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定律
4221200000011

第11章 经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3)

·延伸阅读 2·在美国企业界,曾经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经理们的工作就是监督部下的正常工作。然而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却非常反对这种看法,他认为这是一种官僚做派。他借鉴奥卡姆剃刀原理,剪去了公司内部充斥已久的官僚习气,终于使通用面貌一新。

通用电气是一家多元化公司,下面拥有许多分公司、事业部,员工成千上万。

上任后,杰克·韦尔奇一直苦苦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员工,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他认为,正是过多的管理使大家养成了懈怠、拖拉的习气,领导者过多地监督员工,是对员工的控制而不是帮助,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经过深思熟虑,他总结出一个结论:管理者管的事情越少,公司运作越好。

从接手通用电气开始,韦尔奇就开始改变管理者的工作作风。

韦尔奇说:“许多管理者把管理想得高深复杂,认为听起来比他人都聪明就是管理。他们不懂得去激励人。我不喜欢‘管理者’所伴随的特征——控制、抑制人们,这会使得被管理者处于一片茫然之中,把时间都浪费在琐事和汇报上。总是被紧盯的被管理者,无法产生自信。”韦尔奇将“管理者”的概念,升华为“领导者”。他激发所有的通用电气的中层领导,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上,而不是管理员工上。领导者的主要工作,就是简化所有的事情,使员工心中充满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放手去工作。

韦尔奇颠覆了通用电气公司的传统管理方式,精简了企业管理部门,加强普通员工和管理层的沟通,把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督变为激励、引导。韦尔奇利用了奥卡姆剃刀原理,砍掉了通用的官僚作风,提高了员工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威克效应:用创新来应付瞬息万变的局势

威克效应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往往太相信自己过去的成功和经验,并把它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进行放大,结果只能陷入误区而导致失败。正所谓“经验主义害死人”,要想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局势,就要创新,即兴发挥、寻找突破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瞬息万变的局势。

威克教授用几只蜜蜂和几只苍蝇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他把一只玻璃瓶平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朝着窗户有光亮的一方,屋内光线暗淡。然后,他把几只蜜蜂放进瓶子里,瓶口始终大敞着。瓶子里的蜜蜂为了寻找出口,在瓶子里不停地飞舞,然而它们总是朝着有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都撞在了瓶底上。蜜蜂们再三尝试,撞得晕头转向,却都失败了,最后,它们意识到怎么都不可能从瓶底飞出去,就不再努力,奄奄一息地停靠在有光亮的瓶底。

接着,威克教授把蜜蜂们放了出去,仍然将瓶子按原来的样子摆好,又放进去了几只苍蝇。这一次,威克教授看到了截然不同的结局,那就是苍蝇们也会不停地飞舞,但是它们在冲向光亮的瓶底一两次之后,就知道那是一条死路,便开始四处乱飞,结果很快就找到了出口,一只不剩地从瓶口飞了出来。

在这个实验中,苍蝇和蜜蜂的命运之所以截然不同,就是因为苍蝇四处乱飞,这种看似毫无目的的四处乱飞,正是一种创新、一种突破。

苍蝇之所以能找到出路,就是因为它们敢于突破,一旦碰壁,发现此路不通,便立即改变方向,多方尝试,终于找到瓶口飞了出来。在现实生 活中,很多人都像蜜蜂一样,一条道走到黑,哪怕饿死,也不知道找找别的路途,其实不如做一只四处乱飞的苍蝇,有光亮的地方,并不见得真的就是出路,而没有光亮的地方,也并不见得真的就没有路。

市场形势千变万化,管理者一定要有创新精神,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不断地突破自己,不要受经验所限。

第一,拒绝思维定势。

有一本畅销书,书名为《拆掉思维里的墙》,说的就是要根除思维定势,要开拓创新。其实很多事情,明明是可以实现的,却被很多人认定是痴心妄想。如果说所有的创新,都是痴心妄想的话,那么人类正是靠着这样的痴心妄想,才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想企业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敢想敢为!

第二,接纳所有新观念、新想法。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善于接纳所有的新观念、新想法,要走在潮流的前头,只有这样,你才能引领自己的企业走在行业的前端,才能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第三,激励员工不断创新。

管理者要学会鼓励员工不断创新,只有每个员工都善于创新了,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才会不断增强。

第四,切忌知足。

虽然中国老祖宗说“知足者常乐”,然而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切忌知足,市场千变万化,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成长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切莫知足。

没有人能够先知先觉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企业能够料定自己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做一只追逐光亮的蜜蜂,不如做一只四处乱撞的苍蝇,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肯四处乱撞,总会找到一条缝隙,钻出自己的困境,飞上属于自己的天空。

延伸阅读 1998年,四川有农民向海尔公司投诉,说海尔洗衣机质量有问题。海尔公司派人上门一看,排水管里全是泥沙,原来农民兄弟用洗衣机洗土豆呢!销售人员没有半点责怪用户不按使用说明来操作,热情地为用户修好洗衣机后,迅速将这一信息反馈给公司总部。海尔公司很快就生产出既能洗衣服又能洗土豆、洗地瓜、洗胡萝卜的“洗衣机”,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海尔公司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可见,我们不能固守已有思维,要善于创新,对于一些农民来说,洗衣服的需求并不强烈,相反,洗土豆、洗地瓜的需求倒是很强烈,所以这时候,企业就要根据客户需求来创新。

马太效应:不断做大做强,才是长久制胜的法宝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经过研究发现:“相对于那些默默无闻的研究者,那些声名显赫的研究者通常更容易得到外界更多的赞誉和关注,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在同一个项目上,荣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在经济领域,马太效应则表现为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

马来效应来自《新约·马太福音》里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国王在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各自去做生意,等他回来时再向他报告结果。一段时间后,国王远行归来,三个仆人分别回来面见国王。第一个仆人高兴地对国王说:陛下,您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把它变成了10锭,我赚了9锭银子!国王听了开心极了,当即给第一个仆人10座城池作为奖赏。接着,第二个仆人也笑着 向国王报告:陛下,您给我的一锭银子,我用它赚了4锭银子,您看,现在我有5锭银子了。国王也非常高兴,奖励了第二个仆人5座城池。

到了第三个仆人,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对国王说:陛下,您给我的这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了,一直都没拿出来。

结果,国王皱起眉头,命令士兵把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拿过来,赏给了第一个仆人,并且对第三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要想在某个领域占据一定的地位,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做强。因为只有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才会在投资回报率相同的情况下,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那么,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如何利用马太效应,获取丰厚的利润呢?

第一,培养优秀人才。

很多时候,优秀的员工并不是天生就优秀,而是被公司培养出来的。为什么很多大型企业都有上岗培训?为什么很多从大公司里出来的员工和小公司里的员工就是不一样?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员工培训,这种培训,不仅仅是针对工作礼仪、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的培训,还是对工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训。

正是这些培训,让员工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不要抱怨你手下的员工如何能力不足,如何工作迟缓,事实上,只要你愿意从头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就能带领他们和你一起,把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建立奖惩机制。

在企业里,要想利用好马太效应,就要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是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做大做强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什么同样的员工在不同单位里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截然不同,这就是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奖惩机制,不同的奖惩机制,激发出了员工不同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要利用好马太效应,就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让强者更强,只有这样,整个企业才能呈现出精彩纷呈的竞争态势。