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菊花清
4256800000034

第34章 威尼斯的天空

威尼斯(Venezia)是一个几乎带有魔力的名字。曾经无数次想像过这个被赞为“亚德里亚海女王”的迷幻城市,只是云遮雾罩般远远隔着,总也想不透。

许多年前,曾收到过一位朋友自威尼斯寄来的明信片,那时自己还在廖阔的北美地区读书。明信片画面是从阔大古老的廊台上向外望出去,一派深蓝浅蓝交织着的云烟水色,从台阶上一路漫上来,仿佛能浸到眼前般的氤氲迷蒙,景象无比清美。

梦幻城邦

到达威尼斯时,正是七月中旬夏季里阳光最盛的时节。白灼的光线倾泄而下,令人晕眩,几不可抵挡。这次来特地选择住在岛内,夜晚不必匆匆离去,可欣赏暮色斜阳下,一座水上城市苍茫颓然的美态。

下榻的旅馆坐落于圣卢恰火车站(StazSLuciaSF)附近的西班牙大道(ListadiSpagna)上,是一家门洞狭小老旧的四星级饭店,并不直接临水。房间布置正如我期望的一般,有传统欧洲的那份典雅与雍容,室内铺陈着天蓝色缎绒床罩,带出深浓的海洋气息,与不远处可想见的蔚蓝大海遥遥呼应。

从低矮的卧室窗台一脚跨出,便是一个宽大的阳台,面对邻家后院,对面屋顶花园里的花架上爬满绿色青藤,中间夹杂着茁茁鲜艳的红色绣球,阳光下,显得活泼而有生气。远远的街上,传来隐约的人声,是一种背景衬托,更显出此时此地的静寂无人。房间内面东的窗下是旅馆内庭花园,看下去,只可见一片深深的绿色,与一楼延伸而出的一条长长醒目的红色屋檐。

走出旅馆,懒懒散散地走过夕阳下的威尼斯。此时街上的人流已经开始减少,暮色中的大运河,海水旖旎柔丽,波澜不惊。七点种时,圣杰雷米亚广场(CampoSgeremia)教堂里的钟声响起,“当,当,当”,一声接着一声,缓慢悠长。

夜晚时分,楼下花园内,衣香鬓影,轻轻柔和的低语笑声,伴着一位意大利女子快乐的歌唱,涌入灯光昏黄的室内。坐在窗边绘着细致花纹的小圆桌旁,远远可见园中地上放着的一盏盏烛火摇曳的大蜡烛,与桌面上红色的烛光相呼应,在暗黑的夜色中,点点闪动跳跃。

颓然之美

威尼斯予人的震撼依然出乎意料之外。该如何形容才好呢?是无比的壮丽与雄伟;华美,颓然的华美。一座水上的城市与宫殿,仿佛随时都会从视线中消失。所有最华丽的字眼,平时用上总觉得底气不足般的空洞,现在却觉得还不够。

坐上“瓦波雷托”(Vaporetto)水上巴士,沿着大运河前往圣马可广场(PizzaSanMarco),到达时看见对岸仿佛从水上升起的“拯救圣母堂”(SantaMariadellaSalute)圆拱型的大屋顶。这座美丽的八角形巴罗克风格建筑,在清蓝的天空下,熠熠生辉,昭昭显示着辉煌无比的神之力量与威仪。

阳光下,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的圣马可教堂是圣马可广场的聚焦点。远远望去,灰白色外墙的教堂,间中镶嵌着金色的装饰物,璀璨华美,恢弘而又庄严。教堂外墙的中间部分则是色彩优美的宗教镶嵌画,那不是自己所信的宗教,所代表的只是一个个神话般的故事,离奇遥远。

教堂前的土红色四角形的钟楼,简单朴素,与繁复辉煌的教堂呈鲜明的对比。高达98米塔楼,直耸入天,在圣马可广场上投射出一条长长巨大的阴影,在夏日正午白灼烈焰下,划出一片清凉之地。

慢慢走过圣马可大广场,一路经常看见一只雄鸽子,鼓起羽毛,象一艘张帆的船,追逐着另一只娇瘦的母鸽子,往往是以失败告终。瞬乎之间,眼前的群鸽忽然飞翔起舞,和着音乐,环绕着气魄宏大的广场建筑群,一圈圈飞翔,壮丽而又美妙,带出人心中无比欢乐的情绪。

坐在广场边的弗洛里安(CaffèFlorian)咖啡馆外的露天座位上,躲在钟楼划下的阴影里,叫一壶玫瑰花茶,享受着徐徐吹拂而过的海风。高台上支起一白色阳光棚,一个小型管弦乐队正在持续不断地演奏着乐曲,多半为古典音乐小品,间或夹杂以几首由经典歌曲改编的曲子。

弗洛里安咖啡馆乃威尼斯最古老的咖啡馆,是一家有着280多年历史的老店,如今依然保持着十八世纪初期的建筑风格。特地去咖啡馆内古色古香的包厢里坐了一会。室内墙上的壁画古典优雅,人物色彩柔和美丽。低矮的窗台外,宽阔高敞的长廊上,摆放着式样典雅优美的长椅矮凳,可供人小憩。再往外,便是壮丽的圣马克广场,难以言喻的阔大与雄伟。据言,德国大文豪歌德与英国着名诗人拜伦也曾在CaffèFlorian里驻足,长久逗留不去。

夏日时分咖啡馆里空荡无人,坐在室内,视线中不断出现的是长廊外往来不断的人流,熙攘杂沓,遮蔽了远处的风景。可以想见,如果是在寒雪迷蒙的冬季,此地的景致会完全不同。

那时一般旅客已经离去,当地的威尼斯人会重新回到自己熟悉喜爱的场所。严冷的冬季里,寒风冷雾在广场上穿梭游荡,咖啡馆内的热水汀则烧得火热。屋里弥漫着香浓醇厚的咖啡香,一派温暖亲和的气象。水雾迷蒙的玻璃窗外,凛冽的寒风阵阵掠过,此时的圣马克广场将别具一番萧然素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