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斯诺定律由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提出,他认为,每个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这就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说得过多了,说的话就有可能成为做事的障碍。这个定理后来被称为费斯诺定理。
曾经有个小国的使者来到中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十分高兴。但小国的使臣却出了一道难题给皇帝:这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思来想去,试了许多办法,还请来工匠仔细检查,称重量、看做工,始终没有发现这三个小金人的区别。皇帝十分恼火,要求众位大臣一起来想办法。最后,一位老臣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他拿出三根稻草,分别从三个金人的耳朵里插了进去。插进第一个金人耳朵里的稻草,穿过金人的脑袋,从另一边的耳朵里掉了出来;插进第二个金人耳朵里的稻草,穿过金人的脑袋,从金人的嘴巴里直接掉了出来;而插进第三个金人耳朵里的稻草,穿过金人的脑袋,直接掉进了金人的肚子里,倒都倒不出来。最后,老臣笑着对皇帝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因为它是最沉默的人,善于听话,绝不外漏。小国的使臣连连点头称是。有的时候,沉默,就是一种实力,坦然沉默的人,才是最可靠的谈话对象,才是最忠实的交流对象。
战国时期,楚庄王继位后,三年都没有发布一条法令。左司马问他:
“一只大鸟落在山丘上,三年来不飞不叫,沉默无声,为何?”楚庄王回答:“虽不飞,飞必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果然,在这之后,楚庄王接连发布了九条法令,废除了十项措施,处死了五个贪官,选拔了六个进士,使得国家昌盛,天下归服。这才是真正坦然的沉默,所谓大音希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开口是银。话多,不能说明你贤;话少,也不能说明你愚,沉默既是一种处世哲学,又是一种管理艺术。对于管理者来说,利用好费斯诺定律非常重要,因为沉默是宽容、深沉、积蓄和成熟的标志,更是价值的选择。
韩剧里为爱告白的男女主角们,话都说得断断续续、欲言又止,这样才显得柔肠百转。教堂里正在布道的传教士,讲话都比较舒缓,目的就是为了给信徒精神上的抚慰,让人感到精神放松,真正感受到宗教的真、善、美。
对于管理者来说,沉默并不等于无言,它是一个积蓄、酝酿,等待起跳的过程。就如同拉弓蓄力,为的是箭发时能铮铮有力,直冲云霄。
英国管理学家威尔德曾经提出,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在企业内部,倾听是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基础,人际沟通始于倾听。对于管理者来说,沟通中应该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在听上,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管理者都不愿倾听,特别是不愿倾听下属的意见,这必然会影响管理的效果。
首先,倾听,不一定表明你同意员工的观点,但它能够表示你对员工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每个管理者都希望下属认真地倾听自己的讲话,同样,每位下属也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被自己的上级倾听。
其次,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员工的角度去倾听他们的意见、想法和表达。
最后,如果在沟通中,管理者对员工做了某种承诺,那么就一定要去实现,否则,下次沟通,员工就懒得再说了。
延伸阅读 张岩是某电器公司的总经理,在管理过程中,他就非常重视倾听员工的意见,允许员工当面发表意见,因此受到员工们的尊重,被大家称为“最体贴员工的老板”。
张岩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他将手下的员工分成一、二、三等和候补四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晋升。有一天,一位员工找到他,直截了当地对张岩说:“我已经在公司服务很久了,我对公司有了足够的贡献,早就已经具备了做三等员工的资格。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接到升级令。是不是我的努力还不够?如果真是如此,我倒愿意多接受一些指导。但事实上,恐怕是公司忘了给我升级了吧?”张岩听后,立即责成人事部门查处,原来还真是漏办了升级手续。于是张岩迅速发布了升级令,还明确表示,以后不管是谁,只要发现了问题,都可以找他诉说。
还有一次,一个员工被批发商狠狠骂了一顿,批发商这样说:“你们公司的电器质量不过关,不如去开烤白薯店,别再制造电器了。”员工如实地向张岩报告了。接着,张岩就亲自拜访了这位批发商,表示歉意。批发商因为一时的怒气而发了一通牢骚,不想竟然引得总经理亲自拜访,很不好意思。自此以后,张岩的公司与这家批发商的关系就密切多了。
张岩不限制员工越级提议,他认为逐级申诉的成规是一种桎梏,即使是普通员工,也有向总经理反映问题的权力。张岩的这些举措,大大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公司因此蒸蒸日上。
飞轮效应: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这就是“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在开始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你不放弃,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使你的事业之轮转动起来,而一旦你的事业走上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之后,你反而不用再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飞轮效应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在起初的时候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使你的事业向着好的方向转动,而当企业的发展走上平稳道路之后,就一切都会好起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万事开头难”。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即使暂时没成功,但是你的付出总会有回报。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在最初的时候积累实力,持续提升绩效,积蓄巨大的力量,渐渐地你就会发现最初的积累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任何企业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实现企业最终的目标,管理者不仅要不断创新,勇于攀登高峰,更要坚持不懈,在困难面前决不放弃。
第一,要有长期发展的准备。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资金、人员、组织和技术等各个方面,管理者都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要有不怕困难的决心。
一般来说,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管理者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困难,最重要的是保持清晰的头脑,认真分析现状并找出解决方案。
第三,善于自我调节。
作为管理者,承担着企业发展的重任,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面对着许多风险,因此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用合理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
第四,在发展中不断成长。
企业在不断发展,管理者也要不断成长。管理人员不仅要从企业发展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也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给自己充电,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第五,对企业时刻保持关注。
当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时,管理者可能无需再花费更多的精力,但是这并不是说管理者不用再用心。相反,管理者更要对企业时刻保持关注,在战略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延伸阅读 1 克罗格公司的总裁和着名的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就曾运用飞轮效应成功推动了公司的整体改革。当时,公司上下有5万员工,即便有人同意他的改革意见,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推动5万人的改革进程。经过认真思考,吉姆决定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这个团队的任务就是“慢慢地但坚持不懈地转动飞轮”。就是这个团队,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了改革方案的可行性,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后来,在吉姆的团队取得卓着的业绩后,公司里越来越多的人对改革充满了信心,甚至积极参与到改革的过程中去。最终,吉姆的改革方案大获成功。
后来,吉姆·柯林斯还调查了1435家大型企业,经过比较和分析,吉姆得出了一个结论:任何一个公司,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都没有绝对的“神奇时刻”,都不是在某一天一跃成为行业领袖的,都是在一天天的努力后,终于慢慢地推动了成功的飞轮,并且通过不断加力,让飞轮越转越快。
延伸阅读 2 世界电器之王松下幸之助最初只拥有一个仅有4人的小作坊,如今却已经是拥有5万多职工的跨国大集团。松下幸之助在《松下幸之助创业之道》的前言中这样说起成功,即“坚持=成功”。
幸之助最初创办松下电器公司的时候,只有100日元,只有四个员工,这四个人分别是:老同事森田延次郎和林伊三郎,还有自己的妻子和内弟。资金不足,人员不足,然而幸之助没有退缩,他就用100日元,带领这四个人一起创办了松下电器。后来,因为幸之助经营不善,无甚收入,两位老同事相继离去,只剩下幸之助夫妇和内弟3个人苦苦支撑。
幸之助收到的第一张订单,是1000只电灯底座的订单,后来,随着他不断努力,终于有了一张又一张的订单,有了松下的发展。
幸之助曾这样回忆创业初期的情形:“那段时间真是异常艰难,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都成问题。”事实确实如此:从1917年4月13日起到1918年8月止,幸之助为了维持松下的运转,十几次将夫人的衣服、首饰等物品送进当铺抵押贷款。
可不管怎样艰难,幸之助坚持下来了,他从看不见松下的“飞轮”旋转,到看到“飞轮”晃动,坚持了很多年,可以说,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坚持,如果没有他的持之以恒,就不会有今天的松下电器。
古狄逊定理:不做被累坏的主管古狄逊定理指的是,管理者应该放权给下属,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它的提出者是英国证券交易所前主管N.古狄逊,他认为管理是让别人干活的艺术,他曾经说:“一个累坏了的管理者,是一个最差劲的管理者。”
有一天,一个男孩遇到迪士尼的创办人华特,问他:“你画米老鼠吗?”
“不,我不画。”华特笑着说。
“那么你负责想所有的笑话和点子吗?”男孩接着问。
“也不。我不做这些。”华特摇摇头。
男孩一脸困惑,接着追问:“那么,迪士尼先生,你到底都做些什么啊?”
华特笑了笑,告诉这个男孩:“我把自己当作一只小蜜蜂,从片厂一角飞到另一角,搜集花粉。我的职责就是给每个人打打气,让大家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不少管理者都是工作狂,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工作。有时候他们会觉得需要员工的帮忙,但是又怕他们做不好,以致最后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并不理想,管理者本人会把自己陷在琐碎的事情当中,无暇顾及更重要的事情,从而导致领导的彻底失败。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注重治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监控行为,让治理进入一个自我控制的治理状态。为了进入这种状态,治理者应该管好头和脚。”杰克·韦尔奇也有一句经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一个聪明的领导者不会事必躬亲,而是把权力放出去,并且正确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协作,得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对管理者而言,把手中的权力分出去的好处显而易见。把精力从繁忙琐碎的小事中腾出来,转而思考企业的前进方向问题,价值要比解决具体的小事情高得多。管理者下放权力,一些事情让下属承担起责任,不但能刺激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有机会成长起来。
管理的真谛不是要管理者自己来做事,而是要管理者帮助别人做事。成功的帝王不是全才,他只是善于用人;同样,成熟的管理者不是凡事亲力亲为的“苦力”,他会把一部分权力和事情分配给能够胜任的下属。很多管理者喜欢做“集权者”,不喜欢分权,但实际上分权只是授予权力,权力的所有人是管理者。授权给下属,不仅能将自己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能够更有精力地投入到决策等重要事务中,还能提高下属的积极性,让下属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管理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情,是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因此,管理者必须学会授权,将一些事情授予自己信任的下属,从而为自己节省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在授权的过程中,必须讲究策略和技巧,在对权力的一收一放之间找到运用权力的正确节奏。
第一,择人授权。
管理者要根据下属能力的大小和其他个性特征等区别授权。如果下属能力比较突出,宜多授一些权力,这样既可将事办好,又能锻炼人;但如果下属能力比较弱,不宜一下子授予重权,否则就可能出现失误。同时,管理者还要考虑下属的一些性格特征。有些人善于沟通,那么可以授权让他解决人事关系及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事;有些人性格内向比较稳重内敛,那么可以授权他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第二,当众授权。
授权的时候一定要在公司内部公开表明,管理者授予了谁什么权、权力大小和权力范围等。这样可以让指令迅速地传达给公司上下,也能给被授权者树立一定的权威,从而避免在今后处理授权范围内的事时出现程序混乱,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授权有根据。
授权不能只在口头上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书面依据。管理者应该用备忘录、授权书、委托书等书面形式向下属授权。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当别人提出质疑时,可以此为证;二是明确了其授权范围后,可以严格规定被授权者的授权范围,从而更好地管理下属;三是避免管理者将授权之事置于脑后,又去处理其熟悉但并不重要的事。
第四,授权不授责。
管理者在授权后不要求被授权者承担对等的责任。因为授权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种可为也可不为的权力。管理者授权给下属,实质上是请被授权者帮助他办事,是一种委托行为。当被授权者做出成绩时,应当给予奖励和表彰;当事情出现失误时,管理者应该自己来承担责任,而不应该将责任推给被授权者。这样的话,能够大大提高被授权者的积极性。
掌握以上授权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管理者就能够充分利用授权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做一个轻松的主管。
延伸阅读 劳勃·高尔文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1964年,他继承父业,担任了摩托罗拉公司的董事长兼最高主管。他在掌管公司以后,注重将权力与责任分散,以维持公司员工的进取心。摩托罗拉公司从而竞争能力大增,业务突飞猛进:1967年业绩为4.5亿美元,1977年业绩增加到将近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