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菊花清
4256800000024

第24章 感伤之旅

我们必须快乐,即便仅仅是为着个人的自傲

——法国后象征派诗人古尔蒙(RemydeGourmont)

炎炎夏日,躲避在浓荫翠叶中。坐在阳光房里,与自己病愈后的狗狗作伴。屋外三米多高的多年大叶黄杨,郁郁葱荣。从一株老黄杨根部居然衍生出一支槐树,几年之间竟串高长成一棵六米多高青翠秀美的大槐树,伸展旁生的绿叶遮却了阳光房一角。飞来一只小麻雀,跳上玻璃阳光房顶,津津有位地啄食着枝叶顶端滋生出的槐树籽,认真有趣。

屋外,喜鹊们叽叽喳喳地叫着,欢快地吃着倒置在夹竹桃花盆里的鲜榨豆浆渣,头顶上夹竹桃聚伞般的桃红色花朵正嫣然盛开。家中后院如今已成为喜鹊们最喜欢的去处。每日喜鹊们陆续前来,在那只莲花瓦缸里饮罢水,相跟相随地在园中踱步,或跳上枝头,与同伴们呼唤应和。前院齐腰高窑烧着笑咪咪小罗汉菩萨像的老瓦缸里那盆粉红色的荷花已冉冉绽放,清妆玉琢,粉香淡幽。阶台上冰裂纹青瓷缸里的嫩黄色睡莲,衬着碧绿的莲叶,愈发显得清丽无尘。瞬息之间,隐隐可嗅米兰娟秀迷人的芬芳,若有若无的存在。

清理书桌,腾出大块空间,展开出版于1884年的大开本《一趟穿越法国、意大利的感伤之旅》。一版一印的毛边本,多彩石版画烫金封面。书中附着12幅整页凹版蚀刻黑白版画插图,以及点缀贯穿全书的无数处玲珑俏皮的黑白版画小插图,导引读者一路兴致盎然地随作者的笔触行去。仿佛百多年前的异国地域时光重新流转回头,在眼前缓缓展现。书中插图乃出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历史画、水彩以及插图画家MauriceLeloir所绘,他还是一名出色的雕刻师与剧作家。

Maurice诞生于一个着名的艺术世家,外公为法国绘画大师AlexanderMarieColin,父亲JeanBaptisteAugusteLeloir是历史画家,母亲HéloseColin乃水彩画家,大哥AlexanderLouisLeloir也是一名画家。Maurice自小跟从父亲Auguste学习严谨正规的绘画技法,长大后成为一名多才艺的艺术家。他是法国水彩画协会会长、着名书籍插图画家、舞台布景师以及电影制片人,并于1906年创立戏剧服装协会且担任会长一职。

1894年,巴黎出版社CalmannLévy出版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三部曲第一部】,书籍封面及内中插图由Maurice绘画设计,JHuyot为木刻雕版师。书中的木刻插画美丽古典,令人爱不释手,Maurice也由此享誉欧洲及北美艺术领域。1928年,美国着名默片明星DouglasFairbanks特地邀请Maurice前往好莱坞,担任根据法国作家大仲马最后一部小说【《三个火枪手》三部曲终曲】,改编而成的默片电影《铁面人》的艺术指导。这部片子成为Fairbanks最后的天鹅之歌,曾经辉煌的默片时代终究告终。

作为一名成就卓着的书籍插图画家,Maurice曾经为哲学家卢梭新版的《忏悔录》及伏尔泰的《最后一次巴黎之行》雕刻版画,并为剧作家莫里哀与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作品绘画插图。

手中这部由Maurice设计插图的“感伤之旅”,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作家LaurenceSterne所创作的第二本小说。书中内页已然微微泛黄,浸淫着年光的痕迹,读来心中沉静安详,慢慢享受着作者谐趣入微的叙述,天马行空的走笔,行向一个无终结目标的旅程。作者以意识流的手法,借助温和可亲的主人公的自述,随兴记录着突发的哲学思考与一路偶遇的人物素描,来回穿梭不息地游走于内心自思与外在世界的细致描绘,带着暗暗温和的冷嘲意味。

Laurence于1713年出生于英国爱尔兰南部的Clomel,父亲RogerSterne为军官,母亲乃RogerJacques爵士的女儿。Laurence十岁时,父亲被派往牙买加驻防,父子从此诀别。1732年,Laurence就读于剑桥耶稣学院,他的曾祖父RichardSterne曾任该学院院长。四年后,Laurence获得艺术学士学位。1738年,Laurence成为约克郡Sutton的牧师,三年后他与ElizabethLumley结婚,两人均囊中羞涩。1743年,Laurence得邻区Stillington领地恩主RichardLevett提携,获该区受俸牧师。Laurence的叔父JaquesSterne博士还帮他谋得约克大教堂名誉受俸教士的殊荣,当时他们交谊尚好,只是后来彼此政见极端相左,终导致彻底的决裂。

1759年,Sterne的母亲与叔父相继去世,妻子的精神趋于疯狂,他自己也积劳成疾。那年,他所作的喜剧小说《项迪传》第一辑及第二辑在伦敦出版。在前后八年时间内,《项迪传》共出版了九辑。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与苦痛,令Sterne对笔下人物深怀同情与怜悯,下笔时处处留有余地,温和幽默。读者们感受着他所描述的世界里共存的快乐与悲伤,惊诧赞叹其天才的感知能力与温柔的慈悲心。《项迪传》在英国及整个欧洲大陆获得辉煌的成功。英国文学评论界对此小说的评介颇为平淡,来自海峡对岸的欧洲大陆上的文学界则赋予小说及作者以高度的赞誉。伏尔泰认为《项迪传》一书“明显高于拉伯雷的作品”,德国诗人歌德认为Sterne拥有着“古今存活过的最美丽的灵魂”。Sterne在《项迪传》中发明运用了崭新的小说写作形式,成为意识流文学的创作先锋。现代着名爱尔兰作家JamesJoyce与英国女作家ViginiaWoolf,以及当代美国作家DavidFosterWallace和ThomasPynchon皆多受其影响。古巴裔现代知名意大利作家ItaloCalvino认为《项迪传》“乃二十世纪所有先锋小说的先驱”。

1768年,Sterne所作的《感伤之旅》前两辑首版发行,小说的叙述者为沿自《项迪传》中的一名次要角色。《感伤之旅》的影响力虽远逊于Sterne的前一部小说,但却更得英国文学界的好评。此时,他的身体已几近衰微。同年三月,59岁的Sterne在位于伦敦旧邦德街上的寓所里去世。

LaurenceSterne曾经言道:“没有感觉的爱宛若一场空洞,没有爱意的感知则更显无味”。人生旅途多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路能用一颗敏感柔软的心去感知承受,怀以爱的仁慈与力量。

(原刊于三联书店《竞争力》杂志2009年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