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心里想些什么的人,永远不用担心未来。
——戴尔·卡耐基
学会移情换位
掌握他人的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高度艺术,只有自身心平气和才可能掌握别人的情感,左右他人的情感正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具备两项技巧:自我掌握与移情(也叫同理心或同情心)。移情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心理学概念,但解释起来非常简单:指的是人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是一种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在内心亲自体验到这些情绪的能力。
这就是说,人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工作中因为某件事发生了冲突,设想如果自己处于那个位置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先了解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的感受。先做好自己的主人,才能做好别人的主人。
当别人直接对其表达情意时,情感表达障碍型的人常会感到困惑不已,他们无法对他人的情绪进行正确的识别和评价,这不但在情商上是一大缺陷,更可说是人性方面可悲的缺憾,因为融洽的关系是人们相互关怀的基础,而融洽的关系又源于敏锐的感受与同情心。
移情的能力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缺少这种能力可能导致极可怕的后果,心理变态的罪犯、强暴者、虐待儿童者都是明显的例子。这种能力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很重要的,它使人们之间能相互理解,使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如果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也很难有成功的人际关系,甚至给人傲慢、厌烦或迟钝的感觉。而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在与人接触时常可居主导地位,容易打动别人,能享有丰富的亲密关系,具有说服力与影响力,同时又可让人觉得自在。
通常来说,人们不仅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而且能觉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态度,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准确的识别和评价。正像情商的其他元素一样,同情心的敏感度与智力测验或学校考试没什么关系,就连出生的婴儿都具备这种能力。
9个月大的小孩每次看到其他小孩跌倒,眼眶便泛起泪水,然后爬到母亲怀里寻求慰藉,仿佛跌倒的人是他。
15个月大的麦克看到朋友保罗在哭,会拿出自己的玩具熊安慰他。如果保罗仍哭个不停,麦克还会拿抱枕给他。这些情形,是孩子的母亲协助专家作研究时观察记录下来的,该研究显示同情心的形成可溯及婴儿时期。
事实上,婴儿自出生之日起,听到其他婴儿啼哭便会感到难过,有人认为这是人类同情心表现的最早征兆。
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婴儿还未完全明了人我之分时,便能同情别人的痛苦。几个月大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啼哭也会跟着哭,仿佛感同身受似的。约周岁时孩子开始明白别人的痛苦是别人的,但自己仍会感到不知所措。
纽约大学的马丁·霍夫曼教授作过相关研究,他注意到,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带他妈妈去安慰一个哭泣的小朋友,而事实上,小朋友自己的妈妈就在身旁。
其他同龄孩子也表现出同样的困惑,他们会模仿别人的痛苦。看到其他孩子的手受伤时,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可能会把手伸进嘴里,看看自己是否也会痛。或者看到母亲哭泣时,孩子可能会擦拭自己的眼睛,虽然他并未流泪。
到三岁半时小孩不再作行为模仿,不但能区别他人与自己的痛苦,而且能安慰别人。下面是一个母亲的记录:邻居的一个小孩在哭……珍妮走过去拿饼干给他吃,一路跟着他走,甚至自己也开始发出哭音。接着她想要抚摸他的头,但是他躲开了……他渐渐不哭了,但珍妮似乎仍很关切,仍不断拿玩具给他,拍他的头和肩。
一项针对儿童所作的测验发现,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在学校较受欢迎,情感也较稳定,在校表现较佳。虽然,其智力并不比别的孩子高,但显然同情心更有助于学习以及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移情的能力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但这种能力却会因人们对情感的淡漠而逐渐丧失。这里面既有逃避痛苦的原因,也不排除人们受自私的意念所左右。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的感情往往使人看问题不能客观,带有情绪,而一旦带有情绪,就会使你忽略了对方的想法,导致沟通的失败。
像锁匠那样思索
你观察过锁匠修锁吗?简直就像玩魔术一样。
当他摆弄一把锁时,能听到一些你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一些你看不到的东西,感觉到一些你感觉不到的情况,不一会儿,他就了解了锁的整个结构,并且把它修好。
一个情商很高的交流者也是这样工作的。他可以了解任何人的内心组合——可以像锁匠那样考虑、思索,从而探索出别人的内心结构。
你必须注意观察你以前没有看见过的东西,注意倾听你以前没有听见过的东西,注意感受你以前没有感觉到的东西,提出一些你以前没有提过的问题。如果你恰到好处地做到了这些,你就能了解任何人在任何状态下的策略,就会知道如何准确地向别人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
了解别人策略的关键就是要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要知道,人们将把你想知道的有关他们策略的一切信号都传达给你,有时是通过语言,有时是通过行动,有时可能是通过眼神。
你可以学会巧妙地去阅读一个人,就像你能学会读一本书、一本地图一样。记住,策略只不过是产生特殊结果的一种特殊想象组合。你需要做的,就是促使人们去感受他们的策略,同时仔细观察他们的特殊反应。
不过,在了解他人的策略之前,还应搞清楚对方主要的感觉系统。
那些主要利用视觉系统的人倾向于以图像看世界。他们通过大脑中的视觉部分,获得他们最大的感觉力。因为他们力图跟上大脑中的图像变化,所以常常说话较快。他们只是想要把大脑中的图像描述出来,常常不太注意表达方式,一般用视觉语言来表达,向人们描述这些东西看上去怎么样,呈什么样的形状,是明还是暗等。
而那些听感强的人则不同,他们说话慢一些,声音也较洪亮,较有节奏,较有分寸。因为字词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他们对说什么非常慎重。他们常常用听觉语言来表达,如:“这听起来正合我意”,“我能听见你说的”或“听起来一切都很顺利”等。
那些触感强的人说话更慢。他们主要是对触觉作出反应,他们语调深沉,说话像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常常用触觉语言来表达意思;他们总是“抓”某东西的“具体形态”,比如,东西很“沉”,他们需要“摸一摸”那东西。他们总是这样说:“我找到了答案,但我还没有抓住它。”
每个人都有这三种系统,但大多数人都只有其中一种系统占支配地位。在了解别人的策略,了解他们作决定的方式时,还需要知道他们的主要感觉系统,这样你就能有的放矢地表达你的信息。
如果你在与一个视感很强的人打交道,那你就别想四平八稳、慢慢腾腾的,这样将会使他发狂。你必须以与他的大脑运转方式相适应的方式表达你的信息。
只要通过观察和听别人说话,你就能立即意识到他们所使用的是哪种系统。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只要留心观察一个人的眼睛,就能立即明白在特殊的情况下,他使用的是哪一种感觉系统。
不妨先回答下面这个问题:你12岁生日蛋糕上的蜡烛是什么颜色的?花几分钟时间想一想。
回答这个问题时,90%的人都会把头抬起来偏向左边,这就是惯用右手的人甚至某些左撇子回忆视觉图像的方式。
再考虑一个问题:要是给米老鼠加根胡子会怎么样呢?花几分钟描述一下。
这一次,你的眼睛也许往上抬,并移向右边,这里就是人们的眼睛构成图像的地方。因此,只要看看人们的眼睛,就可以知道他们正在使用的感觉系统。通过他们的眼睛,你也能了解他们的策略。
人的生理状况的其他方面也为人们了解他人的策略提供了线索。
如果有人呼吸幅度大,那他就是在进行视觉思考;人的声音也含有深意,视感强的人说话快而急、有鼻音、声调起伏大;而说话慢、声调深沉的人则通常触感强;声调平稳、吐词清楚则是听觉强的人的特点。有时,甚至从人的皮肤颜色的变化也能了解别人的策略。
因此,哪怕是很有限的交流,你也能清楚地、准确无误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方式。
记住,人们做每件事情都有他们的策略——卖东西和买东西、引人注目、发明创造等。
学会了解别人策略的最好方式不是观察,而是实践。因此,你要尽可能地在其他人身上做这些练习。
善于了解他人,知道他人所思、所想、所感,是一个人拥有高情商的表现。高情商者在社交生活中不盲目、不糊涂,他们能够根据对方的心灵活动采取相应的对策,因而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较大的成功。
倾听是一门艺术
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一名小朋友。林克莱特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干什么?”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请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然而,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被这个孩子的悲悯之情深深地打动了。
于是林克莱特接着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最真挚又天真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当孩子不顾别人,自己挂上降落伞跳下去时,谁“听”出了这个孩子的同情心呢?
作家鲍威尔曾说:“我们要聆听的是话语中的含意,而非文字。在真诚的聆听中,我们能穿透文字,发掘对方的内心。”
那么何种聆听才是真诚的呢?何种聆听最有利于了解对方,并与对方达成沟通建立感情呢?心理学家建议用“同理心式倾听”。
同理心式倾听就是用心聆听另一个人的思维与心声,这是设身处地、尝试以他人的双眼来探究世界的倾听方式。在所有的倾听方式中,这是唯一能够真正深入他人心理的方式,是高情商的表现。
人们都喜欢倾听者,有同情心的倾听者和亲密的朋友一样重要,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团体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让人们感觉他们相当可靠、值得信赖和十分忠诚。
倾听者会在考虑自己的需要前,先考虑他人的需要,并且会支持和帮助他人。倾听者喜欢进入他人的心灵和头脑,他们乐于分享他人深层次的感受。人们倾向于向倾听者打开心扉,是因为人们渴望被关怀,而且真诚的倾听者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当他人受到伤害时,倾听者也同样有受伤的感觉,就如同他自己经历过一样;当他人心痛的时候,倾听者的心也真的痛了起来。为了帮助他人克服这种伤害,倾听者总是和他人更接近,所以他们愿意听更多人诉说,这有助于保持情绪沟通的车轮不停运转。
倾听者充满人性,并且极为忠诚。如果他们的需要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他们会更加努力,愿意倾听所有的声音,而不论其身份,他们对任何人都有同情心,这就是倾听者的魅力所在。
芭芭拉·沃尔特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采访领域中,之所以会获得长时间的成功,就在于她在被访者面前都扮演成一个倾听者。沃尔特斯作为一个成功的倾听者,她拥有了好莱坞明星所没有的魅力,赢得了更多人的心。
每个人都喜欢倾听者,倾听者是无法抗拒的,因为他们富于同情心,愿意分享人们的弱点,愿意听人们诉说不愉快的情绪。如果你想要其他人喜欢内在的你,那么你就去做个倾听者,千万不要逃避。
从某个你感觉非常亲近的人,或者是与你有信任关系的人开始,不论他是一个家庭成员还是一个朋友,与他在一起度过一些不受干扰的时间,并且听他讲述他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篇章。
在这个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情绪可能会让你哭或笑。当你越来越多地尝试这一过程时,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讨人喜欢的倾听者的特质。当这种特质增强时,你会擅长于对情绪的掌控,更能够运用你对他人的感觉去判断他人。
一个穷人来到一位百万富翁的家里,向他倾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他讲得那么真切动人,百万富翁受到从来没有过的感动。他对仆人说:“约翰,快把这个穷汉赶出去,他使我的心都碎了。”
这位自以为在倾听的百万富翁,却不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
作为一个倾听者,并不意味着软弱和顺从,相反地,这需要大量的内在力量。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一个喜欢聚会的倾听者,他拥有广泛的支持者。一旦坐在办公室里,克林顿从不停止倾听,而是带着“我感受到了你的痛苦”的态度,去支持和帮助别人。
艾略特是个熟练的倾听艺术大师。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士回忆说:“艾略特的倾听并不是沉默的,而是以活动的形式进行。他直挺挺地坐着,手放在膝盖上,除了拇指或急或缓地绕来绕去,没有其他的动作。”
艾略特面对着对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听对方说话。他专心地听着,一边听一边用心地想你所说的话。最后,这个对他说话的人会觉得,艾略特已说了他要讲的话。
弗洛伊德算是近代最伟大的倾听大师了。一位曾遇到过弗洛伊德的人,描述着他倾听别人时的态度:
“那简直太令我震惊了,我从没有见过这么专注的人,有这么敏锐的灵魂洞察和凝视事情的能力。
“他的眼光是那么谦逊和温和,他的声音低柔,姿势很少。但是他对我的那份专注,他表现出的喜欢我说话的态度,即使我说得不好。你真的无法想象,别人像这样听你说话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倾听别人的倾诉,是识别他人内心情绪的最好方式,也是实现沟通的前提,只有用心去倾听,人们才能恰如其分地投入到谈话中。
在倾听时,以下这些原则都是值得重视的:
自始至终目光应该注视着说话者。
全神贯注于对方身上。
显示出你的兴趣。
不要让别人分散你的注意力。
避免做一些容易分神的动作,比如浏览报纸。
投入你全部的时间。
当别人不能马上将一件事带入重点时,你也是有责任的。
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
设身处地想想对方的处境,尝试一下,假使自己身在他的处境之中。
通过你的身体语言,向他传递你要传递的信号。例如用点头的方式表示你对他的赞同和兴趣。
当然,你不应该在整个过程中一言不发,只知道死盯着对方的眼睛,只知道一个劲地点头。
你当然也可以在倾听别人倾诉的时候喝一杯咖啡。
以上这些原则只是一些可以用来参照的依据,而不是必须执行的行为准则。因为不同的谈话方式要求不同的倾听行为。
人们把通过耳朵对周围环境的感觉称之为听觉。可是如果一个人有意识地专心致志于一种声音的来源,并且目标明确地观察它,那么他就不仅仅是在听,而是在倾听了。
倾听可以被理解为某种方式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