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定律
4221200000018

第18章 组织管理激发团队最大效能(2)

也就是苛希纳定律所指出的:管理人员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要确定最佳人数。有时管理人员越增加,工作效率反而越下降。只有确定了最佳人数,管理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这样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利益。苛希纳定律虽然是针对管理层人员的,但它在对公司一般员工的管理中也同样适用。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各个部门的人员都真正达到了最佳人数,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工作成本,从而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延伸阅读 沃尔玛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它的前总裁——萨姆·沃尔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萨姆·沃尔顿有句名言:“谁都不希望裁掉自己的员工,可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却经常要考虑这个问题。否则,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从开始经营第一家零售店开始,沃尔顿就非常注意控制公司的管理费用。当时,多数企业管理者都会用相当于销售额5%的费用来维持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沃尔顿没有这样做,他用来维持公司经营管理的费用只相当于公司销售额的2%,在沃尔玛的发展中,这种做法一直被沿袭下来。在沃尔顿的领导下,沃尔玛的员工对工作都非常负责,经常从早忙到晚地工作。结果,沃尔玛用少于其他企业的员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创造出比其他企业更加丰厚的利润。这样,在沃尔玛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公司很快从只拥有一家零售店,发展到了现在的拥有全球2000多家连锁店。

虽然随着公司的壮大,管理费用也不断增加,但沃尔顿却始终坚持他的做法——将管理成本维持在销售额的2%左右,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事。因为他深知,一旦成本提高,就会出现企业机构臃肿、人员设置不合理等现象,会使企业官僚之风盛行,人浮于事,从而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为了避免这些,沃尔顿才会想方设法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尽量降低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并且把精简成本费用的做法沿用到今天。

萨姆·沃尔顿认为,精简的机构和人员是企业良好运作的关键。与大多数企业不同,沃尔玛在遇到企业发展困难的情况时,从来不用增加机构和人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相反,他会精简公司机构和人员,以便节省成本。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叠的机构出现,造成公司人员过度消耗成本。

沃尔顿认为,企业精简机构和人员是非常必要的,有些管理者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经常会安排一些无用的人员在身边。在沃尔顿看来,工作人员的职责是为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客户服务,而不是为管理者服务。凡是一切与为客户服务无关的工作人员,在公司内都是多余的,都应该精简。他说:只有从细微之处着想,努力经营,公司才能发展壮大!沃尔玛能发展到今天如此大的规模,始终坚持低成本运作这一点功不可没。

蚂蚁效应:团队的力量更重要

蚂蚁效应指的是,即使单个人的力量非常弱小,只要能够凝聚在一起组成团队,就可以发挥出神奇的力量。

蚂蚁是自然界里最团结的动物之一,每只蚂蚁每天都在为集体的生存和幸福忙碌着。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下,有一群蚂蚁在这里安营扎寨。为建设自己的家园,蚂蚁们辛勤劳动,整天运送土石,啃咬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这棵百年老树轰然溃倒, 最终零落成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上千只甚至更多的蚂蚁组成的团队可以让一棵参天大树轰然倒塌,甚至可以将一只狮子或老虎在短短的时间内啃成一堆骨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蚂蚁效应”,其威力是巨大的。

无论一个人能力有多么强,其创造力和技术能力都很有限,只有组成团体,而且整个团队都全心全意地贡献自己时,才能将每个人有限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组成一种巨大的能量。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解决更加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不能只靠自己单打独斗,还要依靠所有员工共同努力,依靠整个团队的力量。只有将每个成员的能力优势聚集到一起,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发挥最大潜能,而管理者的任务则是为他们创造积极、高效的工作环境,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延伸阅读 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奇瑞”牌汽车近几年在业界崭露头角,而“奇瑞”最初的研发班底就是别的公司淘汰下来的一群“蚂蚁”——10多个因原公司打算撤销技术中心而集体跳槽的工程师。当时,一些汽车公司热衷于为跨国汽车品牌做加工装配以获得短期利润,技术人员这些“蚂蚁”就不受重视甚至被淘汰。

而市场却再一次证明,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重视优秀的“蚂蚁”,培养优秀的“蚂蚁”,如今,奇瑞公司里有200多个研发人员,正是这些“蚂蚁”,使得“人心齐,泰山移”,共同创造了奇瑞,创造了奇迹!

鲶鱼效应:利用鲶鱼,激活队伍

鲶鱼效应指的是,从外界引入竞争,就能使组织内部保持良好的活力。

鲶鱼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不少渔民以捕捞沙丁鱼为生。由于只有活沙丁鱼才鲜嫩可口,因此活鱼的价格比死鱼高得多。渔民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但是由于沙丁鱼天性不喜活动,大都在途中窒息死亡。有一次,一位渔民无意中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当他回到港口时,发现船上的沙丁鱼还在活蹦乱跳。原来,鲶鱼生性活泼,进入鱼槽后,便不住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便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渔夫的这种做法,后来被管理者们总结为“鲶鱼效应”,并将其作为一种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当中。

鲶鱼效应对“渔夫”来说,是一种激励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对公司的良好管理,同样需要引入“鲶鱼”,来改变企业在稳定发展一段后,出现一潭死水的状况。

如果一个组织内部缺乏活力,工作效率低下,那么管理者不妨引入一些“鲶鱼”,让“沙丁鱼”们都动起来。“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有效运用,会给管理者带来出乎意料的结果。

在管理中运用“鲶鱼效应”,具体来说,是当一个组织内部缺乏进取心和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在内部挖掘或从外部引入一些“鲶鱼”。通过他们的到来,带动和刺激其他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也就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这样的话,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运用“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延伸阅读 本田汽车公司的总裁本田宗一郎就曾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公司逐渐稳定下来,于是出现许多东游西荡、人浮于事的员工,影响企业发展。可是把他们全开除也不妥当,这样会受到工会方面的指责,企业也会因此而蒙受损失。正当本田为此烦恼时,他的得力助手、副总裁宫泽给他讲了沙丁鱼的故事。

本田听完故事后,豁然开朗。宫泽说:“其实人也一样,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不变,就会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员工很容易产生惰性,只有外有压力,内有竞争,员工才会产生紧迫感,才能激发进取心,企业才会有活力。”本田深表赞同,于是他决定引入一些“鲶鱼”,加入到公司的员工队伍中,制造一种紧张气氛,让员工“动起来”。

本田开始着手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由于销售部经理工作作风十分守旧,严重影响了他的下属,必须找一条“鲶鱼”来打破销售部的沉闷现状,否则公司今后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经过精挑细选,本田把松和公司的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郎挖了过来。武太郎接任销售部经理后,首先制定了新的营销法则,并且对市场进行分类研究,制定了开拓新市场的具体计划和明确的奖罚条例。上任后,武太郎凭着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学识,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得到了销售部员工的一致认可,他们的工作热情也被武太郎调动起来。通过武太郎和员工的努力,公司的月销售额直线上升,在欧美及亚洲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从此,本田公司每年都会从外部聘用一些“鲶鱼”,有时甚至聘请公司董事一级的“大鲶鱼”。这样一来,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有了紧迫的感觉。这种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一般,大大激发了员工的活力。

马蝇效应:激发竞争意识,增强团队活力

马蝇效应出自美国总统林肯,他指出,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如果要想让组织能够发展壮大起来,那么就要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并且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

美国银行家巴恩曾经提醒美国总统林肯,萨蒙·蔡思是个有野心的人,不要将其收入内阁,但是林肯却仍然重用了蔡思,任命他为财政部长,还尽量避免和他产生摩擦。

蔡思狂热地攫求最高领导权,而且嫉妒心极重。他早就梦想着自己能当上总统,然而却被林肯捷足先登了。后来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想做国务卿,但是林肯却任命了西华德。因此他十分恼忿,怀恨在心。

后来,目睹过蔡思种种嘴脸的《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也拜访林肯,告诉他:“蔡思正寻求机会谋求总统的职位。”林肯听后,笑着说:

“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一定知道马蝇这种东西吧?”林肯接着说,“有一次我和兄弟在农场里犁玉米地,我吆喝马,他扶犁,可是拉犁的那匹马很懒。奇怪的是,有一次它居然跑得很快,我简直都跟不上。到了地头一看,才发现原来它身上有一只大马蝇。我把马蝇拍死后,我兄弟很生气,说不该打死它,正是由于它的叮咬,马才跑得飞快。”林肯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咬着蔡思,只要能让他向前跑,我就不会拍死它。”

再懒惰的马,只要有马蝇的叮咬,它就会精神抖擞,飞快地向前奔跑。马蝇效应告诉我们,出色的管理者都深谙对员工的激励之术。有能力的员工相对普通员工来说,往往较难管理,因为他们有很强烈的追求欲,或者是权势,或者是金钱。如果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他们要么跳槽,要么在公司内部掀起风浪。要想让他们安心卖力工作,就一定要有东西对其进行激励,让他们一直前进。

延伸阅读 思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它始终遵循“员工是最大的智力资本”这条准则,非常重视公司对员工的回报。为了吸引优秀的实习学生来公司工作,他们甚至不惜赠予公司的股票期权。对实习学生给予这样的回报,可谓仅此一家。

思科公司规定,每位到思科工作的实习生可以获得500股公司的股票期权,认购价将在董事会会议上决定,分阶段在5年内实现这些股票期权。具体规定是,工作满一年后,获权者就能购买总授予量1/5的股票期权。此后,这种可购买的授权计量转为逐月计算,即每多工作一个月,获权者可购买的期权总量就增加总授予量的1/60。而且思科公司还规定,实习生的实习时间都记入工作时间加以累计。这种可累积的方式深受实习生们青睐。尽管学生们只有正式到思科工作才能享有这些期权,但他们并不怀疑,因为只要为思科努力工作,这些期权很可能在毕业前就已经一次或多次分股,最终变为更加诱人的数字。正是由于思科公司采取这样吸引学生的激励政策,才招到了大量“最好的和最聪明的人才”,而优秀人才对高科技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每个人的欲望都是千差万别的。有些人可能更看重精神上的东西,比如荣誉、尊重;有些人比较功利,更看重物质上的东西,例如金钱。针对不同的员工,就要施以不同的方法,投其所好,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励他。总之,要让员工更愉快、更安心地为公司工作。

罗森塔尔效应:让激励变成充满期望的动力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期待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的。它的含义是,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能影响员工的斗志,满怀期望的激励,会创造出惊人的效益。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这位国王善于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理想中的女性的雕像。随着时间推移,他竟对这座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洛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洛狄忒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把这座雕像变成了活人。皮格马利翁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在这个神话基础上,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做了一个试验。

他们找到一所学校,从中选择了几名学生,并告诉校方:通过测试发现,这些学生都有很高的天赋,只是没有显示出来。其实,这些学生只是他们随意选择出来的。有趣的是,后来的考试测验中,这些学生的成绩明显比其他人高。罗森塔尔认为,这就是老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就会对他格外关注,并传达出“你很优秀”的信息。

学生受到关注,产生了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同。罗森塔尔把这种行为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作“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认为,暗示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通常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爱、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聪明的管理者也很注重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运用到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延伸阅读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选拔的首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我认为,擅长鼓舞员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的了……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急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发现任何人……无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都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更佳、更卖力气。”史考伯所采用的管理信条和卡耐基是一样的。正因为他俩都善于激励和赞赏自己的员工,才使得他们的钢铁王国更加稳固。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赞美,只要能被别人称赞和肯定,就能充分发挥潜能。管理者要学会赏识所有员工,要把赞美员工当成工作中的一种需要。管理者的赞美会让员工们心情愉快,工作积极,用更好的工作成果来回报。

扁平化管理:带大象去跳舞

所谓扁平化管理,就是指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层次减少,缩短上下层之间的距离,并且逐渐增加企业管理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