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神奇的人体生命节律
4296700000015

第15章 生命节律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

列宁认为:“科学的组织劳动,是整个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和最引人注目的问题……这是件耐心细致的日常工作。”生命节律为科学地组织劳动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如前所述,已被国家劳动部列为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

(第一节)和谐的节律和有效的重复

——将生命节律应用于安全管理

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学着眼于“人—机系统”的协调。根据工程学原理,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提高系统运转的可靠性,从而预防事故,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这无疑对于安全生产是一个重大发展。

人是高智商动物。人在整个“人—机系统”中是关键因素。生产过程离不开人,即产品制造过程贯穿着人的外部和内部各种能量的转换和生理机能的运动变化,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主要是由于人的行为误差造成的。因此,人的生理机能的协调,是“人—机系统”协调的重要条件。

人体生命节律的发现及其应用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生命节律这门科学,使人在整个“人—机”系统中相对的协调,从而达到预防各种事故的目的,这是已为国内外许多单位应用实践所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科学证明,人体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况对于操作者的外界信息传入机构(感觉、知觉)、情况处理机构(判断、记忆、意志、决定)和决策输出机构(运动)都会产生直接影响。调查验证表明,当人体生命节律有一项以上处临界日时发生事故概率最高,为81%以上;当生命节律有两项以上处不佳状态时发生事故概率较高,为78.1%。

生命节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要人们认识这种规律,自觉运用这种规律,把这种规律科学运用到安全管理中去,就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对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性的提高和事故的减少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生命节律已被许多工矿企业应用。

(第二节)质量管理也可以有金科铭律——让质量事故等于零

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理是预先控制,即承认包括工序在内的任何工作都存在波动,并对这种波动用统计方法做经验性的大量观察分析,找出隐藏着的规律,预测将来如何波动,从而科学、合理地加以控制和解决。用质量管理学的重要奠基人,美国的休哈特博士的说法,所谓质量管理:“就是创造能预测未来的状态。”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人、机、料、法、环五要素有机的结合,不断运转的高度动态过程,首先是人体生命运动过程。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生理状态,对产品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调查验证表明,当生命节律中有一项以上处临界日时,质量事故概率最高,达81%以上;当生命节律有两项以上同时处不佳状态(临界日或低潮期)时,质量事故概率高达83%以上,比只有单项节律处不佳状态时,废品产生概率高4倍多;当情绪、体力和智力曲线单独或与其它节律同时处临界日时,质量事故发生概率基本均等;智力和体力节律呈下降趋势过临界比呈上升趋势过临界时,质量事故发生概率要高;而情绪节律正好相反,其呈上升趋势过临界反而比呈下降趋势过临界时,质量事故发生概率高约一倍,其原因还有待科研人员去探索和研究。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人们对变化不定,神秘莫测的人的影响因素只是些宏观上指导,如质量教育,增强质量观念,加强质量意识等等,而对影响质量的生理现象,诸如注意力、判断力、思维能力、健康因素和协调能力等等的控制一直束手无策。生命节律科学把质量管理中对人的因素的宏观指导带进具体微观控制的核心,并帮助分析质量事故的潜势环境,提供预防的线索,压缩行为误差,将质量事故的行为机会直接压缩到每一个人及其某些特定时间,以达到宏观预防质量事故的目的。这种微观控制还不仅仅用于制造过程,其它过程如设计、检查、运输等过程,PDCA循环的全过程都可实现对人的这种微观控制。

生命节律自20世纪诞生以来,在生产上的应用还只限于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领域则为生命节律的研究、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实践证明,生命节律运用方法简便、直观,员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而且投资费用少,很小的单位在经济上也能负担得起,效果则事半功倍。如果全国所有的工矿企业都将生命节律应用到全面质量管理中去,那么全国每年因废品损失的减少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这对某一个企业,某一个工厂,某一个车间效益也将十分可观。

(第三节)多元化的生产领域,多样化的安全需求——生命节律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途径

人们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其思维、感觉、情绪、情感、意识、紧迫感、责任感等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理状态都会对生产的效率、产品的质量、人员的安全产生影响。人体生命节律起伏变化,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其应用于生产领域的途径不应千篇一律,一刀切,而须因人而异,采取多种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

一、展开普及宣传

目前,人们对生命节律普遍处于不认识,不了解,有的甚至误认为是伪科学,是宣传迷信等等。为此,必须开展生命节律普及知识教育,扫除思想障碍。可以采取印发宣传资料,进行座谈和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说服人的最好办法是用事实说话,可以对生产现场出现的废品和工伤反复追踪检测,并且将结果向废品或事故者本人、班组长、车间领导和质检人员、安全人员解释,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生命节律确实存在,认识到它与质量和安全确实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自觉运用到质量和安全管理中去。

二、施行负刺激

生命节律虽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固有规律,但外界刺激对其也不无影响,例如,过于劳累可以使人烦躁不安,意外喜事可以使人愉快;而意外的不幸又可以使人忧伤等等。当节律处临界日时,生理起伏最大,对质量和安全威胁也最大。人们虽然不可以改变节律起伏的周期,但可以改变起伏的大小,以减少由于节律的起伏而产生对质量和安全的影响程度。在安全管理中,人们称这种办法为“负刺激”即减少节律波动的刺激。国内外已创造出多种行之有效的“负刺激”办法。如当人们生命节律处临界日时出示黄牌警示,提醒其“注意”、“特别注意”等等,以刺激其视觉、听觉、神经和心理,缓解节律波动幅度。

三、尽可能减少正刺激

当人们生命节律处于临界日时,由于起伏大,对外界适应和容忍能力差,容易出现如夫妻不和、邻里纠纷、与领导或同事矛盾等。而这些外界的刺激力正好加剧节律的起伏幅度,故称“正刺激”。为此,要求不仅操作者本人要掌握各自的生命节律,还要求领导、班组长、同事、家庭都知其生命节律,在其临界日时共同注意,相互配合,尽可能减少正刺激。

四、因人而异,重点防范

人们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体质、性格、智商等等,表现在生命节律的起伏反应上千差万别,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也因人而异。

在追踪检测调查中,经常发现,当人们生命节律处临界日时,女性与男性相比,情绪节律对女性影响最大;年轻人与年岁较大者相比,年轻人发生工伤和废品的可能性要大;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人相比,性格外向者情绪节律处临界日发生工伤和废品可能性要大;体质较弱者与体质较强者比较,体弱者体力节律处临界日从事大劳动强度或疲劳时发生工伤和废品可能性大;智商较差者与智商较高者相比,智力较差者智力节律处临界日从事技术难度大的工作时,发生工伤和废品可能性大。因此,需因人而异,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加以防范,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外向、生命节律起伏大、过去经常出现废品的年轻同志应重点防范。

五、监控、互控和自控相结合

可取的做法是在车间和班组两级出示生命节律图。这样,可使车间领导掌握全车间人员的生命节律状况;班组长和质检、安全人员能掌握全组人员的生命节律状况;操作者能掌握自我的生命节律状况;工人之间能互相了解生命节律状况。这有益于实行领导和质检、安全人员监控,工人之间互控以及操作者自我控制相结合的全方位生命节律控制。

六、掌握自我调节方法

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人是一个系统(或者通俗讲是一台机器),与自然界中所有其他的系统一样,是受一切自然统一的规律支配的。可是,人这个系统……是极高度地自我调节着的。它能自行维持、恢复、调整,甚至能自行改善的……”对于生命节律的周期,人们固然不能改变,但人们可以通过自我控制来减少或消除生命节律低潮期和临界日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近年来,我们研创出一套生命节律不佳期的自我调节方法(在本书十三章有专门介绍),用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意志过程及能力等,这些方法只要指导得当,会收到显著效果。

据报道,美国某生物学家发现,当人们生命节律处临界日时,早晨5点钟在林中漫步,可以缓解人体的波动幅度,避免造成不良后果。读者不妨试试,看看是否有效。此外,是否可以通过药物效应来缓解临界日影响,也在研究和探索之列。

七、行政回避措施

行政回避措施指的是采取换休、不上岗等办法回避临界日对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威胁。这里要防止一些单位在将生命节律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错误倾向,即少数人认为,凡生命节律处临界日就可以换休、不上班、不上岗、少干活的错误认识。其实,就多数人而言,生命节律处临界日时,只要稍加注意,并辅之以上述几种措施,一般不会对生产和安全造成过大威胁。如前所述,经计算,一个人生命节律处各种临界日时间在一年中约有120天,若再加上两项以上同处低潮期的时间(质量或事故发生概率较高时期),则占全年一半时间。将这些时间全部采取“回避”措施,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只有当双项以上节律同时处临界日或个别人生命节律起伏特大,采取其它措施不奏效,不得已时,才宜采取这种行政回避措施。

必须指出,在安全和质量管理中,一些“硬”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生命节律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软”措施,并非包医百病的良药,过分夸大其作用,而放弃其它必要措施,只能是对生命节律科学的一种误解。

以上说的只是对生命节律不佳期的防范,而人类生命有近一半时间处高潮期。如果能注意高潮期人们心理潜势的诱导、开发;进行排班、安排工作及生产计划时,如能注意人们生命节律的变化规律,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