可以超前性地预知某些状况,并相应地做出好的对策。
而在通常情况下,自然界的周期现象体现得较为简单,而要把握社会方面的周期性则较为困难,但在社会学中,事物的周期性发展也有特点的,其特点表现为如下两点:
第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事物运动发展的周期表明:事物发展的趋势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前进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是因为事物在发展时既抛弃了原有的片面性、消极性,继承、保留了积极的内容,同时又增加了新的内容,由此实现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所以它更高级、更完美和更丰富。
另外,事物运动发展的周期性又表明:事物发展的途径、道路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迂回曲折的。有些事物会经过两次向对立面的转化,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仿佛是向旧阶段的回复。不仅如此,在发展周期中,有时会出现某种局部的、暂时的倒退现象,这都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和曲折性。
第二,事物周期规律的开放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对于一个确定的事物发展周期而言,其起点和终点是客观的而不是任意的。但是,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看,每个周期的终点,同时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种开放性也正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及其特点,表明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我们唯有运用事物的周期性规律,才能溯流穷源,将事物的本质和未来观察清楚,才能依此做出科学的、超前的决策和行动。
周期性规律在我们从事的诸多领域中存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它对事物做出超前性论断。比如:你要想在经济投资领域从事期货或股票交易,就要把握某些行业的周期性规律。在2006年,微观层面的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外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周期,这集中表现为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和周期性产品的外贸增长上。海外投资也将直接导致对国内周期性行业产品的需求扩大,如钢材、建材和机械设备等,并且降低部分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企业利润增加的情况下,这一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通常就会上涨。
国内的钢铁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要想投资于钢铁业股票,就应该在国际化背景下将这一行业重新解读。由于近三年中国钢材出口大幅提高,国外钢材市场为国内钢材提供了新的消费需求,同时这也成为国内钢铁企业提高质量、释放产能、增加盈利的重要手段。国内钢铁业因之得到了周期性恢复,股市走高也在情理之中。
国际原材料等商品价格的波动往往能改变国内周期性行业的成本结构,化工和冶金行业都是明显受益的行业。再以石油业为例,国际原油价格下滑,这有利于炼油企业与化工企业降低成本,这又在中短期增大了石化企业的盈利空间,这种情况下石油业也会在股市走高。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事物周期性规律的存在,这也是我们进行科学预测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另外,我们还要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先进的东西一定会代替落后的东西。没有任何事情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道路中,唯有照顾到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才能预见到事物的未来进展,并在前进的道路上尽可能少地避免遇到挫折和阻碍,从而顺利地实现成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