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也是河对面花园里的百合花令人神牵。
如果灵魂问起,那里是否遥远?
你该答道:并非此地,乃在河之彼岸。
——阿根廷女诗人AlejandraPizarnik
正当清秋时节,英格兰乡野青碧宁静的草地上,白色的羊群四处散落,正低头安静地食草。一路乘车前往英格兰中南部伯明翰市附近的沃里克郡,去英语世界里最伟大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故乡StratfordUponAvon小镇朝拜。路途之上始终与清心悦目的葱绿田野作伴,想象自己恍若间已飞出窗外,变身而成一小小精灵,在起伏蜿蜒的丘陵田野上翩翩起舞,与天地为伍,快乐且自在。
进入小镇时,辰光甚早,游客尚未成纷扰之势。天空碧蓝纯净,小镇空气中弥漫着安宁洁净的气息。东升的阳光清澈如水,斜斜拂过枝叶已略微泛黄的枫树,在红砖格地上划下长长的树影。
莎翁故居外墙一侧,几株蔷薇沿墙攀援而起,宛如一幅贴画般附着在年深日久的墙体上,朵朵雪白娇柔的花朵在绿色藤叶枝蔓间绽放。进入黯淡古朴的室内,走过年代久远的石板过道,就在底层角落房间里,地上铺陈着暗沉厚实的长条木地板,床架上悬挂着几幅仿十五世纪织物风格手工纺成的橘红与橄榄绿相间的幔帐,下面是一张典雅质朴的木床。据言1564年4月中的某一日,莎士比亚便诞生于此。走廊尽头,一位身着十六世纪传统裙衫的讲解员,正站在底层那间当年莎士比亚的父亲John,制作出售手套皮具的工作坊内,仔细认真一板一眼地解说着整个皮具制作工程。
天生不是一个安分随时的游客,不喜跟大队按部就班而行。离开聆听围观的人群,转到旁边陈设着哥特式风格桌椅板凳的老式饭厅,屋里设有一个巨大黝黑的敞开凹式古壁炉,内中悬挂着厨炊铁锅,应该曾作煎烤烧煮菜肴之用,这里当是家中最温暖的聚集之地。站在二楼飘窗前,可见铺着沙石甬道的后花园里静腻无人,深深浅浅的蓝白红紫黄各色花朵迎风茁茁绽放。据言,英国诗人约翰·济慈、英裔爱尔兰小说与童话女作家玛利亚·埃奇奥斯、苏格兰作家华特·司各特爵士、英国作家查理·狄更斯、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美国女作家哈里耶特·比彻·斯托夫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以及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都曾先后在此流连。他们是否也会伫立窗前,出神向外凝望,心中依稀升起些许感慨?
慢慢穿过小镇古意盎然的石板街道,街边素朴厚重的圆木框架石墙老屋凝结着无数岁月的痕迹。埃文河从镇边缓缓流淌,水面上波光潋滟,迷蒙闪烁,间或有白色的蝴蝶翻飞翩跹,穿花拂水而去。有时愿意稍稍停留片刻,抬头仰望湛蓝无尽的苍穹,仿佛可以感受先哲呼吸过的空气。也许他也曾在此驻足,微笑地欣赏街旁花圃里一朵静静绽放的优雅玫瑰,任清风拂过脸颊。
据文字记载,莎士比亚自1585年离开家乡,1592年现身伦敦,直至1613年方重返家乡。终其一生,他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及天才的戏剧家与诗人,曾先后创作出38部剧作、154首十四行诗以及两首长篇叙事诗。他的文字横心而出,禀赋鲜活泼辣的生命活力,营造出独特美妙的诗意境界。自他之后,英语方正式取代拉丁文,成为英国官方正式语言。1616年4月23日,莎翁逝世。七年后,他的两位挚友及同道JohnHeminges与HenryCondell,倾力辑集出版莎士比亚首部戏剧集《FirstFolio》,书中辑录有莎翁的36部剧作。
“君之创作乃无墓石的丰碑,/但凡你的典籍不没,艺术便将永恒,/我们得以有幸临阅睿智,且衷心赞叹”,莎士比亚同时代着名戏剧家、诗人及演员BenJonson在为这部《莎士比亚戏剧集》所作的序诗中,曾如此赞美。Jonson将莎士比亚比拟为“时代之魂”,认为莎翁之戏剧艺术可与希腊及罗马古典艺术作伯仲之较。“他不只辉煌于一个时代,更将为后人所景仰”,Jonson曾如此预言。此番签语如今早已成真。
(原刊于三联书店《竞争力》杂志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