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机制,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进行高效监督,从而促进企业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监督机制是企业执行力有效推行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强化监督,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执行力。
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柔性管理法则和“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不同,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需要管理者在员工心中建立起潜在说服力,从而把企业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为。
柔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来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管理法则的建立,首先需要人们由习惯的线性思维方式变为非线性思维方式。管理者要从表面所展现的复杂现象中,判断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进程,从中洞悉其走向,分辨出潜在未知市场,进而预见变化并自动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柔性管理的标志是“以人为中心”,强调思维的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度与弹性。它注重企业内部的平等和尊重,公司人员的创造力和直觉、主动性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的。“柔性管理”的特征在于:注重员工的内在,管理者身教重于言教,对于员工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显然,知识型企业进行柔性化管理之后,管理者更加注重的是员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加注重的是员工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不依靠权力、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不过,只有当企业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企业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从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时,这种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延伸阅读 1995年成立的BNMT是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其业务范围涉及移动通信设备的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和研发等方面。到1999年,投资总额已经达到7400万美元。BNMT主要生产两大产品:移动电话和蜂窝机站设备。BNMT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在现有的2000多名员工中,99%以上是中国本地员工。其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占到35%~40%之多。相对其他企业来说,BNMT的待遇并不是最高的,为什么它能够留住人才?这主要取决于BNMT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BNMT从建立初期,就经历了一个对国外模式引进、消化、发展并不断创新的过程,但绝对不是照搬,而是结合他人有效的管理经验和自身的特色,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的管理之路。“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员工。
即企业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和优势,在年初制定出这个员工在全年的工作计划,并在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和员工进行交流、沟通。每一个季度部门经理都会和员工详细总结这一季度的任务完成情况,有哪些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直接体现在下一个季度的任务中。这种方式既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又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企业管理步入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良性循环中。二是员工对企业。即员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很多员工在继续深造的过程中,学习的就是管理方面的课程,其中有不少人是在业余时间自发学习的。一些员工还具有高超的计算机水平,能够很好地利用多种电子化管理软件。他们把所学所用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企业的管理和建设中,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力支持。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实行管理“以人为本”所带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
坎特法则:尊重是管理的基础
坎特法则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提出的。坎特法则的管理理念是:只有给予下属应有的尊重,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护。
坎特法则认为,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回报率最高的感情投资。尊重员工是管理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而且尊重员工本身就是获得员工尊重的一种重要途径。一位着名企业家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把员工视为最重要的财产,是否尊重每一个员工。如果做到这一点,就能依靠员工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业绩。”的确如此,尊重员工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尊重”是一种修养,是向外透露出的人格,这种人格是需要不断修炼积累的。在实际工作中,尊重员工也就是给员工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一位心理专家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有时,一个员工之所以愿意在这家企业工作,看中的并不仅仅是高薪,更重要的是工作氛围。
特别是一些高素质人才,他们比一般员工更需要创造一种相互理解、轻松和谐的气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领导者就是这个气氛的创造者。然而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许多管理者都没有表现出对员工足够的尊重。
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员工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自己被公司重视,信心就会增加,做事情才会用心,也愿意站到管理者的立场,主动与领导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探讨怎样更好地工作,尽快完成管理者交办的任务,心甘情愿为团队的荣誉付出。
延伸阅读 日本的索尼公司称得上名闻全球,多年来,它之所以能保持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它那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创建者盛田昭夫多次强调,“人是一切活动之本”,只有管好人、用好人、教育好人,公司才能进一步发展。而这一切都要从尊重人开始。
在索尼公司,有一个尽人皆知的原则,那就是:不论身在何地,处于哪个级别,只要是索尼公司的员工,就是大家庭中的一分子,理应受到充分尊重,并且互敬互重。
索尼公司强调现场办公,不仅高级主管没有私人办公室,甚至连分厂厂长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目的是消除等级隔阂,互相接受和尊重,避免少数管理者高高在上。
索尼公司希望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和下属建立起良好关系。每天早上工作前,各小组长都要召开一个短会,交代当天所做的工作,同时对前一天的失误进行检讨。小组长还要每天对下属多方观察,看其是否生病、家里有无事情、对工作有什么异议和建议,等等。
盛田昭夫要求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离开办公室,到员工中间去,深入认识、了解每一位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同时也给员工创造一个轻松、透明的工作环境。
盛田昭夫本人也经常到员工中间去,直接进行沟通。由于公司规模太大,各地均有其分布,所以不可能每位员工都能接触到,但他尽量增加这种直接交流的机会。
有一次,盛田昭夫在东京办完事后,见时间还早,便走进一家挂着“索尼旅行服务社”招牌的店里,笑着对员工们说:“我来打个招呼,相信你们在电视或者报上见过我,今天让你们看看我的庐山真面目。”这句开场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气氛一下变得轻松起来。然后,盛田昭夫和员工闲话家常,有说有笑,相处得非常融洽。
美国索尼分公司成立25周年纪念日,盛田昭夫和夫人良子亲自坐飞机前往美国参加庆典。夫妇俩和员工共同用餐,进行交流。参加完活动后,他俩又马不停蹄地走访在纽约的下属工厂,与员工一起用餐、相聚。所有员工都感到总裁夫妇是那样亲切和蔼,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盛田昭夫说,他喜欢这些员工,就像喜欢家人一样。
这种充分尊重各位员工、建立一种如同亲人朋友般和谐关系的做法,正是索尼公司的管理基础,也是它事业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
热炉法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热炉法则指的是,严格的纪律是制胜的关键。每个组织都会制定出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并且要求成员必须遵守,当一个组织的行为准则底线被突破时,必须给予恰当的惩罚。
热炉法则又称惩罚原则,是由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这是将惩罚作为管理的一种基本方法:每个组织都会制定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当这个组织的行为准则底线受到破坏的时候,必须给破坏者以恰当的惩罚。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左传·昭公二十年》中郑国子产的话,也形象地反映出了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热炉法则”。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础,组织与团队要想长久存在,最重要的就是团队纪律,而团队纪律的维系需要通过严格的执行来完成。只有在执行法规制度时施用惩处原则,才能有效惩治破坏制度的人,让人们远离“热炉”。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在它面前人人平等,员工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热炉法则的实际意义在于制度规定了人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如果有人违反了规章制度,就如同碰触到灼热的火炉,让他感受到“烫”的处罚。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令出如山、不徇私情。热炉法则与奖赏鼓励之类的正面手段恰好相反,属于反面手段。
延伸阅读 古今中外,关于“热炉法则”的例子比比皆是。古有“孙武治军”,让士兵都明白了什么叫“热炉法则”;今有希望、海尔集团,让职员懂得了只有纪律严格才能铸就一流企业的道理。
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长期站稳脚跟,并处于优势状态,希望集团的方针是“严厉和宽容”,具体来说就是“用钢铁般的纪律治厂,以慈母般的关怀善待员工”。所谓严厉指的是,在执行规章制度时绝不允许以下不为例为借口,也不允许将惩罚制度打折扣。有人建议希望集团的总裁陈育新将“严厉”改为“严格”,但却被陈育新拒绝。他认为,对企业的管理只有将严格上升到严厉的程度,才能表达他“钢铁般的”本意。
希望集团的严厉体现在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上。多年前,希望集团中的美好食品公司,连年亏损数百万元,陈育新接管过来后,第一年就转亏为盈,之后连年盈利达数千万,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转亏为盈靠的是什么?总经理杜诚斌道出其中的真谛:“靠‘员工十不准戒规’。”这些戒规条款近乎苛刻,但正是它的严格,培养员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保证了公司运转的高效率。
陈育新认为,严厉体现纪律,宽容则体现胸怀。公司在实行严厉政策的同时,要体现公平。通过严厉可以消除公司内部人员的各种不良现象,保证公司高效率运行,而且还可以发现人才、造就人才。宽容的前提是不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包庇和纵容,而且要让员工明白,在严格的制度下宽容是有限度的,而且宽容只会发生在提高认识之后。陈育新指出,他丰富的管理经验证明:只有建立在严厉基础上的宽容,效果才好;在宽容之后的严厉才更有力度。
陈育新之所以制定这样的方针制度,用意无非是希望全体员工在心目中形成一种强烈的观念:制度和纪律是一个不可触摸的“热炉”。
严厉的惩罚制度毕竟并非最终目的,而只是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使用过多会适得其反。企业制订和推行惩罚制度,关键是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并从技能培训和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着手,让员工对自己所受的惩罚心服口服。
这样的话,“热炉”带给员工的就不仅是烫手,还会有温暖的感觉。
活力曲线:有竞争才能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提出了“活力曲线”,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末位淘汰原则”。这种原则将员工分为不同类别,加以区别对待,并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杰克·韦尔奇根据业绩把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业绩排在前面的占总数20%的员工、中间的70%的员工和业绩排在后面的10%的员工。
这种评估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方法,韦尔奇称之为“活力曲线”,也就是所谓的“末位淘汰法则”。“末位淘汰法则”顾名思义是“将工作业绩靠后的员工淘汰掉”,指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做出整体评价后,进行分类,按照一定的规则标准,将处于末尾的员工予以辞退或者令其提高自身能力。
活力曲线,即末位淘汰法则在企业管理上是非常实用的,管理者用人不仅要关注用好每一个人,还要关注企业总体的用人趋势,呈现出有用的人才发挥作用,无用的人员受到淘汰的总态势——这就是兵法上谈到的“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驭人之术。
在“末位淘汰”的运作方式下,人人都有着危机感,每个工作日,甚至每个工作时都是一种竞争和较量的过程,只有更优秀的人才能留下来。即使留下,也必须斗志旺盛,不断前进。这些被淘汰的人员,企业内部可以设立几级筛选分流网,上层淘汰到下层的人,与该层原有的人享受同等待遇,并且一同考核、升降,直至到达最适合他的岗位。最终仍未找到适合层级的,将被淘汰出企业。
延伸阅读 宇航公司是一家颇具规模的电子公司,但由于多年来一直采用陈旧的管理方式,造成人浮于事,落后者自得其乐,先进者志气消磨。新经理上任后,在实施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之后,收效甚微。经理有意采用“末位淘汰制”,又考虑过于残酷,觉得不利于人性化管理,几经考虑,难下决心。
在经理内心斗争的这段时间,公司一连又出了几次不大不小的工作失误,原因都来自于落后者。因为碍于情面,迟迟未做处理,导致那些先进员工、工作骨干们工作效率也日趋下降。在这种形势下,有人向经理大胆进言,劝他采用“末位淘汰制”,见经理始终犹豫不决,进言人便举出古罗马时代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时,为了将起义镇压下去,不得已采用“什一格杀令”的例子。
古罗马时代,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起义,屡战屡胜,所向披靡。罗马统治者先后撤换过许多领军统帅,然而连遭败绩,最后请出与着名战将庞培齐名的克拉苏担任领军统帅。克拉苏上任后,由于士兵的怯懦心理,又吃败仗,于是颁布了由于太残酷而久已废弃不用的“什一格杀令”。
“什一格杀令”是古罗马军队用来保持军队中士兵士气和斗志的军令,该令规定:每十个作战不力的士兵,将通过抽签方式,最后杀死其中一个,也就是中签者。
采用了“什一格杀令”之后,罗马士兵的战斗力空前提高。他们拼命地追击斯巴达克思的军队,不顾一切地与之作战,再也不向后退了。最终,斯巴达克斯起义被镇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